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溼診的症狀有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2日

  嬰兒溼疹俗稱“奶癬”,是一種常見的與變態反應有關的面板病。那麼,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到的相關內容。

  嬰兒溼疹的症狀及分類

  急性期

  起病急,面板表現為多數群集的小紅丘疹及紅斑,基底水腫,很快變成丘皰疹及小水皰,皰破後糜爛,有明顯的黃色滲液或覆以黃白色漿液性痂,厚薄不一,逐漸向四周蔓延,外圍可見散在小丘疹,也稱衛星疹。面部面板可有潮紅及腫脹。間擦部位如腋下、鼠蹊部、肛門周圍等處可以受累併合並擦爛。如護理不當常有繼發感染可泛發全身。此期病兒夜不能眠、煩躁不安,合併感染者可有低熱。

  亞急性期

  急性溼疹的滲出、紅腫、結痂逐漸減輕,面板以小丘疹為主,時有白色鱗屑或殘留少許丘皰疹及糜爛面。此時癢感稍見輕,可持續時間很長。可由急性期演變或治療不當而來。

  慢性期

  反覆發作,多見於1歲以上的嬰幼兒。皮疹為色素沉著,面板變粗稍厚,極少數可發生苔癬樣化。分佈在四肢,尤其四窩處較多。若發生在掌跖或關節部位則發生皸裂而疼痛。如果治療不當,或在一定誘因下,隨時可以急性復發,自覺劇烈瘙癢。

  脂溢型

  多見於1~3月的小嬰兒,其前額、頰部、眉間面板潮紅,被覆黃色油膩性鱗屑,頭頂部可有較厚的黃漿液痂。以後,頦下、後頸、腋及腹股溝可有搽爛、潮紅及滲出。其母孕期常常有脂溢性皮炎或較嚴重的痤瘡。患兒一般在6個月後改善飲食時可以自愈。

  滲出型

  多見於3~6月肥胖的嬰兒。先出現於頭面部。除口鼻周圍不易發生外,兩面頰可見對稱性小米粒大小紅色小丘疹,間有小水皰及紅斑,基底浮腫,片狀糜爛滲出,黃漿液性結痂較厚。因抓癢常見出血,有黃棕色軟痂皮。剝去痂皮後露出鮮紅色溼爛面,呈顆粒狀,表面易出血。如不及時治療,可向軀幹,四肢及全身蔓延,並可以繼發感染。

  乾燥型

  多見於6個月~1歲小兒,或在急性亞急性期以後。面板表現為丘疹、紅腫、硬性糠皮樣脫屑及鱗屑結痂,無滲出,常見於面部、軀幹及四肢伸側面。往往合併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

  以上三種類型可以同時存在。三期皮損也可發生於任何一種溼疹,三期可以互相轉化和重疊。

  由於病因複雜難以確定而反覆發作。劇烈地抓癢可繼發區域性及淋巴結感染,極個別病例可發生全身感染、敗血症、毒血癥,出現高熱、腹瀉、周圍血中性白細胞增高,有時出現中毒顆粒。

  嬰兒的溼疹俗稱“奶癬”,是一種嬰幼兒時期常見的面板病。多發於嬰幼兒,常因瘙癢而使嬰兒哭鬧不休。其實奶癬並不是“癬”,它即可以是發生在嬰幼兒時期的溼疹,也可以是異位性皮炎的早期表現。

  引起溼疹的原因

  嬰兒溼疹是嬰兒時期常見的一種面板病,屬於變態反應性***或稱為過敏性***疾病,是發生在嬰兒頭面部的急性或亞急性溼疹,一般情況下,可以在短期內治癒。頑固者常有奇癢難忍,久治不愈,到2歲以後大多數可以自愈,但少數可以延伸到幼兒或兒童期,常常影響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嬰兒溼疹最早見於1—3個月嬰兒,初生兒溼疹又稱為新生兒溼疹。有嬰兒溼疹的孩子以後容易發生其他過敏性疾病,如哮喘、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結膜炎等。嬰兒溼疹,是一種對牛奶、母乳和雞蛋白等食物過敏而引起的變態反應面板病,它也可能是一種由遺傳性素質引起的面板病,如果爸爸媽媽小時候患溼疹,他們的寶寶也容易得溼疹。

  溼疹有時為乾燥型,即在小丘疹上有少量灰白色糠皮帶脫屑。也可為脂溢型,在小斑丘疹上滲出淡黃色脂性液體,以後結成痂皮,以頭頂及眉際、鼻旁、耳後多見,但癢感不太明顯。

  誘發嬰兒溼疹的原因很多,主要有:

  ***1***對母乳裡蛋白質或對牛羊奶、牛羊肉、魚、蝦、蛋等食物過敏。

  ***2***過量餵養而致消化不良。

  ***3***吃糖過多,造成腸內異常發酵。

  ***4***腸寄生蟲。

  ***5***強光照射。

  ***6***肥皂、化妝品、皮毛細纖、花粉、油漆的刺激。

  ***7***乳母接觸致敏因素或吃了某些食品,通過乳汁影響嬰兒。

  ***8***溼疹也有遺傳傾向。

缺乏蛋白質會有什麼症狀
寶寶溼疹最好用什麼藥膏
相關知識
嬰兒溼診的症狀有什麼
嬰兒溼疹的症狀有哪些
嬰兒感冒的症狀是什麼
新生兒肺炎的症狀有什麼
新生兒肺炎的症狀有什麼
嬰兒肺炎的症狀有哪些什麼
嬰兒缺鈣的症狀有哪些
小兒慢性鼻炎的症狀有什麼
幼兒氣管炎的症狀有什麼
胃潰瘍的症狀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