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湖山聽泉教學反思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7日

  《鼎湖山聽泉》是小學語文第九冊的一篇課文,表達了作者對鼎湖山泉水的喜愛,對大自然的熱愛。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篇一

  《鼎湖山聽泉》是一篇遊記,作者以細膩的筆觸記敘了遊覽鼎湖山時的所見、所聞、所感。重點介紹了鼎湖山奇妙的泉聲和聽泉時的美妙感受。作者詩一般的語言描繪了山泉的各種姿色和聲響,以豐富的想象,真摯的情感創造了一幅幅詩的畫面和令人陶醉的意境,他以深厚的文筆功力充分調動了讀者的視覺、聽覺和想象,給人以美的享受,使讀者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了萬泉齊鳴的世界裡。

  教學的過程中要讓學生多讀課文,從誦讀中得到啟發,並有所感悟。引導學生通過分析作者的文筆引人入勝的因素,再通過多種形式的感悟朗讀,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薰陶和感染,對作者產生敬佩之情,很快地觸及到作者的心靈,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情感得以昇華,也更容易領會課文的主旨了。同時還做到注意對學生進行朗讀技巧的指導,指導學生從作者用的比喻中思考,這樣以聽促讀,以讀促學,學生就這樣快樂而輕鬆地學習著。

  語文每一篇作品都為學生提供一個無限廣闊的想象空間,語文教學應當通過一篇篇教材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感受力、想象力和領悟力,讓每一個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不同的年齡特點、知識素養、生活經驗做出解讀。“海闊憑魚越,天高任鳥飛”,語文教學的天地是沒有止境的,只有“好學上進,博採眾長,刻苦鑽研”才能真正達向理想的境界,為此,我將不懈努力。

  篇二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寫景遊記,傳統的教學模式普遍是分析課文。這種教法往往會讓學生生厭,作為教師自己教著也覺得沒趣。為此,在整堂課的教學中,我抓住了這樣幾個點:

  一、自我感受

  本堂課主要的教學內容是精讀“夜聽泉聲”的段落,在這段精彩的文字出現前,我利用多媒體充分擬造了一個靜靜聽泉的氛圍,再加上生動畫面,引導學生“辯識、聆聽、體會”,並且表達出自己的感悟,由於學生已經如臨其境,所以他們的感受豐富而又新鮮,表達時暢所欲言,不受文字的限制。這一環節的設計為後一環節“仿文寫意”的成功作了鋪墊。

  二、精讀文字

  通過上一環節中學生“聽泉、辯泉、說泉”的活動,學生有了體驗的基礎及表達的慾望,這種情況下我再讓學生學習作者描寫自身聽泉感受的語句,讓學生體會作者的情感,從而使學生的表達能力得到提高,情感得以昇華,這樣更容易領會課文的主旨了。

  三、仿文寫意

  學生通過以上幾個環節的體驗和感悟,自然在胸中流淌著美的情感,湧動著美的語言,在此基礎上,我稍加點撥,引導,於是我精心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輔助他們寫作:1、這些泉水“泉水繞過樹根,拍打卵石,穿越草叢,流連花間”,她們還會到哪裡去?還會去幹什麼呢?2、你覺得還有什麼樂器或者別的事物來比喻這些泉聲呢?這兩個問題果然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在教者如涓涓細流般的引導、點撥之中,他們暢所欲言,各抒己見。隨著學生的奇思妙想,課堂上生機勃勃,童趣盎然。此刻,我說:“同學們,你們的想象一點都不比作者謝大光差呀,那麼我們現在來和作者比一比文筆如何?”話音剛落,學生就紛紛拿筆寫了起來,學生的思維在優美音樂的伴奏下在靜靜的充滿詩意的課堂上流淌著,不一會兒一段段精彩的描述就水到渠成了。在寫後的交流中,學生聆聽著其他同學的想象與表達,又一次接受了“美”的洗禮。

  我個人覺得以語言訓練為突破點,在反覆品讀中體會語言的優美和精煉。既呈現給學生的是生動的情景和實實在在的文字,又絲毫沒有刻意進行朗讀指導的痕跡。學生只有在自己感悟、體驗的基礎上充分閱讀之後,才能與作者產生共鳴,因此,課堂上才能有學生獨到的深入解讀。

  篇三

  這一堂課,我感覺是不理想的。學生沒有興趣,課堂的氛圍是沉悶的。

  我想主要的原因應該是——我預設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學習需求不吻合。

  我預設的教學目標是:1、瞭解課文每個自然段的意思,從而掌握分段的技巧並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2、理解部分詞語的意思。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第一、從學生的學情以及表現出來的狀態來看,瞭解課文的大意,掌握分段的技巧,他們是不感興趣的。因為之前不少課的第一課時,我基本上也在側重這方面的訓練,所以在教學內容和方法上都沒有新鮮感。而且我也相信大部分同學都已具備這樣的能力。可我總是不放心,還在反覆練習,學生當然沒積極性了!

  第二、在課的引入環節,我讓學生讀課題“鼎湖山聽泉”後,質疑,學生都說:我最想了解鼎湖山有哪些泉聲?那兒的泉聲是怎樣的?學生有了這樣的學習需求後,我並沒有很好地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情境去好好地感受泉聲,只讓學生帶著這樣的疑問去自讀了一遍課文,把它作為引入課文的一塊墊腳石。然後又按照自己預設的教學思路,讓學生讀生字、讀詞語、讀自然段,並概括段意和主要內容。這樣的做法,置學生的需求於不顧,機械地照搬教案,我想學生一定覺得這樣的課堂對他們是沒有吸引力的。

  看來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也不能掉以輕心。作為老師,不能認為:第一課時麼,不就是學學生字、讀讀詞語、讀熟課文,對課文有整體的瞭解嘛!其實不然,第一課時的教學,教師也必須瞭解清楚,學生的閱讀需求是什麼,哪些需求是可以在第一課時為學生解決?哪些適合放在第二課時進行?千萬要避免,調動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但又滿足不了他們的渴求,這是很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其次還要思考,哪些知識、技能是教師想給學生的,而這些知識、技能,學生是不是已經掌握了,或掌握了多少?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是否適合進行這方面的訓練。如果適合,怎樣訓練?訓練到什麼樣的程度?這些問題都應該認真地考慮清楚。

  總之,一篇課文的教學設計要綜合學生的學情、課文的特點、單元的訓練點等多方面的因素。它是一個複雜思維的產物,也應該是一個精美的藝術品!


  

鼎湖山聽泉課文反思
電腦住宅課文反思
相關知識
鼎湖山聽泉教學反思
鼎湖山聽泉課後反思
鼎湖山聽泉課文反思
鼎湖山聽泉分段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
山青青教學反思
一年級山青青教學反思
初中英語聽力教學反思與思考
高中英語聽力教學反思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青山不老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