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正能量的偉人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在我們中國的歷史上,有很多有名的名人,先不說他們的事蹟到底有多麼的波瀾壯闊,但他們既然能被稱之為偉人,那肯定是有他們自己的特別之處。學習他們的事蹟能給我們一個很好的榜樣。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朱德

  三千多名戰士駐紮一個村,吃飯吃菜成了一件大事。剛開始,由於地主老財造謠惑眾,加上村民對紅軍並不瞭解,許多人棄家躲避,來不及逃的人關門閉戶,籌集糧菜一時陷入了困境。朱德軍長嚴明紀律,讓戰士挨家挨戶做思想工作。一天,兩名戰士到村南一戶人家,大門緊鎖,聽說已逃到外村親戚家中。只見其家門口有一個南瓜大架棚,十分旺盛,棚上掛著兩個黃豔豔的大南瓜,小戰士心想:人家又不在,怎麼個買呢?太個子戰士說:“把兩個南瓜割下,我寫一張紙條,錢以後送來。”說完割下南瓜,寫了一張字條“買兩個南瓜,以後付錢。一~紅軍”.放在架上回去了。有一天晚飯,朱德吃到香酥的南瓜飯後,詢問誰買的瓜真是好吃時,他才知道南瓜沒有付錢。他讓人叫來那二位戰士,從揹包裡帶出一塊銀元,語氣嚴肅地說:“人不在,也不能白吃呀。”說完要二位戰士去還錢,兩位戰士原以為辦了一件好事,卻受到首長的批評,頓時面面相覷,等他們回過神來時,早已站在身旁的排長對他們耳語了一番,這時他倆才興沖沖地走了。

  再說紅軍進村後,幫助村民打掃庭院、挑水劈柴。一位大爺病了,還派醫生為他診治……一樁樁軍愛民的好事在村裡傳頌著。村民們消除了誤解,事實戳穿了地主們造謠中傷的陰謀,外逃的村民回來了,村子裡家家戶戶敞開大門,爭相幫紅軍做事,有送糧送菜的,有送兒子來幫丁當兵的,真是軍民魚水一家親啊。又說村南那戶種南瓜的村民叫陳亮,他攜妻帶兒回到家裡,一切依然如故,十分高興。只是棚上兩個南瓜不見,他心裡想:家在就好,兩個南瓜算是讓賊偷了罷,也不把它當回事,在村民會上他無意說了這事,沒想到那二個戰士又狠狠捱了一頓批,可他們心裡不服氣哪。

  一天,陳亮的妻子上棚割南瓜葉準備煮了餵豬,不經意間看見被割走的一個南瓜蒂上用紅布扎著一個小包,他拿下來一看,裡面包著一個金閃閃的銀元,還有一張小紙條,可他不識字,急忙拿到村裡給丈夫看,只見字條寫著:“老鄉:買2個瓜送上一塊銀元。一一紅軍’’村裡人頓時都聚攏過來,有的竊竊私語。陳亮頓時面紅耳赤,捶胸頓足,大聲說:“我好糊塗啊,原以為南瓜被賊偷了,沒想到紅軍大哥紀律嚴明,買東西付錢,一銀元可買好多南瓜呀。”說完他拉著郭夫爺一起找朱軍長,一是把銀元還了,二是要向兩位戰士賠罪。朱德軍長激動地對他們說:“這是紅軍應該做的。銀元你留著,至於賠罪由我來吧。”回到家裡,陳亮傾其所有,把雞蛋、鴨蛋和雞鴨裝滿籮筐,上面用紅紙寫著“擁軍愛民”,一家三口人高高興興擔著慰問品走向美魁堂,聽說紅軍走的前一天,他還特地屠殺大肥豬前去慰勞。

  一石激起千層浪。陳亮的“銀元故事”在村裡傳遍了,擁軍愛民在福鼎在橫口成了時尚,蔚然成風。後來,一位詩人以此為題材寫了一首《南瓜蒂上長白銀》的詩還在省裡獲獎,而一位畫家以此為題材的國畫也得了獎。從此,擁軍愛民的優良風尚在福鼎在橫口在永春代代相傳,永遠相傳。

  :賣過燒餅愛好攝影

  1927年11月,葉挺作為總指揮發動廣州起義,卻以失敗告終。共產國際東方部的領導人聽信王明的讒言,對葉挺產生了偏見。葉挺一氣之下出走西歐,與黨失去了聯絡。

  葉挺先後在德國和法國度過了5年時間。當時他賣過水果蔬菜,還在柏林開過小吃店,賣油條、燒餅。後來,他對蔣介石的倒行逆施十分氣憤,但遠居海外,訊息閉塞,就回到夫人孃家所在的澳門。他的長子葉正大回憶說:“只有在澳門我們全家聚得最齊。母親當時已經生了7個孩子,一家人常去野餐、游泳、拍照。父親那時就是一個攝影發燒友了。他從香港買來暗房器材,自己在家裡沖洗膠捲。那時我們全家拍了很多照片,現在看來,還照得很有藝術性。”葉正大還隱約記得,一次父親勃然大怒,批評他的侄子葉欽在國民黨裡混飯吃的做法,認為就是回家種地,也比去國民黨那裡乾淨。

