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傳奇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8日

  奮鬥者在汗水彙集的江河裡,將事業之舟駛到了理想的彼岸。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世界傳奇人物--納爾遜·曼德拉

  南非前總統納爾遜·曼德拉當地時間2013年12月5日去世,享年95歲。在他逝世一週年直際,寫下此文,表示沉痛的哀悼和懷念。

  他的逝世,世界失去了其最重要的領導人之一,歷史將會記住曼德拉對於人類尊嚴和自由、和平與和解的貢獻。各國領導人紛紛在第一時間對曼德拉的逝世表示哀悼。“正義的巨人”、“一盞明燈熄滅了”。他是我們這個時代的英雄,一個真正的全球英雄。他是這個時代出類拔萃地推進聯合國價值觀的人物。那麼,究竟是怎樣的經歷造就了他的傳奇人生呢?

  他是一位長壽老人。曼德拉1918年7月18日出生於南非特蘭斯凱一個部落酋長家庭,他是南非第二大民族科薩族人。他早年從事黑人獨立運動,被英屬南非前政府判處監禁,這一監禁就是27年。有人曾問曼德拉:“是什麼力量使你充滿活力?”曼德拉答:“是博愛的精神加上強健的體魄。”

  “鍛鍊是我生活中不變的習慣。”

  漫長的監獄生活不僅打造了曼德拉忍耐、寬容、堅毅的個性,也讓他養成了規律的生活習慣。曼德拉入獄不久,就向監獄管理者提出要求,給他一塊菜地讓他種植。每天的田間耕作,是他放鬆身心,極目天外的最好時間。從此他寄情於此,於是忘卻了外界煩擾,從痛苦中得到解脫。他每天早晨在關押他的牢房中原地跑步45分鐘,然後做100個俯臥撐,200個仰臥起坐,50個下蹲起立。監獄中的吃飯時間也是固定的,但飯菜少糖缺油,因此曼德拉至今不愛吃油膩與甜食,但他喜歡喝茶和咖啡,喝咖啡時一定要加蜂蜜。曼德拉還說:“我的食慾很好,從不節食。”

  曼德拉曾回憶,1990年2月走出羅賓島監獄時已經72歲了,希拉里曾問曼德拉,如何在激流險壑的政治鬥爭中保持一顆博大寬容的心?曼德拉以自己獲釋出獄當天的感受回答說:“當我走出囚室,邁向通往自由的監獄大門時,我已經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與怨恨留在身後,那麼,我其實仍在獄中。”

  在回憶錄中,曼德拉寫道:“即使是在監獄那些最冷酷無情的日子,我也會從獄警身上看到若隱若現的人性,它足以使我恢復信心並堅持下去。”監獄中的曼德拉失去了人身自由,卻獲得了精神的解放。這種偉大的轉變在後來的歲月裡塑造了一個新南非,也使曼德拉成為舉世公認的偉人。每逢他生日,人們會重複他長壽最重要的祕訣:寬容者長壽。除了寬大的胸襟,鍛鍊和良好的作息也是曼德拉始終堅持的生活習慣。他曾向國民透露自己的長壽祕訣:早睡早起,堅持鍛鍊,不吃油膩與甜食,這是他從獄中到重獲自由,從年輕時代到老年一直恪守的養生之道。

  在世界範圍,曼德拉是一面道德和正義的旗幟。曼德拉是偉大的民族主義領袖,但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者。多年來,曼德拉一直為消除貧困和戰爭而奔走呼籲,他的貢獻得到國際社會的公認。曼德拉1993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1995年獲得非洲和平獎。關押曼德拉和非洲解放運動政治犯的羅本島監獄,1999年被聯合國命名為世界遺產,作為種族隔離罪惡和非洲人反抗的歷史記錄。

  曼德拉與中國頗有緣分。曼德拉登過長城,喜讀《孫子兵法》,曾兩次來訪中國。香港著名搖滾樂隊“BEYOND”主唱黃家駒1988年為曼德拉創作了一首歌曲,名叫《光輝歲月》。那是中國音樂在歌唱南非的故事。據說,有人曾經給曼德拉翻譯《光輝歲月》的歌詞,他聽後潸然淚下。

  聯合國大會2009年11月11日第64屆聯大通過決議,決定從2010年起把每年7月18日定為“納爾遜·曼德拉國際日”。以表彰曼德拉為“和平與自由”所作的貢獻,2010年曼德拉92歲誕辰,成為第一個“曼德拉日”,一個人的自然生命符號,就此和政治、歷史戲劇性交織。曼德拉不但是政治上的成功者,也是健康長壽的楷模,值得我們每個普通人學習。

  曼德拉是世界傳奇人物,他已成為一個永恆的符號。

  :柳傳志的傳奇故事

  1984年,40歲的柳傳志,不甘於在中科院人事局當一名幹部,開始下海創辦聯想。30年來,他自主研發漢卡,堅持做中國人自己的電腦;他併購IBMPC業務,一舉成為年營業額一百五十億美元的超級跨國公司...

