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國家旅遊局長旅遊工作會議講話***2***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03日

  全國國家旅遊局長旅遊工作會議講話***二***

  同志們:

  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認真貫徹黨的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總結20xx年全國旅遊業發展情況,分析旅遊業發展面臨的形勢,部署下一段重點工作。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旅遊業發展。對旅遊業發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1月8日,在國家旅遊局工作報告上作出重要批示,這是對我們的鼓勵、鞭策。1月12日,汪洋副聽取國家旅遊局工作彙報後及在當天下午主持召開的國務院旅遊工作部際聯席會議上發表了重要講話,隨後又專門作出批示,對我們旅遊戰線給予了鼓勵,提出了明確要求。我們一定要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紮紮實實做好工作。

  現在,我代表國家旅遊局講三個方面的情況。

  一、20xx年全國旅遊工作和旅遊業發展情況

  20xx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面對經濟下行壓力、經濟結構深度調整的新形勢,旅遊全行業積極努力,旅遊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一***旅遊發展環境不斷改善。全國人大開展《旅遊法》執法檢查,推動了《旅遊法》的貫徹落實;國務院出臺《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xx〕31號***,提出了新時期旅遊業改革發展的方向和任務;國務院成立旅遊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創新了協調商議旅遊業改革發展重大問題的機制。與中宣部、中央文明辦共同開展提升中國公民出境旅遊文明素質宣傳活動,營造文明旅遊社會氛圍。各省區市深入貫徹落實國發31號檔案,強化了旅遊統籌協調機制,海南、北京、雲南、江西、廣西、西藏等六個省區市先後成立旅遊發展委員會。海南、雲南、上海等地修訂了旅遊條例。山東、浙江、甘肅、安徽等省先後出臺貫徹落實國發31號文的政策檔案。旅遊綜合改革深入推進,共有十個市縣開展國家旅遊綜合改革試點。

  ***二***旅遊品牌開發持續推進。落實中國“智慧旅遊年”各項工作。實施美麗鄉村富民工程,七部門聯合發文在全國挑選出6130個重點扶持村開展鄉村旅遊扶貧,與扶貧辦共同推進旅遊扶貧試點工作。實施中國旅遊商品品牌提升工程,舉辦“中國國際旅遊商品博覽會”和“中國旅遊產業博覽會”。完善旅遊公共服務設施,投入4億元旅遊發展基金支援新建改建約40萬個景區停車位,投入1.5億元貸款貼息支援90多個旅遊專案轉型升級。與國家開發銀行聯合推出135箇中國旅遊投資優選專案,在全國投資增速放緩的情況下,實際完成旅遊投資約6800億元,同比增長32%。推動全國紅色旅遊二期規劃落實,廣泛開展系列紅色旅遊主題活動。全年鄉村旅遊新增收入400億元,新增就業約20萬人,帶動超過3300萬農民受益;新增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36個;新增5A級旅遊景區9家,目前全國5A級旅遊景區總數達184家。

  ***三***旅遊管理和服務繼續加強。貫徹《旅遊法》,開展治理旅遊市場秩序自查自糾;探索依靠市場主體開展市場監督的有效方式,分割槽域、針對性地開展治理旅遊市場秩序行動。持續推進旅遊標準化工作,釋出10項旅遊行業標準,啟動第三批標準化試點。進一步簡政放權,取消邊境旅遊專案許可,下放外資旅行社設立審批、旅行社經營邊境遊資格審批和4A級景區評定。在全國開展“尋找最美導遊”活動,加強行業精神文明建設。以導遊援藏和旅遊人才援藏、援疆為重點,開展西部旅遊人才援助。完成旅遊行政幹部培訓和旅遊業青年專家遴選,推動旅遊職業教育改革。全行業積極參加“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深化各項整改措施,有力地推動了全行業的作風轉變。

  ***四***旅遊開放合作繼續進行。舉辦第八屆APEC旅遊部長會議併發布《澳門宣言》。舉辦20xx年中國國際旅遊交易會和第14次世界旅遊旅行大會;設立中國—中東歐旅遊促進機構與旅遊企業聯合會協調中心。制定外國人入境旅遊市場中長期發展規劃。實施“美麗中國”全球統一品牌戰略。推進大湄公河、大圖們江次區域旅遊合作。新增上海自貿區地中海郵輪旅行社作為試點經營出境遊業務的外資社,廣東省開放5家港澳獨資旅行社經營內地居民赴境外團隊旅遊業務;開放太原等10個城市赴臺個人遊,增加第六批赴臺遊組團社。進一步簡化赴臺團隊遊手續,取消個人遊城市赴臺團隊發票查驗。大陸居民赴臺旅遊累計突破千萬人次大關。以第十七屆海峽兩岸旅遊同業聯誼會和第六屆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圓桌會議為平臺,深化兩岸旅遊合作,繼續完善海旅會和臺旅會磋商機制。到20xx年底,中國公民出境旅遊目的地國家和地區達151個。

  在旅遊全行業的共同努力下,20xx年旅遊業實現平穩增長。預計國內旅遊36億人次,增長10%;入境旅遊1.28億人次,下降1%;出境旅遊首次突破1億人次大關,達到1.09億人次。全年旅遊總收入約3.25萬億元,增長11%。

  20xx年旅遊業發展取得的成績,是全國各地、業內業外在黨中央、國務院正確領導下共同努力的結果,也是與境內外同行有效合作的結果。邵琪偉同志曾作為國家旅遊局主要負責人,堅持改革開放,精心組織、全力推進,為旅遊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王志發同志求真務實、勇於克難攻堅,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旅遊業發展仍然面臨許多嚴峻挑戰,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有:旅遊市場秩序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有些地方旅遊市場亂象叢生,甚至存在黑惡勢力的影響,人民群眾對此反應強烈。旅遊不文明現象時有發生,嚴重損害了國家和民族的形象。旅遊廁所還達不到遊客的要求,與國際標準還有很大差距,髒、亂、差的現象仍然存在。旅遊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各級政府對旅遊業的支援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財政、金融促進旅遊產業的抓手不多。旅遊涉外糾紛日益增加,旅遊大外交格局還沒有形成。我國擁有龐大的入出境旅遊市場規模,但還沒有相應的國際話語權。旅遊管理體制不順,“小馬拉大車”的矛盾還比較突出。旅遊部門和旅遊社會管理資訊化水平很低,遠遠不適應網際網路時代的要求。旅遊基礎研究薄弱、旅遊統計嚴重滯後、旅遊人才支撐不足等問題也很突出。這都需要我們下大力氣加以解決。

  二、我國旅遊業發展的新形勢和新要求

  20xx年不同尋常,既是全面深化改革、“十二五”收官、謀劃“十三五”發展的關鍵之年,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的轉承之年。“風物長宜放眼量”。我們要深刻認識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的旅遊業,就需要以更長的時間跨度去觀察、分析和把握。

  ***一***過去35年的回顧和未來35年的展望

  1.過去35年,我國旅遊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實現了從短缺型旅遊發展中國家向初步小康型旅遊大國的歷史性跨越。

  這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旅遊已經從少數人的奢侈品,發展成為大眾化、經常性消費的生活方式。國內旅遊從1984年約2億人次增長到20xx年的36億人次,增長了17倍。入境遊客從1978年的180.92萬人次增長到20xx年1.28億人次,增長了近71倍。

  ——旅遊業已經從外事接待型的事業,發展成為全民廣泛參與就業、創業的民生產業。

  ——旅遊業已發展成為綜合性的現代產業,旅遊業對相關產業貢獻大幅提升。

  ——旅遊市場已從入境遊為主,發展到入出境旅遊並重,深度國際化大交流、旅遊外交功能凸顯的新階段。改革開放之初,我國以接待入境旅遊者為主,國內旅遊僅有小規模的差旅和公務活動,更不存在有規模的出境旅遊。經過35年的快速發展,我國形成了國內旅遊、入境旅遊、出境旅遊三大市場三足鼎立的格局。

  ——旅遊業發展由點到面、由區域性到整體,形成了各地、各部門全面推進的大格局。幾乎所有的省區市都將旅遊業作為戰略性支柱產業,85%以上的市地州盟、80%以上的市縣區將旅遊業定位為支柱產業。

  2.未來35年,我國將由大到強、由快到好,實現從初步小康型旅遊大國到全面小康型旅遊大國,再到初步富裕型旅遊強國的新跨越。

  到2020年,從初步小康型旅遊大國邁向全面小康型旅遊大國,年人均出遊次數到 5次以上,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我國旅遊業在規模、質量、效益上都達到世界旅遊大國水平。

