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創業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7日

  能不能創業成功跟學位沒關係,但跟好不好學肯定有關係。好學才能有成長的空間。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篇1:一名優秀黨員的堅強創業之路

  今年43歲的李詠梅曾在蘇州竹輝飯店工作14年,其間擔任專職團委書記、VIP部經理、大堂經理、培訓部經理、公關經理等職。現任唐家巷社群黨委非公支部書記。

  首次創業虧了8萬餘元

  李詠梅還是唐家巷社群的一位創業明星。2003年11月,她與單位解除勞動關係後一直靈活就業並開始醞釀創業。她看中了一個當時還很少人涉足的行業——企業拓展訓練。

  公司成立沒多久,由於合作伙伴和李詠梅的經營理念不合,生意出現了偏差,導致第一次下海就虧了8萬多塊。屋漏偏逢連夜雨,也是在這一年,李詠梅被查出患有腫瘤。李詠梅說,當時她感覺天塌下來一樣,不知今後的路在哪裡,該怎麼走。看著年邁的父母,幼小的孩子,她猛然意識到自己不能倒下。“我要堅強地活下去。 ”活的信念給了她生的希望。經過多方確診,李詠梅的腫瘤是良性的。

  堅信自己一定會成功

  2009年2月,李詠梅重新整裝出發,開辦了雲逸企業管理服務有限公司。在朋友的協助下,李詠梅的公司承辦下歐萊雅公司的活動外包,同時也成為萊克電器等30多家企業的固定活動服務商。經過兩年的辛苦打拼,今年,李詠梅在西山建立了三十六畝的戶外活動營地,專門為企、事業單位、學校等提供戶外拓展培訓、軍事模擬對抗培訓、社會實踐活動、露營活動、親子活動等專案。

  因在創業過程中堅守誠信、真誠、服務到位的理念,建立了一批知名企業為主的長期客戶。創業之路是艱辛不易的,幸運的是李詠梅得到了政府的幫助。面臨資金不足,管理經驗缺乏,2009年2月在唐家巷社群勞保站的推薦下參加了“創業培訓”,取得了結業證書,並享受到了政府發放的2000元一次性創業補貼和企業社保補貼。

  吸納大學生和下崗黨員

  目前,她已吸納了3名大學生和多名社群下崗黨員在自己公司就業。從公司開辦至今,她的公司已為蘇州中學、園區管委會的商旅集團、新區耐樸羅荷蘭有限公司等15家企業培訓職工1500多人次,實現銷售額20萬元,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聲譽。

  今年,李詠梅又向蘇州各大高校學子丟擲了“橄欖枝”。“只要熱愛企業培訓行業,吃得起苦的大學生都可以加入我們的團隊。 ”李詠梅說。每次社群進行捐款,李詠梅都從不含糊。在汶川地震發生後,她主動找到社群黨支部提出捐款。“這事兒,不能讓人說,就應該是主動的事兒。”同時,她還資助了吳江鬆陵的一個貧困家庭學生。

  篇2:一個青年農民黨員的創業故事

  經過12年的艱苦創業,只有初中文化的他成了當地有名的果蔬種植大戶。

  他叫吉學勇,鎮雄縣潑機鎮廟山村的一個青年農民黨員。

  身材高挑、體型瘦弱、鼻樑上架著一副眼鏡,今年39歲的吉學勇,很難讓人相信他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

  不過,當得知他平凡但不平淡的人生經歷後,許多人都會豎起大拇指。

  1992年,由於家境貧寒, 20歲的吉學勇初中畢業後,不得不回到人多地少的老家務農。和父母一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歸的這段經歷,讓他體會到當農民的艱辛,見證了粗放式耕作的侷限性。

  1996年,覺得種地沒希望的吉學勇隻身外出。閒暇之餘,看著大城市裡漂亮的高樓、繁華的街道……他深刻地體會到農村和城市的巨大差異。

  一個偶然的機會,吉學勇來到打工所在城市的郊區,參觀了當地的果實、蔬菜基地,對規模化、科技化程度高的現代農業有了歌比較直觀的認識。回廠後,吉學勇久久不能入眠:“我也是農民,我的土地是不是也可以這樣耕耘?”

