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使用者營銷案例與分析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6日

  科學的案例分析可以幫助企業及時掌握市場資訊,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在競爭中佔據有利地位。那麼下面是小編整理關於相關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

  一家江湖菜館,25張桌,有且只有一個服務員,端菜、選菜全靠顧客“自己動手”。莫嫌店家拽,客官搶到來,這家實體店95%的訂單來自微信,夏季月營收超15萬。有人大讚:老闆,你這O2O做得好!老闆兩眼一愣:啥子叫O2O?

  老闆陳星宇,85後,酷愛打遊戲,吹垮垮。他這家屌絲氣質濃郁的館子,從兩年前的不溫不火,到如今的四家分店,陳星宇說,都是微信玩出來的。

  “今年準備在南岸開個旗艦店。”說這話時,陳星宇又暴露了屌絲氣質“到時候嘗試只用微信下單,把收銀員都省了。”

  奇葩:

  25張桌的店

  員工5人不端茶送水

  江北區建新東路長安醫院對面,橫著一排大排檔,在眾門店中,一家名為“釣龍無刺鯽魚”的館子,屌絲得容易被人忽略。燈箱廣告的LED燈壞了一排,除去兩扇貼了廣告的玻璃門,顧客進出的過道僅1.5米。記者慕名前去採訪時,往返了兩道才找到了門。好在店內也算別有洞天,進門上樓拐角,貼著二維碼的海報搶眼:掃碼加微信,一律8.8折。這店生得怪,上二樓即為天台、下一樓則是背街,就這麼也擺下了25張桌,門面雖小,夏季生意卻好得讓人眼紅。

  “主打無刺鯽魚和幹鍋,95%訂單從微信來,員工5人,其中1人為服務員,不端茶送水,只收髮菜單順便兼職打掃清潔。”陳星宇說,旺季一個月流水能達15萬,冬天稍冷清,但也時不時有為微信好友的企業高管來包場。

  發現:

  全靠微信

  一道菜曾火了3個月

  才開館子時,陳星宇也走過傳統路線。發傳單、做車載廣告什麼的,折騰三五次,10萬元的退伍費就見底了。2012年,陳星宇守著這家不溫不火的小門面。“本店小,還擠在一堆大排檔裡,很少引人注意。”陳星宇說,直到2013年初,在朋友的指點下,他才開始用微信做生意。

  剛開始幾十個好友,卻有能力讓一道“奇葩”菜火了三個月。“去年4月,一位老顧客忽然想吃番茄味的炒絲瓜,我硬是讓廚子整了出來,顧客相當滿意,當即傳了微信,好友一轉發,第二天有人點名來吃‘番茄炒絲瓜***:/***’。”陳星宇說,這道黑暗料理捧紅了館子3個月,也讓陳星宇見識了微信之威。“爆點爆點爆點,不怕門店小就怕爆點少。”後來,陳星宇通過打折,進店就讓顧客掃碼關注,天天挖空心思想著如何和顧客玩。

  玩法

  “飲食選擇有很多,能帶給食客快樂,才會成為首選。”陳星宇說,而這得靠互動性極強的玩法。通過玩,他的微信好友,僅一年就從最初的三四十人增加到數千人;營業額從一天三四百元到旺季一月超過十五萬元……

  玩法一:玩微信要有“店魂”

  要點:不開公眾號 用私號像人一樣寫段子

  商家玩微信,一定要有可持續的“店魂”,比如金晶妹兒的買家秀,燒白哥的相親秀。“我的特點就是屌絲愛玩也愛吹垮垮。”陳星宇確定了路線,用玩的方式天天送福利。

  “要和顧客玩起來,公眾號不行,沒人看,還要靠私號,但私號也講究人格化。”陳星宇的第一招就是講故事,寫段子。他善於利用自嘲來逗顧客開心,每天段子不超過3條,絕對不打硬廣,有時候他還像顧客一樣去批評某道菜不好吃,將私號人格化。

  玩法二:玩微信要有米巴活

  要點:一起打飛機 打進前三就送禮

  “除了吹垮垮,這個私號還喜歡打遊戲,所以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去年夏天,陳星宇邀約微信好友玩手遊“雷霆戰警”、打飛機競賽,每週公佈一次戰果,超過他的前40名送花生一份,前三名免費送菜品。遊戲一推出,天天都有人加好友私聊:老闆,我今天第幾名?

  另外,店裡每出一道新菜品,陳星宇會在微信上釋出徵集菜名。名字被選用的,素菜可在店裡終生免費,葷菜則享受高額折扣。被選中菜名的顧客鍾宇蛟就獲得了一道素菜的終生免吃權:“吃了一個夏天現在都吃夠了,不過關鍵是好耍!”