  到2050年,我國成為初步富裕型國家,實現從全面小康型旅遊大國到初步富裕型旅遊強國的新跨越,年人均出遊達10次以上,我國旅遊發展質量、水平、效益、綜合競爭力、旅遊文明程度等達到世界發達國家前列,全面實現旅遊現代化、國際化、資訊化和品質化。形成一批世界級旅遊城市、世界級旅遊企業、世界級旅遊目的地,世界級旅遊景區、世界級旅遊院校、世界級旅遊專家,形成一批世界旅遊品牌。

  ***二***旅遊業正在成為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的新增長點

  旅遊業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域性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強調,旅遊是傳播文明、交流文化、增進友誼的橋樑,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個重要指標。旅遊業是綜合性產業,是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旅遊是修身養性之道,中華民族自古崇尚“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要求我們“圍繞發揮旅遊在擴內需、穩增長、增就業、減貧困、惠民生中的獨特作用,砥礪開拓,紮實工作,著力創新旅遊管理體制,著力依法規範旅遊市場,著力推進現代旅遊產業發展,著力培育旅遊經濟增長點,讓旅遊更安全、更便利、更文明、更舒心,為推動經濟提質增效升級、人民群眾生活水平躍升作出新貢獻。”汪洋副指出,“旅遊業‘量’的擴張和‘質’的提升,將帶動一大批相關產業發展。在新常態下,旅遊業是穩增長的重要引擎、是調結構的重要突破口、是惠民生的重要抓手、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支撐、是繁榮文化的重要載體、是對外交往的重要橋樑,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戰略地位更加凸顯。”

  旅遊業正在成為新常態下新的增長點,與傳統增長點及其他新增長點相比,旅遊業這個新增長點究竟新在哪裡?概括起來主要有九個“新”。

  1.旅遊業是資源消耗低、環境友好型、生態共享型的新增長點。

  2.旅遊業是消費潛力大、消費層次多、持續能力強的新增長點。

  3.旅遊業是兼具消費、投資、出口“三駕馬車”功能的新增長點。

  4.旅遊業是就業容量大、層次多樣、型別豐富、方式靈活、前景廣闊的新增長點。

  5.旅遊業是帶動全方位開放、推進國際化發展的新增長點。

  6.旅遊業是增強國民幸福感、提升國民健康水平、促進社會和諧的新增長點。

  7.旅遊業是優化區域佈局、統籌城鄉發展、促進新型城鎮化的新增長點。

  8.旅遊業是促進脫貧致富、實現共同小康的新增長點。

  9.旅遊業是新的經濟社會組織方式,是有助於提高全社會資源配置效率的新增長點。

  ***三***需要釐清的一些觀點和說法

  1.旅遊究竟是軟實力還是硬實力?

  長期以來,有一種說法很流行,說“旅遊是軟實力”。

  說旅遊是軟實力,這是由旅遊的文化特性決定的。但是,旅遊不僅是軟實力,更是一種硬實力,這是由旅遊業的經濟屬性和產業功能決定的。旅遊業已成為綜合性大產業,旅遊業關聯度大、涉及面寬、拉動力強,對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意義重大。無論是對GDP的貢獻,對消費、投資、出口的貢獻,還是對相關重點行業的貢獻、對就業的貢獻等,都充分體現了旅遊業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硬實力。前面我們對改革開放35年來旅遊業發展的回顧,已經十分明顯地看出旅遊作為硬實力,作為部分國家、地區和城市發展的重心和經濟增長的驅動力,對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形成的綜合貢獻。根據WTTC釋出的資料,20xx年世界旅遊業佔GDP的比重已經達到9.5%,對就業的貢獻超過10%。在地方,旅遊作為硬實力的地位也日益凸顯。例如,西藏旅遊業佔GDP比重已經超過20%。從這個意義上講,旅遊當然是硬實力。

  因此,簡單地說旅遊是軟實力或硬實力都不準確。

  那麼,旅遊究竟是什麼力呢?我看,旅遊業是“軟硬兼備、融合度高、覆蓋面廣、拉動力強的綜合性實力”,是拉動就業、改善民生、形成國家和地區綜合實力的重要標誌性產業;是國民精神文化享受、文明素質提升的重要行業;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進步的重要事業。

  2.是否存在所謂的 “中國旅遊貿易逆差”?

  有一種說法很流行,說“中國存在鉅額的旅遊貿易逆差”,說“20xx年我國旅遊貿易逆差730億美元,20xx年旅遊貿易逆差突破1000億美元,5年增長近50倍,我國已成為世界旅遊服務貿易逆差最大的國家。”

  但是,這實際是一個誤導性的說法。

  首先,出境旅遊支出和入境旅遊收入,目前不是同一個統計口徑,不具備可比性,更不能簡單相減,就如拿椅子和杯子相比相減,犯了常識性的統計分析錯誤。目前我國還沒有建立起海外旅遊支出的統計調查制度體系。出境花費是國家外匯管理局統計的中國公民境外花費,它既包括了旅遊,也包括了求學、就醫等花費,是一個大口徑的統計。而入境旅遊收入,只是對入境遊客進行抽樣調查的旅遊花費,兩個統計資料口徑一大一小,不能簡單相比,更不能直接相加相減。國家外匯管理局在編制《國際收支平衡表》時,出境旅遊花費執行的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統計標準,口徑中包含了長期***超過一年***醫療和留學費用,除常見的出境旅遊消費外,留學生等特殊人群的學費、食宿等花費以及在外短期工作人員的當地消費也劃入國際服務貿易專案統計範疇。而國家旅遊局測算的入境旅遊收入資料則執行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的統計標準,未包含長期***超過一年***醫療和留學費用,二者在統計口徑上不相同。

  第二,出境旅遊支出和入境旅遊收入還存在一個統計口徑的差異。入境旅遊花費調查分為過夜和不過夜,出境旅遊花費調查則不分過夜和不過夜。此外,國家外匯管理局統計的境外花費,是根據其他國家和地區釋出的中國遊客入境花費整理計算的,而各國和地區對遊客在當地的人均花費統計測算方法不盡相同,各國遊客花費資料也不具備可比性。

  第三,出境購物花費高有著突出的階段性特徵和政策制約因素。我國出境旅遊花費高,主要就是高在境外購物,特別是購買奢侈品上。聯合國2008版國民經濟核算***SNA***調整了旅遊衛星帳戶核算範圍,將奢侈品購物從服務貿易調整到貨物貿易。而現有研究釋出的資料,沒有扣除這一因素。按照新的核算方式,我國出境旅遊花費會在傳言的資料上大大減少。而且,我國出境旅遊花費有關稅高和人民幣升值等階段性特徵和政策因素,這不是典型的旅遊消費行為,而是一種貿易替代。隨著自貿區建設、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以及出境遊客消費逐步成熟,這種排浪式的海外購物特別是購買奢侈品消費將會迴歸理性。

  第四,測算出境旅遊支出和入境旅遊收入應該進行結構性分析和調查估算。20xx年,入境旅遊12907.78萬人次,出境旅遊9818.52萬人次,入境旅遊比出境旅遊還多3089.26萬人次。鑑於出境旅遊與入境旅遊的地區結構基本一致,如果按照港澳臺、亞洲、歐美等主要地區分別對出境和入境花費進行對比調查分析,入境旅遊收入很可能高於出境旅遊支出。此外,計算差額還應該扣除海外接待體系的資金迴流,以及出境旅遊花費中發生在國內的費用。

  因此,要正確測算出真實的入出境旅遊花費差,就必須扣除上述因素。根據國家資訊中心課題組的初步調查研究,扣除上述因素後,不僅沒有所謂鉅額的中國旅遊貿易逆差,還存在順差。20xx年國際旅遊支出為1286億美元,國際旅遊收入516.64億美元,扣除留學費用約為400億美元,奢侈品消費近500億美元,以及幾個主要國家和地區出境和入境旅遊人均花費差距、迴流等因素,至少還有順差上百億美元。

  再者,不應當將出境旅遊、入境旅遊割裂孤立看待,而應建立“旅遊入出境總人次”的概念。中國已從入境旅遊目的地轉變為入境旅遊目的地與出境旅遊客源地的雙重旅遊國,這是民富國強、旅遊發展的表現。入出境旅遊在客源地、目的地國和地區產生的相關拉動是綜合性的,不應只考慮某一方面。因此應該把入境旅遊與出境旅遊作為一個整體,研究統籌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如外貿,講進出口總額,反映對外經濟交往的總體規模。

  3.旅遊業只富民不富財政嗎?

