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陶藝對孩子的影響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04日

  陶藝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在孩子的成長中,不僅可以給孩子們帶來無盡的歡樂,還可以帶來無窮的新鮮感。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思維方面的發展。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一、能收穫到快樂

  在孩子們的眼裡,世上的萬物只分為好玩與不好玩的,而陶藝無疑屬於好玩的行列。帶給孩子一份快樂的心情是每個爸爸媽媽都希望的,當孩子們通過自由地玩陶土,隨意地糊泥、用力敲打泥巴、捏塑泥塊等等所獲得的快樂,不正是爸爸媽媽的希望嗎?

  孩子們在泥塑的過程中的發現自己的能力,將天馬行空的想象用陶土呈現出來,恣意發揮。

  邂逅親子溫馨時光 陶藝親子教育的互動性也很強,雲樹會定期推出一些陶藝親子活動,小云朵和爸爸媽媽們將一起暢遊在陶藝的世界裡,在玩樂中學習陶藝的同時,爸爸媽媽們也將更多的瞭解到小云朵們的純真世界。在靈活有趣的親子活動裡,既能充分發揮孩子的創造力、想象力,製作出美妙的作品,又能拉近孩子和家長的感情營造溫馨浪漫的情感體驗。爸爸媽媽與小云朵一起做一件棒棒的陶藝品,所收穫的不僅僅是快樂還有成長的印記,這無疑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情。 提高小朋友們的審美能力 雲樹所推出的立體陶藝課程,不僅僅是簡單的傳授小朋友們製作技巧,更多的是培養孩子的想象力與創造力。雲樹通過音訊視訊以及情景設定來擴充套件小朋友們的視野,加以引導聯想激發小朋友們的創意思維,豐富小朋友們的情感世界,加強小朋友們的情感表達能力。在玩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感受美創造美,雲樹尊重每一個小朋友們的想法,鼓勵小朋友們對美不同視角的理解與表達。 有利個性發展學陶藝是手、眼、腦協調互動的過程,兒童的智力發展起源於動作,而學陶藝的過程不僅可以開發幼兒的智力,還可以發展他們的感知力、觀察力和創造力,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陶藝製作還需要一定的意志力,因為哪怕是完成一根粗線條,也要經過搓、磨等等工序,更不要說完成一件小作品了。當小朋友們看見自己的作品被上釉後燒製成彩色的瓷器,一定對自己的動手能力更有信心。 陶土是不定型的粘土精靈,任憑孩子怎麼捏、揉都會是一件很有特色的作品,而孩子想象力越是豐富,出現的作品越是充滿童趣的美。在雲樹的每一個小云朵的作品都是獨一無二不可複製的,都有自己獨特的情感與故事。雲樹欣賞每一個小云朵的創意,也很珍惜小云朵美妙的想法,保護小朋友的奇思妙,力求個性發展想是雲樹堅守的理念。遵循孩子的身心發育規律---科學教學 不同年齡段的小朋友動手能力是不同的,陶藝課程學習上也有差別,2-8歲的幼兒適合進行這樣的教學:

  2歲:孩子認得黃色,注視小物體及圖片可維持50秒鐘,出現了想象力的萌芽。手部精細動作可以疊8塊積木。

  陶藝能力:可以對陶土進行手拉、捏、揉的動作。這時期主要以陪養孩子對陶土的興趣為主。

  3歲:孩子認得黃、紅、綠的顏色,想象隨著經驗和言語的發展而發展,逐漸產生了帶有最簡單的主題和主角的遊戲活動,但總的說還是貧乏、簡單的,無意想象佔了主導地位。能與別的孩子一起玩遊戲。手部精細動作發展:可以自己拿小勺吃飯,自己拿肥皂洗手,學***的樣自己拿蠟筆畫線,逐步練習臨摹幾何圖形,眼、手協調能力得到發展,即在雙眼的注視下,可用手來完成所想做的動作。

  陶藝能力:可以對陶土搓、卷、壓,這時期可以做一些簡單的器物,比如小杯子。 4歲:開始出現一種探究心理,有探察一切的願望,只要是新鮮的東西,都會引起他們的注意,所以這種有意注意就出現了。手部精細動作的發展:雙手的協調能力大大發展,即在雙眼的控制下,孩子可用兩隻手來完成各種手工任務。

