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永遠的白衣戰士教學反思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永遠的白衣戰士》這篇課文講述了廣東省中醫院的護士長葉欣,在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抗擊“非典”的戰鬥中,臨危不懼,身先士卒,捨己救人,英勇犧牲的感人事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望大家喜歡。
 
  範文一
 
  今天早上,帶著學生繼續學習11課《永遠的白衣戰士》。講到“非典”,講到那段特殊的歲月,我的情緒就忍不住激動了起來。
 
  也許是因為親身經歷過,才能真切的感受到那的確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結合著護士長葉欣那句名言:“這裡危險,讓我來吧!”結合著讓學生理解詞語:白衣天使、玉潔冰清、救死扶傷、處變不驚、眾志成城、萬眾一心、捨生忘死……我給學生講起了當時一幕幕感人的情景:一封封自願書、一次次的主動請纓,面對著死亡,面對著拿自己的命換別人的命……我已經無法流暢的說下去,我知道此時的我已經要熱淚盈眶……教室裡變得出奇的安靜,孩子們沉靜而又肅穆,空氣中瀰漫著一種異樣的氣氛……
 
  我不認為自己失態,只要具備起碼的良知的人,面對著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面對著無聲的戰場上,獻出自己年輕生命的英雄,都無法無動於衷。我知道孩子們能夠理解,所以才能夠和老師產生感情的共鳴。在那一刻,知識不重要了!學習也不重要了!我和孩子達到了教學的最高境界!我帶著孩子超越了平凡的生活,用心靈看到了崇高,看到了人世間最美好的事物!
 
  我和孩子共同接受了一次靈魂的洗禮!
 
  範文二
 
  《永遠的白衣戰士》這篇課文講述了廣東省中醫院的護士長葉欣,在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抗擊“非典”的戰鬥中,臨危不懼,身先士卒,捨己救人,英勇犧牲的感人事蹟。“非典”對於我們教師來說都親身經歷過,可“非典”那年我的學生才剛上幼兒園,他們對“非典”肯定感受很膚淺,甚至沒有什麼印象,加之這篇課文篇幅較長,備課時我有些擔心學生對課文內容不感興趣,理解起來吃力。我對這課進行了充分認真地準備。
 
  昨天,我帶領學生進行了第一課時的學習。學習生字新詞,讀通讀順,儘量讀熟課文。
 
  今天我們進行了第二課時的學習。我先要求學生自己選一兩個段落認真讀一讀,用“——”畫出直接描寫葉欣的行動或語言的句子,再想一想從這些語句中體會到了什麼。學生自學思考小組交流後小手如林。緊接著開始了全班交流。學生們能抓住重點詞句體會葉欣對工作高度的責任心,對患者無私的愛心和對同事無微不至的關心,說到動情處他們還不時地發出讚歎,有些同學還動情地朗讀朗讀。他們在思考交流中被葉欣的精神感動著。
 
  然後指導學生說話——“默讀課文,找出有關語句,說說護士長葉欣是怎樣冒著‘高風險’,進行‘高強度’‘高效率’的搶救工作的。”這個問題剛一提出,教室裡就鴉雀無聲了。我知道,這個問題對他們來說有點大了,我趕緊提示他們從哪些自然段中找。小手慢慢地舉起來了。可是自始至終不太如意,學生只是讀著課文裡的句子,不會運用自己的語言表述這些語句的意思。表達能力跟不上。 
 
  最後,我問學生,課題可不可以改為“永遠的白衣天使”?為什麼?為什麼葉欣是“永遠的”白衣戰士?學生能說出葉欣是在抗擊“非典”的戰鬥中犧牲的,所以她是“白衣天使”,更是“白衣戰士”。葉欣永遠活在人們心中,所以說她是“永遠的”白衣戰士。
 
  我發覺學生和我越來越融洽了,課堂氣氛也比原來活躍多了,他們已經和我有了一定的默契,閱讀理解能力也提高了不少。我相信,只要做一個有心人,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採取適合他們的學習方法,學生就會越來越優秀。
 