  還有一個很流行的觀點,說“旅遊業富民不富財政”。在旅遊發展初期,這的確是事實。但是,旅遊業發展到今天,情況已大大不同,如果還守著這個老觀點,那就out了。

  發展初期,之所以存在“旅遊業富民不富財政”的情況,是由旅遊業發展初級階段特點所致。

  到了21世紀,特別是2005年以後,情況已經發生了實質性的改變。旅遊業的富民功能在不斷凸顯的同時,對財政的貢獻也在不斷提升。這也是由現階段旅遊業發展的新特點決定的。一是我國旅遊業發展已經逐步跨入到大企業推動發展階段,市場主體也不再是小企業,大批非旅遊類大型企業不斷進入旅遊業,旅遊產業化、集團化趨勢加強。二是旅遊發展進入大資本、大專案推動階段,發展旅遊業不再單純依靠傳統型的旅遊資源,特別是老天爺和老祖宗留下的資源。發展旅遊業沒有資源可以創造資源,依靠大專案創造吸引物。三是旅遊業已經進入產業集聚融合發展的新階段,旅遊業的綜合帶動功能全面凸顯。四是稅收徵收體系更加嚴密、企業管理更加規範,大大減少了企業稅收的漏損。

  在此背景下,旅遊業已經成為許多地區重要的財政和稅收來源。旅遊對財政稅收的貢獻有綜合帶動性,除了直接的稅收財政貢獻外,帶動相關配套服務的稅收貢獻也有很大規模。

  大集團大舉進軍旅遊業,帶來的財稅及非稅貢獻就更加明顯。

  事實表明,旅遊業不但富民,也富財政,而且兩者都會越來越富。隨著旅遊業發展的市場化、集團化、產業化、集聚化、現代化、國際化水平的不斷提升,隨著旅遊業的逐步轉型升級,旅遊業對財政稅收的貢獻會不斷提升凸顯。

  4.旅遊業對經濟的貢獻僅僅是消費嗎?

  關於旅遊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我們經常都是在說對消費的貢獻,在各種重要的檔案中,也是將旅遊僅僅放在促進消費方面加以論述。直到今天,從上到下、業內業外、從行業到理論界均認為旅遊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與投資、出口拉動無關。但事實上,旅遊業對國民經濟發展的貢獻,不僅是拉動消費,還對投資和出口都有著越來越強勁的拉動作用。旅遊不僅是消費熱點,也是投資熱點、出口熱點。

  從消費拉動看。20xx年,我國居民國內旅遊總花費佔居民消費支出總額的12.38%。

  從投資拉動看。旅遊投資需求大、熱點領域多、潛力大,在其他領域投資乏力的情況下,全國旅遊投資強勁增長,20xx年全年完成旅遊直接投資6800億,同比增長32%,比第三產業投資增速高15個百分點,比全國投資增速高16.2個百分點。未來三年,旅遊直接投資將超過3萬億。而且,旅遊專案投資的帶動性強,如果按照1比5的帶動係數,未來三年將帶動15萬億以上的綜合投資。鄉村旅遊、旅遊小鎮建設、大型旅遊景區開發、休閒度假區建設、醫療健康旅遊和養生養老旅遊、文化旅遊、生態旅遊、海洋旅遊、線上旅遊、大型旅遊演藝專案、旅遊商品和戶外休閒用品、自駕車和房車營地、大型旅遊裝備製造業等正在成為旅遊投資的熱點領域。

  從出口拉動看。隨著出境旅遊的大規模快速增長,我國有實力的旅遊企業紛紛到國外收購改造酒店,投資建設度假村,許多中國人也紛紛到國外買房產,一部分用於孩子讀書或置業,但很大一部分也是用於度假。在歐美,收購一箇中等規模的四星級酒店大約投資1億美金,之後改造裝修提升需要再花費一個億,大部分建築材料、酒店用品、各種設施和裝備都從中國出口過去,許多酒店管理人員和服務員也都從中國帶過去,旅遊業對中國的出口綜合帶動效應日益顯著。根據國家資訊中心課題組初步測算,20xx年旅遊業拉動出口約佔當年出口的7%以上。出境旅遊,以人員“走出去”為先導,帶動對外投資、貨物出口、技術出口、服務出口,是新一輪出口和對外投資的先遣隊。

  5.“旅遊六要素”能涵蓋今天的旅遊嗎?

  一說到旅遊,人們就會提及旅遊“六要素”——“吃、住、行、遊、購、娛”,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應當說,“六要素”精闢概括了旅遊活動,是直到現在對旅遊業描述最簡潔、最準確、傳播最廣的概念。

  如今,激發人們旅遊的動機和體驗要素越來越多,需要拓展新的旅遊要素。總結旅遊業這些年的發展,在現有“吃、住、行、遊、購、娛”旅遊六要素基礎上,可否概括出新的旅遊六要素:“商、養、學、閒、情、奇”?前者為旅遊基本要素,後者為旅遊發展要素或拓展要素。

  “商”是指商務旅遊,包括商務旅遊、會議會展、獎勵旅遊等旅遊新需求、新要素;“養”是指養生旅遊,包括養生、養老、養心、體育健身等健康旅遊新需求、新要素;“學”是指研學旅遊,包括修學旅遊、科考、培訓、拓展訓練、攝影、採風、各種夏令營冬令營等活動;“閒”是指休閒度假,包括鄉村休閒、都市休閒、度假等各類休閒旅遊新產品和新要素,是未來旅遊發展的方向和主體;“情”是指情感旅遊,包括婚慶、婚戀、紀念日旅遊、宗教朝覲等各類精神和情感的旅遊新業態、新要素;“奇”是指探奇,包括探索、探險、探祕、遊樂、新奇體驗等探索性的旅遊新產品、新要素。

  拓展出“商、養、學、閒、情、奇”旅遊發展六要素,也只是基於現階段實踐的總結,隨著旅遊不斷升級,今後還會拓展出更新、更多的旅遊發展要素。這是旅遊業蓬勃發展的大趨勢!

  釐清、闡明上述觀點,旨在通過澄清正誤、深化認識,增強我們旅遊業的產業自信、行業自信和事業自信。未來35年是我國旅遊業的發展黃金期和轉型攻堅期,同樣也是矛盾凸顯期。旅遊業改革發展的使命光榮、任務艱鉅,我們旅遊行業迫切需要不斷強化產業自信、行業自信、事業自信,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和敢於擔當的精神,不斷提升整合資源、統籌發展和引領創新的能力。我們迫切需要強化大膽創新的工作思路,一抓到底的工作作風,攻堅克難的工作力度,整合資源的工作格局,重點突破的工作路徑,主動作為的工作激情。

  三、20xx-2017年全國旅遊工作部署

  我們必須創新工作方式,長、中、短期相結合,構建一套連貫、完整的工作思路,做到長遠有方向、中期有目標、近期有計劃、年度有方案,形成“謀劃長遠、規劃中期、計劃滾動、安排當年”的工作格局。

  謀劃長遠,主要是編制《到新中國建國100週年中國旅遊業發展戰略綱要***20xx-2050***》,回顧和總結改革開放以來35年旅遊發展的重大成就和基本經驗,在此基礎上,謀劃和制定未來35年我國旅遊發展的總體戰略。主要是方向展望、遠景預測、巨集觀謀劃,屬於前瞻性、預測性、綱領性層面,因而,不可能、也不必過於具體細緻。我們正在與中國國際經濟技術交流中心商議,用好國家一流智庫的資源。

  規劃中期,就是要集中力量編制《中國旅遊業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按照汪洋副的指示精神,我們要重點做好五年、十年規劃。為此我們成立了規劃編制領導小組,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和力量,廣泛地徵求旅遊業內外、海內外的意見建議,集思廣益。

  計劃滾動,就是指籌劃跨年度的旅遊改革發展思路,形成一套比較系統的行動方案。初步考慮以三年為一個基本單元,逐年滾動,與時俱進。

  安排當年,就是指在滾動計劃中,制定當年具體的工作方案。

  今後三年,我國旅遊業發展要實施“515戰略”,即緊緊圍繞“文明、有序、安全、便利、富民強國”5大目標,推出旅遊10大行動,開展52項舉措,推進旅遊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加快旅遊業現代化、資訊化、國際化程序。

  ——文明,就是要推動旅遊者文明出遊,旅遊企業誠實守信,從業人員服務至誠。使旅遊者普遍做到“講安全、講禮儀、講衛生,不大聲喧譁、不亂寫亂畫、不違法違規”;旅遊企業普遍做到講信譽、重品牌、有擔當;從業人員普遍做到自覺宣傳文明旅遊,自覺引導遊客文明旅遊。使長期以來存在的旅遊不文明頑疾得到有效治理,在全社會形成弘揚文明旅遊的新風。

