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後宮編制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後金建立初期,努爾哈赤的妻妾尚無一套完整且系統化的編制。正室稱大福晉,首任大福晉稱嫡福晉,繼室稱繼福晉,側室稱側福晉,如孝慈高皇后。出身較低稱庶福晉。後來正室稱大妃,首任大妃稱嫡妃或元妃,如太祖元妃。繼室稱繼妃,如太祖繼妃,側室稱側妃,出身較低稱庶妃。,下面一起看下。

  1636年,後金第二任大汗皇太極在於關外盛京稱帝並建國號大清。同時改宮製為五宮制***又稱崇德五宮***:中宮為清寧宮皇后,並以大福晉博爾濟吉特氏正位中宮,東宮為關睢宮宸妃,次東宮為麟趾宮貴妃,西宮為衍慶宮淑妃,次西宮為永福宮莊妃。

  順治帝登基後,於十五年經禮官建議而設:

  乾清宮設夫人、淑儀各一位,婉侍六位,柔婉、方婉各三十位。

  慈寧宮設貞容一位、慎容二位,另有勤侍無定數。

  另置女官,依明朝“六局一司”[1]之舊制。 但以上的設定都只在議定的階段,從未真正的實行過。

  而現今在史料中普遍為人所知的編制,則是在康熙帝時才大致完備[2]:

  皇后一人

  皇貴妃一人

  貴妃二人,貴妃及以下可用寓意吉祥或美德之字作為徽號,如誠貴妃、惠妃、如貴人。

  妃四人。

  嬪六人。

  貴人無定數。

  常在無定數。

  答應無定數。

  皇后之下的妃嬪可以分為高、中、低三等

  高階:皇貴妃、貴妃

  中階:妃、嬪***中階以上嬪妃可獨享一座宮院***

  低階:貴人、常在和答應***地位低微,常在、答應需和中階以上妃嬪同居一座寢宮***

  :后妃出身

  清朝入關後,後宮妃嬪主要來自滿、漢、蒙八旗女子。她們通過滿族八旗選秀制度選進皇宮,成為皇帝的妾室。或者在親王登基後,他的妾室通過冊封,成為妃嬪,擁有新的封號。除此之外,極少數的女子通其它方式成為皇帝的妃嬪。如乾隆帝的容妃,入宮後被封為貴人,後累進為妃。

  皇后一是皇帝成年後大婚直接冊立,二是由妃升冊為皇后,三是親王登基,嫡福晉冊立為皇后。由於康熙以後實行密儲制度,因此在康熙之後僅有孝哲毅皇后和孝定景皇后是皇帝大婚直接冊立為後的。

  :八旗選秀女

  秀女每三年一選,各旗適逢選期時,需為旗中適齡的未婚女子編交名冊,之後統一送入宮中備選。在選秀日期訂定後,再由各旗將旗下各族女子分成數輛馬車載往宮中進行初選。初選以外貌儀態為主,由總管太監每數人一組的進行。初選通過者,可留下寫有姓名的木牌子***稱留牌子***。複選除了更加嚴細的審視外貌,同時也考查秀女的手藝,***如女紅、灑掃應對等***,未通過複選即遣送出宮***稱撂牌子***,並由原車送回。

  通過複選者,在準備期過後,便直接進宮成為低階嬪妃***答應、常在及貴人***。由於是三年一次的定選,因此有時年事已高的皇帝常會將秀女賜給近支宗室為妻。八旗秀女選時還規定,姑侄、姊妹不得同選,但仍不時有姊妹或姑侄同侍一帝的情況,尤其是在清前期,如皇太極的孝端和孝莊兩後就互為姑侄;清末光緒帝的珍妃、瑾妃,實為異母姊妹。

清朝***簡介
清朝的後宮編制
相關知識
清朝的後宮編制
清朝的後宮編制
唐朝的後宮制度
清朝的地方官制介紹
清朝的花翎制度
明朝的中央官制是怎樣的
甲午戰爭前日軍是怎麼評價清朝的戰力
清朝的服飾有什麼特點
清朝的物價水平
清朝的第一個皇后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