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養生小方法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秋冬是一個養生的最好時節,我們要如何利用這個秋冬來做好養生呢?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希望對你有用!

  10個

  1、多“點”水

  冬天氣候乾燥,人體極易缺水,常喝白開水,不但能保證機體的需要,還可起到利尿排毒、消除廢物之功效。

  方法:每日飲水量應不少於2000-3000毫升。

  2、出“點”汗

  戶外活動可調節新陳代謝機能,增強大腦皮層興奮和體溫調節功能。適當動動筋骨,出點汗,這樣才能強身健體。

  方法:鍛鍊也要根據個人體質和年齡的不同而有所區別。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應杜絕打球、登山等劇烈運動;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的人,應選擇日照充足的時候運動,避免受寒,防止誘發疾病急性發作。老年人更應注意保暖,避免過早起床鍛鍊,以防腦供血不足誘發中風。

  3、防“點”病

  冬季氣候寒冷,容易誘發慢性病復發或加重,應留意防寒保暖。而為了保暖,開窗換氣的時間又比較少,空氣流通不夠,如此就為各種細菌的滋生提供了條件。同時,無論是室內還是室外,冬季的空氣都不夠溼潤,鼻腔乾燥也會給細菌留下更多可乘之機。

  方法:預防大風降溫天氣對機體的不良刺激,備好急救藥品。同時還應重視耐寒鍛鍊,提高禦寒及抗病能力,預防呼吸道疾病發生。

  4、調“點”神

  一入冬就覺得沒精神、煩躁不安,還會感到壓力大。這是冬季抑鬱的症狀,俗稱“冬季心理流感”。

  方法:根據自身健康狀況選擇一些諸如慢跑、滑冰、跳舞和打球等強度不等的體育活動,這些都是消除煩悶、調養精神的良藥。

  5、早“點”睡

  唐代醫學家孫思邈說:“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歸,冒犯寒威。”早睡以養陽氣,遲起以固陰精。有句俗語:春困秋乏夏打盹兒,睡不醒的冬仨月。中醫講究春發夏長秋收冬藏,冬天是養精蓄銳的季節。

  方法:冬季養生要保證充足的睡眠,這樣有益於陽氣潛藏,陰津蓄積;立冬後的起居調養切記“養藏”。

  6、進“點”補

  冬天屬於“閉藏”的季節,腎主封藏,也就是說冬天是養腎的時節。冬天通過進補養腎,讓身體更好,更少得病。

  方法:冬季養生要科學進補。陽氣偏虛的人,選羊肉、狗肉、雞肉等。氣血雙虧的人,可用鵝肉、鴨肉、烏雞等。不宜食生冷燥熱的人,選用枸杞子、紅棗、木耳、黑芝麻、核桃肉等。藥補則要遵醫囑,一人一法。冬令進補前,最好選用紅棗燉牛肉,也可煮生薑大棗牛肉湯,以調節脾胃功能。

  7、護“點”腳

  因為腳為人體最遠端,脂肪薄,保暖能力差,而中醫認為腳底穴位與內臟關係密切,如果腳部受涼可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痛經等疾患,所以要注意腳部保暖防寒。冬季健腳即健身。

  方法:天天堅持用溫熱水洗腳,最好同時按摩和刺激雙腳穴位。天天堅持步行半小時以上,活動雙腳。早晚堅持搓揉腳心,以促進血液迴圈。

  8、飲“點”茶

  冬天喝茶可以提神醒腦,使人精神振奮,增強記憶力;興奮中樞神經,增加運動能力;刺激胃液分泌,幫助消化,增進食慾,消除口臭;消除疲勞,促進新陳代謝。

  方法:冬天喝茶以紅茶為上品。紅茶甘溫,可養人體陽氣;紅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糖,生熱暖腹,增強人體的抗寒能力,還可助消化,去油膩。

  9、喝“點”粥

  晨起服熱粥,晚餐宜節食,以養胃氣。天冷時,清早起床喝上一碗熱粥,可以幫助保暖、增加身體禦寒能力,能預防感冒。

  方法:糯米紅棗粥、八寶粥、小米粥等最適宜。還可常食安神養心的桂圓粥、清火明目的菊花粥、健胃理腸的鯽魚粥、健脾養胃的茯苓粥、益精養陰的芝麻粥、養陰固精的胡桃粥、益氣養陰的大棗粥、潤肺生津的銀耳粥和消食化痰的蘿蔔粥等。

