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陽節的詩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6日

  農曆的九月初九就是我們非常的傳統的節日重陽節,你知道嗎?下面小編精心整理了的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1:九月十日即事唐代: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更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在唐宋時代,九月十日被稱為“小重陽”,詩人從這一角度入手,說菊花在大小重陽兩天內連續遇到人們的登高、宴飲,兩次遭到採擷,所以有“太苦”的抱怨之言。作者以醉澆愁,朦朧中,彷彿看到菊花也在嘲笑他這個朝廷“逐臣”,他痛苦地發問:菊花為什麼要遭到“兩重陽”的重創?對於賞菊的人們來說,重陽節的歡樂情緒言猶未盡,所以九月十日還要繼續宴飲;但菊花作為一種生命的個體,卻要忍受兩遭採擷之苦。詩人以其極為敏感、幽微的靈秀之心,站在菊花的立場上,發現了這一詩意的空間。實際上,詩人是借菊花之苦來寄託自己內心的極度苦悶。借嘆菊花,而感慨自己被饞離京、流放夜郎的坎坷與不幸,正見其愁懷難以排解。此詩語雖平淡,內涵卻十分深沉。主要表現了作者一生屢遭挫敗和打擊,而在節日裡所引發的憂傷情緒。

  2:蜀中九日 / 九日登高唐代: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譯文

  在重陽節這天登高回望故鄉,身處他鄉,設席送朋友離開,舉杯之際,分外愁。

  心中已經厭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種愁苦,我想北歸不得,鴻雁為何還要從北方來。

  註釋

  九月九日:指重陽節。

  望鄉臺:古代出徵或流落在外鄉的人,往往登高或登土臺,眺望家鄉,這種臺稱為望鄉臺。

  他席:別人的酒席。這裡指為友人送行的酒席。

  他鄉:異鄉。

  南中:南方,這裡指四川一帶。

  那:為何。

  3:九日齊山登高唐代: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霑衣。***霑 同:沾***

  首聯用白描的手法寫雁過江上南飛,與客提壺上青山的一副美景。僅用七字,把江南的秋色描寫的淋漓盡致。詩人用“涵”來形容江水彷彿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懷抱裡,“江涵秋影”四字精妙的傳達出江水之清,“秋影”包容甚廣,不獨指雁影。“與客攜壺”是置酒會友,兼之有山有水,是人生樂事,“翠微”來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對於眼前景物的愉悅感受。

  頷聯為唐詩名句,夾敘夾議,寫出了詩人矛盾的心情。“難逢”、“須插”的言外之意是應把握當前及時行樂,不要無益地痛惜流光,表現了一種通達的生活態度。“菊花”是扣合重陽節的習俗。

  頸聯與頷聯手法相同,都採用了夾敘夾議的手法,表達了詩人想只管用酩酊大醉來酬答這良辰佳節,無須在節日登臨時為夕陽西下、為人生遲暮而感慨、怨恨,同時也表達了及時行樂之意。“酩酊”也是扣合了重陽節的習俗。頷聯和頸聯都用了對比,一是塵世不樂與佳節盡情快樂的對比,一是大醉無憂與怨恨憂愁的對比。兩聯也多次提到重陽。節日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使人們暫時擺脫日常生活的束縛、拋開日常生活的煩惱,讓自己的心情放鬆片刻。杜牧在這裡所表現的正是趁著重陽節拋開世事、盡情放縱快樂的思想。

  尾聯承上“登臨恨落暉”意,詩人用齊景公牛山泣涕之事進一步安慰自己。詩人由眼前所登池州的齊山,聯想到齊景公的牛山墜淚,認為像“登臨恨落暉”所感受到的那種人生無常,是古往今來盡皆如此的。既然並非今世才有此恨,就不必像齊景公那樣獨自傷感流淚。以齊景公的反例作結,表現了這種曠懷中包含著一種苦澀。

  此詩通過記敘重陽登山遠眺一事,表達了詩人人生多憂、生死無常的悲哀。以看破一切的曠達乃至頹廢,表現了封建知識分子的人生觀的落後、消極一面。
 

九九重陽節的詩
重陽節有假嗎
相關知識
九月九日重陽節的詩
九月九日重陽節的詩
九九重陽節的詩詞
九九重陽節的詩詞
九月九重陽節的詩句
描寫九月九日重陽節的古詩
描寫九月九日重陽節的古詩
關於九九重陽節的詩句
九九重陽節的詩
九九重陽節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