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耳陳餘列傳文言文閱讀理解答案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7日

  張耳陳餘列傳,史記中的一篇,是張耳、陳餘的合傳。在這篇列傳中,主要記述了張耳陳餘從以敬慕為刎頸之交,到後來在名利的驅使下友誼出現裂痕,最後反目成仇的史實。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張耳陳餘列傳閱讀理解答案,希望能幫到你。

  張耳陳餘列傳文言文閱讀材料原文

  張耳陳餘列傳

  司馬遷

  張耳者,大梁人也。其少時,及魏公子無忌為客。張耳嘗亡命遊外黃。外黃富人女甚美,嫁庸奴,亡其夫,去抵父客。父客素知張耳,乃謂女曰:“必欲求賢夫,從張耳。”女聽,乃卒為請決,嫁之張耳。張耳是時脫身遊,女家厚奉給張耳,張耳以故致千里客。乃宦魏為外黃令。名由此益賢。

  陳餘者,亦大梁人也,好儒術,數遊趙苦陘。富人公乘氏以其女妻之,亦知陳餘非庸人也。餘年少,父事張耳,兩人相與為刎頸交。

  秦之滅大梁也,張耳家外黃。高祖為布衣時,嘗數從張耳遊,客數月。秦滅魏數歲,已聞此兩人魏之名士也,購求有得張耳千金,陳餘五百金,張耳、陳餘乃變名姓,俱之陳,為裡監門以自食。裡吏嘗有 過笞陳餘,陳餘欲起,張耳躡之,使受笞。吏去,張耳乃引陳餘之桑下而數之曰:“始吾與公言何如?今見小辱而欲死一吏乎?”陳餘然之。秦詔書購求兩人,兩人亦反用門者以令裡中。

  陳涉起蘄,至入陳,兵數萬。張耳、陳餘上謁陳涉。涉及左右生平數聞張耳、陳餘賢,未嘗見,見即大喜。陳中豪傑父老乃說陳涉曰:“身被堅執銳率士卒以誅暴秦復立楚社稷存亡繼絕功德宜為王且夫監臨天下諸將不為王不可願立為楚王也。”陳涉問此兩人,兩人對曰:“夫秦為無道,破人國家,滅人社稷,絕人後世,罷百姓之力,盡百姓之財。瞋目張膽,出萬死不顧一生之計,為天下除殘也。今始至陳而王之,示天下私。願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國後,自為樹黨,為秦益敵也。敵多則力分,與眾則兵強。如此野無交兵,縣無守城,誅暴秦,據咸陽以令諸侯。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如此則帝業成矣。今獨王陳,恐天下解也。”陳涉不聽,遂立為王。

  ***節選自《史記·張耳陳餘列傳》***

  張耳陳餘列傳文言文閱讀題

  1.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  ***

  A.必欲求賢夫,從張耳  從:聽從

  B.嘗數從張耳遊 遊:交往

  C.陳餘欲起,張耳躡之 躡:踩住

  D.為天下除殘也 殘:殘暴

  2.下列語句中加點的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①張耳以故致千里客    ②據咸陽以令諸侯

  B.①兩人相與為刎頸交 ②女聽,乃卒為請決

  C.①乃宦魏為外黃令 ②張耳、陳餘乃變名姓

  D.①秦之滅大梁也 ②罷百姓之力

  3.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表現張耳陳餘“智謀遠見”的一組是***  ***

  ①張耳是時脫身遊,女家厚奉給張耳

  ②富人公乘氏以其女妻之,亦知陳餘非庸人也

  ③裡吏嘗有過笞陳餘,陳餘欲起,張耳躡之

  ④秦詔書購求兩人,兩人亦反用門者以令裡中

  ⑤且夫監臨天下諸將,不為王不可

  ⑥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如此則帝業成矣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張耳的妻子長得非常漂亮,未嫁張耳之前跟了一個平庸的丈夫,丈夫死後才嫁給了張耳。

  B.陳餘年齡比張耳小,與張耳共事像侍奉父親那樣對待張二人,兩人遂結為忘年生死之交。

  C.陳涉佔領陳地後,擁兵數萬,陳地的父老勸陳涉自立為王,認為不稱王不足以鎮服諸侯。

  D.陳涉就稱王之事問張耳陳餘,二人認為這樣會使天下離心離德,可先立六國的後人為王。

  5.斷句與翻譯。***

  ***1***用“/”給下面的文段斷句。

  將 軍 身 被 堅 執 銳 率 士 卒 以 誅 暴 秦 復 立 楚 社 稷 存 亡 繼 絕 功 德 宜 為 王 且 夫 監 臨 天 下 諸 將 不 為 王 不 可 願 將 軍 立 為 楚 王 也。

  ***2***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秦詔書購求兩人,兩人亦反用門者以令裡中。

  ②遣人立六國後,自為樹黨,為秦益敵也。

  張耳陳餘列傳文言文閱讀題答案

  1.A 2.C 3.D 4.A

  5.***1***身被堅執銳/率士卒以誅暴秦/復立楚社稷/存亡繼絕/功德宜為王/且夫監臨天下諸將/不為王不可/願立為楚王也。

  ***2***①秦二世下詔書懸賞捉拿他們兩人,兩人反而利用門卒的身份下令裡中百姓去查詢。

  ②派人立六國君主的後人為王,樹立自己的同盟,使秦國增加敵人。

  解析:1.A項“從”應解釋為“跟隨”,引申為“嫁給”。

  2.A項,“以”,①介詞,因;②連詞,用來。B項,“為”,①動詞,結為;②介詞,因。C項,“乃”,都是副詞,於是。D項,“之”,①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②助詞,的。

