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心理健康標準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6日

  老人心理健康是大家所關注的問題,良好的心理健康可以很好地幫助到一個老人,但是一個老人心理健康到底有哪些標準呢下面由小編為大家介紹老人心理健康的標準,希望能幫到你。

  老人心理健康的十條標準

  1充分的安全感安全感需要多層次的環境條件,如社會環境、自然環境、工作環境、家庭環境等等,其中家庭環境對安全感的影響最為重要。

  2充分地瞭解自己就是指能夠客觀分析自己的能力,並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斷。能否對自己的能力作出客觀正確的判斷,對自身的情緒有很大的影響。如過高地估計自己的能力,常常會得不到想象中的預期結果,而精神遭受失敗的打擊;過低地估計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心,常常會產生抑鬱情緒。

  3生活目標切合實際要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家庭條件及相應的社會環境來制定生活目標。生活目標的制定既要符合實際,還要留有餘地,不要超出自己及家庭經濟能力的範圍。道家的創始人老子曰:“樂莫大於無憂,富莫大於知足。”

  4與外界環境保持接觸這樣一方面可以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時調整自己的行為,以便更好地適應環境。與外界環境保持接觸包括三個方面,即與自然、社會和人的接觸。老年人退休在家,有著過多的空閒時間,常常產生抑鬱或焦慮情緒。

  5保持個性的完整與和諧個性中的能力、興趣、性格與氣質等各個心理特徵必須和諧而統一,生活中才能體驗出幸福感和滿足感。例如一個人的能力很強,但對其所從事的工作無興趣,也不適合他的性格,所以他未必能夠體驗成功感和滿足感。相反,如果他對自己的工作感興趣,但能力很差,力不從心,也會感到很煩惱。

  6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在現代社會中,為了適應新的生活方式,就必須不斷學習。比如。學習可以鍛鍊老年人的記憶和思維能力,對於預防腦功能減退和老年痴呆有益。

  7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人際關係的形成包括認知、情感、行為三個方面的心理因素。情感方面的聯絡是人際關係的主要特徵。在人際關係中,有正性積極的關係,也有負性消極的關係,而人際關係的協調與否,對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響。

  8能適度地表達與控制自己的情緒對不愉快的情緒必須給予釋放或稱為宣洩,但不能發洩過分,否則,既影響自己的生活,又加劇了人際矛盾。另外,客觀事物不是決定情緒的主要因素,情緒是通過人們對事物的評價而產生的,不同的評價結果引起不同的情緒反應。

  9有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才能與興趣愛好一個人的才能與興趣愛好應該對自己有利,對家庭有利,對社會有利。否則只顧發揮自己的才能和興趣,而損害了他人或團體的利益,就會引起人際糾紛,而增添不必要的煩惱。

  10在不違背社會道德規範的情況下,個人的基本需要應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當個人的需求能夠得到滿足時,就會產生愉快感和幸福感。但人的需求往往是無止境的,在法律與道德的規範下,滿足個人適當的需求為最佳的選擇。

  老人怎樣才算心理健康?

  1.觀感正常,對事物的判斷無誤,記事有序,過目能記,不致丟三忘四。

  2.說話條理清楚,回答問題簡單明瞭,富於聯想,善舉一反三。

  3.情感反應適度,情緒不過大起伏,辦事嚴謹有序。遇事冷靜,不易衝動,也不抑鬱,能經受悲歡波折。

  4.始終保持對學習的熱情,活到老學到老。把時間精力用於自己的正當業餘愛好,才會感到精神愉悅生活充實。

  5.廣交忘年朋友,樂於助人,人際關係融洽,對人態度和藹,以誠相交,以禮相待。

心理健康月活動策劃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相關知識
老人心理健康標準
老年心理健康標準
成年人心理健康標準
成年人心理健康標準
老人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麼
老人心理健康的標準有哪些
老人心理健康的標準
中年人的心理健康標準
大學生心理健康標準論文參考
淺談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現狀與廣場舞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