  據說有人問過柳傳志,70歲對IT人來說意味著什麼,柳傳志脫口而出:“立異”。他說作為IT人,創新就不是一勞永逸,而是心裡怎麼都放不下。

  2016年1月23日,聯想集團一萬多名員工齊聚一堂,召開年會。柳傳志,雖不再擔負聯想集團的任何職務,但作為聯想的開創人,跟母公司聯想控股的掌舵人,柳傳志始終是聯想的靈魂人物,他的呈現,讓現場的氛圍顯得分外熱鬧。現在,這個30年前靠11名科技職員和20萬起家的聯想,已成長為領有四萬多名員工,年營業額數百億美元的世界五百強至公司。

  而柳傳志之所以現身年會,除了聯歡,事實上還因為這個日子意思非統一般。因為,聯想集團行將對全世界宣告一條重磅新聞。

  楊元慶:就在多少分鐘前,我們剛在香港的網站上釋出,我們將以23億美元的價錢併購IBM的X86伺服器。

  1984年,40歲的柳傳志,不甘於在中科院人事局當一名幹部,開端下海開辦聯想。30年來,他帶領著聯想從自主研發漢卡到保持做中國人自己的電腦,借道香港,曲線救國,出產第一臺聯想牌286微機;1994年寰球電腦巨頭搶灘中國,電腦業提前入關,在實力遠不如人的情形下,柳傳志率領聯想一步步解圍,到2004年聯想併購IBMPC業務,一舉成為年營業額一百五十億美元的跨國公司;也閱歷了2009年金融危機時的鉅額虧損,見證了2016年斬獲全球第一。

  可以說,聯想集團的每一步都跟柳傳志的決定非親非故,在跟企業運氣捆綁的三十年裡,險些產生的牢獄之災、每每站在懸崖邊的行業生死抉擇、密切戰友的交惡成仇,以及令人擔心的不堪重負的身材,都是柳傳志須要逐一逾越的阻礙。

  柳傳志:聯想團體用了三十年的時光,前仆後繼百折不撓終於登上了pc這個行業的山頂的高峰。然而我們發明在我們的前面有一座更高,更峭拔的山峰,我們的競爭者不是裝置精良,就是襟懷特技,而且在起跑線上他們已經佔了廉價,所以我們面臨著更大更嚴格的挑釁甚至能夠說可能關乎到生逝世存亡,聯想集團的壯士們,你們南征北戰,必定可能施展設想力,衝破,翻新,而後把智慧,毅力,汗水,勤奮合在一起,咱們這些創業者們,等待著你們登上新的頂峰的成功,我們聯想控股的全體員工在等著你們的成功,我想說全部中國人都在等候你們的勝利。

  從2000年開始,柳傳志盤算躲避專一高科技企業的危險,專門成立投資範疇的子公司,開始架構更為巨集大的聯想控股,他聲稱吃著碗裡的飯想著鍋裡的飯還不夠,還得再去想地裡的食糧。聯想控股由此涉足房地產,金融投資,古代農業等多個行業,柳傳志也由此實現了從企業家到投資家的完善轉型。如今,70歲的柳傳志最大的義務就是帶領聯想控股整體上市,不外就像他所直面的每一個困難一樣,局勢素來都不容樂觀。

  實在柳傳志的創業故事早已經不是訊息,傳記類的文字在各種媒體上都能讀到,但這天仍有許多人來聽他的報告,良多業界子弟都盼望近間隔接觸這位被稱為“行業前驅”的人,福氣好的話還能偏偏坐在他身後,跟他來一張象徵深長的合影。

  在柳傳志站著演講的近兩個小時裡,他具體回想了自己的70年人生經歷。在這樣公開的場所,柳傳志沒有過多談及自己經營企業,他說也許抱著如何做企業的觀眾會有點掃興,但他願望,自己分享的這些人生經歷,能給予後來者一些啟發。

  2016年1月10日,離農曆春節還有21天,位於北京CBD的銀泰核心柏悅酒店,正在舉辦一場據說是中國企業家都幻想參加的聚首---中國企業傢俱樂部年會。這場年會在坊間被稱為“商界春晚”,因其湊集了200多位中國最著名的中國企業家,經濟學家,外交家和名人明星,從未對外公開。

