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悲情的愛情文章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0日

  讀,能夠讓我們明白今天的擁有是多麼的幸福,也會讓我們更加珍惜身邊的一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相關資料,供您參考!

  篇1:梁祝

  這一個美麗、悽婉、動人的愛情故事,多少年以來就流傳在上虞的曹娥江畔、流傳在俊美的龍山腳下。

  東晉時期,浙江上虞縣祝家莊,玉水河邊,有個祝員外之女英臺,美麗聰穎,自幼隨兄習詩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學,恨家無良師,一心想往杭州訪師求學。祝員外拒絕了女兒的請求,祝英臺求學心切,偽裝賣卜者,對祝員外說:"按卦而斷,還是讓令愛出門的好。"祝父見女兒喬扮男裝,一無破綻,為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強應允。英臺女扮男裝,遠去杭州求學。途中,邂逅了赴杭求學的會稽***今紹興***書生梁山伯,一見如故,相讀甚歡,在草橋亭上撮土為香,義結金蘭。不一日,二人來到杭州城的萬鬆書院,拜師入學。從此,同窗共讀,形影不離。梁祝同學三年,情深似海。英臺深愛山伯,但山伯卻始終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並沒有特別的感受。祝父思女,催歸甚急,英臺只得倉促回鄉。梁祝分手,依依不捨。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臺不斷借物撫意,暗示愛情。山伯忠厚純樸,不解其故。英臺無奈,謊稱家中九妹,品貌與己酷似,願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貧,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時,豈知祝父已將英臺許配給家住鄮城***今鄞縣***的太守之子馬文才。美滿姻緣,已成滄影。二人樓臺相會,淚眼相向,悽然而別。臨別時,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後梁山伯被朝廷沼為鄞縣***今寧波市鄞州區***令。然山伯憂鬱成疾,不久身亡。遺命葬鄮城九龍墟。英臺聞山伯噩耗,誓以身殉。英臺被迫出嫁時,繞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臺哀慟感應下,風雨雷電大作,墳墓爆裂,英臺翩然躍入墳中,墓複合攏,風停雨霽,彩虹高懸,梁祝化為蝴蝶,在人間蹁躚飛舞。

  千古傳誦深深愛,

  山伯永戀祝英臺。

  同窗共讀整三載,

  促膝並肩兩無猜。

  十八想送情切切,

  誰知一別在樓臺。

  樓臺一別恨如海,

  淚染雙翅身化彩蝶,翩翩花叢來。

  歷盡磨難真情在,

  天長地久不分開。

  千百年來,《梁祝》故事經過了歷代作家和民眾的不斷修改和再創造,據不完全統計,梁祝讀書處在全國有

  5處、梁祝墓有9處,在寧波鄞縣還有1處梁祝廟。人們都願意相信美好的傳說曾經發生在自己的家鄉。

  最早將“梁祝”故事與萬鬆書院結上關係的是創作於明末清初的《同窗記》中,是寓居杭州的著名劇作家李漁所創作的。李漁在他的作品中處處突現出鮮明的杭州地域特色,如梁祝分別從家鄉***會稽、上虞***渡錢江在草橋門偶遇而義結金蘭;在當時杭州最著名的書院——萬鬆書院同窗共讀。三年後,分別時,沿著長長的鳳凰山古道送別。美麗的傳說使肅穆的書院有了人情的溫馨,書院使虛無的故事有了真實的背景。現在萬鬆書院已成為一處旅遊名勝地。

  篇2:西廂記

  《西廂記》全名《崔鶯鶯待月西廂記》,元代中國戲曲劇本,王實甫撰。該戲曲無不體現出素樸之美、追求自由的思想,它的曲詞華豔優美,富有詩的意境;是我國古典戲劇的現實主義傑作,對後來以愛情為題材的小說、戲劇創作影響很大。

  故事梗概

  前朝崔相國死了,夫人鄭氏攜小女崔鶯鶯,送丈夫靈柩回河北安平安葬,途中因故受阻,暫住河中府普救寺。這崔鶯鶯年芳十九歲,針織女紅,詩詞書算,無所不能。她父親在世時,就已將她許配給鄭氏的侄兒鄭尚書之長子鄭恆。

  男主角張生,本是西洛人,是禮部尚書之子,父母雙亡,家境貧寒。他隻身一人赴京趕考,也路過普救寺。普救寺曾是則天皇后香火院,景緻很美,三教九流,過者無不瞻仰。本是欣賞普救寺美景的張生,無意中見到了容貌俊俏的崔鶯鶯,傾心不已。

  夜深人靜,月朗風清,寺內僧眾都睡著了,張生來到後花園內,偷看小姐燒香。隨即吟詩一首:“月色溶溶夜,花陰寂寂春;如何臨皓魄,不見月中人?”鶯鶯也隨即和了一首:“蘭閨久寂寞,無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應憐長嘆人。”自此,兩人漸生情愫,彼此愛慕。

