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形成的過程和條件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我國是世界上煤炭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不僅儲量大,分佈廣,而且種類齊全,那麼你知道嗎?小編在此整理了,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介紹

  在地表常溫、常壓下,由堆積在停滯水體中的植物遺體經泥炭化作用或腐泥化作用,轉變成泥炭或腐泥;泥炭或腐泥被埋藏後 , 由於盆地基底下降而沉至地下深部,經成岩作用而轉變成褐煤;當溫度和壓力逐漸增高,再經變質作用轉變成煙煤至無煙煤。泥炭化作用是指高等植物遺體在沼澤中堆積經生物化學變化轉變成泥炭的過程。腐泥化作用是指低等生物遺體在沼澤中經生物化學變化轉變成腐泥的過程。腐泥是一種富含水和瀝青質的淤泥狀物質。冰川過程可能有助於成煤植物遺體彙集和儲存。

  【煤的形成年代】

  在整個地質年代中,全球範圍內有三個大的成煤期:

  ***1***古生代的石炭紀和二疊紀,成煤植物主要是孢子植物。主要煤種為煙煤和無煙煤。

  ***2***中生代的侏羅紀和白堊紀,成煤植物主要是裸子植物。主要煤種為褐煤和煙煤。

  ***3***新生代的第三紀,成煤植物主要是被子植物。主要煤種為褐煤,其次為泥炭,也有部分年輕煙煤。

  成煤植物的有機組成及化學性質影響煤的型別和性質。植物的有機組成包括:纖維素﹑半纖維素﹑果膠質等碳水化合物;木質素;蛋白質;脂類化合物,包括脂肪﹑樹脂﹑樹蠟﹑孢粉質﹑角質﹑木栓質等。此外,還有鞣質﹑色素等。高等植物的組成以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為主,低等植物則以蛋白質為主,並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纖維素﹑半纖維素﹑果膠質等碳水化合物構成植物營養細胞的細胞壁﹐半纖維素和果膠質還經常混合出現﹐或集中於植物的果實中。木質素分佈在植物莖部的細胞壁中﹐包圍著纖維素並充填其間隙﹐增強莖部的強度﹐是成煤植物中最主要的有機組分。蛋白質是組成植物細胞內原生質的主要物質﹐由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是有機體生命起源的物質基礎。脂類化合物中﹐脂肪是植物細胞內原生質的成分之一﹐低等植物內含量較豐富﹐高等植物中含量少﹐集中於植物的孢子和種子內﹔樹脂在植物體內呈分散狀態﹐當植物受外傷分泌膠凍狀物質﹐其中的易揮發物質逸出後﹐殘留的物質經氧化聚合變硬﹐起保護外皮的作用﹔樹蠟呈薄層覆於植物的葉﹑莖和果實表面﹐防止水分的蒸發和微生物的侵入﹔角質是覆蓋植物的葉﹑嫩枝﹑幼芽和果實表皮的角質層的主要有機組成﹐木栓質浸透植物的木栓組織﹐都起保護作用﹔孢粉質是組成植物繁殖器官孢子﹑花粉外壁的主要物質﹔鞣質***丹寧***則浸透在老年木質部的細胞壁中﹐許多樹皮中鞣質高度富集。

  植物遺體堆積在沼澤中﹐在微生物的參與下易發生分解。植物的不同組成﹐化學穩定性差異較大﹐纖維素﹑半纖維素﹑果膠質等易水解成葡萄糖﹐還可進一步分解成二氧化碳﹑甲烷和水﹔木質素相對比較穩定﹐也可氧化成芳香酸和脂肪酸﹔蛋白質在分解過程中放出氨氣並形成氨基酸﹑等含氮化合物﹔脂類化合物中只有脂肪容易因水解而產生脂肪酸和甘油﹐而樹脂﹑樹蠟﹑孢粉質等都很穩定﹐在強酸環境下也難溶解或分解﹐只有當沼澤水流通性強時﹐才發生氧化分解。

  煤氣簡介

  煤氣,是以煤為原料加工製得的含有可燃組分的氣體,煤氣中的一氧化碳和氫氣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根據加工方法、煤氣性質和用途分為:水煤氣、半水煤氣、空氣煤氣 ***或稱發生爐煤氣***,這些煤氣的發熱值較低,故又統稱為低熱值煤氣;煤乾餾法中焦化得到的氣體稱為焦爐煤氣,高爐煤氣。高爐煤氣屬於中熱值煤氣,可供城市作民用燃料。

  天然煤氣是通過鑽井從地層中開採出來的,如天然氣、煤層氣。人工煤氣則是利用固體或液體含碳燃料熱分解或氣化後獲得的,常見有焦爐煤氣、高爐煤氣、發生爐煤氣、油煤氣等。

  混合煤氣被廣泛用作各種工業爐的加熱燃料。此外,尚有用蒸氣和空氣一起吹風所得的“半水煤氣”。可作為燃料,或用作合成氨、合成石油、有機合成、氫氣製造等的原料。天然氣是一種重要的能源,廣泛用作城市煤氣和工業燃料;在70年代世界能源消耗中,天然氣約佔 18%~19%。天然氣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煤炭形成的原因
煤炭怎樣形成的
相關知識
煤炭形成的過程和條件
珍珠形成的過程
感冒形成的過程
皺紋形成的過程
痘痘形成的過程
簡述冰雹形成的過程
地球形成的過程經歷了哪些事情
受精至胎兒形成的過程是怎麼樣的
世界市場形成的過程
雨形成的過程及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