  ——有序,就是要實現市場有序、競爭有序、管理有序、出遊有序。強化法治意識和規則意識,堅持依法興旅、依法治旅。防止“劣幣驅逐良幣”,讓優秀旅遊企業脫穎而出,讓不法企業得到應有的懲罰。做到旅遊各個環節執行井然有序,讓遊客願消費、敢消費、放心消費,高興而來、滿意而歸。

  ——安全,就是要堅持安全第一,強化政府的監管責任,企業的主體責任,增強遊客的自我防範意識。要做到遊前有提示,遊中有警示,意外有救援,全程有保險。實現旅遊安全意識明顯提高,安全旅遊深入廣大遊客心中,安全生產成為旅遊企業的自覺選擇,遊客生命財產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便利,就是要努力做到資訊獲取的即時化,交通出行的通暢化,通關手續的便捷化,旅遊設施的人性化。通過提高旅遊業的便利化水平,讓“咫尺天涯”變成“天涯咫尺”,實現“說走就走的旅行”。

  ——富民強國,就是要通過旅遊業發展,不斷提高旅遊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國內旅遊消費佔居民消費的比重、旅遊進出口總額佔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的比重,待旅遊基本統計測算體系建成後,我們將提出具體的量化目標。今後三年,旅遊投資總額要達到3萬億元;要新增旅遊就業180萬人,每年帶動100萬貧困人口通過發展旅遊業實現脫貧;基本實現把旅遊業培育成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的目標。

  20xx年旅遊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黨的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系列講話精神,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總體要求,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把改革創新擺在突出的位置,把握旅遊規律,增強行業自信、產業自信和事業自信,創新工作方式,擔當發展使命,著力創新旅遊管理體制,著力依法規範旅遊市場,著力推進現代旅遊產業發展,著力培育旅遊經濟增長點,讓旅遊更安全、更便利、更文明、更舒心,為推動經濟提質增效升級、人民群眾生活水平躍升做出新貢獻。

  20xx年旅遊業發展預期目標為:國內旅遊39.5億人次,增長10%;旅遊入出境2.48億人次,增長4.6%,其中入境1.28億人次,與上年基本持平;出境1.2億人次,增長10%。國內旅遊收入3.3萬億元,增長12%;國際旅遊收入580億美元,增長3%;旅遊總收入3.66萬億元,增長11%。除入境旅遊外,全面實現“十二五”確定的發展目標。 今後三年,我們將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堅持問題導向,依法整治旅遊市場秩序

  長期以來,旅遊市場秩序失範已成千夫所指。相當一部分地方旅遊市場亂象叢生,欺行霸市、壟斷市場、非法經營、欺客宰客、強迫消費,有的甚至有黑惡勢力滲透。人民群眾對這種治理乏力、正氣不彰的狀況極為不滿。如果繼續任其發展,無疑是我們的嚴重失職。旅遊市場秩序是衡量地區旅遊發展水平的首要標準,加快旅遊業發展當然是我們的重要目標,但市場秩序不好,遊客感受不佳,社會反響很差,速度再快也不能說成功。要敢於擔當、主動作為,形成標本兼治、懲建並舉、綜合治理的工作格局,建立市場監督的長效機制,通過一系列“組合拳”,明顯遏制旅遊市場亂象。

  1.推出四項制度。***1***強化督辦制度。國家旅遊局要對重大旅遊市場秩序事件加強督辦,省區市旅遊管理部門也要履行職責,實行相應的督辦制度,強化地方政府對旅遊市場治理規範的主體責任,強化相關部門治理旅遊市場的共同責任。***2***建立旅遊市場秩序綜合評價制度。從20xx年第二季度開始,國家旅遊局將按季度釋出各地旅遊市場秩序綜合水平指數。讓全社會都來評價和監督旅遊市場秩序的管理。***3***建立健全服務等級“退出制度”。對旅遊市場秩序問題實行一票否決,摘掉一批市場秩序混亂的A級旅遊景區、星級旅遊飯店牌子,處罰一批有違法違規行為的企業。***4***建立旅遊目的地警示制度。對整治不力、管理不善的地方,發出整改通知;根據整改效果,分級釋出紅、橙、黃、藍旅遊警示。讓旅遊市場秩序好的地方“遊客盈門”,差的“門可羅雀”。

  2.加強綜合整治。加強與公安、工商等相關部門的聯動,加大旅遊市場秩序整治力度。對踏“紅線”、闖“雷區”等違反規定的行為零容忍,重點打擊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黑社”、“黑導”、“黑車”、“黑網站”等非法行為。要通過旅遊市場綜合整治行動,加快形成綜合整治的有效機制,並使之常態化、長效化。

  3.創新社會監督形式。鼓勵各地結合實際,創新社會監督組織管理的方式,動員萬名社會監督員對旅行社、導遊、住宿、景區、交通、購物等各個環節開展明察暗訪。設立“品質旅遊產品榜”,開展旅遊服務“大家評”。支援旅遊協會等中介組織制定評價旅行社、導遊、飯店、景區的服務標準,開通遊客網上評價旅遊企業和從業人員平臺,形成優勝劣汰的正向機制。強化媒體的輿論監督,支援媒體曝光旅遊違法違規事件。

  4.嚴厲打擊旅遊失信行為。“人背信則名不達”。建立健全旅遊信用資訊公示制度,釋出“旅遊失信行為記錄”,依法公佈違法違規資訊,使違法違規旅遊企業和從業人員無藏身之地。加強與新聞媒體的合作,加大對典型事件的曝光力度,形成輿論攻勢。與相關行業形成旅遊失信資訊共享制度,使旅遊失信行為者付出巨大代價。

  5.加強導遊、領隊的保障、培訓和管理。***1***維護導遊、領隊合法權益,尊重他們應有的社會地位。從實際出發,對導遊進行分層管理,按照初、中、高階分層次界定導遊資格。***2***在大型旅遊企業開展導遊、領隊管理體制改革試點,保障導遊、領隊的合法權益,規範導遊、領隊的執業行為,建立健全導遊、領隊的進入和退出機制。***3***出臺《進一步加強導遊勞動權益保障的指導意見》。開展勞動合同集體協商試點,協調解決導遊社會保險覆蓋率、保障水平不高的問題。***4***加強對導遊、領隊的培訓。20xx年,建立導遊研修“雲課堂”,利用網際網路通訊技術和雲平臺技術,為全國導遊員搭建一個開放、便捷、公益的專有學習平臺和空間,讓全國導遊員突破地域限制,通過域名或掃二維碼隨時、隨地利用移動終端進入課堂學習。“雲課堂”將創新工作手段,利用組織基礎精品課程、開展豐富多彩的課程***視訊***徵集、導遊知識經驗分享、導遊講解比賽等線上和線下活動,鼓勵和引導全體導遊員不斷學習、提升素質、弘揚正氣、聚集正能量。國家旅遊局將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和要求全體導遊員登入“雲課堂”進行學習,並將學習時長作為評選、評優、晉級或年審的條件之一。20xx年導遊研修“雲課堂”計劃覆蓋全國約三萬多中高階導遊員,用三年時間覆蓋全體持證導遊員。***5***各地要開展導遊管理創新試點,嚴格規範導遊執業行為,加強導遊自律管理,提升導遊服務質量,嚴厲打擊強迫消費等損害遊客權益的行為。加強對旅行社及導遊、領隊的管理,規範入出境旅遊經營活動,維護遊客合法權益。

  ***二***堅決懲治旅遊不文明行為,營造文明旅遊大環境

  文明旅遊關乎國家和民族形象,體現公民素質。雖然文明旅遊問題已引起各方面的關注,但文明旅遊還沒有成為廣大遊客的普遍習慣,還沒有成為旅遊經營者的自覺倡導。要按照關於文明旅遊“宣傳教育,約束規範,深化社會監督”的重要批示精神,一抓到底,抓出成效。當前重在懲戒旅遊不文明行為,緊緊抓住典型案例,發揮警示教育作用。從最惡劣事件抓起,通過懲治旅遊不文明行為,達到弘揚文明旅遊的目的。

  6.重點整治出境旅遊不文明行為。***1***釋出出境旅遊文明提示。國家旅遊局協調電信部門,通過手機簡訊,使遊客一踏上境外旅遊目的地,就能收到國家旅遊局釋出的“講安全、講禮儀、講衛生,不大聲喧譁、不亂寫亂畫、不違法違規”的溫馨提示。***2***做到出境旅遊管理“三到位”。即稽核培訓責任到位,行前說明提示到位,領隊履行職責到位。***3***把好出境旅遊管理“三關”。充分發揮各級出境旅遊文明協調機制作用,把好“組團關”、“落地關”、“行程關”。積極協調相關方面,對不文明旅遊者進行依法處置,依法制定對不文明旅遊者的追責制度,共同建立文明有序的中國公民出境旅遊市場秩序。