  萌生了回鄉發展果蔬的想法後,吉學勇加班加點地工作,拼命地掙錢。1998年,帶著辛勤掙來的一筆錢,吉學勇回到家鄉後,將自家的5畝地全部種上蘋果樹和梨樹。

  兩年過去了,由於缺乏種植技術和實際經驗,大片的果樹幾乎沒有給吉學勇帶來收入。面對窘境,他曾想過放棄。不過,由於所有資金已全部投到果樹上,他只好硬著頭皮堅持下去。

  有了這次慘痛的教訓,吉學勇終於意識到:只有搞科技化種植才有出路!

  2001年,在鎮黨委政府的幫助下,吉學勇到四川、重慶等地實地考察養殖業、種植業和庭院經濟,併購買了一批葡萄苗、草莓苗及相關技術資料。回來後,吉學勇的幹勁更足了。白天,他走進果蔬園,邊學習邊比對,遇到難題就一遍遍從書上找答案。晚上,他把白天學、比的內容進行歸納整理,寫出詳細的筆記。時間一長,他逐步掌握了不少果蔬實用種植技術。

  一段時間,吉學勇一度為缺水源而憂心忡忡。在得知他的困難後,當地政府出資幫助他修抗旱池。有了水源,他開始種植大棚草莓。一年下來,經濟效益還不錯。

  2004年,在當地政府的安排下,吉學勇到廣東、昆明參觀學習現代農業技術,又掌握了不少現代種植、管理技術。這一年,他的果蔬園發展到12畝,品種包括蘋果、葡萄、草莓、雪蓮果、桃子、李子等;2006年,在鎮雄縣委組織部的大力支援下,吉學勇到昭通市委黨校參加農產品經紀人技能等基礎知識培訓,並獲得技能資格證書;2009年,準備擴大種植規模的吉學勇正為資金髮愁時,團縣委及時幫助他貸到了5萬元的“貸免扶補”創業貸款。這一年,他的種植面積擴大到20畝,改進了大棚結構,種植效益大大提高。

  每年創收6萬元以上的吉學勇,成了遠近聞名的果蔬種植大戶,成為該縣一名光榮的政協委員。

  “我們村很多村民仍然在土裡刨食,帶領他們脫貧致富是我最大的心願。”幾年來,致富不忘鄉親的吉學勇,免費將自己的果蔬種植技術傳授給周邊村民,帶領他們改變傳統農業模式、讓土地生金。目前,他還在繼續研究、改進果蔬生產技術,準備帶動村裡更多的農戶發展果蔬產業,力爭將當地的果蔬產業做大、做強、形成產業鏈,打入更大的市場,為自己和鄉親謀求更大的經濟效益。

  雖然今後可能還會遇到難以預料的困難,但吉學勇對未來充滿信心。想著未來,他顯得很激動:“再過一個多月,我的大棚草莓就可以上市銷售了”。

  篇3:建始農民

  初冬,走進長樑鄉隴里社區5組農民黨員張興銀創辦的“銀河獼猴桃種植專業合作社”果園,修剪枝條的,鬆土施肥的,10餘果農忙得不亦樂乎……

  果農龔清平介紹,在建始縣長樑鄉,提起張興銀帶領群眾種植獼猴桃,增收的故事,無人不知。他從一名軍人到財政助理員,從辭職下海到返鄉創業,創辦“銀河獼猴桃種植專業合作社”,一路走來,幾經坎坷,最終紮根長樑鄉隴裡村的樑子山。

  2002年,張興銀已在外打工三年,積攢存款20萬元,小有成就。他決定不再打工,回家鄉創業,家人及親友表示贊同。但聽說他要做農業開發時,大家都極力反對。但張興銀主意已定。

  用較低成本流轉了長樑鄉隴裡村五組樑子山87.2畝棄耕地,2002年2月28日,張興銀與另外一名合夥人登上了樑子山,這天正好是他37歲生日。

  聽說兩個外鄉人到樑子山搞開發,當地村民開始議論紛紛。有村民甚至說:“老張要是把樑子山開發搞起來了,我從手心給他挖肉吃!”

