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電影論文範文發表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8日

  從19世紀初開始,好萊塢這個依山傍水的地方就為無數電影人營造了一個藝術的天堂。隨著一個多世紀的不斷變遷與發展,好萊塢電影如今早已成為世界電影的龍頭與核心。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好萊塢電影中的文化透視

  [摘 要] 電影不僅僅是一門視覺傳達藝術,更是一種有效的文化傳播途徑。電影是文化的產物,也是文化的載體,電影蘊涵豐富的文化資訊。作為世界電影的弄潮兒,好萊塢每年都有優秀的電影面世,創造著一個個電影神話。好萊塢電影在獲取高票房的同時,也把美國的文化價值觀輸到世界各地,有的甚至深入人心。本文將探討好萊塢電影中的文化價值觀,結合相關影片主要圍繞其中的基督教文化和“美國夢”元素進行展開討論。

  [關鍵詞] 好萊塢;基督教文化;“美國夢”

  作為美國電影的代名詞,好萊塢也是美國意識形態藝術化的加工地,無數電影從這裡產出、走向全世界,把美國人的思想、精神和觀念傳輸到全世界。所以,好萊塢更多地賦予了文化使命,成為美國的標誌和美國“軟權力”的象徵。“軟權力”由美國前副國務卿約瑟夫·奈提出,指一國通過自身的吸引力而非強制力、在國際事務中實現預期目標的能力,而這就是“文化和意識形態的無形力量”。Nye,1990美國電影和美國國家實力幾乎是同步壯大起來的。而且,早在20世紀初,美國政府就已深刻認識到電影的強大的作用,從此便開始了與好萊塢的密切合作。經過一個世紀的發展,好萊塢電影已成為這種“無形力量”的最佳註腳。本文將著重探討好萊塢電影所要傳達的基督教文化和“美國夢”文化。

  一、好萊塢電影中的基督教文化

  作為世界文明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宗教影響著人們的方方面面。基督教與伊斯蘭教、佛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在西方世界中有著無比重要的文化地位,劉小楓1997指出,基督教不僅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體現為西方文明的精神核心和素質。要了解和研究西方文化,不能不瞭解和研究基督教。可見,基督教對西方國家的影響之深。美國是世界少有的“大熔爐”melting pot,可以融合世界各種不同的文化為美國文化,且不會對這些外來文化進行排斥。美國沒有國教,但根據蓋洛普民意調查,美國人中90%自稱相信上帝,80%承認基督教對自己的生活非常重要,可見基督教已成為美國最具影響力的宗教。

  作為一門年輕的視覺藝術,電影除了給觀眾震撼的聲像視覺刺激之外,還承擔著文化傳播的使命。既然基督教對美國社會影響深遠,而好萊塢電影又是美國文化軟權力競賽的排頭兵,自然而然與基督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一以《聖經》故事為主題的電影

  《聖經》是基督教最重要的經典,導演們從這麼多素材中獲取靈感,最後將其搬上銀幕。如《十誡》1956年改編自大家耳熟能詳的《聖經》故事,由西席地密爾執導,刻畫了先知摩西帶領猶太人出埃及、穿越紅海的動人故事。《耶穌傳》The Jesus Film,1979年,是一部根據新約聖經路迦福音在以色列實地拍攝的兩小時影片,被譽為是最準確描述耶穌基督生平的影片。32年來,它成為歷史上語種最多、發行最廣的影片。無論觀眾操哪種語言,他們最終都可以透過其本身的語言去認識耶穌。毫不誇張地說,《耶穌傳》為基督教文化在海外的傳播提供了強大的動力。影片《基督最後的誘惑》1988年,由馬丁·斯科西斯執導。該片從一開始就對耶穌性格中神的一面與人的一面同樣刻畫入微。電影由平民生活開始講述耶穌基督的一生,將耶穌作為一個普通人去描寫。全片對耶穌、猶大的性格進行了大膽的改編。耶穌雖然依然有過人的法力,但與以往不同的是,他像普通人一樣經常矛盾、迷茫,也會被錯誤所誘惑,導演徹底顛覆了耶穌慈愛的形象,將其塑造成一個擁有情慾的凡人,賦予其更多人性的特點,所以本片是一部極具爭議的宗教電影。《耶穌受難記》2004年,由梅爾·吉布森執導,影片以極其冷靜的鏡頭語言,敘述了耶穌在拿撒勒度過的最後12個小時以及受難的全過程。此外,影片將耶穌之死完全歸咎於猶太人,再度激起天主教徒與猶太教徒之間的論戰,甚至它被指責是反猶太主義的。