  把革命比喻成爬山

  1937年9月28日,蔣介石任命葉挺為新四軍軍長,因為他不能允許共產黨派人來當軍長,而葉挺已經脫離共產黨達十年之久,他認為可能會聽他的話。張聞天、毛澤東發出電報,問葉挺是否願意恢復黨籍。葉挺表示:“在黨的組織之外,但願在黨的領導之下,堅決抗戰到底。”又表示如果中共不同意,他可辭職。

  10月19日,張聞天、毛澤東又致電詢問葉挺“是否可來延安及八路軍總部接洽一次?”葉挺很高興,願意接受黨中央的考察。

  11月3日,葉挺抵達延安。中共中央決定同意葉挺擔任新四軍軍長。8日,中共中央召開歡迎葉挺大會。

  葉挺表示:“革命好比爬山,許多同志不怕山高,不怕路險,一直向上走。我有一段,是爬到半山腰又折回去了,現在又跟上來。今後,一定遵照黨所指示的道路走,在黨和毛澤東主席的領導下,堅決抗戰到底。”

  13日,葉挺回到武漢即以新四軍軍長的身份向《大公報》記者發表談話說:“我們受日本帝國主義的壓迫,已經是忍無可忍,這一次出於不得已而抗戰,我們只有一個字,就是拼。”

  “請槍斃我吧!”

  1942年5月12日晚上八時半,蔣介石試圖勸降在押的葉挺。蔣介石說:“爾這個人太老實,上了人家的當還不覺悟,人家叫爾回去爾就回去,叫爾打就打,人家利用爾完了還會殺爾。”蔣介石連用了幾個“人家”,指的就是“共產黨”。

  葉挺的回答避開他的挑撥,另闢蹊徑,反過來用具體事實揭露蔣介石蓄意製造“皖南事變”的陰謀:你蔣介石指定路線要新四軍到指定地區去,新四軍途中要和日軍作戰又不給補充武器彈藥和糧食,同時佈置了一個口袋,集中七個師包圍我部。“這個時候,我打電報辭職,又沒有批准,我只好帶著部隊逃命。”

  緊接著,葉挺引用了“小杖則受,大杖則逃”的古話之後說:“我們不善於逃命而遭受滅亡,則是我對部下不起,現在上饒還監禁幾百幹部,我對他們應該負責。我處置失當,我願受軍法裁判。”

  蔣介石又說:“我指示爾一條正路,爾能絕對服從我跟我走,爾一定可以得到成功,不然爾就算完了。”葉挺坦然地說:“我早就決定我已經完了!”

  蔣介石馬上改變口氣,說:“也不是那樣意思,我叫爾去三戰區去好好休養,爾的前途是光明的。”

  葉挺寸步不讓:“如果照這樣做,大家一定說我自私,怕法律處置,我不能這樣做。”

  蔣介石無計可施,讓第三戰區副司令長官郭懺繼續勸降。他們談了一個小時,葉挺的答覆是:“我不能這樣做,請槍斃我吧!”

  :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

  在中國鐵路發展史上,詹天佑是第一位中國鐵路工程師。在他的領導下,自力更生,奮發拼搏,戰勝千難萬險,成功地建成了我國自己建造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這是我國鐵路建設的一座最偉大的里程碑。為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工程師,他的銅像至今巍然矗立在青龍橋車站,人們經過這裡,都會肅然起敬,無限緬懷他的豐功偉績。詹天佑從小痛恨帝國主義,立志為振興中華而獻身。1872年,12歲的詹天佑赴美留學,發憤刻苦學習,於1881年學成回國,將畢生的精力獻給了中國鐵路事業,當時我國修建的每一條鐵路,無不滲透著他的心血和汗水。

  他常年奔波在野外山嶺,和工人們同吃同住,風餐露宿;他在洋工程師面前從不低頭,創造了使帝國主義為之感嘆地偉大成績。如今,我國的鐵路四通八達,飛速發展,提速再提速,正在向著現代化加速前進,而我國鐵路事業的創業者、開拓者就是詹天佑。他的愛國、拼搏和奉獻精神將永遠激勵著後人。我們要追隨這位偉大的愛國工程師,為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建設現代富裕的祖國而奮鬥、獻身。

