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會考海南地理知識點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9日

  在海南初中會考地理考試中,要考哪些知識點呢?下面是小編網路整理的以供大家學習。

  :土地資源

  土地資源指可供農、林、牧業或其它各利用的土地,是人類生存的基本資料和勞動物件,具有質和量兩個內容。在其利用過程中,可能需要採取不同類別和不同程度的改造措施。土地資源具有一定的時空性,即在不同地區和不同歷史時期的技術經濟條件下,所包含的內容可能不一致。如大面積沼澤因漬水難以治理,在小農經濟的歷史時期,不適宜農業利用,不能視為農業土地資源。但在已具備治理和開發技術條件的今天,即為農業土地資源。由此,有的學者認為土地資源包括土地的自然屬性和經濟屬性兩個方面。

  土地資源的分類有多種方法,在中國較普遍的是採用地形分類和土地利用型別分類:

  1.按地形,土地資源可分為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這種分類展示了土地利用的自然基礎。一般而言,山地宜發展林牧業,平原、盆地宜發展耕作業;

  2.按土地型別利用,土地資源可分為已利用土地耕地、林地、草地、工礦交通居民點用地等;宜開發利用土地棗宜墾荒地、宜林荒地。宜牧荒地、沼澤灘塗水域等;暫時難利用土地棗戈壁、沙漠、高寒山地等。這種分類著眼於土地的開發、利用,著重研究土地利用所帶來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評價已利用土地資源的方式、生產潛力,調查分析宜利用土地資源的數量、質量、分佈以及進一步開發利用的方向途徑,查明暫不能利用土地資源的數量、分佈,探討今後改造利用的可能性,對深入挖掘土地資源的生產潛力,合理安排生產佈局,提供基本的科學依據;

  3.土地資源利用型別,由於中國自然條件複雜,土地資源型別多樣,經過幾千年的開發利用,逐步形成了現今的各種多樣的土地利用型別。土地資源利用型別一般分為耕地、林地、牧地、水域、城鎮居民用地、交通用地、其他用地;

  我國土地資源特點:

  1.我國土地資源豐富,型別多樣;

  2.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少;

  3.農業用地絕對數量多,人均佔有量少;

  4.各類土地資源分佈不均,土地生產力地區差異顯著。

  有效利用土地資源:

  我國主要利用的土地型別有耕地、林地、草地、建築用地等。

  我國土地利用中的核心問題是:保護有限的土地資源。

  我國土地利用中的基本原則是:因地制宜,合理佈局。

  從我國土地資源空間分佈:

  1.耕地主要分佈在溼潤、半溼潤平原、盆地及低山丘陵,北方以旱地為主,南方以水田為主;

  2.林地主要分佈在東北、西南的深山區和邊遠地區及東南山地;

  3.草地主要分佈在內陸乾旱、半乾旱高原、山地及青藏高原。

  我國環境問題:

  1.濫砍濫伐森林引起的水土流失;

  2.濫墾草原或過度放牧導致的沙漠化;

  3.不合理灌溉引起的土壤次生鹽鹼化;

  4.因亂建設濫佔耕地導致的大量農田喪失等等。

  :西部重大工程

  青藏鐵路:

  世界上海拔最高最長的高原鐵路:西寧-拉薩。其修建的意義:結束了西藏不通鐵路的歷史,進一步改善了青藏高原的交通條件和投資環境,促進了該地資源的開發和經濟的快速發展。同時,加強內地與西藏的聯絡,促進藏族與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增進民族團結,造福沿線人民。

  西氣東輸:

  西起新疆輪南,東至上海,途徑新疆、甘肅、寧夏、陝西、陝西、河南、安徽、江蘇、上海9省區。實施西氣東輸工程,有利於促進我國能源結構和產業結構調整,帶動東西部地區經濟共同發展,改善長江三角洲以及沿線地區人民生活質量,有效治理大氣汙染。為西部大開發,將西部地區的資源優勢變為經濟優勢創造了條件,對推動和加快新疆以及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西電東送:

  北通道:內蒙古、陝西、山西火電和黃河上游水電,輸送到北京、天津、河北、山東地區;中通道:四川和金沙江水電,輸送到華中、華東、福建地區;南通道:雲南、貴州、廣西的水電,輸送到廣東地區。

  修築青藏鐵路的主要困難:

  地殼活動、高寒缺氧、多年凍土、生態環境脆弱等。

  青藏鐵路的意義:

  1.結束了西藏不同鐵路的歷史;

  2.進一步改善了青藏高原的交通條件和投資環境;

  3.促進了該地資源的開發和經濟快速發展;

  4.促進了內地和西藏的聯絡;促進各組人民文化交流。

  西氣東輸主要經過省區:

  新、甘、寧、陝、山、豫、皖、蘇、滬。

  西氣東輸的影響:

  西部地區:

  1.將西部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2.促進中西部地區綜合利用天然氣,提高居民生活質量;

  3.推動中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

  東部地區:

  1.有效緩解東部地區能源不足的現狀;

  2.改變東部地區能源結構;

  3.改善大氣環境質量,保護環境

  西電東送的意義:

  西電東送對於緩解東部經濟發達地區的能源缺乏的壓力有巨大的作用。

  :亞洲人文環境

  亞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亞洲眾多的人口對亞洲的經濟和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亞洲的大部分國家是發展中國家。亞洲的自然資源多種多樣,亞洲以農業經濟為主。亞洲境內有1000多個民族,亞洲是世界主要宗教的發源地。

  亞洲的人文地理特徵:

  1.人口:亞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其中東亞、東南亞和南亞是人口稠密地區,世界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有11個2003年,亞洲有6個。分別是中國、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日本和印度尼西亞。

  2.語言: 分屬於漢藏語系、南亞語系、阿爾泰語系、朝鮮語系、日本語系、馬來-波利尼西亞語系、達羅毗荼語系、閃米特-含米特語系、印歐語系。

  3.宗教:亞洲是道教、佛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四大宗教發源地。

  4.自然資源:礦產種類多,儲量大,石油、鐵、錫等儲量居各洲首位;森林總面積約佔世界可開發森林總面積的13%;可開發水力資源年可發電量達26000億千瓦時,佔世界可開發水力資源量的27%;沿海漁場面積約佔世界沿海漁場總面積的40%。

  5.經濟:各國各地區工業發展水平和部門、地域結構差異顯著,絕大多數國家工業基礎薄弱,採礦業、農產品加工業及經紡工業佔主要地位。

  6.三大人類文明發祥地:亞洲的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印度河流域和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因其由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沖積而成,故又稱為“兩河流域”,因其適宜的溫帶或熱帶氣候,豐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地,而分別成為人類文明的發祥地。

  亞洲人口分佈特點:

  亞洲南部、東部稠密,亞洲中部、北部稀疏。

  亞洲各國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原因:

  1.傳統農業與傳統經濟的束縛;

  2.人口壓力和自然資源的浪費;

  3.技術的投入與經濟模式的採用;

  4.近代的殖民統治與國內局勢的影響。

  人口眾多對自然資源和環境的影響:

  1.造成非再生資源的消耗與浪費;

  2.人類生存空間日益縮減,社會就業難以保證;

  3.對環境造成巨大的破壞。

初中濟寧地理的知識點
初中會考地理複習
相關知識
初中會考海南地理知識點
初中世界區域地理知識點
初中七年級下地理知識點
初中語文天文地理知識點總結
高考自然地理知識點
初中八年級下物理知識點整理
高考旅遊地理知識點
高中會考生物重要知識點
高考複習地理知識點
初中會考地理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