  範文三
 
  《永遠的白衣戰士》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記敘了護士長葉欣面對極具傳染性的疾病——非典型肺炎,不顧個人的生命安危,不知疲倦地從死神手裡把患者一個一個地奪回來,自己卻染上非典型肺炎而不幸犧牲的動人事蹟。本文的教學重難點:朗讀、感悟課文第四、五、六自然段,說說護士長葉欣是怎樣冒著"高風險",進行“高強度”、“高效率”的搶救工作的,從而體會、感受“白衣戰士”——護士長葉欣臨危不懼,身先士卒,捨己為人的崇高精神。圍繞教學的重點,我在教學中抓好以下兩個方面:
 
  一、利用好課題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我從課題入手,引導學生質疑,帶著問題來閱讀文章,最後,讓學生在自主閱讀感悟中釋疑,再次領會課題的含義。這樣的教學遵循了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真正體現學生的自主、探究閱讀過程。教學中我這樣設計:1、讀課題,說說通過預習你對"永遠的白衣戰士"這個題目,有了哪些瞭解?生:白衣戰士指的是葉欣。***師介紹葉欣生平。***生:因為葉欣永遠活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所以稱為永遠的白衣戰士。師:你對“永遠”這個詞瞭解很深刻,請你再讀讀課題。師:我們以前都稱護士們為白衣天使,為什麼這裡卻稱為白衣戰士呢?這裡我沒有急著讓學生回答問題,而是引領學生走進文字,一起來研讀和體會這篇感人的文章,這樣激起了學生閱讀探究的強烈慾望。2、深化課題平常我們都把醫護人員稱為“白衣天使”,那課題可不可以改成“永遠的白衣天使”呢?在學生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再組織學生小組討論。這時的學生對課題的理解是深刻的,他們懂得聯絡課文內容理解課題,此時他們明白了:葉欣是“白衣天使”,但更是一名戰士,因為她是在抗擊“非典”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犧牲的。課題用“永遠的白衣戰士”比用"永遠的白衣天使"好,這樣更能突出"戰爭"的殘酷和葉欣的英勇精神。再次齊讀課題。
 
  二、聯絡生活,啟用體驗
 
  課文的***4-7自然段***詳細描寫了護士長葉欣的英雄事蹟。為了使學生體會感受"白衣戰士"----護士長葉欣臨危不懼、身先士卒、捨己為人的崇高精神。在教學中,我拋開煩瑣的講解,直接問學生:"讀了這篇課文,你有沒有受到感動?什麼地方最讓你感動?"然後讓學生再讀課文,找找受感動的地方,把有關的詞語和句子劃出來,然後說說為什麼感動,再好好把受感動的地方讀一讀,讓別的同學也能受到感動。這個設計,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的。
 
  學生經歷一個默讀、體會、感悟的過程,再進行相互的交流,在老師的引導點撥中去咀嚼和品味語言文字,同時,在交流和評價中指導感情朗讀,情感才得以昇華。學生再此進行交流,感悟和體會比前面更加豐富多樣。美國教育家杜威先生說過:“教學決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告訴,教學應該是一種過程的經歷,一種體驗,一種感悟。”而經驗是體驗的基礎。要想引導學生順利地進入課文情境,必須緊密聯絡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實際,充分調動學生的已有經驗和頭腦中儲存的相關資訊作為感悟課文內容的前提。最根本的手段還是要抓住課文的關鍵詞句,精心引導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去體會,鍛鍊其敏銳的語感。一句話,啟用經驗,以讀求悟,讀中見悟,品讀悟情。通過師生的平等對話交流,讓學生自己發現受感動的地方,然後根據自己生活中的已有經驗認真讀讀,細細品味。這樣,不僅能體會人物形象,表達自己的情感,還加深了對“白衣戰士”的理解,激活了自己的情感體驗。
 

寓言兩則教學反思
語文永遠的白衣戰士教學反思
相關知識
語文永遠的白衣戰士教學反思
語文永遠的白衣戰士教學反思
永遠的白衣戰士教學反思
永遠的白衣戰士教學設計
永遠的白衣戰士的教學反思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盤古開天地教學反思
二年級語文下冊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
二年級語文下冊第五課泉水教學反思
二年級上冊語文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