  10、通“點”風

  冬天,家裡一般都會門窗緊閉,導致室內空氣不流通,人們總是在這個空間裡呼吸會導致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人體會出現頭暈、胸悶等缺氧症狀。

  人體的保健特區

  人體有五***特區,分別在背部、脊柱、前胸、腹臍和耳部。冬季每天做好這五個特區的保健時,能夠促進新陳代謝、扶助正氣,從而達到強身健體、祛病延年的效果。

  特區一:腹臍

  養生關鍵詞:消除腹部脂肪,防治便祕。

  腹臍部是養生專家很重視的保健“要塞”,中醫稱腹中央肚臍為“神闕”。對腹臍部按揉刺激、調理,可益肺固腎,安神寧心,舒肝利膽,通利三焦,防病健體。

  揉腹還對動脈硬化、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腦血管疾病、肥胖症有良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保健方法:兩手重疊,按於肚臍,適度用力,同時保持呼吸自然,順時針方向繞臍揉腹。

  對於平日缺乏鍛鍊的人群,建議養成在閒暇時間或散步的時候雙手掌交替拍打***頻率為每秒鐘一次***中下腹部20分鐘,有促進腹部新陳代謝的作用。

  特區二:耳部

  養生關鍵詞:預防耳部凍瘡,幫助養腎。

  中醫講腎開竅於耳,經常搓耳廓可以防治耳部凍瘡,並能起到健腎壯腰、養身延年的作用。

  保健方法:提拉耳垂。雙手食指放耳屏內側後,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耳垂,自內向外提拉,手法由輕到重,牽拉的力量以不感疼痛為限,每次3~5分鐘。

  手摩耳輪。雙手握空拳,以拇、食二指沿耳輪上下往返推摩,直至耳輪充血發熱。

  提拉耳尖。用雙手拇、食指夾捏耳廓尖端,向上提揪、揉、捏、摩擦15~20次,使局部發熱發紅。此法有鎮靜、止痛、清腦明目、退熱等功效。

  特區三:前胸

  養生關鍵詞:增強心肺功能。

  一個人免疫功能的強弱,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胸腺素濃度的高低,對胸腺予以調理刺激,可以抗病防癌、強身延年。

  保健方法:用右手按在右乳上方,手指斜向下,適度用力推擦至左下腹,來回擦摸50次;換左手用同樣方法摩擦50次。然後,再用手掌跟對著胸部中間上下來回摩擦50次;還可用兩手掌交替拍打前胸後背,每次拍100餘下,早晚各做一次。

  擦拍胸部能使“休眠”的胸腺細胞處於活躍狀態,增強心肺功能。

  特區四:背部

  養生關鍵詞:提高免疫力,防感冒。

  經常對背部經絡和肌肉進行刮痧、搓擦、捶按、拍打,可以疏通經絡,安心安神,幫助預防感冒,另外,搓擦背部對中老年慢性病患者有一定的輔助治療效果。

  保健方法:在每天早晚擦***搓***背、拍背或用保健錘敲背部***包括背部和頸部***;或採取背部按摩理療如背部刮痧、捏脊、拔火罐等。

  特區五:脊柱

  養生關鍵詞:促進消化,預防脊柱常見病。現在約有70%的人因平時缺乏對脊柱特區的正確保健而使之產生了病變。脊柱特區有四個生理彎曲,最易發生病變的有頸部***頸椎病***和腰部彎曲***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症***。

  保健方法:兒童厭食、偏食可以沿脊柱兩側夾脊穴按摩。每天晚上對脊柱進行按摩理療、刮痧、走火罐、輕輕拍打。

  在脊柱特區進行鍼刺、中醫蜂療及艾灸,對脊柱各段脊髓分出的神經疼痛及強直性脊柱炎有治療效果。

冬季養生小訣竅
冬季養生小常識知多少
相關知識
冬季養生小方法
冬季養生的方法是什麼
兒童冬季養生的方法
冬季養生的方法
幼兒冬季養生的方法
冬季養生的方法技巧是什麼
秋冬季養生的方法
男性冬季養生的方法
夏季養生小方法
心腦血管冬季養生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