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見草怎麼養殖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月見草為柳葉菜科月見草屬下的一個種。適應性強,耐酸耐旱,對土壤要求不嚴,一般中性,微鹼或微酸性土,排水良好,疏鬆的土壤上均能生長.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月見草的養殖方法。

  月見草的養殖方法

  選地整地

  選地整地月見草生性強健,耐寒、耐旱,耐瘠薄,喜光照,忌積澇。應選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豆茬,瓜類茬口種植,可以連作。但是有綠磺隆、豆磺隆、普施特,廣滅靈等除草劑殘留的地塊不能種植月見草。整地豆茬和雜茬可直耙秋起壟。

  移栽種植

  小苗裝盆時,先在盆底放入2~3公分厚的粗粒基質或者陶粒來作為濾水層,其上撒上一層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料作為基肥,厚度約為1~2公分,再蓋上一層基質,厚約1~2公分,然後放入植株,以把肥料與根系分開,避免燒根。上盆用的基質可以選用下面的一種。菜園土:爐渣=3:1;或者園土:中粗河沙:鋸末***茹渣***=4:1:2;或者水稻土、塘泥、腐葉土中的一種。或者草炭+珍珠岩+陶粒=2份+2份+1份;菜園土+爐渣=3份+1份;草炭+爐渣+陶粒=2份+2份+1份;鋸末+蛭石+中粗河沙=2份+2份+1份。

  上完盆後澆一次透水,並放在略蔭環境養護一週。小苗移栽時,先挖好種植穴,在種植穴底部撒上一層有機肥料作為底肥***基肥***,厚度約為4~6公分,再覆上一層土並放入苗木,以把肥料與根系分開,避免燒根。放入苗木後,回填土壤,把根系覆蓋住,並用腳把土壤踩實,澆一次透水。

  田間管理

  幼苗在第2對真葉伸展前與雜草幼苗極相似,容易混淆,這時不能中耕除草,只有在第2對真葉展開後才能進行。

  當幼苗長到5~6葉時,禾本科雜草多時可用拿撲淨,精穩殺得噴霧滅草,生育期內應進行2遍耘鋤和2次中耕,鏟趟必須在開花前結束,苗罩壟時進行第1遍耘鋤和中耕。在7月下旬和8月上旬進行2次人工拔大草,使田間沒有超過月見草株高的雜草。

  月見草的形態特徵

  莖

  月見草是直立二年生粗狀草本,基生蓮座葉叢緊貼地面;莖高50~200釐米,不分枝或分枝,被曲柔毛與伸展長毛***毛的基部皰狀***,在莖枝上端常混生有腺毛。

  葉

  月見草的基生葉倒披針形,長10~25釐米,寬2~4.5釐米,先端銳尖,基部楔形,邊緣疏生不整齊的淺鈍齒,側脈每側12~15條,兩面被曲柔毛與長毛;葉柄長1.5~3釐米。莖生葉橢圓形至倒披針形,長7~20釐米,寬1~5釐米,先端銳尖至短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每邊有5~19枚稀疏鈍齒,側脈每側6~12條,每邊兩面被曲柔毛與長毛,尤莖上部的葉下面與葉緣常混生有腺毛;葉柄長0~15毫米。

  花

  月見草的花序穗狀,不分枝,或在主序下面具次級側生花序;苞片葉狀,芽時長及花的1/2,長大後橢圓狀披針形,自下向上由大變小,近無柄,長1.5~9釐米,寬0.5~2釐米,果時宿存,花蕾錐狀長圓形,長1.5~2釐米,粗4~5毫米,頂端具長約3毫米的喙;花管長2.5~3.5釐米,徑1~1.2毫米,黃綠色或開花時帶紅色,被混生的柔毛、伸展的長毛與短腺毛;花後脫落;萼片綠色,有時帶紅色,長圓狀披針形,長1.8~2.2釐米,下部寬大處4~5毫米,先端驟縮成尾狀,長3~4毫米,在芽時直立,彼此靠合,開放時自基部反折,但又在中部上翻,毛被同花管;花瓣黃色,稀淡黃色,寬倒卵形,長2.5~3釐米,寬2~2.8釐米,先端微凹缺;花絲近等長,長10~18毫米;花葯長8~10毫米,花粉約50%發育;子房綠色,圓柱狀,具4稜,長1~1.2釐米,粗1.5~2.5毫米,密被伸展長毛與短腺毛,有時混生曲柔毛;花柱長3.5~5釐米,伸出花管部分長0.7~1.5釐米;柱頭圍以花葯。開花時花粉直接授在柱頭裂片上,裂片長3~5毫米。