  3.此題可用排除法,①②是寫兩人的婚事,不能表現“智謀遠見”,⑤是“陳中豪傑父老”的淺見。排除這三句即可。

  4.A項理解錯誤,“亡其夫”是從她的丈夫家逃離。

  5.斷句的關鍵是理解句意,注意保持句意完整。翻譯的要求是“信”“達”“雅”,翻譯的重點是文言實詞和虛詞的意義和用法、詞類活用、文言句式等。這三句話的翻譯重點是:“購求”,懸賞捉拿;“令”下命令;“樹黨”,樹立同盟;“益”,增加。

  張耳陳餘列傳文言文參考譯文

  張耳,是魏國大梁人。他年輕的時候,曾趕上作魏公子無忌的門客。張耳曾被消除本地名籍,逃亡在外,來到外黃。外黃有一富豪人家的女兒,長得特殊的美麗,卻嫁了一個愚蠢平庸的丈夫,就逃離了她的丈夫,去投奔她父親舊時的賓客。她父親的賓客平素就瞭解張耳,於是對美女說:"你一定要嫁個有才能的丈夫,就嫁給張耳吧。"美女聽從了他的意見,終於斷絕了同她丈夫的關係,改嫁給張耳。張耳這時從困窘中擺脫出來,廣泛交遊,女家給張耳供給豐厚,張耳因此招致千里以外的賓客。於是在魏國外黃做了縣令。 他的名聲從此更加大起來。陳餘,也是魏國大梁人,愛好儒家學說,曾多次遊歷趙國的苦陘。一位很有錢的公乘氏把女兒嫁給他,也很瞭解陳餘不是一般平庸無為的人。陳餘年輕,他就像對待父親一樣侍奉張耳,兩人建立了斷頭不悔的患難情誼。

  秦國滅亡大梁時,張耳家住在外黃,漢高祖還是普通平民百姓的時候,曾多次追隨張耳交往,在張耳家一住就是幾個月。秦國滅亡魏國幾年後,已經聽說這兩個人是魏國的知名人士,就懸賞拘捕,有捉住張耳的人賞給千金,捉住陳餘的人賞給五百金。張耳、陳餘就改名換姓,一塊兒逃到陳地,充當里正衛維持生活,兩人相對而處。裡中小吏曾因陳餘犯了小的過失鞭打他,陳餘打算起來反抗,張耳趕快用腳踩他,示意不動接受鞭打,小吏走後,張耳就把陳餘帶到桑樹下,責備他說:"當初和你怎麼說的?如今遭到小小的屈辱,就要死在裡吏身上嗎?"陳餘認為他說的對。秦國發出命令文告,懸賞拘捕他兩人,他倆也利用里正衛的身份向裡中的居民傳達上邊的命令。

  陳涉在蘄州起義,打到陳地,軍隊已擴充到幾萬人。張耳、陳餘求見陳涉。陳涉和他的親信們平時多次聽說張耳、陳餘有才能,只是未曾見過面,這次相見非常高興。

  陳地的豪傑父老就勸說陳涉道:"身穿堅固的鎧甲,手拿銳利的武器,率領著士兵討伐暴虐的秦國,重立楚國的政權,使滅亡的國家得以復存,使斷絕的子嗣得以延續,這樣的功德,應該稱王。況且還要督察、率領天下各路的將領,不稱王是不行的,希望立為楚王。"陳涉就此徵求陳餘、張耳的看法,他二人回答說:"秦國無道,佔領了人家的國家,毀滅了人家的社稷,斷絕了人家的後代,榨乾百姓的民力,掠盡百姓的財物。怒目圓睜,放開膽量,不顧萬死一生,是為了替天下人除殘去暴。如今剛剛打到陳地就稱王,在天下人面前顯示出自己的私心。希望不要稱王。趕快率兵向西挺進,派人去擁立六國的後代,作為自己的黨羽,給秦國增加敵對勢力。給它樹敵越多,它的力量就越分散,我們的黨羽越多,兵力就越強大,如果這樣,就用不著在遼闊的曠野荒原上互相廝殺,也不存在堅守強攻的縣城,剷除暴虐的秦國,就可以佔據咸陽向諸侯發號施令。各諸侯國在滅亡後又得以復立,施以恩德感召他們,如能這樣,那麼帝王大業就成功了。如今只在陳地稱王,恐怕天下的諸侯就會懈怠不相從了。"陳涉沒聽從他們的意見,於是自立稱王。


  

天津高考文言文訓練題及答案
標語口號應提醒幸福閱讀練習及答案
相關知識
大自然的語言的閱讀理解答案
豐子愷的文章的閱讀理解答案
張耳陳餘列傳文言文閱讀理解答案
趙孟頫過揚州文言文閱讀理解答案
張自新傳閱讀理解答案
莫言的清醒語文閱讀理解答案
燈殤陳永林語文閱讀理解答案
趙普獨相凡十年文言文閱讀理解答案
趙普獨相凡十年文言文閱讀理解答案
走進列維坦的世界閱讀理解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