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中藥保健知識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中醫藥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即使如今科學如此發達,中醫藥對我們的身體健康以及疾病的治療都起著不可取代的作用。要養生,學習一些簡單的中醫藥養生保健知識是很有必要的。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中醫養生注重天人合一,形神一體。陰陽調和,氣血通暢。中醫認為,順應自然是健康長壽的基本方法。人與天地相應,四季養生,當順應自然,春夏宜養陽,秋冬宜養陰。春季宜捂不宜凍,秋季宜涼不宜暖,主張養心寧志,收斂神氣。夏季防暑,長夏宜防溼。冬季宜防寒,冷暖適度防外洩,防止邪傷正氣,保持內外陽氣的閉藏狀態。此四季養生之大要,不可不知。

  養生之法雖多,但不離精、氣、神三條,精乃健康之基,氣乃健康之本,神乃健康之魂,精充、氣盛、神安,為生命之要。恬淡虛無,精神愉悅,心胸坦蕩,真氣記憶體,自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天年。

  養神先養心,心境宜寧靜,心誠意正到心悅神寧,神安到形壯,自能順養天年。暴怒易傷肝,鬱悶則氣滯,思過則氣結,氣滯則血瘀,氣血淤滯,百病乃生。

  養生先養胃,保養脾胃,氣血化生,身體賴以強壯,自能養生長命。飲食宜多樣,口味宜清淡,食酸以宜養肝,食辛以養肺,食甘以養脾,食苦以養心,食鹹以養腎。不偏食偏嗜,不暴飲暴食,忌肥甘厚味,忌過食生冷,少食辛辣,戒菸限酒,飲食適宜,五臟安康。

  養體先養腎,腎為先天之本,內含真陰真陽,故當保養。房事宜適度,精神宜安寧,神安心靜而不妄動,清心適欲而青春常駐。氣宜充盛,氣機宜調暢,過勞則耗氣,過逸則氣滯,勞逸適度,常動少靜,自能氣血調暢,遠離疾病。

  當人體遇到外邪侵襲時,通常會採取出汗、嘔吐和瀉三種方法將邪氣驅逐出體外。如果邪氣在體表,人體會通過發汗,讓邪氣從表而走;如果邪氣在上,如吃了不乾淨的食物,胃會馬上作出噁心嘔吐的反應,把這些有害物質吐出去;如果這些不乾淨的食物繼續向下到達了腸,人體就會通過腹瀉的方式把這些髒東西排出去。

中藥配方顆粒和中草藥哪個效果好
南五味子的藥用價值
相關知識
老年人中醫養生保健知識_老人養生禁忌有哪些
中醫養生保健知識有哪些
秋季中醫養生保健知識
春季中醫養生保健知識
中醫中藥保健知識
中醫睡眠保健常識
春季中醫養生保健常識
幼兒園中班育兒保健知識
冬季中醫養生保健常識
中醫藥養生保健知識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