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人殘志堅的勵志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1日

  身殘志堅不服輸 闖出人生一片天!不管是身體的殘缺,還是生活的困苦,都不應成為打敗我們的藉口!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身殘志堅的名人故事,歡迎大家參閱。

  【張海迪】身殘志堅

  張海迪,當代著名作家。她5歲時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癱從此以頑強的毅力自學。張海迪15歲時隨父母下放到農村,但她仍以樂觀向上的精神奉獻著自己的力量。1983年,張海迪走上文學創作的道路,至今已出版的長篇小說有《輪椅上的夢》《絕頂》,散文集《鴻雁快快飛》《生命的追問》等。她是山東省創作協會級作家、中國作協委員,山東作協副主席,現任中國殘聯主席。

  1955年,張海迪出生在山東濟南。她原本有著幸福快樂的童年。5歲那年,她患上了脊髓血管瘤,病情十分嚴重,以至五年中做了3次大手術,脊椎板被摘去了6塊,最後高位截癱。病魔使得原來天真活潑的張海迪只能整天躺臥在病床之上。

  儘管以前的小夥伴經常來看她,給她講學校裡的事,但她一個人在屋子裡的時間久了,仍然覺得心煩意亂。她想不明白為什麼命運對自己如此不公平。她越想越氣,就把那些放在周圍的玩具扔得到處都是。但是,當小海迪聽到開門聲的時候,就趕緊把那些東西撿起來放在身邊,因為她不想讓媽媽傷心,她更不想把這份痛苦留給媽媽。

  一天,小海迪終於抑制不住心中的渴望,就對媽媽說:“媽媽,我想上學!”聽了她的話,媽媽哭了。她知道小海迪渴望知識,就說:“孩子,媽媽和爸爸會讓你學到知識的!”媽媽開始想請家庭老師來教她,但家裡的條件不允許,媽媽便利用下班後的時間教她。

  小海迪渴望知識,特別愛學習,但手術造成的肋間神經痛經常把她折磨得死去活來。一次劇痛之後,她感到異常疲倦。媽媽說:“這些作業你明天再完成吧。”小海迪卻鄭重地說:“今日事,今日畢!”媽媽感動地流下淚水。小海迪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絕不能拖。但病魔卻是無情的,每當病痛難忍時,她就猛揪自己的辮子,以期用一種疼痛來代替另一種疼痛。漸漸地,她揪下來的頭髮都能編成一條辮子了。

  10歲時,小海迪開始寫日記。她把每天的重要事情與情感都寫下來,很好地鍛鍊了自己的寫作能力。除了語文,小海迪對其他功課也非常用心,不肯浪費一點時間,她以堅強的意志,認真學習,用心對待每一句話,每一道題目,小海迪用幾年時間,自學了小學和中學的所有課程,實現了“輪椅上的夢”她沒有愧對自己的童年,沒有愧對那些美好的光陰。

  1970年,張海迪全家被下放到山東聊城的莘縣,開始了農村生活。她的善良、熱情和樂觀贏得了大家的喜歡,孩子們都願意推她出去散步。一天,張海迪幸福地坐在木輪椅上,由孩子們輪流推著,來到了田野。她平生第一次看到青山綠水。綠油油的麥田和彎曲的小路。“天地真大呀!”她由衷地感嘆。孩子們推著輪椅飛跑,各種景物在海迪的眼前一晃而過。她的思緒像長了翅膀一樣,隨風飄向遠方。這時,由於推得太快,木輪椅突然翻倒,張海迪摔在地上,胳膊都流血了,可她還和孩子們一起哈哈大笑。

  農村的生活非常艱苦,大家都沒有什麼吃的。但誰家要是偶爾能吃上一點好東西比如蘿蔔餡高梁米面的包子,都忘不了給張海迪帶去一些。張海迪把鄉親們給自己的愛銘刻在心。她時常想,自己能為大家做點什麼呢?當她看到村裡缺醫少藥,人們大病小病都得到幾十裡外的衛生院治療時,便產生了一個想法:“我不能下地幹活,但為什麼不學著給人看病呢!”從此,她開始在昏暗的油燈下學習各種醫學書籍,還託人買來體溫計、聽診器和鍼灸用的銀針。

  不久,她便成了位遠近聞名的鄉村醫生。張海迪在不到3年的時間裡為村民們治療達1萬餘次。她的鍼灸技術尤其出名。由於經常靠在輪椅上給人看病,她的肋間神經痛時常發作。但是,為了治好更多病人,張海迪始終一聲不吭地堅持。

  她一邊為人看病。一邊自學英語。沒有老師教,她就跟著收音機學,沒有語言環境,她就自己跟自己對話,據說,她家裡的每一本英語書都被撕得只剩下封面和封底。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張海迪知道,如果不一頁頁地把書撕掉,自己就容易產生依賴性,學得很慢。於是,她發明了這種強化記憶的方法。

  張海迪以驚人的毅力,克服了各種不利條件,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學習,終於自學成才。1981年12月,《人民日報》首次報道了張海迪的先進事蹟,全國上下掀起了向張海迪學習的熱湖。

  身殘志堅,科學鐵人高士其

  高士其,原名高仕錤,科普作家。1918年考入清華留美預備學校,1925年赴美留學。

  1928年,感染甲型腦炎病毒,導致全身癱瘓。高士其於1931年開始發表科學文藝作品。

  949年,他從香港到北京後,主要從事科學文藝創作。他的科學小品,能夠把深奧的的科學道理通俗易懂地表達出來,而且題材廣泛,趣味濃郁。主要作品有《揭穿小人國的泌密》《我們的土壤媽媽》《細菌世界探險記》《土壤世界》等。