  陶藝能力:可以用手將泥搓成長條,再把泥條圍起來,使它成為一種器物,或者更精細的搓、卷、壓陶土,進行創造性的設計,比如做一間屋子,或者做一個有花紋的杯子。 5-6歲階段的小朋友基本為幼兒園中小班孩子,對世界有一定的認知,比較活躍好動,對事物有很強的好奇和探索心理。能夠畫出簡單的圖形,也有一定的認知水平,此年齡段的孩子思維比較活躍富有想象力創造力,對色彩有一定的認知。 陶藝能力:可以較為熟練的掌握對陶土的搓圓、搓條、卷、壓等塑性技巧,並能夠使用陶土小工具做出一些細節的刻畫。雲樹主張對其作品引導的側重點為:70%想象加30%技法。 7-8歲年齡階段的小朋友基本為一二年級的孩子,已經可以做出比較具象的東西,有一定的空間想象力,具有抽象的概念和一定的邏輯推理能力,受到學校系統的教育有良好的紀律性,理解能力強。因此這個階段的重點為50%想象加50%技法。 陶藝能力:可以熟料掌握陶土塑性技巧,靈活運用陶土工具,能夠細緻刻畫出作品的細節,做出較為複雜的作品,由於對事物的認知水平的提高,對作品的具象要求比較高。

  陶藝對孩子的重要性

  一、在歷史長河中,它是記錄並傳承文明的使者

  10000多年前,陶藝作為人類祖先最早的創造性勞動,標誌和見證了人類文明的開端。在我國,從唐一直到明清時期,陶藝都曾是“器成天下走”的東方名片,如今我們去博物館,還能清晰地看到那些彩陶罐上捉摸不透的圖案、秦王墓中嚴肅的兵馬俑、溫潤如玉完好的宋瓷中傳遞的歷史印記。透過他們,文明的演進、歷史的更迭彷彿就在眼前。每件作品背後的文化因素,使其造型、圖案、釉色紋樣呈現出豐富多元的面貌,帝王、工匠和使用者,不同階層的文化相互交流,共同決定和形塑出它的時代風格。陶瓷的魅力之處,還在於它不僅是一個靜態的、觀賞的物體,更輝映著源遠流長的歷史記事脈絡、是人類文明的見證者,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把它稱為“國粹”,陶瓷的英文”china”會與中國同名。

  可以確定的是,陶瓷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需要得到傳承和發展,這是中華兒女“重拾文明自信”的基礎,因此,“陶藝教育”應當從娃娃抓起。

  二、從“瓷、器”二字上,最能詮釋中國人的審美和價值觀念

  說到美好的東西,中國人總是會將其跟玉聯絡在一起,如“陌上人如玉”、“冰清玉潔”、“黃金有價玉無價”······在封建社會,更是一度把它作為最高權利的象徵符號***玉璽***,其傳達的精神核心和中國人推崇溫潤的、內斂的文化審美氣質是一致的,而玉最能體現這一點。

  中國人常說“器以載道”,道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根源之一。“器”,往小了說是器物,我們也常說某個人“有器量”、“成大器”,往大了說即萬事萬物。中國古代是一個思想極其豐富的時期,所以器物在這裡就不僅是體現古人對形式美的認識,更通過有形之器傳達無形之“道”,從而突破了器物的普遍物質意義,以器為載體,表達不同思想、境界、價值觀念,並通過中國人提倡的“勞動創造價值”的人工形態去進行一個結果的最終呈現,所以陶瓷可以說是中國人骨子裡推崇的審美文化和價值觀念的綜合體。

  三、在製作流程和工藝上,最能體現寶貴的“匠人精神”

  制瓷“共計一坯之力,過手七十二,方可成器”,說的是陶瓷的製作工序繁多,需經過七十二道工序,每一步都有可能導致一件作品前功盡棄。所以陶藝中體現的匠人精神是指做事精益求精、把每一件小事做好的精神,也是對自我嚴格要求,挫敗後從頭再來的精神。日本、德國將這種工匠精神用於學習、工作,建立了許多百年企業和世界一流的產品。在消費快餐化、粗製濫造的山寨產品遍佈的今天,中國的孩子更需要這種精神的傳遞。

