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教育相關研究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三生教育“由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三個部分組成,是學校德育範疇的概念。生命教育是前提、是根本,生存教育是基礎、是關鍵,生活教育是方向、是目標。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三生教育”與素質教育相結合的實證研究》

  摘 要:文章以雲南師範大學商學院開展“三生教育”為例,闡述了“三生教育”與素質教育的關係,對學生素質與能力培養現狀作了分析,同時進行了“三生教育”與學生素質和能力學分教育相結合的實證研究。

  關鍵詞:“三生教育” 素質教育 學生素質與能力 雲南師範大學商學院

  實施素質教育,是全面貫徹我國的教育方針,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文化、有紀律”的、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素質教育的核心是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的根本問題,具有基礎性、主動性、發展性、實踐性、創新性、參與性等基本特徵。“三生教育”的途徑和手段都符合素質教育的基本特徵。所以本文將雲南師範大學商學院正在推行的學生素質與能力學分實施方案與“三生教育”相結合,從中研究找出適合商學院開展素質教育和“三生教育”的途徑和方法,進一步推進商學院學生管理工作。

  一、“三生教育”與素質教育

  1.“三生教育”的概念。“三生教育“由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三個部分組成,是學校德育範疇的概念。生命教育是生命文化與生命智慧的教育;生存教育是生存意志和生存能力的教育;正如陶行知先生說過“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健康、高尚的生活目標和生活觀念的教育。三者之間互為基礎、相輔相成。生命教育是前提、是根本,生存教育是基礎、是關鍵,生活教育是方向、是目標。

  2.素質教育的概念。素質教育是指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狹義的素質概念是,《辭海》寫道:“素質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來特點和原有基礎,即‘遺傳素質。’”廣義的素質指的是教育學意義上的素質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礎上在後天通過環境影響和教育訓練所獲得的、內在的、相對穩定的、長期發揮作用的身心特徵及其基本品質結構,通常又稱為素養。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質、智力素質、身體素質、審美素質、勞動技能素質等。”

  3.推進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推行“三生教育”。在學校素質教育工作中引入生命、生存、生活的“三生教育”,強調的是以主題活動和學生實踐為主,教師作為引導者、組織者完成教學工作。避免了傳統素質教育中教師教學生學的填鴨式教育模式,教會學生學習在越來越複雜的社會環境中的找到與之相適應方式。

  二、商學院學生素質與能力培養現狀分析

  1.實施學生素質能力學分的重要性。黨中央提出到2020年我國要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的戰略決策,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發展科學技術的基點,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推動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大學教育的進一步擴招就是為了迅速造就一批批我國急需的高技能人才。但是,教育部一項最新調查說明,目前我國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與社會要求有著明顯的差距。而為了解決大學生素質教育的缺失,商學院實施了學生素質能力學分的認定工作,將學生綜合能力素質教育列入到教學計劃中,給予學生學分認定。

  2.大學生素質能力缺失的表現。近年來,隨著商學院在全國知名度的提高,在校生人數逐年遞增。但是隨著大學生畢業就業工作的推進,就業中遇到了學生不能如願進入工作崗位的現象出現。這些現象都無不在顯現出大學生素質能力缺失,其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學生實際動手能力不足,不能很好地理論聯絡實際,甚至根本沒有辦法將兩者進行融合。面對用人單位的條件,許多大學生滿懷希望而來,沮喪失望而去。企業即使將學生錄用,也得花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對招聘進來的學生進行培訓,大大增加了企業的培訓開銷,同時也影響到了企業的正常發展。

  ***2***學生缺乏拼搏意識,無力面對困難。大學生在進行各種選擇時,往往會對輕鬆、容易辦到的事情充滿希望,而一旦遇到困難,就會選擇逃避,缺乏拼搏精神。認為“這件事情本來就很難,我為什麼要去做”,輕易地放棄是當代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

  ***3***人際關係缺失現象嚴重。大學生在學校集體生活中越來越表現出以自我為中心,同學之間的關係淡漠。人際關係極為緊張,不能融入社會集體中,對班級對學校沒有任何的感情。

  ***4***技能單一,不能適應社會對複合人才的需求。學生在校期間僅僅對自己的專業感興趣,而大大忽視了現代社會所需要的是複合型人才的客觀現實。許多企業在招聘時,都在強調要使用通才而非專才。而我們以往培養出來的大學生一般只會對自己專業領域中的知識有所學習,缺乏廣泛的興趣和愛好。

  ***5***不能承受挫敗,心理承受能力極差。一個學生能夠在艱苦或不利的環境中很快調整自己的狀態,保持旺盛的精神,朝氣蓬勃,積極進取,鬥志昂揚,那麼這樣的學生就能取得大的成就;相反,一個工作時好時壞,情緒極度不穩定,甚至有心理疾病的學生會給工作、社會帶來極大的不利。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大學生素質教育凸顯出重要的地位。商學院從07級學生中開始推行學生素質與能力學分認定。實施一年多來,讓全體師生認識到了素質教育的重要性。

  3.學生素質與能力專案介紹。按照素質培養方案,商學院領導部門將學生素質與能力學分化解為兩個層次,25個方面。具體如表1。

  三、“三生教育”與學生素質和能力學分教育相結合的實證研究

  1.兩者之間的相通之處。“三生教育”強調生命、生存、生活三方面的健康、安全、愉快。而當代大學生就恰恰缺乏這三個方面的教育。“三生教育”讓學生在瞭解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個人生活和社會生活、職業生活與公共生活之間相互關係的基礎上,學習和鍛鍊生活能力,養成健康生活和綠色生活的基本生活方式,在此基礎上逐步確立高尚的生活理想,把追求個人的幸福生活與現實社會的和諧發展和祖國的繁榮富強有機結合起來,統一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①