  高士其出生在福州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從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從小聰明,4歲時就能讀書寫字、背唐詩。6歲那年,高土其開始上學了。第一天,天不亮,他就跑到學校,老師和同學一個也沒有到,只有燒開水的老頭在門口打哈欠。

  老師知道了這件事後,連聲誇讚高土其,說:"你求學這樣心切,如此勤奮,將來一定會學業有成,成為有用的人才。“高士其在學校認真聽講,回家專心致志地做功課。有一次,由於看書時過於專心,油燈燒著了頭髮,他竟渾然不覺。他平時喜歡讀各種書籍,積累了廣博的知識,經常受到老師的表揚和同學們的稱讚,但他始終嚴格要求自己。

  13歲那年,高士其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清華留美預備學校清華大學前身。不久,他躊躇滿志地奔赴北京。一路上,他目睹了中國的貧弱和外國人對中國人的歧視。他暗下決心:“一定要努力學習,到美國學習新科學,回來拯救積貧積弱的祖國。”

  入學後,由於成績出眾,高士其被直接編入二年級。他的大部分科目學起來都遊刃有餘,只是英語基礎太差,學起來很吃力。但他很明白:去美國留學,全得靠英語,英語上不去哪能行呀。為了攻克英語關,他把生單詞記在小本子上,一有空閒就讀、背。漸漸地,他的英語成績趕了上來,期末考試時還得了“英語優等獎章。”

  各門功課當中,高士其最感興趣的是生物學。他通過顯微鏡看到了“微生物世界的小魔王”一細菌的奧祕。在畢業考試中,他的生物學、英語等科目都獲得了優等獎章。1925年,他被保送到美國留學深造。他懷著戰勝“小魔王”的理想,先後在美國的好幾所大學攻讀細菌學。1928年的一天,他正在芝加哥大學醫學研究院的細菌學系實驗室做實驗。實驗中,需要給豚鼠注射甲型腦炎病毒,然後取出它們的大腦進行觀察。不巧,這幾天他的左耳有些炎症,但他捨不得放下實驗,休息幾天。

  正當高士其聚精會神地觀察豚鼠反應的時候,“嘭”的一聲,桌上一支裝滿甲型腦炎病還的試管爆裂了,毒液四濺,弄了他一身。他把破裂的試管處理了一下,又繼續投入試驗。他沒有想到,此時巨大的災難正向他襲來。幾天之後,他的左耳時常出現耳鳴,脖子有時轉動困難,以前麻利的雙手竟然顫抖得拿不住試管。他懷疑自己患上了甲型腦炎。經過醫生診斷,確實如此,病因就源於那次試管破裂,毒液中的病毒通過患炎症的左耳膜侵入小腦。醫生說,他最多還能活五年。

  這個打擊太突然了。他從醫院出來,覺得天旋地轉。“難道一切就這樣結束了嗎?”高士其不斷地問自己。校方得知這個訊息後,勸他中止學業,回國休養。經過慎重考慮,高士其決定留下來,繼續學習。儘管疾病時常發作,但他仍然堅持工作,最終完成了醫學博士的全部課程。

  1930年秋,高士其回到闊別五年的祖國。他懷著滿腔熱忱歸來,然而等待他的卻是失業和飢餓。他費盡周折,才在南京中央醫院弄到一份檢驗科主任的差事,但是連申請購置一臺顯微鏡的要求都得不到滿足。他無奈地離開了,後去了上海,靠做翻譯工作和當家庭教師來維持生計。由於長期的營養不良,他的病情加重了,生命危在旦夕。

  在此期間,他逐漸與艾思奇、張天翼、董純才等文化界的進步人士有了往來,艾思奇把一些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介紹給他,使他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和希望。他漸漸明白:要想消滅害人的“小魔王”,必須先消滅社會上魚肉人民、阻礙社會進步的“大魔王”。

  從此,他用顫抖的手拿起筆,將筆作為武器,投身於擒拿大小“魔王”戰場,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華羅庚初中畢業後,曾入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就讀,因學費而中途退學,故一生只有初中畢業文憑。 此後,他開始頑強自學,他用5年時間學完了高中和大學低年級的全部數學課程。

  華羅庚

  1928年,他不幸染上傷寒病,靠妻子的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卻落下左腿殘疾。20歲時,他以一篇論文轟動數學界,被清華大學請去工作。

  從1931年起,華羅庚在清華大學邊工作邊學習,用一年半時間學完了數學系全部課程。他自學了英、法、德文,先後在國外雜誌上發表了多篇論文。

  1936年夏,華羅庚被保送到英國劍橋大學進修,兩年中發表了十多篇論文,引起國際數學界讚賞。

  1938年,華羅庚訪英回國,在昆明郊外一間牛棚似的小閣樓裡,他艱難地寫出名著《堆壘素數論》。

關於讀書的英語短文閱讀
名人名事勵志霍金
相關知識
名人人殘志堅的勵志故事
關於激勵人勇往直前的勵志名言大全
名人經典語錄的勵志
關於有哲理令人受益匪淺的勵志名言警句
讓人熱血沸騰的勵志名言
讓人奮發圖強的勵志名言摘錄
勇於拼搏的名人名言_敢於拼搏的勵志名言
讓人受益匪淺的勵志名言有哪些
短篇名人成功背後的勵志小故事
讓人覺得很拽的勵志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