  果

  月見草的蒴果錐狀圓柱形,向上變狹,長2~3.5釐米,徑4~5毫米,直立。綠色,毛被同子房,但漸變稀疏,具明顯的稜。種子在果中呈水平狀排列,暗褐色,稜形,長1~1.5毫米,徑0.5~1毫米,具稜角,各面具不整齊窪點。

  月見草的繁殖方式

  種子繁殖

  用種子繁殖,北方春季播種,淮河以南各地,秋季或春季播種育苗。播種時,土要耙細且平,種子撒在畦面上,用耙輕輕耙一下,蓋上一薄層土,種子小,土不能蓋厚,否則影響種子萌發生長。種子播後,土壤要保持溼潤。播種後10~15天左右,種子即可萌發出幼苗。

  播種春、秋兩季均可播種,秋播時期為10月中旬至封凍前。如果冬雪大,秋播好於春播,冬雪小易造成缺苗斷條。春播可在播小麥之前,土壤化凍2~3cm時進行播種。播種時由於播量少,公頃用60kg二銨拌種作填充物;若不足,可再加入一定量的幹鋸末子或炒熟的小麥、油菜等進行播種,播深1~2cm,播後及時鎮壓。每公頃種子用量為6公斤,公頃保苗40~50萬株,播種時密度不能太小,否則有分枝,使成熟期不一致。

  扦插繁殖

  用來扦插的枝條稱為插穗。通常結合摘心工作,把摘下來的粗壯、無病蟲害的頂梢作為插穗,直接用頂梢扦插。

  插穗生根的最適溫度為18℃~25℃,低於18℃,插穗生根困難、緩慢;高於25℃,插穗的剪口容易受到病菌侵染而腐爛,並且溫度越高,腐爛的比例越大。扦插後遇到低溫時,保溫的措施主要是用薄膜把用來扦插的花盆或容器包起來;扦插後溫度太高溫時,降溫的措施主要是給插穗遮蔭,要遮去陽光的50~80%,同時,給插穗進行噴霧,每天3~5次,晴天溫度較高噴的次數也較多,陰雨天溫度較低溫度較大,噴的次數則少或不噴。

  扦插後必須保持空氣的相對溼度在75~85%。可以通過給插穗進行噴霧來增加溼度,每天1~3次,晴天溫度越高噴的次數越多,陰雨天溫度越低噴的次數則少或不噴。但過度地噴霧,插穗容易被病菌侵染而腐爛,因為很多種類的病菌就存在於水中。

  光照:扦插繁殖離不開陽光的照射,但是,光照越強,則插穗體內的溫度越高,插穗的蒸騰作用越旺盛,消耗的水分越多,不利於插穗的成活。因此,在扦插後必須把陽光遮掉50~80%,待根系長出後,再逐步移去遮光網:晴天時每天下午4:00除下遮光網,第二天上午9:00前蓋上遮光網。

猜您感興趣:

月見草怎麼養殖
水蘭怎麼養殖
相關知識
月見草怎麼養殖
月見草怎麼養殖
月季花怎麼養殖最合適
金錢草怎麼養殖金錢草的鑑別方法
鏡面草怎麼養殖鏡面草的生長習性
還亮草怎麼養殖
金魚草怎麼養殖
皇冠草怎麼養殖
狗尾草怎麼養殖
狐尾三葉草怎麼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