  學生素質與能力學分教育也是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教會學生處理相關人際關係,提高個人寫作、普通話、體育、文藝、文學、學科知識、心理狀況、組織管理能力,協調能力、挫折教育等方面的技能。引導學生自我管理、自我調節。兩者之間有著極為相同的內容和教育意義,對學生進行教育時完全可以將兩者內容相互結合,相互滲透。

  2.兩者結合的途徑和方法。

  ***1***開展大學生素質狀況調查。只有全面瞭解和掌握當前大學生素質狀況,才能有針對性地在大學生中開展素質教育。作為大學生個體,也只有瞭解自我的素質狀況,才能明確目標,有針對性地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因此在學校教育中可以通過組織大規模或小範圍的問卷調查、觀察、心理測驗等方法對當前大學生的素質狀況開展全面調查或抽查,瞭解大學生存在哪些常見的較為低階的素質***如禮貌、身體健康等***問題,基本形成了哪些常見的中級或高階的素質***如文學修養、人際關係、管理能力、組織能力、社會責任感等***問題。將當代大學生對生命、生存、生活方面的困惑問題進行收集整理,掌握第一手材料。

  ***2***開展素質教育系列課程教學,體現學校重視提高學生素質教育。鑑於在普通教育階段由於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開設專門的素質課程的學校很少,因而大學入學新生受過專門的素質課程教育者幾乎沒有,所以有必要在大學生中開設“三生教育”與素質教育相結合的一系列課程,如商學院開設的學生素質與能力學分系列課程。通過課程學習,大學生可瞭解基本的素質要求規範,認識到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從而在大學學習生活中自覺地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3***各教學環節都必須體現素質教育的思想,體現教師引導、組織作用。通過系列課程教學在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方面可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是,綜合素質系列課程教學只是整體教學計劃的一部分,完全依靠綜合素質系列課程教學是很不夠的,各教學環節、各門課程、各位任課教師應互相配合,體現綜合素質教育的思想。這樣才能營造一個良好的綜合素質教育的氛圍,使綜合素質教育確實取得預期的效果。為此,大學教師應當具有教育學、心理學的修養,牢固樹立現代化教育思想,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展示自己淵博的知識,較高的文化底蘊外,還應該注意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進而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響大學生。如在語文教育中注意培養大學生的文化修養品質、普通話、寫作、書法能力,專業知識教學中注意培養大學生耐心細緻的觀察品質和廣泛的興趣愛好,在實習實踐活動中注意培養大學生的恆心、毅力和耐挫力等。

  ***4***充分發揮專業社團與各種諮詢服務的作用,提高學生自我管理、自我鍛鍊的能力。可通過組織辯論、演講、郊遊、社會調查、興趣小組等社團活動形式,結合其他輔助手段和設施,使參與者在其中積極活動,最終達到使參與者改變整體面貌,養成所預期設想的技能、習慣與行為,從而提高綜合素質,促進人格的全面發展。

  ***5***加強班級建設提高學生集體榮譽感。集體榮譽感是建設良好班集體,把學生培養成才的巨大引力場,它能使學生都自覺自願地為爭取和維護集體榮譽而努力。學生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做事、學會共同生活,獲得初步社會化的良好場所和“實驗基地”是所在的班級,因此培養學生集體榮譽感就顯得尤為重要。有了班級建設,學生就會不斷進取,產生積極向上的願望,就會熱愛集體併發揮主動性和創造精神,表現出較強的責任感;集體榮譽感也是一種約束力量,從而使每個學生為維護集體的榮譽和利益而服從集體的決定,克服自身的缺點。

  ***6***加強校內外、國際間資訊的交流與互換,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交流平臺和溝通渠道。這個方面分兩個層次來進行探討:一是建設和諧社會,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以人為本,人與人之間要多些溝通、多些理解。在資訊社會,通過網際網路來了解群眾的所思所想所需,是一條快捷、高效的渠道。這種形式很好,能節省資源,這種行之有效的方式方便了學生。通過QQ群、部落格等資訊時代最新的科技手段,我們能及時瞭解掌握學生的想法和期待。第二個層次是較高的層次,即通過學校間、學校與社會之間及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能夠為學生提供更為廣泛的學習機會,走出學校、走出國門、面向世界。商學院學生素質與能力學分中的兩個層次中均體現出相應的素質要求,在基本學分中提到學生打工、體驗教育、義工活動等方面,在獎勵學分中提到學生進行國外遊學、旅行等方面的要求,讓學生進一步瞭解外面的世界,從而珍惜生命、學會生存、快樂生活。這也是“三生教育”的宗旨。

  總之,素質教育乃是立足於人的生命整體,超越人的自然素質,擺脫功利的束縛,培養頑強的個體精神,實施價值引導,進而促進個體的自我完善與發展的必要條件。素質教育的價值取向是使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人、學會交往、學會生存,最終成為一個“完整”的人。而“三生教育”的適時提出恰好符合了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

  註釋:

  ①雲南省教育廳組編.生命、生存、生活

  ***作者單位:雲南師範大學商學院 雲南昆明 650106***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三生教育相關研究論文
三生教育教學論文
相關知識
三生教育相關研究論文
三生教育相關研究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研究論文
文祕教育相關研究論文
幼兒環保教育相關探究論文
德育教育相關探究論文
遠端教育相關探究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研究論文
當代大學生思想特點及教育對策研究論文
小學生命教育探索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