  二以基督教信仰為主題的電影

  “救贖”是基督教文化的一個重要觀念,對於西方的文化影響至深。而電影中有關救贖題材的電影也不少。如影片《肖申克的救贖》1994,是一部講述友情、困頓、希望與夢想的電影,劇中的男主角安迪冷靜的心態、不屈的鬥志、足智多謀的設計、鍥而不捨的精神非常令人感動。安迪的自我心靈的救贖是在基督教文化的背景下展開的,影片裡關於救贖論、罪惡論的教義和濃厚的基督教背景使觀眾能從宗教角度更好地賞析這部影片。首先,基督教文化主張“原罪”之說,而罪又分心靈層面、道德層面和法律層面等。但知罪、認罪、悔罪而又接受上帝赦罪恩典是基督教所宣揚的。在法律層面:安迪並非殺人凶手,而是替罪羔羊。在道德層面:安迪不肯原諒自己。雖然他沒有開槍,但他相信這一切是因為他不善於表達對妻子的愛。安迪承認了他的心靈層面的罪。因此,他坦然接受了殘酷的牢獄之災。安迪是熟讀《聖經》的人,他選擇了在宗教意義上的這種對自己心靈的救贖之路。在安迪自我救贖的同時,他也給別人帶來了愛、希望和自由之光。影片中有關安迪用自己的艱辛給予他人以愛的救贖的例子不少。例如,他冒死跟獄警說可以幫其逃稅,就是為了給“工友們”贏得每人兩瓶啤酒的小小回報,這短暫的享受和自由對其他人是多大的給予與鼓勵。再比如,他為了建立一個監獄圖書館,連續六年裡每週一封信給州議會,請求援助。在他入獄後的第一個十年,最終建成了最好的監獄圖書館。為大家帶來了知識、希望和更多的自由。基督教是愛的宗教。上帝就是愛。而安迪對他人的拯救,給他人心靈帶來的自由和希望的光芒,不正是最大的愛嗎?安迪的救贖之路就是這樣一步步走來的,在對他人的愛的包繞裡,安迪的自我救贖才更顯光輝,更能昇華和深化基督教救贖的主題。

  2009年11月在中國內地上映的好萊塢電影《2012》無疑是一部成功的災難大片。但是中國觀眾在觀看《2012》時,除了鏡頭帶來的震撼外,是否意識到電影所描述的世界末日故事其實是完整複製了《聖經》的敘事結構,在高科技與全球化的語境下,以適合當代人審美情趣的元素形象地表達了基督教的世界末日觀念。該片以瑪雅文明的預言為噱頭,以高科技手段,震撼性地描述了地球在2012年12月21日進入世界末日時的情景。地震、地裂、火山、洪水等所有的災難一起降臨,當下的文明被徹底摧毀。世界各國政府為此祕密修造了7艘大船,也就是當代的諾亞方舟,最終有4萬人及一些動物如長頸鹿等得以逃生,保留了文明的火種。熟悉基督教文化的觀眾都知道,該電影形象地表達了基督教的世界末日觀,是《聖經》故事的翻版。此外,該片還對平等、良知、責任、勇敢等人類普世價值觀進行了弘揚,而對權力、金錢進行了無情的鞭笞,這實際上也是基督教思想在當代藝術中的經典表達形式。   總之,好萊塢作為“美國文明的大廈”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毋庸置疑受到基督教文化的深遠影響,在世俗化與商業化的外表下面,其清教傳統的精神核心一直以來為它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約束與生命力,而這也是好萊塢長盛不衰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美國夢”文化

  “美國夢”是一個被眾多美國人普遍信仰的信念,是一種相信只要在美國經過努力不懈的奮鬥便能獲致更好生活的理想。機會均等是“美國夢”的靈魂,聰明、勤奮與堅忍不拔是“美國夢”的必要條件,而幅度巨大的社會階級縱向流動,尤其是由下層階級至上層階級的社會流動是“美國夢”表現出來的最為顯著特徵。董小川,2006好萊塢是當之無愧的電影夢工廠,也是“美國夢”向外運輸的生產基地。真正的好電影就是在製造夢想,為觀眾圓夢,而似乎每一部好萊塢影片都從不同的角度為我們呈現了一個個非同凡響的夢境,但總能隱約感覺到影片中那種永不言敗的精神,不管在逆境中能否達到巔峰,人心都為之振奮,為之驕傲。

