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三年級上學期手抄報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1日

  科學對待傳統文化,要堅持古為今用、以古鑑今,堅持有鑑別的對待、有揚棄的繼承,努力實現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圖片的相關手抄報,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圖片展示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圖片4


  圖片5

  內容

  留一道縫隙

  餘秋雨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香港人還可以到陸羽茶樓去喝茶,但上海人卻只能去星巴克了。”這句話讓人聽來倍感悲涼。原來我們在形容生存狀況不好的時候,還可以說在夾縫中求生存,但現在看來,我們留給傳統文化的生存空間幾乎連一道縫隙都沒有了。

  我一直替樑思成、林徽因夫婦晚年的處境感到悲涼,甚至悲哀。當初,北京要拆掉所有古城牆時,那些頭腦發熱、沒有長遠思慮的執行者們,沒有一個提出反對。只有樑思成謹慎地做了一份研究報告,並在報告中列出了不拆的好處和對古城牆的處理辦法。但是,遺憾的是,沒有人理睬他。在那些對古代文化一概封殺者的心目中:古城牆就是落後保守的封建主義,對這種毒瘤,不能留下一道生存的縫隙。樑老在悲傷之餘,大聲疾呼: “扒一片城牆就是扒我身上一層皮呀。”林徽因也悲傷地說:“你們現在毀掉的是真正的古董,等你們將來再建,那就是個假的了。”最終,兩位建築學家眼睜睜地看著北京古城牆被目光短淺的人幾乎全毀掉,而他們卻無能為力。

  好一個“一道縫隙都不留”的思想,這條準則可真算作金科玉律了,竟一直被沿用至今。只是,近年來,這種行為換了張臉,美其名日“保護性拆除”。何為“保護性拆除”?“保護”、“拆除”,這完全是兩個相反的概念,卻被他們“巧妙”地糅合在了一起。你把它拆了怎麼保護,放進冰箱裡凍起來?還是放進保險箱裡鎖起來?那些對古代文化符號進行清掃的人,為了他的城市化,為了擴大可利用的土地,為了把那僅有的幾片地賣了一遍又一遍,連那些古代文化最後的生存縫隙都不留,這不由地讓我想起了一部電影的名字——《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能少,在這裡卻成了可笑的諷刺:一道縫都不留,世界征服了歷史,我們的傳統文化、古代文化,到底應該何去何從?

  “水滿則溢,月盈則虧。”一個沒有一點文化符號的城市,註定是要漲破的,而那個破口就是文化的缺失。如果僅僅為了一點可憐的經濟效益,對古代文化一點生存的縫隙都不留的話,那麼古代文化對你也會永久地關上大門。再看看西方國家,工業化、城市化起步早、程度高,但當你漫步在君士坦丁堡、阿姆斯特丹、倫敦這些歷史名城時,成百上千年的建築隨處可見,有些甚至是普通民居。濃濃的歷史文化氣息,使這些城市魅力既融合了現代,又帶著傳統的風韻,人們怎麼能不流連忘返?西方人留給古代文化的,不只是一道縫隙,更是一片廣闊的天空。

  說實在的,如今我們的城市中殘存的古代文化符號已經少得可憐,天空再大,卻也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只是希望後來者不要沿著前人短視的腳步,能將最後僅有的縫隙留下,留給我們的子孫後代。不要讓古典文化殘存於圖片和口口相傳,不要讓我們的後代再也無法觸控歷史文化的氣息……

  

中華傳統文化高中手抄報圖片
中華傳統文化手抄報的圖片大全
相關知識
中華傳統文化三年級上學期手抄報
中國傳統文化三年級上學期作文
中華傳統文化三年級上冊手抄報
中華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
中華傳統文化三年級的作文
中華傳統文化五年級作文
中國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
中華傳統文化一年級手抄報
中國傳統文化三年級手抄報
傳統文化三年級上冊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