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大雁塔導遊詞3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大雁塔***GreatWildGoosePagoda***,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西安市的大慈恩寺內,被視為古都西安和陝西省的象徵。下面是為大家帶來的陝西大雁塔導遊詞,希望可以讓大家喜歡。

  篇一:陝西大雁塔導遊詞

  歡迎大家來到這裡,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大雁塔位於南郊大慈恩寺內,是全國著名的古代建築,被視為古都西安的象徵。相傳是唐僧從印度***古天竺***取經回來後,專門從事譯經和藏經之處。因仿印度雁塔樣式的修建故名雁塔。由於後來又在長安薦福寺內修建了一座較小的雁塔,為了區別,人們就把慈恩寺塔叫大雁塔,薦福寺塔叫小雁塔,一直流傳至今。大雁塔平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約45米,高約5米的臺基上。塔七層,底層邊長25米,由地面至塔頂高64米。塔身用磚砌成,磨磚對縫堅固異常。塔內有樓梯,可以盤旋而上。每層四面各有一個拱券門洞,可以憑欄遠眺。長安風貌盡收眼底。塔的底層四面皆有石門,門桅上均有精美的線刻佛像,傳為唐代大畫家閻立本的手筆。塔南門兩側的磚龕內,嵌有唐初四大書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書的大唐三藏聖教序》和《述三藏聖教序記》兩塊石碑。唐末以後,寺院屢道兵火,殿宇焚燬,只有大雁塔巍然獨存。

  另一說:大雁塔建於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內,故 又名慈恩寺塔。慈恩寺是唐貞觀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為了追 念他的母親文德皇后而建。大雁塔初建時只有五層。武則天時重修,後來又經過多次修葺。現在的塔是七層,共64米,呈方形角錐狀。塔身為青磚砌成,各層壁面作柱枋、欄額等仿木結構。每層四面都有券砌拱門。這種樓閣式磚塔,造型簡潔,氣勢雄偉,是我國佛教建築藝術的傑作。大雁塔底層南門兩側,鑲嵌著唐代著名書法家褚遂良書寫的兩塊石碑。一塊是《大唐三藏聖教序》;另一塊是唐高宗撰的《大唐三藏聖教序記》。碑側蔓草花紋,圖案優美,造型生動。這些都是研究唐代書法、繪畫、雕刻藝術的重要文物。大慈恩寺是唐長安城內最著名、最巨集麗的佛寺,它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

  唐三藏--玄奘,曾在這裡主持寺務,領管佛經譯場,創立佛教宗派。寺內的大雁塔又是他親自督造的。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國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國內外的重視。

  寺門內,鍾、鼓樓東西對峙。鍾、鼓是寺院的號令,俗有"晨鐘暮鼓"之說。東側鐘樓內懸吊明代鐵鐘一口,重三萬斤,高三米多。唐代學子,考中進士後到慈恩塔下題名,謂之"雁塔題名",後沿襲成習。唐代畫家吳道子、王維等曾為慈恩寺作過不少壁畫,惜早已湮沒。但在大雁塔下四門洞的石門楣、門框上,卻保留著精美的唐代線刻畫。西石門楣上的線刻殿堂圖尤為珍貴。

  大雁塔東南側,有和尚墓塔群。其中六座是清代建造的。大雄寶殿是寺院的中心建築,殿內有三身佛、菩薩和羅漢泥塑像。是禮佛誦經之所。法堂是講經說法的地方。堂內有阿彌陀佛銅像。

  今日的慈思寺是明代以來的規模,而寺內的殿堂則是清代末年的建築。現在大雁塔經過修復,古塔雄偉,寺殿香火繚繞,庭院鮮花爭豔,是一處特別吸引國內外遊人的遊覽勝地.