  7.分級建立遊客旅遊不文明檔案。制定並實施《遊客旅遊不文明記錄管理辦法》,與航空公司、旅行社、旅遊飯店等涉旅企業聯動,形成遊客旅遊不文明資訊通報機制。

  8.動員全社會營造文明旅遊大環境。開展旅遊不文明“隨手拍”活動,將旅遊不文明照片、視訊等在媒體上集中公佈,形成聲討旅遊不文明行為的濃厚氛圍。開展文明旅遊“提個醒兒”活動。向社會廣泛徵集文明旅遊提醒語,選擇文化、演藝、體育等領域的名人,作為文明旅遊提個醒兒活動的“文明旅遊提醒人”,使文明旅遊理念深入人心。開展“文明旅遊揹包行”公益宣傳活動。每年選擇10000名在校大學生,利用暑期,揹包自助出遊宣傳文明旅遊,組織媒體宣傳報道,擴大影響。

  ***三***強化底線思維,構築旅遊安全保障網

  安全是旅遊行業的生命線。隨著我國公民出遊規模日益擴大,旅遊安全問題變得愈加突出。旅遊活動自發性、集中性和突發性很強,一旦出現安全事故,很容易造成嚴重損失。我們要牢牢繃緊安全這根弦,強化安全意識,落實安全責任,健全旅遊安全設施裝置,強化安全保障措施,努力消除安全隱患,提高保險保障水平,完善應急救援體系,努力編織一張安全防護網,覆蓋各個環節,惠及每位遊客,讓每個遊客能遊得放心,遊得安心。

  9.建立旅遊安全預警機制。“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要加強旅遊安全提示資訊的釋出渠道建設,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手機簡訊等新手段,提高安全提示資訊的受眾面和時效性。在重要媒體專門開闢境外旅行安全提示專欄。釋出熱點景區景點最大承載量警示資訊。建立旅遊目的地安全風險提示制度,深化旅遊氣象合作,加快“中國旅遊天氣網”及旅遊氣象服務示範區建設,釋出旅遊目的地氣象預警,提升旅遊行業災害性天氣預警防範能力。

  10.強化重點領域和環節的監管。與交通運輸、公安等部門共同建立對旅遊用車聯合檢查制度。協助交通部門全面推動旅遊客運汽車安裝具有行駛記錄功能的衛星定位裝置並實行聯網聯控。加強對大型旅遊節慶活動的安全管理,做到活動方案和應急預案同時報批,應急預案要責任落實、人員落實、措施落實。協調高風險旅遊專案安全管理。

  11.增強全社會旅遊安全意識。播放旅遊安全公益宣傳片、免費發放《旅遊突發事件應急手冊》、開展“旅遊安全宣傳諮詢日”。利用電視、網際網路、微信微博等,開闢宣傳新途徑。引導旅遊企業分別通過服務視窗、電子屏、宣傳欄及行前說明會等方式開展旅遊安全宣傳,引導旅遊者認識和規避出遊風險。完善出境遊客資訊自願備案制度,製作遊客安全資訊卡。

  12.加快旅遊緊急救援體系建設。建設國家旅遊應急指揮平臺,並實現與各省區市平臺的對接。推動建立政府救助與商業救援相結合的旅遊緊急救援體系,鼓勵有條件的旅遊企業建立專、兼職的緊急救援隊伍。加快完善國家旅遊緊急救援黃山基地建設。積極探索利用公安、消防、武警等救援力量和專業化救援隊伍為旅遊緊急救援提供服務的新機制。推廣利用商業保險的境外救援新模式。

  13.完善旅遊保險保障體系。繼續實施旅行社責任保險全國統保示範專案,推動住宿、旅遊交通及高風險旅遊專案等經營者實施責任保險制度。繼續深化“旅保合作”機制,推動保險機構完善旅遊保險產品和服務。加強與重點出境遊目的地開展旅遊保險合作,以俄羅斯、臺灣等為試點,進一步提高出境旅遊保險保障和服務水平。

  ***四***發動全國旅遊廁所建設管理大行動***旅遊廁所革命***,加強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

  旅遊公共服務是保障大眾消費的重要基礎,是社會事業的重要內容,也是旅遊目的地競爭力的重要體現。經過多年建設,我國旅遊公共服務設施有很大改觀,取得了很大成績,但與遊客要求和國際旅遊標準還有很大差距。旅遊廁所問題尤為突出,數量過少、質量低劣、分佈不均、管理缺位。儘管有一批廁所有一定檔次,但是大面積看,就是三個字:髒、亂、差。我們要在全國範圍內發動一場旅遊廁所建設管理大行動。

  14.啟動旅遊廁所建設管理大行動。啟動現場會定於今年春節後一上班召開。從今年開始,用三年時間,通過政策引導、資金補助、標準規範等手段持續推進。到2017年最終實現旅遊景區、旅遊線路沿線、交通集散點、旅遊餐館、旅遊娛樂場所、休閒步行區等的廁所全部達到優良標準,並實現“數量充足、乾淨無味、實用免費、管理有效”的要求。今後三年,全國共新建旅遊廁所33500座,改擴建旅遊廁所25000座,其中20xx年,全國新建旅遊廁所13000座,改擴建旅遊廁所10000座。

  15.務實推進旅遊廁所建設。國家旅遊局將制定出臺《關於實施全國旅遊廁所革命的意見》,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各地要加強資金調配,協調專案資金、用地、用水、用電等問題,保障旅遊廁所的新建改建順利開展。修訂釋出《旅遊廁所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國家標準,國家旅遊局將適時組織交叉驗收和抽查複核。連續三年召開專題會,對旅遊廁所革命工作進行總結評比和經驗交流。各地要積極舉辦廁所設計大賽,推進旅遊廁所革命的深入發展。推動社會經營場所以及機關企事業單位廁所對遊客開放,加強旅遊廁所革命的宣傳,引導遊客愛護設施、文明如廁,努力營造健康的廁所文化。鼓勵以商建廁、以商養廁、以商管廁。各地可以出臺相應的政策措施予以支援。表彰一批以商建廁、以商養廁、以商管廁的先進典型,授予先進單位的榮譽稱號。

  16.提升目的地旅遊公共服務功能。重點抓好城市的旅遊集散、休閒設施以及旅遊服務島建設。制定《城市遊客中心規範》標準,以遊客中心為著力點,帶動旅遊公共服務體系的完善。根據遊客增長的需要,不斷加強和完善城市的公共基礎設施,鼓勵開通觀光巴士。支援城市開放包容,鼓勵對遊客實施同城待遇。開展旅遊休閒示範城市建設,完善旅遊休閒目的地體系。完善鄉村旅遊廁所、停車場、標識標牌等公共服務設施。各地要量化指標,實行目標考核。

  17.推進交通便捷服務體系建設。與交通運輸部建立部際合作機制,定期協商、共享資訊,每年重點解決幾個影響旅遊交通的難點問題。推進公共交通發展佈局與旅遊業的發展格局相匹配,提高通往景區道路的建設標準,努力解決“斷頭路”和“最後一公里”問題。推動開通旅遊專線,推進完善以旅遊交通引導標識、旅遊交通導覽圖為重點的旅遊交通引導標識系統,完善自駕遊服務體系。

  ***五***充分發揮政府和市場“兩隻手”作用,創新旅遊產業促進機制

  在當前經濟發展新常態下,要發揮旅遊業在穩增長、調結構中的重要作用,歸根結底得做大做強旅遊業。我們要把抓好旅遊產業發展作為工作的重要內容,做深做實。我們要轉變只抓行業、不抓產業的慣性思維,解決好抓產業缺少抓手的實際問題,創新旅遊產業促進機制。抓旅遊產業發展,既要用好“看不見的手”,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也要用好“看得見的手”,主動作為,善於作為,加強引領、整合和服務,引導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18.著力強化旅遊部門產業促進職能。國家旅遊局將促進旅遊產業發展作為重要抓手,在職能機構配置上優化充實,通過“四強化”,提升旅遊部門對產業發展的引領能力和整合能力:強化規劃統籌,加強對旅遊規劃的實施監督和評估;強化要素整合,促進旅遊資源科學利用和旅遊產品有序開發;強化投資引導,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強化區域協調,促進區域旅遊協同發展。各地也要高度重視、結合當地實際,切實加強對旅遊產業促進職能的充實完善。

