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秋季如何養生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4日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動與季節密切相關,因此,自我養生和調養就顯得尤為重要。隨著秋天的來臨,糖尿病患者的養生之道也應適時作出調整。下面由小編為大家介紹糖尿病人的秋季養生之道,希望能幫到你。

  糖尿病人的秋季養生之道

  一、別等口渴了才喝水

  秋季天氣炎熱乾燥,人體的邪氣會比較重,在這樣的季節,人人都應該注意補充水分,糖尿病患者更是需要。“有些糖尿病人擔心多飲導致多尿,往往等渴了才喝水,這種觀念是錯誤的。糖尿病多尿是由於血糖高,而現在天熱,出汗較多,限制飲水會造成脫水,血液濃容易導致血栓形成、腎功能障礙等。”重慶市中醫院老年病科副主任醫師劉菊香指出,糖尿病人應多喝白開水,果蔬汁、湯和淡茶,還可以喝一些自制的中藥茶,這樣能夠及時補充丟失掉的水分。可用用太子參30克、麥冬15克、五味子10克,加水熬20分鐘,然後少量頻服就可以。每天堅持飲用,可以避免水分流失和身體虛弱。也可以直接用麥冬泡水喝也能達到養陰生津的目的。

  二、可以酌情減少藥物用量

  “秋老虎”來襲,糖友往往心浮氣躁、情緒不穩、睡眠不佳,容易造成血糖波動、升高。所以,糖友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保持開朗的心情。同時,由於此季節食慾欠佳、進食量少,戶外活動消耗增大,血糖水平往往偏低,鑑於此,在保證血糖控制達標的情況下,可以酌情減少藥物用量。但不可冒然停藥,以免造成血糖波動,加重病情。如需對藥物劑量或種類加以調整,務必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

  三、早睡早起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裡說:“秋三月,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這是順應秋季養生之道的起居方式。秋天陽氣逐漸收斂,陰氣逐漸增長,人們應根據四時陰陽變化早睡早起。初秋天氣變化無常,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下,最易感冒,特別是老年患者應及時增減衣服,謹防感冒。

  四、進補不能亂補

  秋天是適合進補的季節,但是進補不可亂補,應注意不要無病進補和虛實不分濫補,要注意進補適量,忌以藥代食,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以滋陰潤燥為主,具體包括如烏骨雞、豬肺、龜肉、燕窩、銀耳、蜂蜜、芝麻、豆漿、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鴨蛋、菠菜、梨等,這些食物與其他有益食物或中藥配伍,則功效更佳。

  五、飲食不要過於生冷

  由於秋季天氣由熱轉涼,人體為了適應這種變化,生理代謝也發生變化。飲食特別注意不要過於生冷,以免造成腸胃消化不良,發生各種消化道疾患。

  糖尿病的危害

  糖尿病無法治癒,其主要危害在於它的併發症,尤其是慢性併發症。

  急性併發症

  糖尿病合併感染:發病率高,兩者互為因果,必須兼治。常見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和肺結核、泌尿系感染和面板感染。

  糖尿病高滲綜合症:多發生於中老年,半數無糖尿病史,臨床表現包括脫水嚴重,有時可因偏癱、昏迷等臨床表現而被誤診為腦血管意外,死亡率高達50%。

  乳酸性酸中毒:患者多有心、肝、腎臟疾病史,或休克、有感染、缺氧、飲酒、大量服用降糖靈史,症狀不特異,死亡率高。

  慢性併發症

  大血管併發症:

  ***1***腦血管:患病率比非糖尿病者高3倍,是糖尿病患者殘廢或早亡的主要原因,其中堵塞性腦血管疾病多見;

  ***2***心血管:患者病率比非糖尿病者高3倍,是糖尿病患者早亡的主要原因,以冠心病較為多見。臨床特點包括冠心病發病率高而且發病時間早,女性糖尿病的心血管病變發生率增高更為明顯,無痛性心肌梗塞等非典型性臨床表現多見等等;

  ***3***下肢血管:患病率比非糖尿病者高5倍,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造成截肢者要比非糖尿病患者多10倍以上,是引起糖尿病患者肢體殘廢的主要原因。

  微血管併發症:

  ***1***腎臟:患病率尿毒症比非糖尿病者高17倍,是糖尿病,特別是Ⅰ型糖尿病患者早亡的主要原因。患者可有蛋白尿、高血壓、浮腫等表現,晚期則發生腎功能不全;

  ***2***眼底:雙目失明比非糖尿病者高25倍,是糖尿病患者殘廢的主要原因之一。

  神經併發症:

  ***1***感覺神經:疼痛、麻木、感覺過敏;

  ***2***運動神經:可見單神經麻痺引起的運動障礙,區域性肌肉可萎縮;

  ***3***植物神經:出汗異常、血壓及心率變化、尿失禁或尿瀦留、腹瀉或便祕以及陽痿等。
 

糜爛性胃炎的飲食
胃腸息肉的症狀
相關知識
糖尿病人秋季如何養生
糖尿病人夏季如何養生
糖尿病人冬季如何養生
老年人秋季如何養生
男人秋季養生食譜男人秋季如何養生
老年人秋季養生保健知識_老年人秋季如何養生
老人秋季如何養生保健最好
老年人秋季養生保健知識_老年人秋季如何養生***2***
女人秋季如何養生最好最保健
男人秋季如何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