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產後脫肛藥方產後脫肛分型治療方法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7日

  產後肛管、直腸向遠端移位,稱為“產後脫肛”。 相當於西醫的肛管、直腸脫垂。本病多見分娩時過早迸氣,腹壓增加而致。亦可見於產程過長,孕婦疲憊不堪,中氣耗傷,加上迸氣而致。產後便祕也是誘發本病的原因。及早治療者預後良好中醫治療產後脫肛藥方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整理中醫治療產後脫肛藥方的資料,歡迎閱讀。

  中醫治療產後脫肛藥方

  產中醫治療產後脫肛藥方一

  【藥物】黃芪、桐油各適量。

  【製法】 黃芪煎湯備用。

  【用法】先以產婦髮梢或紙捻入鼻取嚏,再放腸漆器中,黃芪煎湯溫浸之,自收。並急抹桐油以防風襲。主治產婦脫肛、盤腸生、陰挺等。

  【出處】《中醫外治法類編》。

  產中醫治療產後脫肛藥方二

  【藥物】 黃芪1.5克,炙甘草1.5克,人蔘0.9克,當歸身0.6克,橘皮0.9克,升麻1.8克.柴胡0.9克,白朮0.9克。

  【製法】上藥濃煎湯備用。

  【用法】取藥液溫浸患處。主治產婦脫肛、陰挺、盤腸生等症。

  【出處】《中醫外治法類編》。

  產中醫治療產後脫肛藥方三

  【藥物】 生薑500克,麻油1000克。

  【製法】 上藥炒幹備用。

  【用法】盤起肉線,絹盛上藥乘熱薰。主治產婦產後下物如肉線。

  【出處】《理溣駢文》。

  注意:以上偏方請在諮詢專業醫生後服用。

  【產後脫肛病因病理】

  1.氣虛 產婦素體中氣虛弱,產時分娩迸氣,逼迫肛管、直腸下移,產後又因氣虛不能攝納而致產後脫肛。

  2.腎虛 素體腎氣不足,孕後或分娩後腎氣尤虛,肛腸不能固攝而致。

  3.溼熱 飲食不潔,感受溼熱之邪,致腹瀉久痢,肛門脫出。

  4.腸燥 產時失血,產後哺乳,津血耗傷,腸燥、便難,努責過極,而致肛門脫出。

  【產後脫肛診斷要點】

  1.根據產後出現排便時脫肛即可診斷,伴肛門墜脹,或大便不暢。

  2.肛指檢查可瞭解肛門、直腸脫垂情況。

  【辯證分型】

  1.氣虛 產婦排便時脫肛,甚者咳嗽、行路或站立時間較長、排尿時稍用力也會脫出,常伴倦怠乏力,氣短聲低、頭暈心悸。苔薄白,舌質淡,有齒痕。脈細弱。

  2.腎虛 產後脫肛日久不收,腰腿痠軟,頭暈目眩,小便頻數,夜尿尤甚。苔薄白,舌質淡,脈沉細。

  3.溼熱 產後腹痛即瀉,瀉下急迫,糞色黃禍而臭,肛門灼熱下脫,心煩口渴,尿赤。苔黃膩,舌紅,脈濡數。

  4.腸燥 產後大便乾燥,或數日不解,肛門脫出,腹無脹痛,顴紅咽乾,五心煩熱,脘中痞滿,腹脹不適。苔黃或薄黃,脈細數。

  【產後脫肛分型治療方法】

  1.氣虛治法:補中益氣,升陷固脫。

  方藥:補中益氣湯加減。

  生黃芪30克 黨蔘12克 白朮12克 枳殼12克 升麻6克 柴胡6克 當歸9克 炙甘草5克 大紅棗9枚加減:便祕者,加柏子仁9克、全瓜萎10克***切***;脘悶納少者,加木香6克、砂仁3克***後下***、枳殼9克;伴腰痠者,加菟絲子12克。

  2.腎虛治法:補腎益氣固脫。

  方藥:益腎固脫湯***驗方***。

  熟地12克 山萊莫12克 杜仲12克 淮山藥15克 生黃芪20克 制首烏12克 覆盆子12克 金櫻子12克 五味子5克

  3.溼熱治法:清熱利溼,止瀉防脫。

  方藥:葛根芩連湯加減。

  葛根12克 黃芩12克 黃連3克 鳳尾草15克 檳榔9克 白頭翁10克 升麻9克 地榆12克 焦山楂10克 炙甘草3克4.腸燥治法:養陰潤腸固脫。

  方藥:兩地湯合麻仁丸加減。

 

  生地15克 地骨皮10克 玄蔘12克 白芍12克 麥冬12克 阿膠9克***烊衝***地偷10克升麻6克 柴胡5克 麻仁九9克***分吞***知母9克 枸杞子10克

桃木工藝品的製作方法
牛奶雪糕的製作方法
相關知識
中醫治療產後脫肛藥方產後脫肛分型治療方法
中醫辯證陽痿及用藥治療
下肢靜脈曲張的中醫分型治療
中醫是如何對患有癌症患者進行保守治療的
中醫減肥的瘦身草藥方和方法推薦
中醫告訴你什麼是藥物頓服
產後脫髮中醫的治療方法
產後脫髮中醫的治療方法
產後風溼中醫治療方法
肛瘻中醫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