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倫會盟的歷史背景介紹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當時,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進攻喀爾喀蒙古,其部十萬眾南下投清,康熙帝為安置喀爾喀蒙古,並加對其管理,遂決定於多倫舉行會盟,那麼你瞭解多倫會盟的歷史背景嗎?下面由小編為你提供的,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這段歷史。

  

  關於“多倫會盟”它又稱做是“七溪會盟”、“多倫諾爾會盟”、“康熙會盟”,是康熙為加強北方邊防和對喀爾喀蒙古的管理而進行的一次管理事件。那麼關於“多倫會盟”的背景又是什麼呢?

  首先關於“多倫會盟”的背景,那時是在明末清初的時期,在廣袤的戈壁大漠的三面:南面、北面和西面,蒙古草原主要分為三個大部分:第一是漠南蒙古,又稱察哈爾蒙古;其二是漠北蒙古,又稱喀爾喀蒙古;第三就是漠西蒙古,又稱厄魯特蒙古。

  其中關於漠南蒙古問題早在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的時期就已經得到了解決。後來在康熙帝親政後,主要面臨的就是漠北喀爾喀蒙古和漠西厄魯特蒙古的問題。另外,漠北喀爾喀蒙古也就是外蒙古主要分為三大部,分別是:車臣汗部***東部***、土謝圖汗部***中部***、札薩克圖汗部***西部***,此外,他們基本上都是成吉思汗的後裔。據說他們早在皇太極的時期,就已經全體表示臣服。至於康熙朝出現漠北蒙古的這一問題就要從一樁血案說起。

  根據歷史資料的相關記載中,兩個部落土謝圖汗與札薩克圖汗,他們的祖先原本是兄弟,相互之間都是非常的友善,可是後來卻發生了兩部關於大汗的血案。後來於噶爾丹插手,利用兩部的矛盾,試圖拉攏札薩克圖汗,想要吞併土謝圖汗部的目的,最後還發動了東侵喀爾喀的戰爭。康熙帝為了解決這一事件,他抓住有利時機,利用喀爾喀蒙古內部的紛爭,並同時採取會盟的計策,來解決喀爾喀蒙古的難題。

  多倫會盟的歷史評價介紹

  1691年,康熙帝親自主持了史上著名的“多倫會盟”,不僅成功的將外蒙古納入清朝的版圖中,還徹底了清除了兩千多年來蒙古高原對中原威脅。那麼對於這次的多倫會盟的評價又是什麼呢?

  首先在在會盟初期的時候,可以看的出來,康熙帝是一位很聰明的人物,他不僅善於把握時機、善於運用一些策略、還講求實效。在抓住取得烏蘭布通勝利、擊退噶爾丹內犯之後的有利時機後,成功的利用喀爾喀蒙古內部的紛爭,採取會盟的高招策略,來成功的解決了喀爾喀蒙古的難題。

  在會盟過程中,通過一些行為舉措,不難發現,康熙帝的雄才大略。他通過請罪、眾議、赦免、賜宴、封賞等形式,成功的平息了喀爾喀兩部的矛盾與紛爭。還順利推行了清朝的編旗、封爵,以及法律制度,對穩定喀爾喀蒙古的社會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此外,通過多倫會盟,還加強了對中央集權的控制。可以說這一行為是康熙帝為國家的統一大業的建設任務中,立了一大功。

  再者就是,康熙皇帝依靠自己的戰略眼光,運用自己的智慧靈活、以及恩威並施的政治手腕將外蒙古成功的納入到了中國版圖中,在此之後,他率領大軍橫絕大漠,一舉擊潰了準噶爾叛亂,併成功的收復外蒙古,從此澤徹底的解決了困繞中國幾千年之久的北方遊獵邊患,對國家的長治久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達芬奇解剖的事件介紹
阿骨打稱帝的背景是什麼
相關知識
多倫會盟的歷史背景介紹
雅爾塔會議的歷史背景介紹
第四次長沙會戰的歷史背景介紹
博羅季諾會戰的歷史背景介紹
博羅季諾會戰的歷史背景介紹
武漢會戰的歷史背景介紹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歷史背景介紹
空襲東京的歷史背景介紹
波蘭戰役的歷史背景介紹
謝萬北伐的歷史背景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