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名人堅持勵志事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6日

  每一個名人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都是非常努力的,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拉斯頓斷臂求生

  4月的一天,27歲的亞倫·拉斯頓隻身來到位於猶他州東南部的布魯莊峽谷攀巖。

  出發前,他將手機留在了家裡,並決定不告訴任何人他要去哪兒,後來發生的事情證明,這是一個令他後悔的決定。

  就在他攀上一塊重達800磅的大岩石時,岩石突然鬆動了,拉斯頓的手頓時失去了抓攀點,慣性把他一下子甩到巖壁上。與此同時,大岩石迅速向他滾來,壓在了他的右臂上,然後戛然而止。

  那一刻,除了劇痛,還有恐懼。一開始拉斯頓就意識到,靠自己絕不可能把手臂弄出來,因為不管他怎麼擺動身體,大岩石就是紋絲不動。在隨後的幾十分鐘時間裡,拉斯頓拼命用自己的身體去頂撞大岩石,希望大岩石能挪動一點點。但這一番掙扎除了使得他精疲力竭外,沒有絲毫作用,拉斯頓就這麼被困在那裡整整5天,靠身上所帶的少許食物和水維持著生命。

  為了防止脫水,他還喝了自己的尿。

  第六天,食物與水都已經耗完。拉斯頓看著那塊巨石,心裡冒出了一個可怕的念頭:用刀子切斷胳膊。只有切斷自己的胳膊,才能有生還的機會。

  為防萬一,拉斯頓開啟數碼攝像機,給家人記錄下他最後的資訊。“真對不起……”他說,“你們每一個都讓我感到驕傲。”然後,他開始用自己的身體做槓桿,使勁往下擰胳膊,越擰越低。不知過了多久,他的耳邊響起了“啪”的一聲。那聲音就像一聲槍響,在山谷裡迴盪。拉斯頓知道他的骨頭斷了。那一刻,他真正體會到了什麼叫鑽心的痛。

  接著,拉斯頓小心翼翼地切臂肉。在開始切手臂前,他先拽下水囊的軟管塞子上的繩子當止血繃帶,牢牢扎住血管。然後迅速把血管切斷,再切斷大動脈。那一瞬間,拉斯頓覺得自己就像被人活生生放進了熾熱的岩漿中。但是,伴隨著劇痛的,還有一種感覺,那就是痛快。從某種意義上講,是一種獲得自由之後所產生的美好感覺。然而拉斯頓遠沒脫離危險,因為要走出峽谷,他還要走將近4個小時的山路。

  血,一直不停地順著他的雙腿往下流,溼透了他的鞋子。拉斯頓靠著堅強的意志力一步一步往外走。終於,他碰上了一個徒步旅行的家庭。這家人在上山時曾碰到了正在峽谷搜救拉斯頓的搜救隊。看到拉斯頓,他們馬上幫他聯絡搜救隊。前來搜救的直升機迅速趕到。搜救隊長查拉斯頓的傷勢後,馬上對駕駛員說:“他把自己的手臂切斷了,我們必須趕快把他送往醫院。”

  傷愈出院後,拉斯頓把這次痛苦的經歷按時間順序寫成了一本書,起名為《生死兩難》一這本書於2004年出版,併成為當年的暢銷書。他也成為一名勵志演說家,在一場場演講中,他把自己從那場苦難中學到的經驗、教訓和感悟傳播給更多的人。

  “我必須下決心勇往直前,儘管不知未來還會發生什麼事情。”拉斯頓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這樣說,“在關鍵時刻戰勝恐懼而斷然採取行動,這才是最重要的,”

  今天,拉斯頓還在繼續新的行動。他已安裝了度身定做的假肢,前不久還登上了位於阿根廷的海拔高達23000英尺的阿空加瓜山的最高峰。

  :曼德拉的人生頓悟

  南非的曼德拉,因為領導反對白人種族隔離政策而入獄,白人統治者把他關在荒涼的大西洋小島羅本島上27年。

  當時儘管曼德拉已經高齡,但是白人統治者依然像對待一般的年輕犯人一樣虐待他。

  但是。當1991年曼德拉出獄當選總統以後,曼德拉在他的總統就職典禮上的一個舉動震驚了整個世界。

  總統就職儀式開始了,曼德拉起身致辭歡迎他的來賓。他先介紹了來自世界各國的政要,然後他說,雖然他深感榮幸能接待這麼多尊貴的客人,但他最高興的是當初他被關在羅本島監獄時,看守他的3名前獄方人員也能到場。他邀請他們站起身,以便他能介紹給大家。

