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病因有哪些呢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6日

  白喉是由白喉桿菌引起的呼吸道急性傳染病。主要侵犯咽喉等部位的粘膜。下面由小編為大家介紹白喉病因,希望能幫到你。

  白喉病因

  1、形態染色

  白喉桿菌細長稍彎,排列不規則,常呈L、V、X、T等字形或排成柵欄狀。革蘭氏染色陽性;用美蘭液染色菌體著色不均勻,常呈著色深的顆粒;用奈瑟氏染色菌體染成黃褐色,一端或二端染成藍色或深藍色顆粒,稱為異染顆粒***Metachromatic granules***,是本菌形態特徵之一。

  2、培養特性

  白喉桿菌為需氧菌或兼性厭氧菌,最適溫度為37℃,最適PH為7.2~7.8,在含血液、血清或雞蛋的培養基上生長良好。菌落呈灰白色、光滑、圓形凸起,在含有0.033%亞碲酸鉀血清培養基上生長繁殖能吸收碲鹽,並還原為金屬碲,使菌落呈黑色,為本屬其他棒狀桿菌共同特點。且亞碲酸鉀能抑制標本中其他細菌的生長,故亞碲酸鉀血瓊脂平板可作為棒狀選擇培養基。根據在此培養基上白喉桿菌落的特點及生化反應,可將白喉桿菌區分為重型***Gravis***、中間型***Intermedus***和輕型***Mitis***三型,三型白喉桿菌的分佈有所不同,常隨地區和年份有別,有流行病學意義。

  3、抵抗力

  對溼熱的抵抗力不強,對一般消毒劑敏感。60℃經10分鐘或煮沸迅速被殺死,1%石炭酸中經1分鐘死亡,但對乾燥、寒冷和日光的抵抗力較其他無芽孢的細菌為強,在日常物品、食品及衣服上能生存多日,本菌對青黴素和常用抗生素比較敏感。

  4、致病性

  本菌的致病物質主要是白喉毒素。白喉毒素是含有兩個二硫鍵的多肽鏈,分子量為62,000。經蛋白酶水解後,可分為A和B兩個片段,中間仍由二硫鍵聯接。B片段,無酶活性,但能與宿主易感細胞表面特異性受體結合,並通過易位作用使A片段進入細胞。A片段具有酶活性,能將氧化型煙醯胺腺嘌呤二核苷***NAD ***水解為煙醯胺及腺嘌呤二磷酸核糖***ADPR***兩部分,並催化延伸因子-2***Elongation factor-2,EF-2***與ADPR共價結合,使EF-2失去轉位活性,從而中止肽-tRNA及mRNA在核糖體上由受位轉移至供位,肽鏈不能延長,細胞蛋白質合成受阻,細胞死亡,病變產生。  僅攜帶β-棒狀桿菌噬菌體的溶源性白喉桿菌才能產生外毒素,因為白喉毒素就是β棒狀桿菌噬體毒素基因***tox ***編碼的蛋白質。tox 基因的表達與菌體無機鐵含量密切相關,鐵含量適量時, tox 基因表達,否則不表達。

  白喉桿菌尚產生一些侵襲性物質,如類似於結核桿菌的索狀因子***Cord factor***,能破壞細胞的線粒體膜,導致呼吸和氧化磷酸化作用受到抑制。

  白喉發病機制

  白喉桿菌侵襲力弱,侵入上呼吸道黏膜後,僅在表層上皮細胞內繁殖,一般不引起菌血症。當局部黏膜有損傷時,如患麻疹、猩紅熱、百日咳或上呼吸道感染時,白喉桿菌的侵襲力增強。在白喉桿菌的繁殖過程中產生的外毒素不但可引起區域性病變,還可引起全身性中毒性病變,是致病的主要因素。此毒素有A和B兩個亞單位組成,兩者通過二硫鍵連線,B亞單位無直接的毒性,但它有一個受體結合區和一個轉位區。B亞單位可以與細胞表面特異性受體***膜受體pro-hHB-EGF***結合,結合後通過轉位區的介導,可輸送A亞單位進入宿主胞質內***圖1***。

  A亞單位有毒性,可使細胞內延伸因子-2***elongation factor-2,EF-2***滅活。EF-2是肽鏈合成轉位反應所必需的酶,因其失活後使核糖體“受位”上正在合成的肽鏈不能轉位至核糖體“給位”,使氨基醯-tRNA無法與核糖體結合,肽鏈延伸反應停止,靶細胞因不能合成蛋白質而死亡,因而白喉毒素對哺乳動物的細胞有直接致死作用。

  細菌造成區域性組織的黏膜上皮細胞壞死,血管擴張,大量纖維蛋白滲出及白細胞浸潤。外毒素對細胞的強烈毒性作用更加重了局部的炎症、壞死,大量滲出的纖維蛋白與壞死細胞及白細胞、細菌等凝結在一起覆蓋在破壞的黏膜表面形成本病的特殊病變,即假膜。

  假膜一般為灰白色,有混合感染時可呈黃色或汙穢色,伴有出血時可呈黑色。開始薄,繼之變厚,邊緣較整齊,不易脫落,用力剝脫時可見出血點。假膜形成處及周圍組織呈輕度充血腫脹。

  喉、氣管和支氣管被覆柱狀上皮的部位形成的假膜與黏膜粘連不緊,易於脫落造成窒息。外毒素由區域性吸收,引起全身毒血癥症狀。毒素吸收量可因假膜部位及範圍不同而異。咽部毒素吸收量最大,扁桃體次之,喉和氣管較少。假膜愈廣泛,毒素吸收量也愈大,病情也愈重。

  毒素吸附於細胞表面時,尚可為抗毒素所中和,若已進人細胞內,則不能被抗毒素中和,故臨床上強調早期足量應用抗毒素。外毒素與各組織細胞結合後可引起全身性病理變化。其中以心肌、末梢神經較著。

  心臟早期常擴大,心肌常有混濁腫脹及脂肪變性,以後可有多發性灶性玻璃樣變,心肌壞死及單核細胞浸潤,傳導束也可被累及,最後可有結締組織增生,偶見心內血栓形成。神經病變多見於周圍神經,髓鞘常呈脂肪變性,神經軸亦斷裂。感覺神經和運動神經均可受累,但主要為運動神經,第九和第十腦神經最易受累。受損神經很少壞死,因此白喉性麻痺幾乎均可恢復。腎臟可呈混濁腫脹及腎小管上皮細胞脫落。腎上腺可有充血:退行性變或出血。肝細胞可脂肪變性,肝小葉可有中央壞死。

  白喉傳播途徑

  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亦可通過被汙染的手、玩具、文具、食具及手帕等傳播。偶有通過汙染牛奶而引起流行的報道。亦可通過破損的面板和粘膜受染。

白喉的症狀有哪些
艾滋病晚期症狀有哪些
相關知識
白喉病因有哪些呢
老年人白內障的病因有哪些呢
老年人白內障的病因有哪些呢
前列腺癌的病因有哪些呢
白癜風的病因有哪些
白癜風的主要病因有哪些
老年性白內障的病因有哪些
白塞病的病因有哪些
白內障病因有哪些
誘發喉癌的病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