  19.多措並舉創新旅遊投融資平臺。國家旅遊局將聯合有關部門、金融機構和大型旅遊企業,共同設立中國旅遊產業促進基金,實行市場化運作,重點支援投資需求大、綜合效益好並且具有示範作用的旅遊專案建設。國家旅遊局將會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銀行等更多的金融機構聯合推出中國旅遊投融資優選專案,共同舉辦“20xx中國旅遊投資論壇暨旅遊投融資優選專案推介大會”。有條件的省區市也要設立旅遊產業基金,發揮財政資金的槓桿作用,撬動社會資本投入旅遊業。各地要創新旅遊招商引資方式,突出旅遊目的地自身的特點,有重點、有選擇地推動旅遊專案建設,防止“一哄而上”。要改進全國旅遊投資專案資訊系統,完善全國旅遊投資統計,使旅遊投資說得出數、說得準數。

  20.大力扶持旅遊企業創新發展。企業是旅遊產業的基礎,各級旅遊部門務必增強服務意識,幫助企業做強做大。***1***營造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認真落實好旅遊企業與工業企業水電氣同價等政策。***2***構建統一開放的旅遊大市場。堅決取消不利於企業發展的區域壁壘、地方保護等做法,鼓勵旅遊企業網路化、品牌化連鎖經營。對跨行政區化的,各級旅遊委***局***要出面協調。***3***推進旅遊企業集團化發展。鼓勵旅遊企業做大做強,支援大型景區企業上市融資,支援景區採取門票質押、經營權抵押等方式融資。各級旅遊產業基金要重點支援骨幹企業發展。***4***支援旅遊企業“走出去”。積極協調旅遊企業“走出去”充分享受國家相關扶持政策。利用我國出境旅遊的影響力,努力為我國企業創造機遇、改善國際環境。***5***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幫助旅遊企業上市融資、發行企業債,推進落實旅遊中小企業享受國家相關扶持政策,小微企業減免稅政策。國家旅遊局將對投資、就業、入境旅遊貢獻大的旅遊企業進行表彰。

  21.開展“中國國際特色旅遊目的地”品牌建立。以“特色化、品牌化、國際化、系列化”為目標,構建“中國國際旅遊目的地”系列品牌。20xx年國家旅遊局將選擇10-15個特色品牌型別,每個品牌1-2個旅遊目的地,以目的地城市政府為主體進行建立試點,形成調動地方黨委、政府發展旅遊積極性的新抓手。

  ***六***大力開發新產品新業態,促進旅遊消費轉型升級

  隨著旅遊業的發展和旅遊需求的升級,除了模仿型、排浪式的大眾化旅遊消費,個性化、多樣化的旅遊消費需求也在迅速增加。目前,旅遊產品結構不適應旅遊市場結構的態勢日益明顯,高水平、高質量的休閒度假類產品奇缺。這既不能充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旅遊需求,也制約了旅遊業的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把傳統產品升級和豐富新產品新業態擺在突出的位置,推動旅遊產品結構由觀光為主,向觀光、休閒、度假複合發展轉變,推動三大市場全面發展。

  22.全力推進鄉村旅遊和旅遊扶貧、旅遊致富工作。要認真抓好鄉村旅遊富民工程的實施,切實幫助做好鄉村旅遊規劃指導、市場推廣、人才培訓和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提升,開展鄉村旅遊改廚、改廁和環境衛生整治。要認真落實旅遊扶貧工作要求,與扶貧部門一道,每年共同完成1000個扶貧重點村、500個建檔立卡貧困村鄉村旅遊扶貧任務。重點支援一批有條件的鄉村發展特色旅遊,帶動廣大農民增收致富。要幹出樣子、走出路子。高度重視調動農民的積極性、發揮農民的創造性,因地制宜發展不同特色的鄉村旅遊。要在鄉村旅遊發展中切實保護好、維護好農民的根本利益。

  23.積極開發休閒度假產品。***1***實施旅遊精品工程,完善5A級、4A級景區建立,提升觀光旅遊品質,清退一批不合格5A級、4A級景區。***2***實施旅遊度假區國家標準認定,在省級旅遊度假區中,選擇一批符合條件的,正式認定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3***落實《國民旅遊休閒綱要》,借鑑旅遊發達國家做法,制定國家旅遊休閒區標準,開展建立國家旅遊休閒區試點工作。***4***鼓勵各地積極開發市場需求旺盛的溫泉旅遊、滑雪旅遊、郵輪旅遊、濱海旅遊、山地旅遊、森林旅遊、生態旅遊等休閒度假產品。***5***支援各地推出一批高品位的主題公園和旅遊演藝節目。

  24.培育大眾化旅遊消費新熱點。***1***圍繞全國重點旅遊區域、重點旅遊線路、重點旅遊城市、重點旅遊景區,規劃建設一批自駕車、房車營地,推動完善自駕車、房車旅遊服務體系。***2***會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推動建設一批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區,既弘揚中華醫學文明,又打造新的旅遊產品。***3***會同有關部門開展“‘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研學旅遊”活動等,建設一批研學旅遊基地,推進研學旅遊全面開展。***4***完善老年旅遊服務規範,推出一批適合老年人的養生度假產品,鼓勵景區景點對老年旅遊給予優惠。***5***鼓勵各地通過財政補貼等方式,為青少年研學旅遊、老年人旅遊購買旅遊意外保險,讓青少年、老年人放心出遊。試點開展旅遊景區責任險聯合投保。

  25.深入挖掘旅遊購物潛力。***1***實施中國旅遊商品品牌提升工程,推出一批中國旅遊特色商品名單,引導旅遊購物;***2***做好農副產品通過鄉村旅遊渠道或網際網路店商銷售;***3***與財政、稅務、海關等部門共同落實好入境遊客購物退稅政策,提高入境遊客購物消費水平;***4***辦好中國旅遊產業博覽會、中國國際旅遊商品博覽會和農村婦女手工藝編織品展。

  26.積極發展紅色旅遊。系統總結十年紅色旅遊發展情況,全面完成紅色旅遊二期規劃。編制紅色旅遊發展三期規劃。制定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旅遊行業標準。開展“銘記歷史,圓夢中華”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暨抗戰勝利70週年紅色旅遊主題宣傳活動,開展薪火相傳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主題宣傳活動,舉辦紅色旅遊講解大賽,組織紅色旅遊進校園,舉辦全國大學生紅色旅遊線路設計大賽,舉辦首屆革命老區紅色旅遊展銷會,攝製大型紅色旅遊系列記錄片《紅色地標》。推進紅色旅遊國際交流與合作。對紅色旅遊開發中存在的追求奢華、過度建設問題開展專項整治。

  ***七***打破地區藩籬,推進區域旅遊一體化

  區域旅遊一體化是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是旅遊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順應這一規律,有利於優化旅遊產業空間佈局,培育新的國家旅遊品牌,促進旅遊產業的快速發展。要圍繞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結合旅遊業發展的需要,打破行政區劃約束,構建一批發展潛力大,綜合帶動作用強,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旅遊區域。

  27.突出抓好重點區域規劃。國家旅遊局將統籌編制一系列跨行政區劃的大區域、次區域旅遊經濟帶規劃。20xx年將配合國家三大戰略,編制一帶一路、京津冀、長江旅遊經濟帶以及浙閩贛皖、粵港澳等旅遊經濟圈規劃;2016年將重點編制黃河、珠江旅遊經濟帶,東北旅遊經濟圈及武陵山、大別山、羅霄山、粵閩臺港澳等重點旅遊經濟圈規劃。各級旅遊部門也要加強本地區旅遊規劃和跨行政區的重點旅遊區域規劃,促進區域旅遊整體發展。

  28.建設一批跨行政區的重點旅遊目的地。各地要重點選擇資源富集、交通基礎條件較好的區域,通過加強統一規劃、建立區域協調機制、整合資源投入、建設統一品牌等手段,集中建設一批重點旅遊區和重點旅遊線路。

  29.創新區域旅遊合作機制。要充分發揮好政府在區域合作中的先導作用,破除旅遊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政策障礙,推進旅遊公共服務的有機銜接,著力加強區域旅遊資源合作開發、旅遊產品和線路打造、旅遊市場監管等方面合作,實現產業佈局一體化、市場營銷一體化、服務體系一體化,建設真正意義上的區域旅遊目的地。同時,要充分發揮市場在推進區域合作中的決定性作用,籌組建設跨行政區的區域旅遊市場開發和投資建設聯盟,專門負責該區域的市場開發和重點旅遊專案建設。