  1995年的《阿甘正傳》講的是一個普通人實現夢想的勵志故事。其成功在於導演塑造了人類電影歷史上最傳奇的愚人形象——阿甘。他善良、勇敢、堅持、努力、樂觀、真誠、守信。智商有缺陷的阿甘可以經過不懈的努力最終獲得成功,是對於千千萬萬在人生路上奮鬥的普通人的最好的鼓舞。阿甘是美德的化身,對人生只懂付出不求回報,坦蕩面對生活,樸實自然。儘管經歷了無數坎坷和曲折,但他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真誠的人生態度,並牢記媽媽和珍妮教給他的簡單的道理,以一個簡單的“跑”字為人生哲學,最終挺過了所有風風雨雨,成為“美國夢”的代表,好萊塢想要表達的就是:全世界人們都值得效仿“美國夢”。

  “美國夢”的迷人之處就在於它顛覆了精英文化,讓無數平凡的大眾和弱者去堅信在懷揣著希望與努力的奮鬥中,明天的太陽可以為自己而升。樑振華,2012《貧民窟的百萬富翁》雖是一部印度電影,但導演還是苦心地展示了“美國夢”文化。影片講述的是孟買街頭小青年賈馬爾·馬里克從衣衫襤褸到一夜暴富,並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故事。美國人所推崇的自強不息、逆境中堅忍不拔的精神在這部影片中表露無遺。只要你有夢想,都可以成真,這是“美國夢”的精髓。影片《當幸福來敲門》生動感人地詮釋了幸福的概念,而且這種幸福帶著鮮明的“美國夢”色彩,那就是依靠個人勤奮、堅韌、始終不放棄,終將迎來成功未來。“美國夢”帶著人人平等和機會均等的信念,還帶著對未來的樂觀主義心態,宛如這部感人但沒有懸念的電影。儘管我們被電影中落魄父子的艱辛、窘迫而感傷,但是我們也很清楚主人公的人生困窘只是暫時的,我們還將期待著主人公命運發生轉機。所以,這是一部典型的“美國夢”題材電影。

  總之,“美國夢”永不磨滅的根本原因在於這塊自由的土地給予了民眾可以造夢的可能。一個人人嚮往的國度,著實讓人著迷,健全的法制、自由的言論以及對於個人價值的尊重,自然而然地讓這個國家的每一位個體都能夠大膽地遵循著自己的夢想,並且義無反顧地為之前進。而好萊塢電影會告訴每一個觀眾“只要有夢想,一切皆有可能”。

  三、結 語

  如今,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國聯絡更緊密,加之現代科技手段和傳播技術,美國文化價值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向全世界蔓延。電影作為文化的載體,在文化傳播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好萊塢是世界電影的夢工廠,美國政府長期以來都非常關注這塊文化戰略重地。好萊塢電影在獲取高票房的同時,也把美國的文化價值觀輸到世界各地,有的甚至深入人心。“美國化”已經成為其他國家所面臨的一個嚴重挑戰,各國都在極力保護自身的文化不受美國文化侵襲,但又對好萊塢電影中美國文化的巨大沖擊感到束手無策。中國電影人應該積極借鑑好萊塢模式,把中華優秀文化融入電影中,傳播到世界各地,從而獲得更強的生命力和尋求更寬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 Joseph S Nye Jr.Bound to Lead: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M].New York:Basic Books,Inc.,1990.

  [2] 董小川.美國文化概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 樑振華.好萊塢電影的“招牌菜”[J].紫荊,201204.

  [4] 劉小楓.基督教文化評論[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7.

  <<<下頁帶來更多的

好萊塢電影論文代發表
好萊塢電影論文
相關知識
好萊塢電影論文範文集
好萊塢電影論文範文發表
好萊塢電影論文代發表
好萊塢電影論文
淺析好萊塢電影中國文化元素的誤讀和趨同論文
好萊塢電影宣傳海報圖片
好萊塢動漫電影論文
好萊塢文學改編電影的人性迴歸探討論文
電影創作論文範文代發表
電影字幕翻譯參考論文範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