  篇二:陝西大雁塔導遊詞

  歡迎大家來到這裡,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要看中國的五百年,請到北京;要看中國五千年,請到西安”,看到這就應該知道西安歷史的悠久,西安曾是十三個朝代的首都,也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更與雅典、開羅、羅馬一起被譽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西安,古稱長安。遍佈西安的帝王陵墓、宮殿遺址、古剎名寺和園林名勝,是西安成為了一座歷史文化的寶庫,數不勝數的文物古蹟都向人們彰顯它曾經有過的輝煌以及深厚豐富的歷史文化魅力。就是在這樣一個城市,在這你可以感受到中國幾千年的滄桑變化,以及中華文明的發展和中華民族的偉大。

  2011年1月14日,在北京舉行的國家5A級旅遊景區授牌儀式上,西安曲江大雁塔?大唐芙蓉園景區成功晉升國家5A級景區,成為我省繼兵馬俑、華清池和黃帝陵之後,第四家國家5A級旅遊景區,是西安市屬第一家5A級景區,是全國首個區域性、多景點整體打包晉級的國家5A級景區。

  西安曲江大雁塔?大唐芙蓉園景區位於西安曲江新區核心區域,總面積3.8平方公里,是中國唯一的唐文化主題景區。這裡有唐都長安玄奘譯經之地、佛教祖庭-大慈恩寺;西安地標、千年古蹟-大雁塔;構架山水、師法自然,儲存唐大慈恩寺大雄寶殿殿基遺址的唐大慈恩寺遺址公園;中國第一個全方位展示盛唐風貌遺址公園-大唐芙蓉園;以唐代曲江池遺址為摹本,因循山水格局的開放式文化體驗公園-曲江池遺址公園;在歷經1400多年風雨的唐城牆遺址之上,恢復再現的以唐詩人物和唐詩意境為主題的唐城牆遺址公園;還有亞洲最大矩陣式音樂水舞廣場、大雁塔文化休閒景區、炫美盛唐天街以及大唐不夜城。

  景區文化歷史資源厚重,景色宜人環境優美,處處體現著環保理念與人文關懷,已成為西安城市新名片,古都旅遊新品牌。遊客步入景區之中,每一個腳印都行走在遺址之上,每一次遊歷都在完成著與歷史的對話。

  篇三:陝西大雁塔歷史

  唐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 玄奘法師為供奉從印度帶回的佛像、 舍利和 梵文經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五層磚塔。和寶雞的法門寺因塔建寺相反,大雁塔則是因寺建塔。在武則天長安年間重建。後來又經過多次修整。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遊覽勝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題記,僅明、清朝時期的題名碑就有二百餘通。大雁塔所在的大慈恩寺是唐代高僧玄奘專門從事譯經和藏經之處。玄奘法師從天竺取回佛經,曾在慈恩寺主持寺務,以“恐人代不常,經本散失,兼防火難”並妥善安置經像舍利為由,擬於慈恩寺正門外造石塔一座,遂於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三月附圖表上奏。 唐高宗由於 玄奘所規劃浮圖總高三十丈,以工程浩大難以成就,又不願法師辛勞為由,恩准朝廷資助在寺西院建五層磚塔。此塔名雁塔,由於後來在長安薦福寺內修建了一座較小的雁塔,慈恩寺塔叫作大雁塔, 薦福寺塔叫作小雁塔,一直流傳至今。大雁塔仿西域窣堵坡形制,磚面土心,不可攀登,每層皆存舍利。玄奘法師親自主持建塔,歷時兩年建成。因磚表土心,風雨剝蝕,五十餘年後塔身逐漸塌損。

  武則天長安年間***公元701年—704年***,女皇 武則天和王公貴族,施錢在原址上重新建造,新建為七層青磚塔***另一說,公元704年大雁塔改建成,塔增高至10層。公元931年,五代時後唐時期對大雁塔進行改建,降至七層***。唐末以後,慈恩寺寺院屢遭兵火,殿宇焚燬,只有大雁塔獨存。

  公元931年***五代後唐長興二年***對大雁塔再次修葺。後來西安地區發生了幾次大地震,大雁塔的塔頂震落,塔身震裂。***原先塔高11層*** 人稱“二聖三絕碑”。

陝西大雁塔導遊詞範文3篇
陝西驪山導遊詞範文3篇
相關知識
陝西大雁塔導遊詞3篇
最新的陝西大雁塔導遊詞範文
陝西大雁塔導遊詞範文3篇
最新的陝西小雁塔導遊詞範文
西安大雁塔導遊詞
西安慈恩寺大雁塔導遊詞
西安大雁塔導遊詞精選範文
廣西大榕樹導遊詞五篇
江西大覺山導遊詞五篇
陝西西安碑林導遊詞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