  9年前,中國企業傢俱樂部成破,柳傳志是重要發動人之一。只管這個年會不被公然報道,但仍有知情媒體稱,柳傳志是該俱樂部的“領航人物”,他樂於分享管理企業的教訓,斷定巨集觀政策亦很透闢老道,對中國企業家影響至深。柳傳志在這裡的位置,就像機長之於飛翔。

  向來喜歡在商言商的柳傳志,在這場年會上,顯明開釋訊號,看好中國當前經濟大環境。不過近年來,手機的利用,挪動網際網路的迅猛發展,後輩們地疾速突起,柳傳志說自己經常能清楚地覺得有滾滾後浪一直襲來。

  前未幾,一直繁忙的柳傳志終於迎來一個難得的安閒週末,接收邀請,陪妻子到友人家的別墅放鬆休憩。因為長期失眠,十年前柳傳志開始打高爾夫,原來也就是鍛鍊娛樂,但打著打著,柳傳志還是較真了,他較真的物件不是別人,而是自己,他說打了這麼多年,自己姿態始終是錯的,而他面對過錯,只有一種抉擇,那就是,改。

  戰勝對手並不該是快樂的獨一起源,但柳傳志還是否認,目前他還不能像其餘人那樣,從純潔的錘鍊娛樂中得到快活,他之所以對高爾夫堅持著久長的興致,仍是由於找到了戰場,找到了勝負,他愛好跟本人較勁。

  除了高爾夫,柳傳志還會堅持天天兩小時鍛鍊。他說不是吹,以他當初的柔韌性,別說同齡人了,很多年青人都未必是對手。

  那天我跟王石在清華的時候,那天一愉快,就說王石,我能做的事你興許未必能做,王石說不可能,後來我就做了一個,我站著,然後兩個手,就手根可以著地這麼個動作,他嚇了一跳。沒想到,說你也能做這個。

  柳傳志:我感到這鍛鍊,假如你每天,我堅持按這個貨色做了,你會認為你是每天在向上,你是在有尋求,你每天稀裡糊塗那麼過,那你會覺得你真的就是順流而下,你這有點像我就是要往上迎著走,會給你這麼一個感到。

  柳傳志說,40歲開始創業的時候,基本不敢想象能走到今天,事實上推進他前行的能源特殊簡略,就跟父親一樣,就是想做點事件,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天上給塊雲彩,他就要下雨。至於其他的,他真沒有興趣。

  :林書豪的傳奇勵志故事

  這是一個比《一球成名》更勵志的故事。高中畢業時,沒有一所籃球名校願意收留他,林書豪只能去哈佛讀書。作為隊長,他帶領哈佛大學籃球隊歷史上首度躋身全美大學生聯賽,併成為該校1954年後進入NBA的第一人。不過,這不是故事的結局。在選秀大會上落選後被勇士隊廉價簽下,5次被下放到發展聯盟並召回,從勇士到火箭再到尼克斯,林書豪隨時面臨被裁減。而現在,在麥迪遜廣場花園,所有人都在為一個黃面板的球員高喊“MVP”。

  “MVP”的喊聲迴盪在麥迪遜花園球館,著便裝的尼克斯球隊主帥德安東尼起立為林書豪鼓掌。“LegendInNewyork!”紐約傳奇有球迷玩起了藏頭詩的遊戲,標語中第一個字母拼成了LIN字樣。兩個“假林書豪”伸開雙臂,向球場內的真林書豪鞠躬,頂禮膜拜。他們均是美國人,面具的原型正是林書豪。這個華裔青年的球衣賽前剛剛在球隊商店中開賣,已經成為暢銷品。

  2012年2月11日,在兩大王牌斯塔德邁爾和卡梅隆·安東尼都無法出戰的情況下,尼克斯隊結束了對湖人隊的9連敗和5年多不勝的尷尬記錄。此役對陣科比,林書豪砍下職業生涯最高的38分7次助攻,讓科比的34分10個籃板相形見絀。“他所做的一切讓人驚訝,他幾乎迴應了所有質疑。他是否能夠命中遠投?關鍵時刻,他是否能夠扣動扳機?尾聲階段他命中了兩個三分,為我們打開了勝利之門。”德安東尼在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表示。

  上個月底,《紐約時報》寫道:“為了可以爭取肯揚·馬丁,尼克斯很有可能裁掉後衛林書豪,林書豪持有的是一份非保障合同。不過在上一場比賽中,林書豪打了20多分鐘,得到了9分和6個籃板,看上去挺有攻擊性的。”

  《紐約時報》的文章很有預見性,很快,林書豪就讓紐約、讓整個聯盟看到自己的攻擊性。在和猶他爵士隊的比賽中,林書豪得到了創生涯紀錄的單場28分,幫助尼克斯隊取勝。之前和新澤西網隊的比賽中,他也得到了25分,同樣成為尼克斯隊取勝的首要功臣。

