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荊請罪是什麼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8日

  一個詞語可能有好幾種意思,可能有些意思你不知道,那麼就讓小編來告訴你吧。

  

  負荊請罪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講述了發生在趙國首都邯鄲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故事又被稱為將相和。 在邯鄲市串城街***邯鄲道***有一處巷子回車巷,這裡就是藺相如迴避廉頗的窄巷。還在巷口立了一通石碑回車巷碑記,記述負荊請罪的故事。

  意思:負:揹著;荊:荊條。揹著荊杖,表示服罪,向當事人請罪,形容主動向人認錯、道歉,給予自己嚴厲責罰,也表示向人認錯賠罪。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示例:我今特來尋賢弟,~。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四十六回近義詞:引咎自責反義詞:興師問罪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用於賠禮道歉的場合。 負:背,揹著。***荊是落葉叢生灌木,高四五尺,莖堅硬,可作杖,有刺。荊條長而柔韌,可以編制筐、籃、籬笆等。*** 請罪:自己犯了錯誤,主動請求處罰讓對方原諒。***揹著荊杖,表示服罪,向當事人請罪。*** 負荊請罪:形容主動向人認錯、道歉,給自己嚴厲責罰。

  成語釋義

  用法

  袒:裸露;荊:荊條;刎頸之交:誓同生死的好友

  1.連動式;2.作謂語、定語;3.用於賠禮道歉的場合

  示例

  將相和,國家興。將相不和,國家敗!

  近義詞

  幡然悔悟、引咎自責、肉袒負荊

  反義詞

  死不悔改、一意孤行、興師問罪

  歇後語

  丈夫賠禮 --負荊請罪

  歷史典故

  故事梗概

  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有功而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藺相如得知後,儘量迴避、容讓,不與廉頗發生衝突。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然而藺相如說:"秦國不敢侵略我們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後面啊!"這話被廉頗聽到,就有了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

  白話故事

  澠池會結束以後,由於藺相如勞苦功高,為趙國作出了卓越的貢獻,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

  廉頗說:"我是趙國將軍,有攻城野戰的大功,而藺相如只不過靠能說會道立了點功,可是他的地位卻在我之上,況且相如本來是個平民,我感到羞恥,在他下面我難以忍受。"並且揚言說:"我遇見相如,一定要羞辱他。"相如聽到後,不肯和他相會。相如每到上朝時,常常推說有病,不願和廉頗去爭位次的先後。沒過多久,相如外出,在邯鄲城回車巷遠遠看到廉頗,他命車伕把車駕到路中,絲毫不給藺相如空隙,藺相如卻掉轉車子迴避。

  於是藺相如的門客就一起來直言進諫地說:"我們所以離開親人來侍奉您,就是仰慕您高尚的節義呀。如今您與廉頗官位相同,廉老先生口出惡言,而您卻害怕躲避他,您怕得也太過分了,平庸的人尚且感到羞恥,何況是身為將相的人呢!我們這些人沒出息,請讓我們告辭吧!"藺相如堅決地挽留他們,說:"諸位認為廉將軍和秦王相比誰厲害?"回答說:"廉將軍比不了秦王。"相如說:"以秦王的威勢,而我卻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藺相如雖然無能,難道會怕廉將軍嗎?但是我想到,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敢攻打趙國邯鄲城,就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在呀,如今兩虎相鬥,勢必不能共存。我所以這樣忍讓,就是為了要把國家的急難擺在前面,而把個人的私怨放在後面。"

  藺相如的話傳到了廉頗的耳朵裡。廉頗靜下心來想了想,覺得自己為了爭一口氣,就不顧國家的利益,真不應該。於是,他脫下戰袍,背上荊條,到藺相如府門上請罪。藺相如見廉頗來負荊請罪,連忙熱情地出來迎接。從此以後,他們倆成了好朋友,同心協力保衛趙國。

  三顧茅廬是什麼意思

  三顧茅廬又名三顧草廬,典出《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

  東漢末年,漢朝宗親左將軍劉備三顧茅廬拜訪諸葛亮,他們的談話內容即《隆中對》***三分天下的戰略決策***。

  顧:拜訪;茅廬:草屋。原為漢末劉備去隆中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

  公元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當時屯兵新野***今河南新野***的劉備,帶著大將關羽、張飛,三次到南陽郡鄧縣隆中***今襄陽隆中***諸葛草廬請諸葛亮出山輔佐的故事。此後傳為佳話,漸成典故,載《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出師表》。現在常用來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拜訪有專長的賢人。

  成語解釋

  【成語】: 三顧茅廬

  【拼音】: sān gù máo lú

  【解釋】:顧:拜訪;茅廬:草屋。原為漢末劉備去隆中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

  成語典故

  【出處】: 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詞語辨析

  【舉例造句】: 我住著半間兒草舍,再誰承望三顧茅廬。 元·馬致遠《薦福碑》第一折

  【拼音程式碼】: sgml

  【近義詞】:禮賢下士

  【反義詞】:拒人千里、妄自尊大

  【歇後語】: 劉備訪賢

  【燈謎】: 劉備請孔明

  【用法】: 作謂語、賓語;指真心誠意邀請

  【英文】: repeatedly request somebody to take up a responsible post

  【故事】:官渡大戰後,曹操打敗了劉備。劉備只得投靠劉表。曹操為得到劉備的謀士徐庶,就謊稱徐庶的母親病了,讓徐庶立刻去許都。徐庶臨走時告訴劉備,臥龍崗[1]有個奇才叫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幫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劉備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去隆中臥龍崗拜訪諸葛亮。誰知諸葛亮剛好出游去了,書童也說不知什麼時候回來。劉備只好回去了。

  過了幾天,劉備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雪又來到諸葛亮的家。劉備看見一個青年正在讀書,急忙過去行禮。可那個青年是諸葛亮的弟弟。他告訴劉備,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劉備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說渴望得到諸葛亮的幫助,平定天下。

  轉眼過了新年,劉備選了個好日子,又一次來到臥龍崗。這次,諸葛亮正好在睡覺。劉備讓關羽、張飛在門外等候,自己在臺階下靜靜地站著。過了很長時間,諸葛亮才醒來,劉備向他請教平定天下的辦法。

  諸葛亮給劉備分析了天下的形勢,說:"北讓曹操佔天時,南讓孫權佔地利,將軍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業,和曹、孫成三足鼎立之勢。"劉備一聽,非常佩服,請求他相助。諸葛亮答應了。那年諸葛亮才27歲。

  《隆中對策》

  諸葛亮在登上政治舞臺之初,為劉備奉獻草廬對策,為劉備描述出一個戰略遠景。"三分天下"的《隆中對》受到劉備推崇,正是在這一戰略決策指導下,劉備建立蜀漢政權,與孫吳和曹魏兩大政權成三國鼎立之勢。後《草廬對》成為千古名篇佳作,成為中國政治和軍事謀略的代表作品,在中國古代的戰略思想中,《隆中》具有典範價值。

  《隆中對》被譽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戰略構想之一,在政治謀略和戰略學上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負荊請罪是什麼意思
三顧茅廬是什麼意思
相關知識
負荊請罪是什麼意思
負荊請罪是什麼意思
夢見結婚請客是什麼意思
商標異議申請中是什麼意思
弔民伐罪是什麼意思
弔民伐罪是什麼意思
黃標車是什麼意思黃標車的申請認定
夢見請老同學吃飯是什麼意思
夢見自己請客吃飯花錢是什麼意思
夢見請人吃飯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