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談骨氣的文章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1日

  談起骨氣,我們有沒有想過隨著歲月的流逝、生活節奏的快速和社會生活的壓力,我們的骨氣是否被磨滅了不少呢?人要活出骨氣,骨氣是成功的必要條件;骨氣是先祖們留給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骨氣更是挺起中華民族堅實的脊樑。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古人談論骨氣的文章,歡迎閱讀參考!

  篇【1】:談骨氣

  李清照曾說:“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多麼壯氣的語句。

  記得曾採訪過消防隊,隊長說過的一句話令我難忘:“掉皮掉肉不掉隊,流血流汗不流淚。”這是消防隊員為了人民的安全而說下的一句驚天地,泣鬼神的一句話,一句充滿骨氣的話。

  雖說“論骨氣,”可何為骨氣?大家都知道人體是由面板,肌肉,骨頭,內臟等幾部分組成,在這些部分中,最堅硬的要數骨頭了,骨有破裂、粉碎的,但絕對沒有彎曲的。骨頭就是這樣寧折不彎,因此我們把這種剛強不屈的氣概叫做骨氣。

  古往今來,有許多文人志士,或是梁山好漢,每一個人都有響噹噹的骨氣。沒有骨氣,在偉大的人也終將會頹廢。

  古代有一位窮人,快餓死了,有人丟給他一碗飯,說:“嗟,來食!”惡人拒絕“嗟來”的施捨,不吃這碗飯,後來就餓死了。不食嗟來之食這個故事很有名,傳了千百年,也是有積極意義的。

  不要說骨氣只在於填充生命與靈魂,只是一個要面子人的厚積薄發,骨氣也是一種精神,骨氣也是一種力量,有骨氣的人很難不會成功。

  它不僅是愛面子的一種表示,更是一個人真正要舒展,要迸發,要努力,積極向上的一種表示。骨氣是一種來自靈魂深處的一種力度,不只是正衣冠,更是一種欲爆發的穩重,儒雅與睿智,有了它,每個人將會有精彩的人生。

  趁熱打鐵,趁青年而拼搏,擁有骨氣的每個人,從現在出發,把握住關件時間,讓嘲笑你的別人等著因成功而大吃一驚吧。

  骨氣,是一種傲視因為欲要成功。讓擁有他的人也擁有一種進取的魔力,讓還沒它的可憐人兒快去追尋他吧。

  骨氣,擁有成功的魔力,他是人與人之間站在高峰的抉擇,擁有了它,抓住了努力,與成功!

  篇【2】:談骨氣

  千百年來,我們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立世界之林而不倒,正是因為有著這種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即骨氣。

  徐悲鴻曾今說過:“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人生在世,最重要的就是要有骨氣,骨氣是一個人可以在他人面前堂堂正正剛正不阿地挺胸抬頭的資本。我們中華民族上至堯舜下至當今,從不乏有骨氣的仁人志士。

  中國人的骨氣,體現在不屈於外侵,忠於自己的民族。古有“識時務者為俊傑”多少人打著如此的幌子,在國家危難之際,棄國而去,另擇所謂明君。然也不缺一些矢志不渝堅貞不屈的有骨氣的中國人。明末明家黃道周,不受清朝高官利誘,至死也未屈服於滿族,用人生書寫了“史筆流芳,雖未成功終可法;皇恩浩大,未曾報國反成仇”的千古名句。他們的骨氣,不再單單屬於自己更是象徵了整個中華民族的氣節,不凌的骨氣。

  中國人的骨氣,也體現在不附權貴,對人格的尊重。東晉時的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毅然絕然地罷官回鄉,絕不肯對鄉里巴人頷首低眉。他便是有骨氣的。不願只為生活而降低自己的人格,斂起自己的骨氣。現在,在平等的關係下,仍有人一味攀權附貴,早將自己的骨氣拋棄了,仍至放棄了人格,與陶淵明相比,他們的屈服是屈辱的,可恥的,更是沒骨氣的。

  中國人的骨氣,還體現在不違與靈魂,對國格的維護。骨氣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後,便是一個國家整體的氣節的體現。廣州的孫天帥。為了自己的骨氣,更為了國家的國格,寧願放棄自己家庭唯一的收入來源,也要堅決拒絕向韓國女老闆下跪。他的行為,便不知是隻滯與個人的骨氣,更是提升了整個中國的高度,從而體現了所有中國人的堅貞的骨氣。

  兩千年前,孟子有言“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兩千年來,作為有骨氣的人的子孫,我們總是在不同的時代已不同的方式體現著中國的相同的骨氣,讓世界上所有人都看到——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

  篇【3】:談骨氣

  人生在世,必須活得有骨氣!

