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養生靚湯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7日

  夏季,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消耗較大,加上小兒生長髮育迅速,需要較多營養。下面小編為你介紹,希望對你有用!

  7種

  一、泥湫湯-

  1、功效:小兒多汗、體虛、病後流汗不止。專用於小兒斂汗。現在很多小孩出熱痱,其實可以先為其斂汗,沒有這麼大汗了,痱子就不會這麼厲害。

  2、配料:泥湫+茨實+淮山+苡米

  3、做法:泥湫買回來,直接在袋子裡撒幾勺鹽。泥湫自然會不斷翻動,身上的“擅”***此字不會寫,就是身上滑滑的粘

  液***就會脫落。然後用水衝乾淨,不用劏的。然後少油落鍋,將泥湫爆炒一下,落四碗水,滾一下,然後轉落個細煲,加茨實+淮山+苡米一起煲濃。湯直接飲用,或用來煮麵煮粥。

  二、魚骨湯

  1、功效:增強鈣質、清潤、去溼

  2、配料:大魚骨,選中段到尾,切件。紅蘿蔔+黃豆+雪耳

  3、做法:起鍋略煎魚骨,紅蘿蔔去皮切片略微爆炒,然後加水,滾十分鐘後換落湯煲去煲,加黃豆和雪耳。湯直接飲用,或用來煮麵煮粥。

  4、廣州4月天很潮溼,可以加綿茵塵***不知是否這樣寫***,非常去溼。那是個中藥來的,用個煲湯袋裝著來煲。

  三、大骨湯

  1、功效:增強鈣質,健脾開胃

  2、配料:豬骨***最好選用蔗渣骨那幾塊,和賣豬肉的講人家就明白的了。不要用桶骨,肥。***+茨實+淮山+苡米

  3、如果用電子瓦撐,熬半天。最好一次買多些料,煲濃些,煲一大煲,然後買幾個小膠盒分裝起來,放冰箱冷藏那格,然後每天要用才拿出來解凍。那就不用每天煲。

  四、米湯:

  1、功效:清熱、有“米氣”

  2、配料:大人煲粥,粥面濃濃的那層白漿。營養豐富,做法簡單。直接當水喝。

  3、小孩病中、病後、熱氣,都可以飲用。

  五、清香瘦肉水

  1、配料:精肉5、6文。無肥。

  2、做法:剁爛成肉餅狀。用湯碗裝滿滿一碗冷水,把肉放裡面泡,大概半小時。然後用煲仔連湯帶水滾15分鐘,加少量油和鹽調味***如果BB小,可以不放調料,都一樣很香的***。湯味清香可口,不肥膩。做法非常簡單。

  3、功效:對病後恢復、或對小孩貧血、以及日常補充動物蛋白質的營養非常有幫助。

  六、高營養雞湯

  1、配料:雞腳四隻、雞腿一隻、淮山、茨實

  2、做法:將配料放入湯煲中,放約2湯碗水,煲濃。

  3、功效:雞腿肉煲的湯香味很特別,比光是用雞肉煲的湯味道要更香。加雞腳能有助於骨頭的軟化、營養融入湯中。大家煲骨頭湯,不妨都放一些雞腳,你會發現煲出來的湯特別濃、骨頭也很容易熬爛。

  七、 奶白魚尾湯

  l、功效:增強鈣質、鮮甜醒胃、富含蛋白質

  2、材料:大魚尾一條+紅蘿蔔半個

  3、做法:紅蘿蔔切成細塊。魚尾洗淨,起鍋落油略煎,可以用煲湯袋裝起,不然會有殘留的魚骨的。加紅蘿蔔略炒,然後直接加白開水,大火滾20分鐘。隔渣飲用。魚尾略煎後滾出來的湯是奶白色的,非常誘人,加紅蘿蔔後湯更加鮮甜。寶寶必定喜歡。

  兒童春季養生湯

  參術大棗湯

  可健脾益氣,常用於體倦、胃納欠佳、大便不暢的小兒。一般兒童飲用,也可健脾開胃。選用黨蔘10克、雲苓20克、白朮6克、大棗5枚、鮮鴨腎1個。雲苓打碎,大棗去核,鮮鴨腎剖開,把鴨內金洗淨後與上料同放放鍋內,加適量清水煲1小時,調味便可食用。

  芡實鯽魚湯

  可補氣、健脾、固腎。適合於脾胃弱、食慾不振、大便不調的小兒或一般兒童日常食用,能增強脾胃功能。用芡實15克、河南淮山15克、鯽魚1條***約150克***。鯽魚去鱗、鰓及內臟,用少許食油在鐵鍋內煎至淡黃色,然後與芡實、淮山同放入沙鍋內,加適量清水煲1小時,以食鹽調味,即可食用。

  浮小麥豬心湯

  可健脾益氣,寧心安神,健腦益智。選用浮小麥25克、大棗5枚、豬心1個、桂圓肉6克。豬心對邊切開,洗淨積血,大棗去核,上料同放入鍋內,加適量清水,煲1小時,調味即可食用。

  蓮子百合羹

  可補益脾胃、潤肺,寧心安神。適合於小兒日常食用。用蓮子15克、幹百合15克、雞蛋1個、白糖適量。將蓮子去芯,與百合同放在沙鍋內,加適量清水,文火煮至蓮子肉爛,再加入雞蛋、白糖。雞蛋煮熟後即可食用。

  南杏潤肺湯

  可補益肺氣、潤肺、化痰止咳。適合於天氣乾燥時或肺氣弱、易咳嗽的小兒平時飲用,也可用於肺炎恢復期調補身體。用南杏12克、北杏9克、蜜棗4枚、豬肺200克。南杏、北杏去皮,豬肺洗淨切成小塊,用少許食油在鐵鍋中炒透,加適量開水,與蜜棗同放在沙鍋內、煲1-2小時,即可食用。

中醫養生五行學說
冬季養生飲品小知識
相關知識
兒童養生靚湯的做法
兒童養生靚湯
兒童養生營養湯
秋季兒童養生湯
值得推薦的兒童養生湯食譜
冬季兒童養生湯譜推薦
冬季兒童養生湯譜
冬季兒童養生湯食譜
兒童養生湯譜推薦
兒童養生湯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