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惺的夏商野史介紹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7日

  天啟初年,鍾惺升任福建提學僉事,他在閩中仍倡幽峭詩風,並且參以禪旨,令人莫測高深,有“詩妖”之名。於天啟五年***1625***病逝於家,享年52歲。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夏商野史》,又名《夏商合傳》,為明代文學家鍾惺著。 該書版本主要有清嘉慶甲戍***1814***年稽古堂《夏商合傳》剎本,輯《有夏志傳》四卷十九回與《有商志傳》四卷十二回,二者合計三十一回。 作者:題“景陵鍾惺伯敬父編輯”,“古吳馮夢龍猶龍父鑑定”,均系偽託。書中屢屢提及“後人餘季嶽”如何如何“贊之”“笑之”,是否其人即為作者,存疑。前十九回敘述夏朝歷史,重點比較了聖君賢臣與昏君小人兩類角色;後十二回敘述商朝歷史,重點描述了周滅商的經過。

  鍾惺《詩論》

  在他的著作中有不少是評詩和論詩的,但因其推崇“幽深孤峭”的藝術風格,故他的詩論在中國古代文論史上沒有特別的影響。鍾惺在《詩論》中把理論關注的視點對準了讀者的閱讀和理解,並對傳統的詩歌本體論和解讀方式進行重新認識和發出詰難。他首先指出:“說《詩》者,不必皆有當於《詩》”。對於詩作品的閱讀和解釋,不一定都要切合作品的原義。他認為,孔子刪編《詩經》、其七十二子弟 學《詩》引《詩》,春秋列國大夫在盟會、聘問等外交場合賦《詩》,以至韓嬰傳《詩》等,他們都不 一定完全切合《詩》的本文字義,便又都覺得和 《詩》的意義沒有什麼不相符的地方。 鍾惺所說的“詩”指《詩經》,但他所論述的道理,卻適用於一切文學作品。鍾惺《詩論》的突出成就就在於創立了中國古代接受美學理論,儘管他在《詩論》中沒有 提出一整套與此相關的概念術語,但其分析的 視角和把握的途徑完全是從讀者的闡釋和接受入手,把讀者的閱讀活動看成是詩創作活動 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正是接受闡釋理論其關鍵所在。

  鍾惺的活物說

  鍾惺的“詩”為活物說,是對讀者接受的主動 性的揭示,是我國文學批評史上首次從 詩經闡釋學的角度提出的新命題。其所謂可從三個方面來理解。因此“其皆可以說《詩》者,即在不必皆有 當於《詩》之中。”凡是對《詩》的理解和解釋,都沒有必要去追尋作品中作者的原義。

  如何理解作品中的活?第一,作品活在不同的理解之中。自古以來,人們對詩經就有多種解讀,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但他們都是成立的,因為不必皆有當於詩,而皆可以說詩。

  第二,活是作品本身的一種客觀屬性。這是由於:一是詩歌意蘊豐富,其意義難以被特 定的讀者所窮盡;二是詩歌文體具有斷章取義的形式特點,決定了讀者可以從多種角度去感受、品味它的內容,而讀者個體對作品意蘊的創造性領會,就是西方所說的賦予和追加。

  第三,活的實現,離不開鑑賞者主觀條件的變化。鍾惺基於自己的閱讀經驗,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為什麼作品會常讀常新?趣以境生,情以日徙。個人尚且如此,不同時代的讀者所見不同也再所難免。

  活物說的提出,說明鍾惺已經把文學鑑賞的中心,轉到了對作品內在意蘊的把握上來。鍾惺強調藝術感受力的重要,充分肯定了詩歌活的特性,高度重視讀者在鑑賞過程中的再創造作 用,不去附和古典文學研究中偏重名物訓詁,強 調學問功底的正統。詩之為活物,正是要給讀者的創造性理解和想象 留有餘地,以便使有進於是者,神而明之,引而伸之,使讀者從作品的內在意蘊方面去深切領會。

  

歷史上的呂四娘簡介
王振的人物生平
相關知識
鍾惺的夏商野史介紹
狐狸的夏天演員介紹大全
奧運會的發展歷史介紹
夏朝歷史介紹
阿司匹林的發現歷史介紹
世界乒乓球賽的發展歷史介紹
中國的近代歷史介紹
裝載機的發展歷史介紹
徽商曆史介紹
三點茶法的茶道歷史介紹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