  叛將孫飛虎聽說崔鶯鶯有“傾國傾城之容,西子太真之顏”。便率領五千人馬,將普救寺層層圍住,限老夫人三日之內交出鶯鶯做他的“壓寨夫人”,大家束手無策。

  崔鶯鶯性格剛烈,寧死不從。危急之中夫人聲言:“只要能殺退賊軍,掃蕩妖氛,就將小姐許配給他。”張生的八拜之交杜確,任徵西大元帥,統領十萬大軍。張生飛書求援,終於打退孫飛虎。

  崔老夫人在酬謝席上以鶯鶯已許配鄭恆為由,讓張生與崔鶯鶯結拜為兄妹,並厚贈金帛,讓張生另擇佳偶,這使張生和鶯鶯都很痛苦。

  看到這些,丫鬟紅娘安排他們相會。張生彈琴向鶯鶯表白自己的相思之苦,鶯鶯也向張生傾吐愛慕之情。

  畢竟離多聚少,張生慢慢相思成疾。一日,抱病來見鶯鶯,鶯鶯反怪他行為下流,發誓再不見他,致使張生病情愈發嚴重。

  然鶯鶯非鐵石心腸,仍愛著張生,故又借探病為名,常到張生房中與其幽會。老夫人見鶯鶯神情恍惚,言語不清,行為古怪,便懷疑他與張生有越軌行為。終得求證,老夫人也頗為無奈,告訴張生如果想娶鶯鶯,必須考取功名。

  鶯鶯小姐在十里長亭擺下筵席為張生送行,再三叮囑張生休要“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魚雁無訊息”。

  張生終於考取狀元,寫信向鶯鶯報喜。鄭恆卻捏造謊言說張生已被衛尚書招為東床佳婿。鶯鶯聽後傷心欲絕,崔夫人再次將小姐許給鄭恆,決定擇吉日完婚。

  一切機緣巧合之後,真相大白於天,張生與鶯鶯終成眷屬。

  佳句精讀

  懨懨瘦損,早是傷神,那值殘春。羅衣寬褪,能消幾度黃昏?風嫋篆煙不捲簾,雨打梨花深閉門;無語憑闌干,目斷行雲。

  落紅成陣,風飄萬點正愁人,池塘夢曉,闌檻辭春;蝶粉輕沾飛絮雪,燕泥香惹落花塵;系春心情短柳絲長,隔花陰人遠天涯近。香消了六朝金粉,清減了三楚精神。

  淋漓襟袖啼紅淚,比司馬青衫更溼。伯勞東去燕西飛,未登程先問歸期。雖然眼底人千里,且盡生前酒一杯。未飲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內成灰。

  想著你廢寢忘餐,香消玉減,花開花謝,猶自覺爭些;便枕冷衾寒,鳳只鸞孤,月圓雲遮,尋思來有甚傷嗟。

  篇3:白蛇傳

  關於杭州,關於西湖,歷來就有很多很美好的傳說。這其中最優美動人的當屬於“白蛇傳”,以致於長久以來,雷峰塔與斷橋,一直都是遊人們最為詩意的去處。但其實關於西湖的來歷,也有個廣為人知的傳說。

  “白蛇傳”是中國古代“四大民間傳說”之一。《白蛇傳》乃是起源於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時期,發源地在河南湯陰***今河南鶴壁市***黑山之麓、淇河之濱的許家溝村。

  許家溝所依的黑山,又名金山、墨山、大***亻加呸右***山,古為冀州之地,是太行山的餘脈之一。這裡峰巒迭嶂,淇水環流,林木茂盛,鳥語花香,環境清幽,亞賽桃源。早在魏、晉時期,左思就在《魏都賦》裡記載了“連眉配犢子”的愛情故事傳說:“犢子牽黃牛,遊息黑山中,時老時少,時好時醜。後與連眉女結合,俱去,人莫能追……”後來這一典故衍化為“白蛇鬧許仙”故事,故事的女主人公也由“連眉女”衍變為白蛇。

  “白蛇鬧許仙”裡的白蛇精,當年曾被許家溝村一位許姓老人從一隻黑鷹口中救出性命。這條白蛇為報答許家的救命之恩,嫁給了許家後人牧童許仙。婚後,她經常用草藥為村民治病,使得附近“金山寺”的香火變得冷落起來,也使黑鷹轉世的“金山寺”長老“法海和尚”大為惱火,決心破壞許仙的婚姻,置“白娘子”於死地。於是引出了人們熟悉的“盜仙草”、“水漫金山寺”等情節。白娘子因為水漫金山而觸動胎氣,早產生下兒子許仕麟。法海趁機用“金缽”罩住分娩不久的白娘子,將其鎮壓於南山“雷峰塔” 下。通過此事,許仙心灰意冷,便在“雷峰塔”下出家修行,護塔侍子。18年後,許仕麟高中狀元,回鄉祭祖拜塔,才救出母親,一家團圓。

  

古代的愛情文章集
古代悲劇愛情文章
相關知識
古代悲傷的愛情文章
古代悲慘的愛情文章
古代悲慘的愛情故事
古代浪漫的愛情文章
古代帝王的愛情文章
古代經典的愛情文章
古代最美的愛情文章
古代美女的愛情文章
古代感人的愛情文章短篇
古代感人的愛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