  曼德拉博大的胸襟和寬巨集的精神。讓南非那些殘酷虐待了他27年的白人汗顏得無地自容,也讓所有到場的人肅然起敬。看著年邁的曼德拉緩緩站起身來,恭敬地向3個曾關押他的看守致敬,在場的所有來賓都靜下來了。

  後來,曼德拉向朋友們解釋說,自己年輕時性子很急,脾氣暴躁,正是在獄中學會了控制情緒才活了下來。他的牢獄歲月給他時間與激勵,使他學會了如何面對自己遭遇苦難的痛苦。他說,感恩與寬容是源自痛苦與磨難的,必須以極大的毅力來訓練。

  他說起獲釋出獄當天的心情:“當我走出囚室、邁過通往自由的監獄大門時,我已經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與怨恨留在身後,那麼我其實仍在獄中。”我們之所以總是煩惱纏身,總是充滿痛苦。總是怨天尤人,總是有那麼多的不滿和不如意,是不是因為我們缺少曼德拉的寬容和感恩呢?

  :比爾·蓋茨

  比爾·蓋茨靠什麼法寶建立他的微軟帝國?他為何能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經濟社會中獨佔鰲頭而經久不衰?

  在比爾·蓋茨看來,成功的首要因素就是冒險。在任何事業中,把所有的冒險都消除掉的話,自然也就把所有成功的機會都消除掉了。他的一生當中,一貫的特性就是有強烈的冒險天性。他甚至認為,如果一個機會沒有伴隨著風險,這種機會通常不值得花心力去嘗試。他堅定不移地認為,有冒險才有機會,正是因為有風險才使得事業更加充滿跌宕起伏的趣味。

  他是一個具有極高天分、爭強好勝、喜歡冒險、自信心很強的人,他在本行業的控制力是驚人的,以致有評論說:微軟公司正在屠殺對手,看來幾近壟斷軟體行業。

  事實上,對冒險精神的培養,比爾·蓋茨從學生時代就開始了。他在哈佛的第一個學年故意制定了一個策略:多數的課程都逃課,然後在臨近期末考試的時候再拼命地學習。他想通過這種冒險,檢驗自己該怎樣花盡可能少的時間學習,而又能夠得到最高的分數。他做得很成功,通過這個冒險他發現了一個企業家應該具備的素質——如何用最少的時間和成本得到最快最高的回報。

  他總是在培養自己好鬥的性格,因而被人稱作“紅眼”人在緊張時腎上腺素衝進眼睛,導致眼睛通紅。久而久之,他成為令所有對手都膽怯的人物,因為他絕對不服輸,絕對不會退縮,絕對不會忍讓,更不會妥協,直到他自己取得勝利。這種個性成為他創業時期最明顯的特徵,他令一個個對手都敗在了自己的手下。

  但是他同時又是一個最不滿足的人。到了20世紀90年代,他已經成了世界首富,但是不滿足的心理依然驅動著他繼續自己的冒險事業。他在一次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我最害怕的是滿足,所以每一天我走進辦公室時都自問,我們是否仍然在辛勤工作?有人將要超過我們嗎?我們的產品真的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嗎?我們能不能再加點油,讓我們的產品變得更好呢?”

  比爾·蓋茨最喜歡速度快的汽車和遊艇,他個人擁有兩部保時捷汽車和兩艘快速遊艇。毫無疑問,這是他不斷錘鍊自己的冒險性格的工具,他因而經常接到超速的罰單。

  一個人駕駛汽車到沙漠旅行,一個人駕駛飛機飛越崇山峻嶺,一個人駕駛遊艇遨遊大海,這都是比爾·蓋茨常做的事。


勵志全球人物故事
國外名人感恩故事
相關知識
國外名人堅持勵志事例
國外名人語錄勵志
名人堅持勵志故事
國外名人經典勵志故事
勵志名人簡短勵志事例
中外名人堅持不懈故事
古今中外名人成功勵志故事16個
中外名人奮鬥勵志簡短故事
古代名人堅持成功的例子精選
國外名人創業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