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名人的文章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02日

  古今中外,多少名人故事流傳至今,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敦煌名人劉肅

  劉肅,前涼敦煌人,少年時懷有遠大志向,且膽略過人,得到前涼張天錫的厚愛和器重。

  公園355年,年僅七歲的張玄靚即位前涼王,任命張邕為中護軍,叔父張天錫為中領軍,共同輔佐朝政。張邕欺前涼王年幼無知,居功自大,“驕矜淫縱”,無惡不作,並在朝中結黨營私,培植私人勢力,獨攬朝中大權,激起朝野的不滿,國人都認為是國之禍患,當時劉肅和郭增兩人同年,正當十八、九歲,和張天錫友善。看到前涼朝綱不振,張邕專權,欲剷除奸賊。

  一次,在張天錫的內室裡。劉肅、郭增對天錫說:“當今涼州必有禍亂”。天錫一時不解其意,問道:“此話怎講?”劉肅、郭增說:“護軍張邕像長寧侯張榨一樣,依權杖勢,飛揚跋扈,出入宮庭如無人之境。”天錫聞聽後,神色懼變,大驚地說:“我早就有剷除張邕之意,只是沒有說出口。今聽你二人道破,正中下懷,但有什麼辦法才能剷除這個奸賊呢?”劉肅接著天錫的話說:“因該馬上動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乘其不備就可以除掉他。”天錫當時還有點猶豫,問道:“有沒有可靠的人?”劉肅答道:“就算我一個。”天錫仍不放心。說:“你年紀尚輕,還必須要有一個得力幫手。”劉肅表現出深謀遠慮的神情,向天錫說:“趙白駒和我二人足夠了。”

  第二天早朝,張天錫從他的親兵中挑選了3400人,暗地裡佈置好,然後同張邕一同入朝,劉肅和白駒提著佩劍隨從天錫同往,等張邕來到宮門外,劉肅首先動手,用劍向張邕用力砍去,張邕躲開,劍砍空了,白駒馬上衝上前急刺,又沒有刺中張邕不敢戀戰,慌忙逃出宮門,又隨甲兵300餘人反攻過來。天錫急忙上前向張邕率領的將士大聲說到:“張邕平時凶逆無道,濫殺無辜,國家危難,社稷不安,即使我死了也不足惜,只是擔心先人創下的業績廢與一旦,今天我誅逆賊,系我張氏家門之事,而眾將士怎能以干戈相見,要殺的只是張邕而已,與其他人無關。天地有靈,君子一言即出,絕不食言。”張邕所率將士聽了此話,紛紛散去,張邕一看大勢已去,拔劍自刎而死。

  他的大智大勇是無人能及的。

  :我眼中的杜甫

  或許,他並沒有詩仙李白的灑脫豪放,也沒有陶淵明的悠然自得,他的眼神中似乎只有愁苦,心繫祖國,他甚至“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談起杜甫,我甚至不願提起他“詩聖”的稱號,在我眼中,他更是一位“心同百姓,思寄祖國”的愛國者。

  憂國,是杜甫詩中的靈魂主幹,他的所有詩作中,多數都透露出對祖國山河破碎的感嘆和愁苦。面對日益衰敗的唐朝,面對支離破碎的大唐國土,他含淚提筆寫下“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昨日祖國繁榮,而今日卻破亡了,面對依舊的山河,試想,是否人人都像杜甫一般流下“感時淚”、懷著“恨別心”?杜甫就是這樣一位愛國的詩人,他因“國破而憂,因國盛而樂”。在《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中,他“初聞涕淚滿衣裳”、“漫卷詩書喜欲狂”。他快樂,因收復“河南”、“河北”而快樂。他的快樂,不僅僅是自己的,更是屬於祖國的。這種純粹的快樂,只是真心愛國的人才配擁有。生活亦是如此,不需要遊遍山水,更不需要榮華利祿,杜甫快樂的根源,只是祖國的繁盛。

  在杜甫生活的時代,是最黑暗的時期。尤其是在安史之亂時,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各地官吏,殘暴無情地壓迫、剝削百姓。在這水生火熱的時候,杜甫毅然選擇站出來,用慧筆揭露出一樁樁事件,將同情、理解的思想灌輸到每一句詩句中。《三吏》、《三別》正是他思想的表述。《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官吏的冷酷讓杜甫憤怒卻無奈,自己無能為力,只能愁苦地“獨與老翁別”。他也曾通過仕途改變現狀,無奈,官場汙濁,導致他屢遭貶謫。最終,他選擇回到百姓中去,以筆作槍,抒發他對人民真摯的同情。他親民,他願意與百姓“同甘苦,共患難”,似乎他並不是一位詩人,更不是一位本可以升官發財的“詩聖”。

  今日,又一次翻看杜甫句句沉鬱頓挫的詩句,對他的敬仰油然而生。敬仰他“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巨集偉抱負,更敬仰他敢於揭露和批判黑暗、腐朽的無畏和正義。

  若說千百年後詩作不一定會流傳於世,但杜甫的精神永垂不朽。今,人人居安思危於祖國,還恐祖國不盛乎?

  :藺相如

  大家都聽說過《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機智了吧!在公元前283年有一個名叫藺相如的人,與大將軍廉頗一同同心協力保衛趙國。

  從前,有一塊壁,叫做和氏璧,是一個無價之寶。秦王知道趙國很弱小,便想把和氏璧佔為己有。趙王知道後,很著急,在大臣們的舉薦下,讓藺相如帶著和氏璧進宮見秦王。藺相如一看便知是秦王的詭計,故意拖延時間,把和氏璧送回了趙國。藺相如立了大功,趙王封他做大夫。

  藺相如知道秦王很想不勞而獲,不肯交出十五座城,便把壁高高舉起,往柱子上撞,不得不讓秦王膽戰心驚。而藺相如不怕失去自己保貴的生命。俗話說的好:”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啊!可見藺相如的勇敢真值得我們敬佩啊!

  藺相如不但勇敢,而且十分有計謀。在秦宮裡。藺相如知道秦王不會交予趙國十五座城門,便約定幾天後,舉行一個隆重的典禮拖延時間,有更多的時間將和氏璧送回趙國。到了舉行典禮的那一天,藺相如理直氣壯地說:“和氏璧已經被我送回趙國去了!”秦王沒有辦法,他生怕失信於天下,只好客客氣氣地把和氏璧送回趙國去。

  藺相如為了以國家利益為重,不記個人侮辱,顧全大局,一次一次地避讓在自己職位之下的廉頗。當他得知秦王沒有誠意以城換璧時,他為了能有時間把寶玉送回趙國去,略施小計,以要舉行典禮為藉口,派人喬裝把寶玉送回了趙國,讓當今權勢最大的秦王也無可奈何。在沒有硝煙的戰場--澠池之會上,他竟然理直氣壯地說:“您不答應,我就跟您拼了!”要是沒有不畏強暴的精神,哪能說出這樣的話呀!藺相如以命相搏,誓死維護趙國的尊嚴,真的是難能可貴。當武將廉頗對藺相如的認識太片面,想給他難堪時,他以國家利益為重,識大體,顧大局,一次一次地避讓廉頗,這一點更是難能可貴。

  作者司馬遷用巧妙的文筆,把藺相如描寫的栩栩如生。在文學的天空取得了偉大的成就。

  

寫牡丹的文章
寫民風民俗的文章
相關知識
寫名人的文章
寫女人的文章
寫男人的文章
寫軍人的文章
寫老人的文章精選
寫親人的文章
創業名人的文章
創業名人的文章
著名寫人的文章
大作者寫人的文章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