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正統思想的正宗傳人曾子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曾子生於公元前505年,少年時期常隨父親讀詩書,有伏案苦讀之說,十六歲時拜入孔子門下,為人勤奮好學,因此頗得孔子的真傳。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曾子是黃帝的後代,也是夏禹王的後代,是鄫國***繒國***太子巫的第五代孫。父親曾點***曾皙***,母親上官氏。生於公元前505年10月12日***周敬王十五年,魯定公五年***,死於公元前435年***週考王五年,魯悼公三十二年***,十六歲拜孔子為師,他勤奮好學,頗得孔子真傳。積極推行儒家主張,傳播儒家思想。孔子的孫子孔伋***字子思***師從參公,又傳授給孟子。因之,曾參上承孔子之道,下啟思孟學派,對孔子的儒學學派思想既有繼承,又有發展和建樹。曾參是孔子學說的主要繼承人和傳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地位。曾參以他的建樹,終於走進大儒殿堂,與孔子、顏子***顏回***、子思、孟子比肩共稱為五大聖人。

  曾子性情沉靜,舉止穩重,為人謹慎,待人謙恭,以孝著稱。齊國欲聘之為卿,他因在家孝敬父母,辭而不就。曾提出“慎終***慎重地辦理父母的喪事***,追遠***虔誠地追念祖先***,民德歸厚***要注重人民的道德修養***”的主張。又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即“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為“宗聖”。唐開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郕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郕侯”***一作瑕丘侯***。元至順初年,加封為“郕國宗聖公”。明嘉靖九年改稱“宗聖”。

  山東省濟寧市嘉祥縣南22公里有曾廟、曾林***曾子墓***。

  曾姓後裔均把曾參作為自己的開派祖。

  品格

  不苟同權貴的君子品格

  《韓詩外傳》卷一記,曾參為養活父母仕於莒,曾當過“得粟三秉”的官職。雖有從政經歷,但綜觀其一生,仍然是一個孔子式的知識分子形象。其根源在於他那盡守禮約、躬守孝道、不苟同權貴的思想品格。他曾聲言道:“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論語·泰伯》“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論語·泰伯》***

  這種“以仁為己任”、“臨大節而不可奪”的大丈夫氣概,實際上並不亞於日後的孟子,甚至從這一點看,似乎可以預示孟子精神的出現。以這種精神氣概為嚮導,便使人很難想象他會持有做官從政、苟合政治權勢的貪婪要求。與《莊子?讓王》篇中所述見義忘利,安貧樂道的形象是一致的:“曾子居衛,溫袍無表,顏色腫噲,手足胼胝,三日不舉火,十年不製衣。正冠而纓絕,捉衿而肘見,納履而踵決。曳縱而歌《商頌》,聲滿天地,若出金聲。天子不得臣,諸侯不得友,故養志者忘形,養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

  在“志”與“道”面前,形、利、心皆可忘記,政權官位又算得了什麼呢?《說苑·立節》載:“曾子敝衣以耕,魯君使人往致邑焉。”曾參辭而不受。為什麼呢?他說:“臣聞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驕人,縱君有賜,不我驕也,我能勿畏乎?”顯然,他在與政治權勢的交往中保持著無私無畏、議而不從的態度。難怪《韓詩外傳》說曾參五十歲時,“齊聘以相,楚迎以令尹,晉迎以上卿,皆不應命。”甚至對現實政治進行無情的揭露與鞭撻,孟氏使陽膚為師,問於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則哀矜而勿喜。”***《論語.子張》***“上失其道”,可以說是曾參對現實政治形勢總的批評性的看法。在當時“禮崩樂壞”的形勢面前,曾參的態度是“天下有道,則君子欣然以交同;天下無道,則衡言不革;諸侯不聽,則不幹其士;聽而不賢,則不踐其朝”***《大戴禮記·解詁》***。不屈從、不苟合、剛直不阿清醒處世的君子品格—這基本上可以說是原始儒家對待政治權勢的正面態度與做人的基本原則。雖然不必一定捲入現實政治的漩渦,但一定清醒地保留著對專制政權的批評權力。

  學習

  曾子學習的最大特點,就是勤學好問,遇到任何事理,都要千方百計地弄明白。孔子對他的第一印象便是“參也魯”,意思就是曾子秉性質樸、憨厚。孔子曾問自己的弟子,他的思想怎樣能做到“一以貫之”。曾子答道:“忠恕而已矣。”孔子非常滿意,認為曾子得到了自己的真傳。

  作為後入門的弟子,曾子的思想學說比孔門其他弟子的學說成熟得晚,但他沉穩的性情與不懈的堅持,又使得孔子的學說得到了豐富與發展,比如“孝”與“禮”等思想就是在曾子時期發揚光大的。

  他說:“君子立孝,其忠之用,禮之貴。”

  除了主張以孝為本、孝道為先的孝道觀外,曾子還十分重視自身道德品質的修養。他認為個人的修養與學習是分不開的,提出了“修齊、治平、省身、慎獨”和“吾日三省吾身”的修養方法。他說:“我每天都要對自己的言行反省很多次,是否竭盡心力去幫助別人了?是否對朋友真誠相待了?對待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認真溫習了?

曾子有什麼故事
儒家正統思想的正宗傳人曾子
相關知識
儒家正統思想的正宗傳人曾子
儒家正統思想的正宗傳人曾子
儒家哲學思想的論文
淺析儒家倫理思想對和諧社會建設的當代價值論文
淺析儒家管理思想對學校德育管理的啟示
淺談儒家道德思想及其當代價值
與佛家哲學思想的名言句子
關於儒家倫理思想與當代高校德育教育研究
試析道家倫理思想的特點
論析儒家敬畏思想與當前社會道德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