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達怎麼死的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2日

  徐達是明朝開國第一名將,幾乎無人能出其右,對於徐達朱元璋也是非常信任的,可以說朱元璋得天下,徐達居功至偉。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首先是徐達立的功勞實在太大,所謂功高震主,朱元璋怕自己的兒子掌控不了他所以要殺他;其次是朱元璋在得天下以後已經用不到徐達了,再加上朱元璋本人的猜忌心理是很重的,所以要殺徐達鞏固自己的統治。

  在野史中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徐達病了,大夫為徐達看病之後回報朱元璋說病的比較嚴重,是背部長瘡,尤其不能吃鵝肉。於是朱元璋派人為徐達送去了一隻燒鵝,徐達看見以後知道了朱元璋的用意,就將這一隻燒鵝吃光了,不久就死了。

  這個故事的真假我們不知道,實際上史書中沒有記載朱元璋殺徐達,因為徐達為人正直忠勇,他對朱元璋是死心塌地的效忠,同時他為人十分低調,在明朝建國以後雖然他功勞最大,但是從來不張揚,還有比較重要的一點就是徐達是朱元璋的兒女親家,兩家聯姻在一起。

  所有這些因素聚合在一起來看,朱元璋是沒有殺死徐達的,之所以有這樣的傳言,就是因為徐達的功勞太大,再加上他英年早逝,很多人不相信是病死的,但是在實際的史書中記載,由於常年征戰,徐達身體在建國以後一直不好,最終病死。

  徐達北伐的經過

  徐達北伐是明朝時期滅元戰爭中的一個非常成功的典型,之所以說它成功,是因為實際戰爭的過程與他們在戰前所做出的戰爭對策完全符合,這在歷史上是十分少見的。這場戰爭也體現出了徐達在用兵和把握戰爭這方面的超乎常人的能力和優勢。

  徐達在這場戰爭中對敵軍非常瞭解, 提出了正確合理的作戰方法,料事如神,這些都是這場戰爭勝利的必不可少因素。遙想百年之前忽必烈滅宋之時,也是僅僅20萬大軍,便將敵人逐回大漠,不知是純屬巧合,還是歷史的有意安排。徐達此次北伐戰爭的勝利,鞏固了明朝的統治可以說是在歷史上留下了不少的功績。

  對於北上伐元的作戰佈局和戰略計劃,明太祖與眾將討論之後做出了嚴密的籌劃。首先他否定了常遇春提出來的直接攻進元朝大都的建議,朱元璋覺得這種作戰方法太過輕敵,而且風險很大,根據當時兩軍的地勢和作戰優勢以及各部門之間的關係,提出了先穩紮穩打,再慢慢打進敵人內部的策略。

  此次北伐共分為三個階段實施。

  首先是由徐達率領軍隊前去攻打,取回山東,然後再把戰爭轉移到河南,將潼關佔領;第二階段,向河北以及元朝的大都進軍,將其一舉殲滅;第三階段,軍隊的主力從大都前往山西等地,促進北方的統一。

  在戰爭中,這種策略得到了很好的實施,元朝的大都周圍的守衛都已被撤離,而且也得不到外援的幫助,被明軍層層包圍,到了五月的時候,針對當時元軍的狀況,徐達提出來直攻元朝的大都,朱元璋也表示了同樣的態度,即可安排人馬命徐達率軍前去滅元。

  徐達之墓

  徐達是明代的一位著名的開國元勳,他的墓位於現在的南京太平門之外。徐達因病逝世,後來明太祖追封,諡號定為武寧。徐達之墓和明孝陵一同屬於世界文化遺產。

  徐達墓面朝南,背靠北,正對著鐘山,墓園規模巨集大。在墓園的***處一塊 “明中山王神道”的牌坊赫然佇立, 這塊牌坊是後來南京的文物管理會按照原型仿製而成的。***之後便是大概300米長的神道,在牌坊的後面是神道的石刻。現在儲存下來的還有一塊神道碑和石刻的馬,羊,虎,武士和文臣分別一對。其中中山王神道碑是御製的,在明代的一系列功臣的墓碑當中是體積最大而且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個。

  御製中山王道碑由上到下分為三個部分:最上面是刻著浮雕的雲龍文的碑額,在正中間刻著碑名;碑中間刻著明太祖親自寫的碑文,一共兩千多個字,碑文的內容主要是記錄徐達戰功累累的一生,在文中還出現了逗號,這是古代碑文中很少出現的現象,最下面是碑座。沿著神道走至終點便會看到徐達夫婦的墓冢,下面是用石塊堆砌而上,上面則是用土封住的。在墓冢之前有徐達的後人給他們立的石碑,而在墓的東西側原來是徐達家族的墓地。

  徐達作為一名開國元勳,曾經為明太祖奔走沙場,將元朝的宗室趕出了塞外,為明太祖鞏固統治立下了汗馬功勞,他的戰績,即使在整個中國歷史上都是十分罕見的。而且他為人謙和謹慎,恪守本分,深受明太祖的重用,可以未能得以長壽,後人也只能在看到其墓園之時才能略抒景仰之情了。

 

名將孫臏是誰
徐達是怎麼死的
相關知識
徐達怎麼死的
司湯達怎麼死的
徐達是怎麼死的
郁達夫怎麼死的
郁達夫是怎麼死的
司湯達是怎麼死的
抗日英雄薛嶽怎麼死的
關於豬是怎麼死的腦筋急轉彎
關於大象是怎麼死的腦筋急轉彎
王允怎麼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