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明忠誠的典故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4日

  忠誠是一種品質。這種品質蘊含著正直、誠實、信義還有高貴。擁有這種品質的人即使沒有更多的財富和更大的權勢,卻擁有無數人的敬仰和內心的幸福。接下來小編給大家介紹,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六子盡赤

  宋‘鄭文寶《南唐近事》:“劉信攻南康,終月不下。義祖遣信使者而杖之,詈曰:‘語劉信。要背即背,何疑之甚也?,信聞命大怖,併力急攻,次宿而下。凱旋之日,‘師至新林浦,搞錫不至,亦無所存勞。他日謁見,義祖命諸元勳為六博之戲,以紓***住:解也***前意。信酒酣,掬六骰子手曰:‘令公疑信欲背者,傾西江之水,終難自滌。不負公.當一擲偏赤。誠如前旨.則眾彩而已,信當自拘,不煩刑吏耳。’義祖免釋不暇,投之於盆,六子皆赤。義祖賞其精誠昭感,復待以忠貞焉‘”

  劉信為表明自已並無背叛義祖之心,覺得用言語表白無濟於事,使借擲骰博戲之機,以擲骰於盆六子盡赤,來證明自己赤心不二。一擲之下,果然六子盡赤。義祖歎服其精誠昭感,遂釋前疑。

  後因用為忠誠信誓之典。

  宋·李清照《打馬斌》:“故選床大叫,五木皆盧,瀝酒一呼,六子盡赤。”

  :鄰女詈人

  《戰國策。秦策一》:“楚入有兩妻者,人誂其長者,長者詈之;誂其少者,少者報之。居無幾何,有兩妻者死,客謂誂者曰:‘汝取長者乎?少者乎?’曰:‘取長者。’客曰:‘長者詈汝,少者報汝;汝何為取長者?’曰:‘居彼人之所,則欲其報我也;為我妻,則欲其為我詈人也。”,

  楚國有一人有兩個老婆。另有一人調戲那個年長的,遭到詈罵;調戲那個年少的,卻並不抗拒。後來有兩套的人死了。有人問調戲人的那人願娶哪一個作妻子呢?那人回答說要娶長者。問他為什麼?他說,我調戲別人的妻子,當然希望不遭到拒絕;但作為我的妻子,我當然希望她拒絕別人的調戲。後因用為忠於其主,或用為詠貞潔之婦的典故。

  清·邵長蘅《閻典史傳》:“夫拓犬吠堯,鄰女詈人,彼固各為其主。”

  :申包胥

  春秋時代是“亂臣賊子”迭出的時代,但是在這個時代卻湧現出申包胥這樣一個執著、忘我的愛國忠臣,正如黑暗中的一盞明燈,照亮個那個時代,更照亮了中國歷史。  當好友伍子胥言“我必覆楚”時,申包胥則謂“勉之!子能覆之,我必能興之。”申包胥沒有阻止伍子胥實現他的“義”,而是去踐行一個更大的“義”——對國家的忠誠。  在楚國國都陷落、昭王出奔,申包胥“不受命”就一個人來到秦國請求援助  “跋涉谷行,上峭山,赴深溪,遊川水,犯津關,躐蒙籠,蹶沙石,蹠達膝曾繭重胝,七日七夜,至於秦庭。”秦哀公沒有立即答應,於是“依於庭牆而哭,日夜不絕聲,勺飲不***七日。”終於打動了“素沉湎,不恤國事”的秦哀公。可見,申包胥對於國家的忠誠是執著而又熱烈的,到了完全不顧自己生死的地步。  在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興楚成功後,申包胥簡單的以“非為身、非為名、非賣勇”婉拒昭王的賞賜並退隱。從申包胥先前的作為來看,斷不會貪圖名利,且楚昭王是一個較為賢明仁善的君王,申包胥功成身退,可知不是出於“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原因,而是出於真心。這表明申包胥的所作所為,不過是儘自己的一份職責,是出於對祖國的真心的忠誠。而在時隔近三十年後,又不辭勞苦出使越國,為越國滅吳做出了貢獻。  在那個“禮樂崩壞”,臣弒君、子弒父的時代,在那個各國人才為了自己的恩怨或者施展抱負紛紛遊走他國的年代,申包胥始終盡忠於自己的祖國——楚國,以自己的行為詮釋了“忠”的涵義,為後世確立了一個忠臣的典範。
 

常用成語典故有什麼比較熟悉的
百折不撓典故
相關知識
表明忠誠的典故
古代文明禮儀的典故_古代文明禮儀的故事
表達愛情的典故
不明是非的典故
表裡如一的典故
誠惶誠恐的典故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典故
明珠暗投的典故
明穆宗朱載垕的典故介紹
有關於忠誠的歷史故事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