  30.深化內地與港澳臺的旅遊合作。旅遊交流規模大、經濟互動強、文化傳播廣、社會影響深,在保持港澳長期繁榮穩定和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要推進粵港澳旅遊一體化、加強粵閩港澳臺旅遊產業互動、擴大內地與港澳臺旅遊交流。加快推進內地與港澳旅遊服務貿易自由化。協調推動粵港澳遊艇互聯互通先行先試,促進澳門與橫琴新區旅遊業一體化發展,推動澳門和香港在“海上絲綢之路”國家旅遊戰略中發揮旅遊支點和樞紐作用,支援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啟動“萬名港澳臺青少年赴內地***大陸***遊學工程”。努力擴大兩岸人員往來規模,早日實現兩岸人員往來1000萬人次目標。完善旅遊合作機制,與港澳臺旅遊部門共同規範內地***大陸***居民赴港澳臺旅遊市場秩序。

  ***八***開拓旅遊外交,構建旅遊對外開放新格局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旅遊作為增進民間交往,促進民眾感情交流的重要載體,在國家外交中正在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過去由於國際旅遊市場規模小,使得我們很少從大外交的角度來審視我國的入出境旅遊。現在每年我國近2.5億人次的入出境市場規模,已成為我們發出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加強與世界聯絡的重要平臺,已成為新階段我國對外交往合作的重要內容。旅遊行業要在國家開放新格局中,主動作為、主動發聲,服務國家整體外交、服務旅遊產業發展、服務遊客消費需求,努力開創旅遊對外開放新局面。

  31.圍繞 “一帶一路”戰略開展國際旅遊合作。按照“互聯互通,旅遊先通”這一總體思路,制定“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旅遊合作發展戰略規劃,把握好規劃內涵、路徑和支撐體系,增強規劃的操作性和有效性。要分別推動建立旅遊部長聯席會議機制和國際旅遊聯盟;整合多方資源,三年內共舉辦150多項重點合作活動。

  32.突出大國間旅遊合作。深化中美旅遊對話與合作,全面加強中俄旅遊交流,拓展中俄紅色旅遊合作新領域,推進中英、中法旅遊合作。鞏固與周邊國家旅遊合作,舉辦中韓、中印旅遊年,推進與泰國、印尼等國家旅遊合作。積極擴大與傳統友好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旅遊交流合作,舉辦中墨旅遊年、中國-中東歐旅遊年活動。

  33.深化與目的地國家的旅遊合作。要在維護遊客權益、便利簽證政策、中文導遊、保障遊客安全等方面開闢新的工作空間。開展國際旅遊友好城市結對工作,建立一套申報、篩選、結對、管理、評估的規範程式,推動國內外城市間結成國際旅遊合作城市,從機制上促進旅遊交流。要積極推進在駐外使館設立旅遊參贊。

  34.大力開拓入境旅遊市場。入境旅遊是旅遊國際競爭力的核心標誌,也是旅遊服務貿易出口的關鍵領域,抓好入境旅遊責無旁貸。要塑造“人文中國”旅遊新形象,實施旅遊整體品牌戰略。今年要重點抓好國家層面30個國外參展促銷和50個國內重點區域旅遊推廣活動。要加大推廣旅遊新產品,釋出“國際旅遊新線路、新產品推廣名錄”。加強對港澳臺的遊學品牌推廣。要採取聯合推廣新方式,除陸上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推廣聯盟外,推動成立青藏鐵路沿線、京滬高鐵沿線、北部灣、大香格里拉4個推廣聯盟。認真組織黃河旅遊推廣聯盟等赴海外專題推廣。要高度重視港澳臺基礎市場的作用,做好港澳臺市場的梯度開發,鞏固中老年傳統客源市場,開發年輕上班族新興客源市場、培育青少年潛在客源市場。要推進出臺旅遊新政策,會同相關部門積極研究出臺外國人入境過境旅遊便利化政策、境外旅客離境退稅政策以及宣傳推廣資金支援政策。要完善國家宣傳推廣體系,開展全國旅遊市場推廣示範工作,加強旅遊駐外辦事處建設,擴大數量,充實職能。

  35.深化與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的合作。***1***推動相關國家履行中文成為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官方語言的批准程式。***2***選派各級旅遊部門的優秀幹部到世界旅遊組織掛職交流。***3***與世界旅遊組織聯合培訓發展中國家旅遊人才。***4***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世界旅遊組織規則的制定。***5***與世界旅遊組織共同推出首批10箇中國國際旅遊示範市,增加中國旅遊業在世界舞臺的話語權。

  ***九***深化旅遊體制改革,為旅遊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改革沒有休止符。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確定的各項改革正在深入展開。指出“旅遊業是綜合性產業”。當前許多改革都直接或間接地關乎旅遊業的發展,因此,我們既不能做只談旅遊不顧其他的“井底之蛙”,也不要有“小馬拉大車”的怨婦心態。我們必須看到,旅遊業發展的最大機遇蘊藏在轉方式、調結構之中,最大動力隱含在全面深化改革之內。實踐證明,消費的大眾化凸顯了旅遊業的經濟社會地位,創新發展為旅遊業的再次騰飛帶來了契機,秉承人民主體的改革為旅遊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因此,我們必須把改革思維、改革措施貫穿到各項工作之中,堅持綜合改革與專項改革並舉,體制突破和政策保障共推,發揮旅遊改革對旅遊發展的引領作用,為旅遊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堅強的保證。為切實抓好旅遊改革工作,國家旅遊局剛成立旅遊業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將在中央深化改革領導小組領導下,推出一系列重點改革舉措。主要有以下六項:

  36.做實旅遊綜合改革試點。把旅遊綜合改革試點作為推進旅遊改革的重要平臺。下一步試點地區要重點圍繞“三個創新”進行改革:***1***創新旅遊部門統籌職能,積極探索新常態下旅遊部門協調各方,整合各類資源,促進旅遊業發展的體制機制。***2***創新土地、財稅、資源、金融、人才、技術等政策支撐措施,上下結合,共同推動出臺有針對性的政策。今年要在推動旅遊用地政策創新方面取得突破。***3***創新引導產業發展和優化行業管理的方式。適應旅遊規模快速擴大,旅遊矛盾日益凸顯的新形勢,積極探索做大做強旅遊產業,規範旅遊市場秩序的新舉措,重點要在設立旅遊產業基金、旅遊企業重組、搭建旅遊投融資平臺、開展旅遊聯合執法等方面實現突破。今年將按照這一要求,對已有的試點市縣進行評估,同時也依據這一要求,擴大一批國家級旅遊綜合改革試點市縣。各省也要全方位推進改革試點,形成全方位推進改革的工作局面。

  37.啟動旅遊景區門票價格管理改革。切實保障遊客合法權益和維護旅遊市場秩序,建立科學有序、公開透明、相互協調、監管有力的旅遊景區門票價格管理新體制。今年上半年將在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西、海南、廣西7個省市開展門票價格管理改革試點,根據試點情況,形成門票價格改革方案,報經國務院批准後,全面推廣。

  38.推動跨境旅遊合作。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加快沿邊開放步伐,允許沿邊重點口岸、邊境城市、經濟合作區在人員往來、加工物流、旅遊等方面實行特殊方式和政策”的要求,加強與發改委、公安部、外交部、商務部等部門的合作,推動與周邊國家之間的跨境旅遊合作,分步落實特殊的旅遊方式和政策。

  39.主動參與滬粵津閩自貿區改革開放。主動參與上海、廣東、天津和福建自貿區建設。從優化自身管轄範圍內的旅行社、導遊開放措施,推動相關部門調整和優化自貿區內的管理和政策措施,探索事中事後監管模式三個方面入手,深化自貿區框架下旅遊業的改革開放。今年要重點在自貿區推動出臺郵輪旅遊便利化通關等相關政策。要在世界貿易組織和雙邊及多邊自貿區框架下,依託旅遊服務貿易總量不斷擴大的新優勢,推動國家整體對外開放。

  40.改革旅遊行業協會的領導體制。按照改革的方向,旅遊行政部門和旅遊協會脫鉤是大勢所趨。但脫鉤不等於不管,“放權不等於放任自流”。旅遊部門要主動謀劃,積極探索新形勢下指導行業協會發展的新途徑、新方式。要把行業協會監督會員作為行業管理的第一道關口,支援和鼓勵行業協會強化行業自律。要建立旅遊部門和行業協會的定期溝通機制,引導行業協會多瞭解會員在發展中的需求和麵臨的困難,主動聽取行業協會的意見和建議,將行業協會反饋的訴求充分納入法規和政策制定之中。對目前條件下仍然需要行政機關開展評定的事項,要轉變方式,規範運作,提高實效,不宜簡單轉移給協會;對於協會開展的各種評定活動,要加強監督和規範,防止不負責任的“牌子滿天飛”。

