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死後的趣聞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諸葛亮臨終拿出一枚小釘子,為蜀漢續了29年的命,這是怎麼回事?趕緊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希望能夠解答您的疑問。

  :

  諸葛亮和司馬懿相遇,實在是太精彩了,二人一旦彼此錯過,那麼三國就少了一大亮點。司馬懿能夠算準諸葛亮時日不多,耐心耗他至死;諸葛亮能夠算準司馬懿一旦知道他死,蜀軍撤退時,會趁機發動進攻,就精心做好了一切,讓自己死了還能對付司馬懿。蜀漢部隊祕不發喪,悄然拔營撤退。

  司馬懿得報,本該趁亂追擊,可是賊漢會看家,他懷疑這是諸葛亮佈下的一個局,所以不敢全力進攻,只是小心翼翼地試探進軍。提心吊膽地登上數月以來可望不可即的五丈原,司馬懿只見地上滿是丟棄的文書、地圖,確認諸葛亮已死。五丈原上,壕塹密佈,營壘整齊,雖然空無一人,但是整個軍營氣象仍然讓人心中凜然,司馬懿不由歎服:“天下奇才也!”曹操和曹丕都是早早就死了,曹休和曹真都因戰敗而抑鬱而終,張郃被司馬懿借刀殺人除掉,現在能夠遏制他的諸葛亮也死了——歷史是多麼地垂青司馬懿啊!

  判定諸葛亮真地死了之後,司馬懿下令全力追擊,可是,諸葛亮早就準備好了對付司馬懿的招數,在蜀軍撤退的沿途路面上,撒滿了無數扎馬釘。這是諸葛亮令人打製的防禦利器。這種鐵釘有四枝方向不同的寸把長的尖刺,經過處隨手撒在身後,必有一刺朝上,阻擋後面追趕的人馬。司馬懿率領大軍氣勢洶洶地進入山谷,前鋒部隊人仰馬翻,戰士痛苦的呻吟,戰馬慘烈的嘶叫,在山谷迴響。司馬懿眼看著敵軍的旌旗消失在山的那一邊,而寸步難行。

  司馬懿最後想了一個辦法,組建二千人的敢死隊,更準確地說應該是“敢扎隊”,隊員必須腳被鐵刺紮了能夠忍受。二千人的“敢扎隊”,穿著笨重的軟木平底木屐,在山道上試探著前進,一路掃除扎馬釘。空谷闃然無聲,迴盪著沉悶的木屐聲,司馬懿指揮部隊龜速前進。

  顯然是無法追趕上蜀漢部隊的,但是追到最後,起碼能夠驗證諸葛亮是不是真死了。一直追出三百多裡,曹魏大軍還沒看到蜀漢部隊的影子。這次數百里的追擊,除了一路上清理成堆的扎馬釘,曹魏部隊毫無收穫。

  諸葛亮用小小的扎馬釘,給蜀漢又續了二十九年的命,司馬懿只能把滅蜀的任務留給兒子來完成。

  諸葛亮的簡介:

  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三國時期蜀漢丞相,中國歷史上著名政治家、軍事家、發明家。東漢末期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省沂南縣***人。青年時耕讀於南陽郡,地方上稱其臥龍、伏龍。後受劉備三顧茅廬邀請出仕,促成孫劉聯盟和建立蜀漢政權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劉備死後,諸葛亮受封爵位武鄉侯,任蜀國丞相,輔佐劉禪,成為蜀漢政治、軍事上的實際領導者。先後五次率軍北伐曹魏,在第五次北伐時病逝於五丈原,追諡為忠武侯。後世常尊稱諸葛亮為武侯、諸葛武侯。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裡忠臣與智者之代表。234年8月28日在五丈原逝世。諸葛亮之忠誠,備受後世推崇。在受到劉備託孤後,他一直對後主劉禪盡心盡力,凡事親力親為,憂公如家,於《出師表》中亦表明心跡,直至最後令到自己食少事煩,病死軍中。諸葛亮在割據一方的政權中大權獨攬十餘年,但是既不斂財,也不謀任何私利或名位,一直以興復漢室為任。另一位託孤重臣李嚴曾經寫信給諸葛亮,希望他受賜九錫,但是遭到諸葛亮拒絕,表示不能夠為漢室收復中原就不算有功。近現代對此有不同程度的質疑,比如,不扶劉禪是為專權於身;堅持北伐源於“野心”。