  骨氣是什麼?骨氣是一種不屈於他人的精神,是一種折不斷,壓不彎的精神,是一個人人格的體現,有時甚至是一個國家國格的標誌。

  梅汝璈就是一個有骨氣的人。東京審判時,作為中國代表團團長的梅汝璈面對外國人的刁蠻行為,始終不卑不亢。在審判的座位排序上,他堅持要求按受降書籤定的順序來排位,否則“無顏去見中國人民”。在事關中國的正當權力方面,他沒有屈服,始終據理力爭,直至贏得尊嚴。梅汝璈在外國人面前,所表現的不僅僅是他個人的骨氣,更是一個民族的骨氣,他的行為,讓當時國際社會對中國刮目相看。

  縱觀古今,像梅汝璈這種有骨氣的人難道還少嗎?晏子出使出國,不從“狗洞”***小門***入,義不受辱;陶潛不為五斗米折腰,辭官歸隱;李白不願“事權貴”,“天子呼來不上船”;曾子墨在美國打拼,面對外國人的刁難,不卑不亢,據理力爭;普通工人孫天帥,不給韓國女老闆下跪,高挺胸膛,飯碗被砸,卻站得筆直。這些人,不都是有骨氣的人嗎?因為有骨氣,他們不卑不亢;因為有骨氣,他們不畏強勢;因為有骨氣,他們活出尊嚴,贏得尊重。

  “錚錚鐵骨”固然值得景仰,先忍而後起,忍辱負重,也是大丈夫,也是有骨氣的人。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擊敗,擄進宮中為仕多年。勾踐為夫差嘗大便,做馬伕,博得夫差信任,得以迴歸故里。他臥薪嚐膽,苦心建國,三千越甲,吞滅強吳,除去心頭惡氣,成就一代霸業。我們能說勾踐是沒有骨氣的表現嗎?不能。骨氣,有時候不是挺出來的,是人忍出來的。那份忍辱負重的精神,那份壓不平,折不斷,嚇不倒的精神,同樣稱之為骨氣!

  然而,生活中卻不乏得了“軟骨病”的人。他們整天談論韓國、日本的某影星,“帥呆了!”、“酷斃了!”掛在嘴邊,卻不知我國的航天英雄楊利偉從事什麼職業;他們迷戀於“萬聖節”“愚人節”“聖誕節”,卻不知“端午節”“中秋節”是哪一天;他們以穿外國名牌為榮,以吃洋快餐為美,以用日貨、美貨為傲,“月亮是外國的圓”,卻把國貨貶得一文不值。更可恨的是,個別人居然把討好洋鬼子、取悅洋鬼子當作一種榮耀,甘願低聲下氣做了一條哈巴狗。這些人是可悲的,因為他們的做法只會引起外國人的反感。試想,一個連自己的國家與民族都不愛的人,一個沒有骨氣的人,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嗎?

  錚錚傲骨,構成了中華民族的脊樑。有骨氣的中華兒女,曾經為中國的屈辱抗爭過,曾經為中華的崛起奮鬥過。新一代的青年更應該銘記:人生在世,必須活得有骨氣!

  

讚美諸葛亮的作文
古人描寫久別重逢的文章
相關知識
古人談骨氣的文章
古人寫自己的文章
古人寫西湖的文章
古人寫荷花的文章
描寫人生哲理的文章
人生哲理的文章有哪些
關於蘊含人生哲理的文章
于丹人生勵志的文章
關於談戀愛的文章
人生感悟的文章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