  2011年12月27日,紐約尼克斯認領了處於遣散狀態的林書豪。之前,林書豪效力於金州勇士,經歷5次下放到發展聯盟雷諾大角羊隊並召回,最後被放棄。由於尼克斯隊只是在遣散名單上認領球員,所以直接繼承了之前被買斷的老合同。ESPN透露,林書豪在2012年的年薪為762195美元,這對林書豪來說比較重要。林書豪之前一直住在哥哥家,或者寄居在隊友蘭德里·菲爾茲的沙發上,現在他可以在紐約安家了。

  在尼克斯隊獲得出場機會前,林書豪被稱為“飲水機管理員”,意為替補的替補,坐在板凳席最後面靠近飲水機的位置上。作為一名落選新秀,上賽季他在金州勇士隊的出場機會寥寥,本賽季加盟火箭隊沒幾天,又被宣佈裁掉,輾轉到尼克斯隊,才一個半月。

  一個正式比賽常常連球都摸不到的人,突然被委以重任,要擺脫冰冷的手感,並非易事。言及林書豪的爆發,科比說:“我想這一切一定來自堅持不懈和拼命工作。對於任何地方的孩子而言,他都是一個很好的榜樣。”

  雖然在勇士隊出場機會寥寥,但在2010年12月22日勇士隊主場迎戰火箭的比賽中,林書豪曾得到過十幾分鍾時間,對位布魯克斯不落下風,並貢獻出一個精彩的大帽。賽後談到林書豪的時候,勇士隊主教練斯馬特曾表示:“我本來是沒計劃用林書豪的,但是當我回顧板凳的時候覺得,這傢伙每天都在努力。他每天都主動和教練溝通,每天都很早來到體育館。我實在不能忽視這些,我需要給那些努力的人機會。是的,他在場上還是生疏,還會犯錯誤,但是他非常刻苦,你讓他幹什麼他就幹什麼,他總是在努力地防守。”

  這個時期的林書豪依然有明顯的弱點。“他經常會在快攻中錯失上籃,我也知道他習慣在中場發生失誤。他一直在尋找自己。”來自臺灣的著名籃球評論員朱彥碩在接受本刊採訪時表示,“當時勇士隊有兩個出賽時間很長的後衛,每次上場時間將近40分鐘,林書豪就顯得可有可無了,所以後來被放入NBDL發展聯盟。”

  但是朱彥碩始終看好這位老鄉:“他性格開朗樂觀,不會因每天練球覺得枯燥,也不會因一直坐板凳而自暴自棄。另外,他生活自律,煙酒不沾。”2011年夏天NBA停擺期間,林書豪跟隨家人回內地祭祖,無論走到哪裡,都會隨身帶一隻斯伯丁籃球,這是NBA比賽的專業用球。在他幫助東莞隊打亞俱杯期間,每天都抽一點時間自己練球,他說,“我需要保持對NBA的感覺”,因為國際籃聯的比賽用的不是這種籃球。

  朱彥碩說,他會細緻到吃雞肉把雞皮全部撕掉,“任何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我都不會碰”。他會堅持即便在參加活動期間,每天也要訓練3次,每次1小時,這對於一名暫時看不到未來的NBA底層球員而言,實屬不易。

  “對林書豪來說,來到紐約就是他的機會。只要在紐約紅一場,比在其他地方紅三場更矚目。”朱彥碩說,“但是機會第一。”

  不可思議先生

  林書豪是從父親林傑明那裡開始接觸籃球的。這是美國的一個典型的亞裔中產階級家庭:林書豪的父母身高都在1.68米左右,上世紀70年代中期從臺灣移民到美國,他們都是普渡大學的學生,父親主修計算機工程專業,母親的專業則是電腦科學。兩人從未參與過任何有組織的籃球賽,但他們會看NBA比賽。林傑明在70年代移民美國前,從不放過臺灣電視節目中任何有關NBA的比賽片段。人在美國,他就開始研究拉里·伯德和賈巴爾,以及上世紀80年代洛杉磯湖人隊與波士頓凱爾特人隊之間的經典比賽。“我無法解釋我愛籃球的理由。”身為電腦工程師的林傑明說,“我就是喜歡。”

勵志的小故事精選
勵志褚橙的故事
相關知識
勵志傳奇故事
中外名人勵志傳記故事精選
中外名人勵志傳記故事
成功勵志人物傳奇故事
哈佛大學勵志姐的傳奇故事
盲人勵志的小故事
關於青春的勵志短篇故事
關於長城的傳奇故事集錦
關於長城的傳奇故事
敦煌傳奇故事集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