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期養生有哪些注意事項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月經是每個女人的好朋友,經期的保養和護理非常的重要。那麼,呢?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經期養生的注意事項

  1、月經期間調整好心態

  如果你的月經不調是由於受挫折、壓力大而造成的,那麼你必須調整自己的心態。而且如果你已經月經不調,保持良好的心態也是非常必要的。據說女孩子生理期時很自然地情緒就會不好,但是也不要縱容自己亂髮脾氣,因為發脾氣會對擾亂經期,也很傷肝臟喔。

  2、月經期間忌盆浴

  因為生理期子宮口比較張開,同樣地也較為容易受到汙染,所以洗澡最好採淋浴。

  3、月經期間生活有規律

  熬夜、過度勞累、生活不規律都會導致月經不調。讓你的生活有規律,你的月經可能就會恢復正常。

  4、月經期間飲食注意

  經期內應多吃蔥白、木耳、花生、核桃、大棗、桂圓、玫瑰花。若在經期內,不小心吃了冰冷的食物,或是忍不住吃了冰,可以多喝紅糖煮生薑來平衡體內血液迴圈,促使血液流暢。補充足夠的鐵質,以免發生缺鐵性貧血。多吃烏骨雞、羊肉、魚子、青蝦、對蝦、豬羊腎臟、淡菜、黑豆、海蔘、胡桃仁等滋補性的食物。

  生理期剛來幾天可以多吃點麻油豬肝,幫助廢血排出。後幾天可以吃麻油腰花。此外麻油炒蛋加九層塔也是不錯的生理期食品。紅豆湯、桂圓湯、八寶粥都是好點心,還有酒釀煮蛋也很好。生理期後期,可以考慮喝一點生化湯***經期喝的***,可以讓身體髒血徹底排乾淨。

  月經期間不宜吃太鹹的食物,會使體內的鹽分和水分貯留增多,在月經來前,很容易發生頭痛、情緒激動和容易生氣等症狀。月經期間不適宜喝濃茶,咖啡。這類飲料中咖啡因含量很高,容易刺激神經和心血管,以致產生月經疼痛、經期延長和經血過多等不適症狀。不適宜吃生冷的蔬菜水果和冰冷的飲料。生冷的食物,會降低血液迴圈的速度,進而影響子宮的收縮,及經血的排出,致經血排出不利,引起月經痛。

  5、月經期間防止受寒

  一定要注意經期勿冒雨涉水,無論何時都要避免使小腹受寒。

  6、月經期間不適宜體檢

  經期除了不適宜做婦科檢查和尿檢外,同樣不適宜做血檢和心電圖等檢查專案。因為此時受荷爾蒙分泌的影響,難以得到真實資料。所以,最好是改期,月經過後再體檢。如果是集體體檢,體檢時告之醫生。

  7、月經期間不要拔牙

  女性在月經期間,內分泌平衡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體內也會出現一些微妙的變化,這個時候的血管脆性增加,血管的收縮能力下降,破裂後容易出血不止。另外,月經期間婦女的痛覺神經比較敏感,全身抵抗力相對較差,所以月經期間拔牙患者病感比較明顯,而且容易發生感染。

  8、月經期間不要捶腰

  月經期有很多不適的狀況,像腹痛、全身乏力、腰痠痛等。對於出現腰痠背痛這種情況,很多女性朋友都喜歡捶打腰部想舒緩痠痛,或者去做按摩。殊不知這樣做反而效果會相反。

  9、月經期間不要用沐浴液清潔陰部

  經期陰部容易產生異味,尤其在夏季,但在洗澡時順便用沐浴液清潔陰部,或用熱水反覆清洗陰部是不夠健康的,反而容易引發陰部感染,導致瘙癢病症。

  因為平日女人陰道內是略酸性環境,能抑制細菌生長,但行經期間陰道會偏鹼性,對細菌的抵抗力降低,易受感染,如果不使用專業的陰道清潔液或用熱水反覆清洗更會導致鹼性增加。因此,清洗陰部需要選擇專業的陰部清洗液,尤其在經期。

  經期不能吃的食物

  1、螃蟹

  性大涼,能清熱涼血散瘀,女子行經期間,忌食生冷寒涼之物,尤其是患有寒性痛經之人,更當忌吃。

  2、田螺

  性大涼,能清熱。月經期間忌吃田螺等寒性之物。

  3、牛奶

  乳酪類是痛經的禍源:如牛奶、起司、奶油、酵母乳,這些食物會破壞鎂的吸收。

  4、巧克力

  巧克力會使情緒失控。巧克力會造成情緒更加不穩與嗜糖,除了會發胖之外,也會增加對維他命B的需求。同時,糖會消耗身體內維他命B與礦物質,並使人更愛吃糖類食物。進食高糖類的甜食,不但無法改善經期不適症狀,反而可能因為血糖穩定,影響體內荷爾蒙的平衡,加重不舒服的感覺。

  5、梨

  月經期間切忌多食生梨。

  6、綠茶

  行經期經血中含有比較高的血紅蛋白、血漿蛋白和血色素,所以女性經期過後會流失大量鐵質,應多補鐵。而茶中含有30%以上的鞣酸,這在腸道中易同鐵離子結合,產生沉澱,妨百腸黏膜對鐵離子的吸收;會使乳房脹痛,引起焦慮、易怒與情緒不穩,同時更消耗體內儲存的維他命B,破壞碳水化合物的新陳代謝。

  7、花椒、丁香、胡椒

  月經期應吃清淡、味平、富含營養的物質,不宜吃刺激性強的辛辣食物,以免刺激血管擴張,引起月經提前和經量過多。花椒、丁香、胡椒這類食品都是作料,在平常做菜時,放一些可使菜的味道變得更好。
 

經期養生有什麼禁忌
經期養生有什麼注意事項
相關知識
經期養生有哪些注意事項
女性秋季養生有哪些注意事項
女性經期運動有哪些注意事項
冬季老年人養生有哪些注意事項
女人春季養生有哪些注意事項
大暑養生有哪些注意事項
夏季睡眠養生有哪些注意事項
芒種養生有哪些注意事項
處暑養生有哪些注意事項
冬季起居養生有哪些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