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一冊第二單元練習含答案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0日

  語文是所有學科的基礎,語文理解能力不好,不會分析問題是學不精其他科目,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一語文一冊第二單元練習

  一、基礎選擇題***15分,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的讀音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蚯蚓 秋老虎 裘皮服裝 揮斥方遒

  B.佝僂 狗腿子 勾心鬥角 苟延殘喘

  C.末了 沒奈何 莫名其妙 含情脈脈

  D.踟躕 脂肪酸 知書達理 執迷不悟

  2.下列各句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

  A.舉酒屬客 B.王回深父 C.後之視今,由今之視昔 D.而卒莫消長也

  3.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春風徐來,水波不興 徐:慢慢地。B.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凌:越過。

  C.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 故:緣故 D.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適:適合。

  4.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與現代漢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比好遊者尚不能十一 B.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深巷寒犬,吠聲如豹 D.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5.下列句式與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項是******

  A.此餘之所得也

  B.不能喻之於懷

  C.亦將有感於斯文

  D.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

  二、精段選讀***15分,每小題3分***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怡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6.下列加點的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或因寄所託。 因:因為。

  B.雖世殊事異。 殊:不同。

  C.臨文嗟悼。 臨:面對。

  D.錄其所述。 錄:記下。

  7.下列加點詞語與現代漢語不同的一項是*** ***

  A.放浪形骸之外

  B.俯仰之間,已為陳跡

  C.夫人之相與

  D.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

  8.比較下列每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①及其所之既倦。 ②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 ③猶不能不以之興懷。 ④引以為流觴曲水。

  A.兩個“之”字相同,兩個“以”字也相同。

  B.兩個“之”字相同,兩個“以”字不同。

  C.兩個“之”字不同,兩個“以”字相同。

  D.兩個“之”字不同,兩個“以”字也不同。

  9.下列句子翻譯錯誤的一項是 *** ***

  A.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

  ***譯文***有的人就著自己所愛好的事物,寄託自己的情懷,不受拘束,放縱無拘地生活。

  B.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

  ***譯文***面對古人那些文章我總是感嘆悲傷,可總是不能表達出來。

  C.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己為陳跡。

  ***譯文***原先高興的,轉眼之間,已成為舊跡。

  D.固知一死生為虛誕。

  ***譯為***本來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來的說法是不真實的。

  10.下列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 ***

  A.這一部分文字,王羲之著眼“死生”二字行文。

  B.本段段首,承上文“樂”字而來,談“欣”,談“怡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然後急轉,談得意總有盡頭,人生總有盡頭,從而逼出本文正題“死生”二字。

  C.轉入“死生”這一正題後,作者否定了在當時的士大夫中很有市場的莊子的“一死生”“齊彭殤”的觀點,很有積極意義。

  D.文章的結尾處,作者以曠達的話作結,有無窮逸趣。

  三、延伸閱讀***40分***

  ***一***閱讀下面兩段文字,完成11—15題。***18分***

  ***甲***《水經》雲:“彭蠡之口,有石鐘山。”酈元以為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響若洪鐘,因受其稱。有幽棲者,尋綸***釣魚***東湖,沿瀾窮此。遂躋崖穿洞,訪其遺蹤。次於南隅,忽遇雙石,欹***qī,傾斜的意思***枕潭際影淪***倒映***波中,詢諸水濱***的人***,乃曰:“石鍾也,有銅鐵之異焉。”扣而聆之,南聲函胡,北音清越,枹止響騰餘歇***餘韻徐歇***。若非潭滋其山,山涵其英,聯氣凝質,發為至靈,不然,則安能產茲奇石乎?乃知山乃石名,歸矣。如善長***酈道元字善長***之論,則瀕流庶***眾多***峰,皆可以斯***這,指“石鍾”***名貫之。聊刊前謬,留遺將來。貞元戊寅歲七月八日白鹿先生記。***李渤《辨石鐘山記》***

  ***乙***石鐘山之片石寸草,諸將皆辨識,上鍾巖與下鍾巖其下皆有洞,可容數百人,深不可窮,形如覆鍾,彭侍郎玉麟於鐘山之頂建立昭忠祠。乃知鍾以形言之,非以聲言之,酈氏、蘇氏所言,皆非事實也。 選自曾國藩***《石鐘山名考異》***

  11.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有幽棲者,尋綸東湖 幽棲者:隱居的人 B.次於南隅 次:臨時住宿

  C.南聲函胡,北音清越 函胡:重濁而模糊 D.聊刊前謬 刊:刻印

  12.甲文中的“幽棲者”“白鹿先生”與李渤三者是什麼關係?***4分***

  13.寫出《石鐘山記》中與甲段文字意思相應的句子。***4分***

  ①與“枹止響騰餘歇”相應的句子是

  ②與“如善長之論”相應的句子是

  14.按下列問題要求用有關原文回答。***5分***

  ①李渤探訪石鐘山遺蹤所得的結論是什麼?***1分***

  ②李渤對酈道元的觀點持何態度,在甲文中他是怎樣表明這種態度的?***2分***

  ③曾國藩關於石鐘山命名原因的觀點是什麼?他的根據是什麼?***2分***

  答:觀點是

  根據是

點選下一頁分享更多 

人教版高一上冊語文詩兩首練習及答案
高一語文月考試題含答案
相關知識
高一語文一冊第二單元練習含答案
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練習題
初一語文下冊第三單元練習題
蘇教版初一語文下冊第五單元練習題及答案
河大版初一語文下冊第五單元練習題及答案
蘇教版初一語文上冊第四單元試卷及答案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練習
語文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練習題
高一語文下冊第二單元自我測評試題
初一語文上冊第二單元達標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