  在這裡,我給大家講幾個有關詹天佑的故事。12歲赴美留學愛國工程師詹天佑於1861年4月26日農曆3月17日出生在廣東南海縣,他的父親詹洪原是一個茶商,因英、法帝國主義的侵略而破產,只能靠種田維持一家生活。詹天佑從小就從大人那裡聽到許多關於反抗英法侵略的故事,也看到清朝統治者的腐敗無能,在他幼小的心靈裡播下了愛國的種子。

  詹天佑七、八歲的時候,被送到私塾裡讀書,但是,他對那些《四書》、《五經》不感興趣,而喜歡擺弄一些機械。他經常用一些撿來的小螺絲釘、小齒輪、舊發條做玩具,還用泥巴捏輪船、起重機,許多小夥伴都成天追著他一塊玩。在上學的路上,他經常站在工廠外面,觀看裡面的機器,運貨車,琢磨來,琢磨去,常常忘記了上學。有一天,他看著家中牆上的掛鐘出了神。那掛鐘為什麼會嘀嗒嘀嗒走個不停呀?為什麼會打點呀?想著想著,他就動手把掛鐘拆開,想看個究竟。可是,再想按原樣裝起來的時候,怎麼擺弄也裝不好了,急得他滿頭大汗。父親看見,雖然有些生氣,還是領著他到縣裡的鐘錶店,讓他仔細看工匠怎麼拆裝鐘錶。

  1871年底,詹天佑11歲了,已經在私塾讀了4年多了。父親正在琢磨在他念完私塾以後,讓他去做工掙錢。這時,同鄉譚伯村匆匆從香港來到南海,說那裡正在選拔幼童出洋留學。譚伯村也是一位商人,從小看到詹天佑聰明好學,非常喜歡他,也經常用錢財接濟他們家。譚伯村極力勸詹興洪夫婦送孩子去參加留美考試,認為這關係孩子的前途。詹興洪卻擔心兒子年小,出這樣的遠門很不放心,而且,家裡的經濟狀況也不大好。譚伯村表示,經濟上願意資助,而且把自己的四女兒許配給天佑。這樣才決定送詹天佑去香港參加留學考試。

  1872年,詹天佑順利通過了考試,父親也在清政府的出洋“甘結”上籤了字。所謂“甘結”就是一種合同,可以說跟賣身契差不多。比如,“甘結”中規定,必須聽從清政府差遣,如有疾病甚至生死之險,概不負責12歲的詹天佑經過半年的出國培訓,於1872年7月登上了赴美的洋輪,開始了留學生活。一開始,他進了美國的一個“諾索布寄宿學校”上小學,學英語。1876年進入紐海文希爾豪斯中學丘屋中學,兩年後畢業又考入耶魯大學土木工程系。

  在美國留學期間,詹天佑學習非常刻苦,也很注意鍛鍊身體,立志為早日富強祖國而學習科學。在120名留美官費生中,只有兩人順利完成大學的學業獲得學位,詹天佑是其中的一個,他的畢業論文《碼頭起重機的研究》獲得很高的評價。

  學非所用 報國無門

  1881年,我國第一批留美學生奉召回國。當時,在清政府中洋務派與頑固派鬥爭很激烈。洋務派主張學習西方科學,改良中國社會,而頑固派卻因循守舊,千方百計維護封建統治。由於頑固派吳子登等人多次向清政府密報稱,留美學生不好好讀書,成天沉溺於遊玩交際,甚至信奉洋教,加入美國祕密政治社團,離經叛道。清政府擔心這些留學生成為逆端,危害朝廷,而下令將留美學生全部押送回國,交地方政府管束。

  留美學生回國後,北洋大臣李鴻章在北京接見。按當時清朝的規定,學子們必須身穿長袍馬褂,頭結長辮。詹天佑出於無奈,脫下了西裝,罩上了長袍,但說什麼也不肯戴假辮子。在接見時,李鴻章正襟危坐,看到這些留學生直挺挺的叉腿而立,既不屈身,也不作揖,特別是看到詹天佑頭上沒有長辮,大發脾氣,大聲嚷道:“離經叛道,無父無君!”說完拂袖而去,下令讓這些留學生等候分發。有些留學生,為了前途,想謀個好差事,就想方設法託人找門路,送錢送禮,而詹天佑都不肯去叩拜權貴。最後,他被派往福州水師學堂學習海船駕駛,真是學非所用,風馬牛不相及。詹天佑的一顆報國心涼了半截,心想不如回家算了。在好友嚴復的勸說下,詹天佑才忍氣去了福州。自此,詹天佑在回國後的七年時間裡,先後在福建水師當駕駛官,在廣州博學館和廣州水陸師學堂教英文。