  萬事開頭難。當時的樑子山上唯有三間風雨飄搖的破瓦房,無電、無水、無公路。張興銀組建兩個專班,一班修路,一班開荒,每天40多人開墾荒山。為了節約資金,張興銀幹活,妻子負責做飯送飯。2002年6月的一天,妻子送飯上山,腳下一滑,滾燙的合渣從大腿流到腳尖,頓起一串泡,妻子將扁擔一扔,嚎啕大哭。三個月後,合夥人也撤資離開。

  好心人勸張興銀放棄樑子山,另尋出路。妻子也心灰意冷,離開時怒斥道:“張興銀,我跟著你再苦再累都不怕,就怕沒指望!”合夥人走了,妻子離開了,陪伴他的只有樑子山幾百畝荒山野坡和幾十畝耕地。張興銀一個人開荒整地、挖窩育苗、挑水追肥,努力堅持。

  張興銀瞭解到,藥材市場行情好,於是他在開墾出來的土地上種了30畝蓖麻和70畝生地藥材,結果265公斤蓖麻收入1060元,150公斤生地賣了980多元。

  當時張興銀欠銀行和私人債務18萬多元,後因欠債被起訴到法院。張興銀回憶進城打官司的那天,自己身上僅有8元錢。一老闆因沒有要回欠款,指使幾個小青年將他家裡的傢俱全部砸光。當時有好心人勸他,說已經妻離子散,別再折騰了,再這樣下去,命都保不住了。張興銀一度陷入恐懼和猶豫,但轉念一想,應該從哪裡摔倒就從哪裡爬起來。

  2004年的一天,張興銀在山上轉悠,不遠處幾棵樹上的獼猴桃映入眼簾。他連續觀察了幾天,生吃了一個,口感清甜。他敏銳地感覺到,這裡將是種植獼猴桃的好地方。

  張興銀開始轉型種植獼猴桃。他回老家請教獼猴桃專家,將樑子山的土壤送到恩施檢測,結果表明樑子山的土壤含硒、鐵、鋅等多種微量元素,專家建議,樑子山適宜種植獼猴桃。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按每畝112株的標準,將82.7畝地全部栽上了獼猴桃。張興銀再次將夢想寄於樑子山。

  2008年,獼猴桃進入試果期,當年收穫4000多公斤,收入3萬多元,張興銀慢慢地還清了欠賬。2012年張興銀銷售獼猴桃鮮果4萬公斤,收入30多萬元。

  樑子山種植獼猴桃成功的訊息在長樑鄉及周邊鄉鎮引起反響。樑子山面貌變了,張興銀的妻子也回來了。為擴大規模,鄰居龔清萍第一個跟著種植了3畝獼猴桃,2013年收入7000多元,她還學會了嫁接技術,每年僅嫁接勞務收入就達3萬多元。

  張興銀先後在長樑鄉河坪村、業州鎮代陳溝村等周邊鄉鎮17個村發展獼猴桃3000多畝,600多戶村民參與種植,他與村民簽訂包提供種苗、包技術指導、包鮮果回收的訂單合同。去年有一個村銷售獼猴桃50多噸,實現收入40餘萬元。

  談及未來發展,張興銀表示以樑子山為軸心,將獼猴桃種植覆蓋到全縣適宜種植區域,無償將獼猴桃栽培技術傳授給果農,咬住獼猴桃產業不放鬆,與果農分享共贏。

勵志的故事精選
愛國故事精選
相關知識
黨員創業故事
失業人員清潔創業故事
畢業生貸款創業故事
成功商人的創業故事分享
本科畢業創業故事
本地創業故事
一個大學生的網路創業故事
成功商人創業故事模板
女生的勵志創業故事
寵物店創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