邊塞風光古詩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1日

  邊塞詩與古代國家和民族之間的戰爭有直接關係,以戰爭為主要社會矛盾的生活現實催生了這一詩歌流派,因而它的歷史淵源是十分悠久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篇1

  《古從軍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

  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雲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

  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

  譯文

  白天登山觀察報警的烽火臺,黃昏時牽馬飲水靠近交河邊。

  昏暗的風沙傳來陣陣刁斗聲,如同漢代公主琵琶充滿幽怨。

  曠野雲霧茫茫萬里不見城郭,雨雪紛紛籠罩著無邊的沙漠。

  哀鳴的胡雁夜夜從空中飛過,胡人士兵個個眼淚雙雙滴落。

  聽說玉門關已被擋住了歸路,戰士只有追隨將軍拼命奔波。

  年年戰死的屍骨埋葬於荒野,換來的只是西域葡萄送漢家。

  註釋

  ⑴烽火:古代一種警報。

  ⑵飲***yìn***馬:給馬喂水。傍:順著。交河:古縣名,故城在今新疆吐魯番西面。

  ⑶行人:出征戰士。刁斗:古代軍中銅製炊具,容量一斗。白天用以煮飯,晚上敲擊代替更柝。

  ⑷公主琵琶:漢武帝時以江都王劉建女細君嫁烏孫國王昆莫,恐其途中煩悶,故彈琵琶以娛之。

  ⑸“聞道”兩句:漢武帝曾命李廣利攻大宛,欲至貳師城取良馬,戰不利,廣利上書請罷兵回國,武帝大怒,發使至玉門關,曰:“軍有敢入,斬之!”兩句意謂邊戰還在進行,只得隨著將軍去拼命。

  ⑹蒲桃:今作“葡萄”。

  篇2

  《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註釋:

  出塞:漢樂府〈橫吹曲〉名,漢武帝李廷年西域樂曲改制,內容寫將士的邊塞生活,聲調悲壯。

  秦、漢:互文對舉,猶言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

  龍城、飛將:本為兩事。龍城,車騎將衛青北伐匈奴時,曾至龍城;飛將,右北平太守李廣英勇善戰,匈奴稱為“飛將軍”。《唐詩別裁》卷十九校記雲:“此處‘龍城飛將’。乃合衛青、李廣事,指揚威敵境之名將,更不得拘泥地理方位,而詩中用‘龍城’字,亦有泛指邊關要隘者”。

  陰山:在內蒙古自治區中部,西起河套,東接興安嶺,長約一千二百公里,為北方天然屏障。

  全詩意謂:秦時的明月照著秦時的關,到了漢時這輪明月依舊照著已屬漢時的關;出征萬里的將士有的戰死沙場,有的年年征戰未回還。倘若有飛將軍李廣那樣的名將來抵禦,那麼匈奴的鐵蹄豈能踐踏我陰山。

  賞析:本詩為傳世詩章,反映戍邊將士連年苦戰卻無能為力,詩人企盼有漢代衛青、李廣那樣的名將來鎮守邊疆,也表達了人民的烈願望。

  篇3

  《涼州詞》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翻譯】

  縱目望去,黃河漸行漸遠,好像奔流在繚繞的白雲中間,就在黃河上游的萬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門關聳峙在那裡,顯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不來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

  譯文1:

  遠遠奔流而來的黃河,好象與白雲連在一起,玉門關孤零零地聳峙在高山之中,顯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

  譯文2:

  黃河自天邊奔騰而下,在高山腳下,一座孤單的城池坐落在那裡。何必用羌笛吹奏《折楊柳》這首哀怨的思念家鄉的曲子,就算是春風也吹不過玉門關外的。

  譯文3:

  黃河浩渺直上高高的白雲天際,一座孤城兀立在萬仞的叢山之中。悽楚的羌笛何必吹弄《折楊柳》的哀怨,那暖暖的春風都不願吹過寒苦的玉門關。

  【詞語解釋】

  孤城:指玉門關。

  仞:古代七尺或八尺為一仞。

  羌:古代的一個民族。

  1、涼州詞:又名《出塞》。為當時流行的一首曲子***《涼州詞》***配的唱詞。

  2、原題二首,此其一,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詞》載有《涼州歌》,並引《樂苑》雲:“《涼州》,宮調曲,開元中西涼府都督郭知運進”。涼州,唐隴右道涼州治所在姑臧縣***今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

  3、遠上;遠遠向西望去。“遠”一作“直”。

  4、黃河遠上:遠望黃河的源頭。

  5、孤城:指孤零零的戍邊的城堡。

  6、仞:古代的長度單位,一仞相當於七尺或八尺***等於231cm或264cm,約等於2.3m或2.6m***。

  7、羌笛:古羌族主要分佈在甘、青、川一帶。羌笛是羌族樂器,屬橫吹式管樂。屬於一種樂器.