  玩法三:線下跟著微信玩

  選單做成答題卷 點菜請做簡答題

  “微信上大家都叫我屌絲老闆,菜館也要貫徹屌絲路線。”陳星宇說,線上下,他將選單做成答題卷:選擇題是12道固定主打菜,顧客只需選菜畫勾,簡答題為配菜,顧客可根據店內黑板上每天提供的機動食材,隨意搭配。答題捲上,老闆友情備註:認真填寫,可用拼音替代。

  “很多顧客看了選單都會拍上微信傳播。”陳星宇說,因為依靠微信訂單,店裡幾乎不需要跑堂,陳星宇順勢推出實體店店魂,在牆上兩排歪歪扭扭的手書——論江湖,粗亂雜,請隨意,莫客氣,自己動,豐衣足——釣龍無刺鯽魚宣。為了鼓勵這種自助服務,陳星宇會送每位顧客酸角汁一瓶,相當於把節約的人力成本變成贈品。

  沒文化,那就做到娛樂化

  記者:很多人稱讚你O2O做得好,你覺得餐飲店轉型的關鍵是什麼?

  陳星宇:其實我不懂什麼叫O2O,我也沒什麼文化,只知道好耍,大家都要娛樂化。現在好味道很多,能夠真正留住顧客,要打破傳統飲食習慣,讓他們覺得是一件好玩的事請。

  記者:餐飲店微信營銷的精髓是什麼?

  陳星宇:微信做生意要有個性,比如我的性格就很屌絲,江湖菜很粗獷,這個店就是“屌絲江湖路線”。

  相關微信餐飲案例及方案:

  微信有幾個特性,註定了餐飲行業非常適合做微信營銷,

  1. 高分享性:吃喝玩樂,是大家高度願意與粉絲,朋友分享的事情。很多人都養成了這樣的習慣:別吃,我先發個微信;聚餐時:合影發下微信。

  2. 廣泛性:餐飲服務是本地化服務,是人們最基本的生活消費之一,人們對餐飲類實用資訊的需求十分廣泛,每天都有人問:有什麼好吃的推薦麼?

  3. 實時性:人們需要的餐飲方面的資訊,往往是實時的、實用的資訊,微信的傳播速度最快,剛好滿足實時的需要。

  那麼到底怎樣才能利用微信營銷來做好餐飲業務呢?很多人面對這個問題,可能會微微一笑,並說:“這很簡單,只要申請一個微信公眾號,然後到餐廳周圍傳送宣傳單,在宣傳單上印上微信公眾號碼的二維碼,然後吸引大家關注。最後再在微信上為使用者送上一系列的優惠券以及最新活動策劃。”但真的是這樣就可以了嗎?試想一下,你如果到了一個陌生餐廳周圍,你會去關注這家餐廳的微訊號嗎?可能性不大。所以,光憑藉這種理論上的做法,顯然行不通 。而且,我們也可以想象一下,全國有那麼多餐飲企業,大部分都會採取微信營銷,但是為什麼用微信營銷取得成功的卻並不多?我們就一起來看下餐飲企業如何運營微信。

  1. 餐飲微信用來做什麼

  基 於微信自身可以獲取周圍使用者這一特點,微信附近商家、移動商圈的業務是微信正在開拓的新方向。對於使用者來講,又增加了一項便捷的功能;而對於商家來講,則 是又增加一個推廣方式和營銷商機。建議餐飲類商家先註冊公眾賬號,在粉絲達到500之後申請認證進行營銷,因為這樣更有利於商家品牌的建設,也方便商家推 送資訊和解答消費者的疑問,更重要的是,可以藉此免費搭建一個訂餐平臺。

  2. 餐飲微信如何推送內容

  首先,應將促銷與內容分開各做一個公眾賬號。這樣做的好處是,當用戶想使用優惠券的時候,不至於在諸多推送資訊裡找,只此一張,方便快捷。單獨用來推送內容的賬號可看作是專為品牌的忠實粉絲提供,滿足他們希望瞭解更多企業資訊的需要。

  同時建議商家對每天群發的資訊做一個安排表,準備好文字素材和圖片素材。一般推送的資訊可以是最新菜式推薦、飲食文化、優惠打折等方面的內容。粉絲的分類管理可以針對新老顧客推送不同的資訊,同時也方便回覆新老顧客的提問。這種人性化的貼心服務肯定會受到顧客的歡迎,一旦觸發顧客使用微信分享自己的就餐體 驗,就進而形成口碑效應,會大大提升商家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3. 餐飲微信如何讓使用者知道