  諸葛亮曾經上表指出自己沒有多餘財產,只有800株桑樹和15頃土地,而自己穿的都是朝廷賜封,就算兒子都是自給自足,自己沒有一點多餘的財產。果然,諸葛亮直至死時也是如此,甚至在臨死前,也吩咐了他下葬時只需要挖洞一個,棺木能夠放進去便足夠,自己則穿著平常的服裝即可,不須要其他配葬物。諸葛亮死後30年,他的長子諸葛瞻和長孫諸葛尚一起在蜀漢保衛戰中戰死沙場。

  諸葛亮的性格雖在很多作品中都體現的是謹慎睿智,可本人也有一點點小任性。在中學生課文《出師表》中,他曾說道:“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從這一段文的語氣可知,諸葛亮的性格和他當時的心情。

  諸葛亮在政治上有更為突出的成績,除了在《隆中對》提出了劉備政權長期戰略外交規劃外,早期經常為劉備足食足兵。等到他開始獨掌蜀漢軍政大權以後,則以法為根本,到後來在朝內作八務、七戒、六恐及五懼訓誡各臣,而朝外亦民風樸實,賞罰分明,突出法制的作用,在中國古代極為罕見。他鼓勵其他朝臣以集思廣益的態度進諫。他又敢於接受問責、承認錯誤,在第一次北伐時,因為誤用與他最為親密的馬謖而失敗,他後來上表自責,自貶降官,及對馬謖進行處分。《三國志》的作者陳壽的父親因為馬謖兵敗,連坐,被髡***髡刑:剃髮***,但是他對諸葛亮的評價卻是“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

  諸葛亮在技術發明上亦有靈巧的表現,如改良連弩、製作木牛流馬的構思都出於其意。諸葛亮亦推演了兵法,作八陣圖,直至唐代將領李靖仍然十分推崇。

  由於《三國演義》神化了諸葛亮的軍事指揮方面的才能,近現代經常有質疑諸葛亮的軍事能力的觀點[18]。比如南征時,諸葛亮採取了參軍馬謖的建議,而不是他自己的能力。劉備時期,他一直居於大後方,不在前線指揮作戰。[19]但是也有觀點認為諸葛亮作為蜀漢十多年間的最高軍事指揮和前線決策者,除了於南中之戰中平定南方,諸葛亮以不足曹魏1/5的人口和武力,以攻擊替代防禦,不但長期進攻曹魏,使到對方基本上不敢於入侵蜀漢,反而佔得了魏國陰平及武都兩郡,其軍事上的能力毋庸置疑。

  雖說如此,但《三國演義》畢竟是演義,不是真的,在真實的歷史中,諸葛亮最擅長的其實是內政而不是當軍師,在歷史中,諸葛亮帶兵打仗,當一支軍隊的軍師就從來沒有勝利過。因此,真正歷史上諸葛亮是沒有那麼聰明的。

  儘管諸葛亮並沒有那麼聰明,但唐人還是把他選入了“武廟十哲”之中,作為古代軍事家的代表之一。為何唐人會把一個常敗之將選為“十哲”?恐怕也只有唐人才知道其中原因了吧……

黃陵廟導遊詞範文3篇
考古七大奢華陵墓
相關知識
諸葛亮死後的趣聞
諸葛亮之死背後的趣聞
關於諸葛亮死前說什麼話的腦筋急轉彎
劉備三請諸葛亮歇後語的答案
與諸葛亮有關的歇後語
諸葛亮彈琴的歇後語
曹操諸葛亮歇後語的答案
諸葛亮死前說了什麼話腦筋急轉彎
至諸葛亮先生的一封信
致諸葛亮先生的一封信怎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