  1887年,詹天佑與譚伯村的四女兒菊珍結婚,但心中非常苦悶,學非所用,前途何在?何日能報效國家?正在詹天佑報國無門,十分苦悶的時候,他的老同學鄺孫謀從天津來信,問他願不願意北上擔任中國鐵路公司的工程師。他求之不得,就高興的答應了下來。決心獻身鐵路事業。

  1888年,詹天佑應鄺孫謀之邀北上天津,擔任了鐵路工程師,他非常興奮。從此,他決心獻身鐵路事業,為國效力,為國爭光。他的一個心願就是,中國的鐵路要中國人自己修。當時,中國已經開始修建鐵路,但都是由外國人出錢僱人修的。詹天佑眼看著中國人不能在自己的土地上修建自己的鐵路,而洋人修的鐵路都用來推銷洋貨,掠奪中的物產,詹天佑感嘆不已!

  詹天佑在北上之前,特地回家鄉看望了父母。親人們都為他北上有了新的工作而高興。在路過上海時,詹天佑專門到吳淞憑弔了淞滬鐵路的遺蹟。這是英國在中國修建的第一條鐵路。十四年前,在通車時震驚了愚昧頑固的西太后,她認為這龐然大物的火車頭,噴煙吐霧,拖著長龍轟隆隆的奔跑,“破壞了大清的風水”,因而下令用18萬兩白銀從英國人手中買回來,拆毀所有的機車和鐵軌,用輪船運到臺灣,沉入了打狗湖之中。多麼愚蠢,多麼可憎!

  詹天佑到中國鐵路公司以後,看到這個公司名義上是“官督商辦”,是中國的公司,但實際上是受英帝國主義控制。中國商人提出中國鐵路“與其修自洋人,不如修自中國人;修自官府,不如修自百姓”,但不被採納。由於清朝的腐敗和國家的貧窮,當時的中國鐵路都是由外國人修建,向外國帝國主義貸款,由外國工程師領導。詹天佑心中憤憤不平,他堅信,中國的鐵路早晚要由中國人自己修建。詹天佑領導修建京張鐵路詹天佑被任命為京張鐵路總工程師兼會辦。詹天佑到中國鐵路公司以後,先後參加了唐胥輕便鐵路以後延長到天津,和關內外鐵路的建設,但修路大權都控在外國工程師的手裡,詹天佑總是深入工地,實地組織工人施工。到1905年5月,清政府才下令修京張鐵路。詹天佑被任命為總工程師兼會辦。由中國人自己修建鐵路的日子終於來到了。當時,為什麼要修京張鐵路呢?一些商人一再要求修一條通往西北的鐵路。京張鐵路是溝通西北的通道,不僅可將西北的皮毛、駝絨和牛羊與內地的茶葉、絲綢、紙張等交換,而且,對鎮守北疆也很重要。修建鐵路的好處已經顯現,不僅方便捷達,而且賺錢不少。清朝政府決定修建京張鐵路,但英、俄兩國都要搶奪修建京張鐵路的權利。怎麼辦呢?在這種情況下,清朝政府為避免麻煩提出不用外國工程師,由中國工程師修建。英國帝國主義認為,反正中國修鐵路一定要向他借錢,不愁控制京張鐵路;帝俄則想,中國人肯定修不了京張鐵路,還得向他們求援,甚至有的外國工程師還揚言,能修京張鐵路的工程師還沒出生呢!在中國內部也有不少議論,說詹天佑修建過這樣的險要的鐵路麼?他能找到幾個中國的鐵路工程師?有的人還斷言,詹天佑修小鐵路還可以,修京張鐵路肯定要失敗。

  詹天佑正在為修建京張鐵路緊張籌劃的時候,西太后突發奇想,下令要在當年十月初一她生日之前修成萬壽山支線,她要坐著火車去頤和園過生日。要在不到5個月的時間裡修成萬壽山支線,困難重重,談何容易。詹天佑只好咬緊牙關,同時領導京張鐵路和萬壽山支線兩條鐵路的修建。很快,詹天佑完成了萬壽山支線的設計和測量工作,但要修成困難很大,要在十月初一修成不可能。西太后聽說這一情況以後,竟然同意不用搶修萬壽山支線了,詹天佑鬆了一口氣,可以集中精力修京張鐵路了。

經商勵志故事
近代許多勵志讀書的故事
相關知識
近代正能量的偉人故事
正能量的名人故事
正能量的感人故事
傳遞正能量的名人故事
古代正能量的勵志故事
關於正能量的名人故事
小故事給人正能量的勵志故事
給他人傳遞正能量的勵志故事
關於正能量的漫畫故事
傳遞正能量的成長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