  店面是充分發揮微 信營銷優勢的重要場地。在選單的設計中新增二維碼並採用會員制或者優惠的方式,鼓勵到店消費的顧客使用手機掃描。一來可以為公眾賬號增加精準的粉絲;二來 也積累了一大批實際消費群體,這對後期微信營銷的順利開展至關重要。店面能夠使用的宣傳推廣材料都可以附上二維碼,當然也可以獨立製作x展架、海報、DM 傳單等材料進行宣傳。

  4. 利用好玩的遊戲

  微信其實是為商家提供了一個與使用者溝通的新渠道,通過不同的溝通形式和內容可以達到不同的效果,例如通過互動遊戲,可以提高使用者黏性,如果遊戲設計得合理,還可以引發使用者帶動周圍的朋友一起參與,達到口碑營銷的效果。

  5. 簽到打折活動舉例,用活動吸引消費者參與

  微信營銷比較常用的方法就是以活動的方式吸引目標消費者參與,從而達到預期的推廣目的。要根據自身情況策劃一場成功的活動,前提在於商家願不願意為此投入一定的經費。當然,餐飲類商家藉助線下店面的平臺優勢開展活動,所需的廣告耗材成本和人力成本相對來說並不是不可接受的,相反,有了縝密的計劃和預算之後完 全能夠實現以小成本打造一場效果顯著的活動。

  二

  10歲女娃開微店“羊妹家Art House”

  “羊妹家的藝術品均出自羊妹的纖纖肉手,件件孤品!”這段吆喝出自一家店名為“羊妹家Art House”的“微店”,老闆是一個今年10歲的五年級小學生,名叫桑妮,“羊妹”是她的小名。

  這家“微店”通過微信朋友圈傳播,賣的是桑妮的畫作和自己做的手工藝品,而桑妮的媽媽王珏則出任代理店長,20幾天內,就賣出近1000元商品。

  一年級起受薰陶

  已有上百件藝術作品

  桑妮的媽媽王珏是重慶市第五十七中學的一名教師,桑妮的部分畫作也被王珏整齊地收藏在學校的一間美術室。

  4月22日下午,在這間美術室裡,記者看到十餘幅桑妮的精美布面畫作,有的是用馬克筆畫的,而有的則是用丙烯顏料畫的。

  “每個作品都只有一個哦!”桑妮用肉嘟嘟的小手拉著記者說。

  王珏告訴記者,她也是一名美術愛好者,從桑妮一年級起,她就經常帶桑妮去看一些藝術展,現在女兒的藝術作品已經有大大小小上百件。

  開“微店”賣作品

  拍照上傳花了兩晚

  王珏琢磨著想找一個平臺展示女兒的創意,後來在朋友的介紹下,瞭解到一款名叫“微店”的APP,於是就萌生了想要給女兒開家網路商店的想法。

  “當時我一說,女兒立刻激動地點頭答應。”王珏說,為了不影響孩子的學習,她則當起了代理店長,負責產品銷售,而桑妮則製作產品,“但是產品的價格,都是我們母女倆商量著定的”。

  “開設微店的操作流程並不算複雜。”王珏拿出手機給記者展示,下載好APP後,通過平臺上傳產品圖,再配上相應的描述就行了,下單、付款都能在朋友圈裡完成。

  桑妮告訴記者,因為作品太多,不能每一件都擺上“貨架”,於是便挑選出了其中的40多件。

  王珏笑著說,最麻煩的就是給作品拍照,整理上傳圖片,光是這個程式她就花了整整兩個晚上。

  開店20幾天

  收入近1000元

  王珏說,因為是通過朋友圈來進行傳播,所以買家大部分都是自己的朋友,從3月27日上線到現在,短短的20幾天裡,收入已經接近1000元了,其中最貴的一件是一幅100元的畫作。

  桑妮回憶說,賣出去的第一件作品是個馬克杯,價格是30元,“我現在每天在家完成作業後,除了創作新的作品,還要定期更新‘微店’的動態”。

  王珏說,自從開了“微店”,桑妮也成了學校裡的小名人,還有小夥伴想找她加盟,“我希望女兒快快成長,以後成為真正的店長”。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相關內容

  

微信運營推廣案例分析
寶寶個性自我介紹範文4篇
相關知識
微信使用者營銷案例與分析
手機微信使用者營銷案例分析
微信朋友圈營銷案例與分析
微信使用者營銷成功案例解析
微信平臺使用者營銷案例分析
微信產品使用者營銷案例分析
微信市場使用者營銷案例分析***2***
微信使用者營銷活動方案
微信使用者營銷活動方案
微信使用者營銷經典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