  四、在藝術門類中,它是與生活最親近的一門藝術

  現在,很多家長都已經有了讓孩子學習藝術的概念,也知道學習藝術並不是為了一定要當藝術家,那真正的意義是什麼呢?其實,對於大多數人而言,藝術的意義不在於一節節正襟危坐的課程,不在於展廳裡高大上需要仰望的藝術做品,更多的是培養我們對美好事物的感受和欣賞能力,讓生活因此而更美好。

  我們知道,宋朝的文化輸出達到了歷史的高峰。點茶、焚香、插花、掛畫,被宋人稱為“生活四藝”,是當時文人追求雅緻生活的重要部分,他們將日常生活提至藝術境界,充實內在涵養與修為,這與現代人提倡的“生活美學”的概念不謀而合,而四藝中,有三項所用之器都與瓷器緊密相連。

  陶藝是與生活最親近的一門藝術,在陶藝課中,通過一件件作品的製作,激發學生對美好生活的感受和培養運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影響和改變生活境遇的能力,真正做到“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如果是作為“禮物”送給他人則又多了一份情誼的傳達和成就感的喜悅。

  五、在教學載體上,他運用了孩子最喜歡的材料——泥巴

  我們每個人小時候都有玩泥巴的記憶,泥巴對於人類來說是最為接近自然、孕育萬物卻從不曾索取的大地母親、生命之源,卻也是最易得、樸實無華的材料,泥土本身蘊含的精神就值得孩子們去學習和體會。世間萬物都也都是依靠水土而生存,人對泥巴和水本身就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

  陶藝教育就是通過利用兒童最為親近和喜歡的材料——泥土為載體,激發孩子對學習的興趣。現在城市的很多孩子卻沒有玩泥的機會,甚至覺得泥巴髒兮兮的。其實這些孩子缺的從來就不是“更好、更高科技”的產品,而是這是最自然、質樸的東西。

  六、在教學方法上,它用與小手最相通的學習方式——觸覺藝術

  在兒童教育中***特別是幼兒***,我們常強調要調動感官體驗,因為這是兒童學習和探索周圍事物最直接的方式,而大部分的藝術課程都是以視覺***繪畫類***、聽覺***音樂類***感受為主。

  我們都有過這樣一些體驗:小的時候喜歡捏一種很多泡泡的塑料包裝膜,逛超市的時候喜歡把手插在米里,看展的時候即使寫著“非禮勿動”也還是想摸一摸,甚至很多人不開心的時候喜歡撕紙·····這是因為人對於觸覺感受本身就有一些原始的需求。

  陶藝是少有的觸覺藝術,正好彌補了這一塊的缺失。我們常說“心靈手巧”,陶藝不僅是動手的,還是雙手互動***左手在生活中用的極少,卻能助於小腦的開發***,並需要眼、手、腦相互配合,缺一都不可成“器”。通過長期系統地啟發、引導和實踐,能夠培養孩子做事的專注、探索的精神、藝術的氣質。另外,陶藝中的各種技法和工具的運用***擀泥片、搓泥條、揉泥球、徒手手捏等***都正好巧妙地從整體到區域性對孩子的手臂手腕力量、手指力度敏感度等進行系統訓練從而達到促進動手能力的效果。

  七、在操作過程中,它是孩子情緒釋放、思維拓展和情感表達的最好途徑

  我們常會發現孩子在上課前特別喜歡不停地“戳”泥巴。這是因為兒童也有屬於自己的“情緒垃圾”,當在學校或他人相處中出現不愉快的現象,成人也許能夠做到調整自己情緒,而孩子有時候可能忘了,但這些情緒其實並沒有真正“消化”掉。

  兒童在陶藝製作中,可以通過不斷揉捏、拍打、重塑,破壞、重來,讓一些積壓的情緒得到釋放的同時又能收穫很多偶然性的結果,而這些總是成為孩子天馬行空想法的靈感繆斯,但你想把它做精做好,就又必須在釋放完情緒後調整自己、專注下來。