  8、楊柳:《折楊柳》曲。古詩文中常以楊柳喻送別情事。《詩·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有《折楊柳枝》,歌詞曰:“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

  9、度:吹到過。不度:吹不到

  10、玉門關:漢武帝置,因西域輸入玉石取道於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時關址東移至今安西雙塔堡附近。

  11、何須:何必。何須怨:何必埋怨。

  12 楊柳:楊樹的柳條,又指的是《楊柳曲》。

  王之渙***688—742***,唐代詩人。字季凌,祖籍晉陽***今山西太原***,其高祖遷至絳***今山西絳縣***。講究義氣,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以善於描寫邊塞風光著稱。用詞十分樸實,造境極為深遠。傳世之作僅六首詩。

  篇4

  《使至塞上》

  使至塞上

  朝代:唐代

  作者:王維

  原文: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譯文

  乘單車想去慰問邊關,路經的屬國已過居延。

  千里飛蓬也飄出漢塞,北歸大雁正翱翔雲天。

  浩瀚沙漠中孤煙直上,無盡黃河上落日渾圓。

  到蕭關遇到偵候騎士,告訴我都護已在燕然。

  註釋

  ⑴使至塞上:奉命出使邊塞。使:出使。

  ⑵單車:一輛車,車輛少,這裡形容輕車簡從。問邊:到邊塞去察看,指慰問守衛邊疆的官兵。

  ⑶屬國:有幾種解釋:一指少數民族附屬於漢族朝廷而存其國號者。漢、唐兩朝均有一些屬國。二指官名,秦漢時有一種官職名為典屬國,蘇武歸漢後即授典屬國官職。唐人有時以“屬國”代稱出使邊陲的使臣。居延:地名,漢代稱居延澤,唐代稱居延海,在今內蒙古額濟納旗北境。又西漢張掖郡有居延縣***參《漢書·地理志》***,故城在今額濟納旗東南。又東漢涼州刺史部有張掖居延屬國,轄境在居延澤一帶。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維路過居延。然而王維此次出使,實際上無需經過居延。因而林庚、馮沅君主編的《中國曆代歌選》認為此句是寫唐王朝“邊塞的遼闊,附屬國直到居延以外”。

  ⑷徵蓬:隨風飄飛的蓬草,此處為詩人自喻。

  ⑸歸雁:雁是候鳥,春天北飛,秋天南行,這裡是指大雁北飛。胡天:胡人的領空。這裡是指唐軍佔領的北方地方。

  ⑹大漠:大沙漠,此處大約是指涼州之北的沙漠。孤煙:趙殿成注有二解:一雲古代邊防報警時燃狼糞,“其煙直而聚,雖風吹之不散”。二雲塞外多旋風,“嫋煙沙而直上”。據後人有到甘肅、新疆實地考察者證實,確有旋風如“孤煙直上”。又:孤煙也可能是唐代邊防使用的平安火。《通典》卷二一八雲:“及暮,平安火不至。”胡三省注:“《六典》:唐鎮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煙一炬,謂之平安火。”

  ⑺長河:指流經涼州***今甘肅武威***以北沙漠的一條內陸河,這條河在唐代叫馬成河,疑即今石羊河。

  ⑻蕭關:古關名,又名隴山關,故址在今寧夏固原東南。候騎:負責偵察、通訊的騎兵。王維出使河西並不經過蕭關,此處大概是用何遜詩“候騎出蕭關,追兵赴馬邑”之意,非實寫。

  ⑼都護:唐朝在西北邊疆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護府,其長官稱都護,每府派大都護一人,副都護二人,負責轄區一切事務。這裡指前敵統帥。燕然:燕然山,即今蒙古國杭愛山。東漢竇憲北破匈奴,曾於此刻石記功。《後漢書·竇憲傳》:憲率軍大破單于軍,“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餘里,刻石勒功,紀漢威德,令班固作銘。”這裡代指前線。

  ⑽“單車”兩句:一作“銜命辭天闕,單車欲問邊”。

  ⑾候騎:騎馬的偵察兵。

邊塞經典古詩
反映邊塞風光的古詩
相關知識
關於邊塞風光古詩句
邊塞風光古詩
關於邊塞風光的古詩
反映邊塞風光的古詩
反映邊塞風光的古詩
描寫邊塞風光的古詩句
寫山水風光古詩詞
關於自然風光古詩詞名句
關於田園風光古詩詞
描寫自然風光古詩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