  41.創新促進旅遊管理的有效機制。旅遊市場的新格局和旅遊產業的新要求與旅遊部門單一、弱勢的管理格局極不相稱,亟需加以改進。旅遊業作為綜合性產業和規模日益擴大的市場,在客觀上越來越要求政府提供綜合協調、綜合治理的體制機制。截至目前,六個省區市及一些市縣率先進行旅遊管理體制改革,創新旅遊管理機制,設立了旅遊發展委員會。實踐證明,這種改革對強化和完善旅遊業的統籌協調是有效、有力的,也是符合時代潮流的。為推動形成各級領導重視旅遊業、狠抓旅遊業的工作氛圍,經中組部批准,20xx年9月我們將在國家行政學院舉辦各省區市主管旅遊工作負責同志及國務院旅遊工作部際聯席會議負責同志參加的省部級旅遊研討班,同期舉辦旅遊委***局***主任***局長***研討班,主題是“新常態下的旅遊業改革與發展”。各級旅遊部門要以此為契機,努力爭取在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突出旅遊位置,結合實際創新旅遊管理的體制機制。

  今年國家將繼續推出一批重大改革事項,我們要審時度勢,不失時機地推進旅遊配套改革。要抓住市縣兩級“多規合一”改革,開展配套制度建設,增強市縣規劃的旅遊功能。要抓住地方立法權下放到地市一級的機會,推動旅遊公共服務的制度建設。同時,也要結合新型城鎮化建設,整合政策,完善規劃,提升服務,大力發展特色景觀旅遊名鎮名村。

  ***十***積極主動融入網際網路時代,用資訊化武裝中國旅遊業和社會管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世界已經全面進入資訊化時代,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大資料深刻地改變著世界的面貌,同樣也深刻地改變著旅遊業的執行方式。“春江水暖鴨先知”,傳統旅遊企業已經深切感受到資訊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新興旅遊企業也正在通過資訊化改造傳統旅遊經營模式。相對於旅遊產業資訊化的加速發展,旅遊行政部門還基本處於“刀耕火種”,靠“人海戰術”進行管理的原始階段。時代已經變了,我們不能再“因陋就簡”、“抱殘守缺”,守著過去陳舊的管理方式不放,而應該給我們的管理“插上資訊化的翅膀”,與時俱進,主動融入資訊化變革、積極運用資訊化手段,全面革新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

  42.建立中國旅遊服務門戶。以國家智慧旅遊公共服務平臺***12301***為載體,將其建立成集旅遊公共資訊服務、文明旅遊倡導、旅遊企業監管、旅遊市場秩序整治、旅遊投訴、《全國旅遊不文明記錄》、《旅遊企業誠信記錄》、旅遊目的地警示、旅遊國際合作與交流、港澳臺旅遊合作與交流等於一體的中國旅遊服務門戶和社會綜合管理平臺。今年5月1日試執行部分功能,10月份全面執行。國家旅遊局協調網路企業建立全國旅遊的大資料整合及應用平臺。鼓勵各地創新推進智慧旅遊並逐步納入中國旅遊服務門戶。

  43.發行“中國旅遊卡”。我們將與農業銀行聯合發行“中國旅遊卡”,推動金融機構推出涵蓋旅遊各領域的特色支付產品。通過整合全國及境外旅遊消費資源,為持卡人提供景區購票折扣、網上和電話預訂優惠以及酒店、保險、購物等各類專屬優惠和服務。鼓勵各地先行先試,積極整合旅遊卡,最終實現全國旅遊“一卡通”。

  44.支援旅遊企業資訊化建設。進一步發揮旅遊市場主體在資訊化建設上的主體作用。推廣攜程等公司的經驗,鼓勵網路旅遊企業發展,鼓勵網路旅遊企業與傳統旅遊企業融合,改造旅遊經營模式;鼓勵傳統旅遊企業加強資訊化建設,全面提升經營效率和管理水平。

  45.綜合提升旅遊市場推廣資訊化水平。對中國旅遊海外推廣網站進行升級。加大海外參展促銷的線上推廣,加強自媒體智慧終端的APP開發及推廣。對“中國海外旅遊推廣網站”進行技術升級、內容拓展,新推韓語、日語兩個版本。加快電子宣傳品的製作和更新,做好電子版導遊圖、電子版宣傳手冊。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為了做好上述各項工作,我們還必須加強基礎建設,為旅遊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46.加強旅遊法規和標準化建設。認真貫徹落實《旅遊法》和《關於依法興旅、依法治旅的意見》,加快推動《出境旅遊條例》的修訂,加快與《旅遊法》配套的制度建設。各地旅遊部門也要積極推動本地區旅遊條例的修訂,抓緊推動制定《旅遊法》授權地方的法律文字。開展第三批旅遊標準化試點工作,健全旅遊標準體系,加強標準化政策研究。

  47.構建新型旅遊智庫。要堅持“五湖四海”、各盡其才的原則,整合各方面的智力資源,加強旅遊業基礎研究工作。成立中國旅遊學會和中國旅遊智庫,並逐步構建旅遊智庫群,推動在全國旅遊行業形成研究旅遊的良好氛圍,為旅遊業發展提供理論支撐。各級旅遊部門也要針對各自發展的實際,加強研究,把更多研究成果轉化為工作舉措。

  48.提升旅遊業創新能力。建設國家產業科技創新工程中心,組織旅遊創新創意創業大賽,支援設立多種形式的中國旅遊創新創意創業基金,推動建設旅遊科技創新孵化園,將工程中心建成國家級科技創新工程中心。

  49.徹底結束沒有旅遊資料總量分析的歷史。要“兩條腿走路”,會同統計局做好常規旅遊統計工作,開展旅遊業增加值核算,全面反映旅遊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同時,會同國家資訊中心開展“中國旅遊業綜合調查測算與執行監測評價”,建立旅遊經濟執行動態監測機制。

  50.強化對旅遊輿論的引導。要充分發揮引導新聞媒體輿論方面的主觀能動作用,為旅遊產業健康發展和旅遊市場的穩定繁榮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構建旅遊新聞釋出、政務網站、新媒體“三位一體”資訊公開平臺,積極發揮旅遊部門官方網站、官方微博和中國旅遊報的主渠道作用。統籌發揮傳統媒體和網路新媒體作用,探索搭建專業旅遊電視平臺。進一步加強政務公開和資訊報送,提高新聞宣傳工作行政效能,提升中國旅遊業整體形象。

  51.加強旅遊人才隊伍建設。人才是旅遊事業根本所在,建設一支高素質人才隊伍是旅遊工作的當務之急。要編制全國旅遊人才中長期發展規劃。繼續實施旅遊業青年專家的遴選與培養,開展旅遊行業重點人才培訓。在全國範圍內扶持一批旅遊院校的旅遊專業。推動旅遊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實施國家萬名旅遊英才計劃”,鼓勵企業和個人冠名,在普通院校和職業院校設定獎學金,獎勵品學兼優且有志於旅遊事業的學生。做好行業先進表彰工作,啟動全國旅遊系統先進集體、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評選表彰工作。

  52.改進旅遊管理體制。不斷完善橫向協調機制——國務院旅遊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充分發揮各成員單位的積極性。同時,優化縱向聯動體系:國家旅遊局—地方旅遊委***局***。***1***國家旅遊局建立徵求地方旅遊委***局***意見和建議的機制,每年評選優秀建議獎。***2***國家旅遊局與地方旅遊委***局***聯動,如編制跨行政區域的旅遊規劃,組建跨行政區域的旅遊協調機制和旅遊推廣同盟等。***3***國家旅遊局將試行對地方旅遊委***局***業務工作進行評估。

  同志們,我國旅遊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多方面的嚴峻挑戰。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面對黨中央、國務院的殷切期望,面對人民群眾的熱切期待,我們要勇於肩負起時代的使命,緊密團結在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周圍,奮力開闢新常態下中國旅遊業發展的新天地,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巨集偉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奉獻我們中國旅遊人的心血、智慧、汗水!

資產評估成本法案例3個
證券會議講話稿***2***
相關知識
環保局長環保工作會議講話***2***
縣公路局長公路工作會議講話***2***
教育局長教育工作會議講話
縣公路局長公路工作會議講話
建設局長建設工作會議講話材料
局長德育工作會議講話
局長稅務工作會議講話
農業局長農業工作會議講話
保監局局長保險工作會議講話
局長糧食工作會議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