  陶藝作品還是兒童培養、表達情感非常好的方式,不但課堂之中有許多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互動,在作品中我們也總是找到兒童細膩、珍貴情感的體現,每個兒童對著自己的作品都能講出一串有趣味生動的故事。

  八、在作品結果上,它更加接近真實生活的三維立體

  我們都知道3D電影比普通電影好看,小朋友看動畫片、學畫畫到了一定階段也都會往動漫、素描等更立體感更強的方向走。相對於平面藝術,陶藝需要孩子從各個角度對錶達物件進行認識、觀察、表現,有助於學生形成立體思維,加強空間感,呈現結果立體化還要求學生不僅需要將作品設計出來,還要能夠進行實現,完成從憑空想象到真實創造的跨越。

  例如我們畫一個杯子相對簡單,但將其變成一個能夠喝水的杯子就需要考慮到裝水的空間、把手的粘接等實際問題,生活中空想家很多,實踐者卻寥寥。陶藝,能夠讓每一個孩子成為獨具個性的“創造家”。

  隨著現代化社會向多元化方向發展,社會需要的是多元化的素質人才。而兒童陶藝在現代素質教育的領域裡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近年來被廣大學校認同和重視,在社會上產生了非常好的影響。經過一些家長的親歷與實踐,他們為大家總結了陶藝交易的幾大好處:

  九、親近自然,塑造未來

  陶土溼潤柔軟,陶藝的學習使少年兒童感到親近、自由輕鬆。人類與生俱來就有一種親近大自然,親近泥土的天性。泥土多變的特性,是孩子釋放自我、闡述童真的一種手段;是通過觸覺、視覺,感覺引人向善的一種樸實的方式;是施潔淨於人心的體現;也是他們幼小心靈接觸中國傳統文化,增強自信心的有效措施。上陶藝課,無拘無束,身體自由活動,雙手可敲打、揉搓、拉、團,動作自由、隨心所欲,學習熱情高漲,思維處在積極主動狀態。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兒童的興趣。”陶藝教育是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是減輕兒童課業負擔、提高教學質量、實施素質教育的一把金鑰匙。

  十、提高審美及藝術素養

  陶藝是集繪畫、書法、雕塑、裝飾、人文於一體的綜合性藝術,精美絕倫的陶藝作品能啟迪孩子去感受美、理解美、鑑賞美和表現美,在陶藝活動學習中可以不斷提高孩子的審美素質。泥塑作品的直觀性、形象性是實施兒童美育提高審美情趣的有效途徑。陶藝教育充分體現素質教育的本質,是美育的生動體現,對提高孩子的文化素質也有著深遠的意義。

  十一、陶藝啟迪智力,發展個性,培養創造力

  通過陶藝的學習,孩子捏、揉、搓、拉泥巴時,手、眼、腦並用,促進了左右腦的細胞活動,對孩子的手、眼、腦協調發展起到很好的作用。只有鍛鍊其雙手,才能啟迪其心智,促進藝術發展,雙手活動是思維產生的源泉。陶藝是一門需要耐心、需要細心、需要認真用心體會的課程。一件作品,需要花不少時間反覆修改和製作,通過先塑型、到上釉、到燒製的過程,通過這些,孩子們能在不斷的實踐中瞭解泥塑的規律和要求,慢慢地學會了細心和耐心,形成了細緻做事的習慣,塑造健全而優良的人格。

  十二、改善親子關係

  現在迫於生活的壓力,很多父母都忙於自己的事業,工作。能真正意義上陪伴孩子的時間少之又少,怎麼在有限的時間跟自己孩子有意義的度過呢?父母與孩子一起做一件陶藝作品的過程是美妙的,共同動手的過程是親切的,大手拉小手,一同感受泥巴的觸覺,再裝飾燒製,這樣燒製出來的陶瓷作品對於孩子或是家長來說意義非凡。這對親子關係更是一種很好的促進。

現代性轉變下的陶瓷藝術發展
唐代茶文化與陶瓷茶器介紹
相關知識
關於陶藝對孩子的影響
關於家長對孩子的話語
關於家長對孩子的話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有哪些
口才對孩子的影響
媽媽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影響力
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影響不容忽視
中考生家長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父母的教育素質對孩子的影響案例分析
父母素質對孩子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