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竹子的散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單薄纖細的竹子,是咱們中國 古往今來文人墨客讚頌最多、謳歌最多植物,它幾乎成了咱們中國文化的代表和精神,流傳至今關於竹子的詩歌、散文、圖畫不勝列舉。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關於竹子的精品散文,供大家欣賞。

  關於竹子的精品散文:翠竹之愛

  去年,我去井岡山作短暫的採風,站在高山之上,憑欄四望天地之間,但見那漫山遍野的竹海,彷彿整裝待發、波瀾壯闊的隊伍,豪情勃然、氣勢磅礴地於群山 中密集排列,只要風旗雨旌一搖,就會隨時發出沖天的怒吼。那情境、那壯觀的景狀讓我大飽眼福,頓生雄壯豪放之感。身臨其境,才感嘆大自然之偉岸,不禁由衷 地欽佩起這裡的竹來,有什麼能與這裡的竹海相比呢!這裡的竹子是永不孤獨的,它群生群長,患難與共,高可摩天,低可觸巖。它密密匝匝葳葳蕤蕤羅列有序,它 粗壯如柱修長筆直蔥鬱向上而不旁逸斜出地生長。當此之時,面對眼前的偉竹林立,頓覺自己是多麼的卑小,我真真地為自己曾有的寡聞少見和小家子氣而感到慚愧 了。

  在這樣的植物面前,我只有歎為觀止地躬身膜拜!

  井岡翠竹早有耳聞,而且慕名已久。如今得瞻其顏確實令人激動不已。我年少時就曾學過《井岡翠竹》課文,至今我還能夠背誦幾段呢!比如其中“大家用它搭 過帳篷,用它做過梭鏢,用它當罐盛過水、當碗蒸過飯,用它做過扁擔和吹火筒……”“毛竹青了又黃,黃了又青,不同殘暴低頭,不向敵人彎腰。竹葉燒了,還有 竹枝;竹枝斷了,還有竹鞭;竹鞭砍了,還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顯露著無限生機的,依然是那一望無 際的青青翠竹!”雖舊文重溫,我還是認為這一段在當時是十分精彩的,隱喻著風吹雨打、刀砍火燒中的革命者之堅定氣節和不畏強暴之精神,給我們這些生長在新 世界的少年以鼓舞和力量。

  是啊,少年時的想像總是如此的美好!它可以摒棄一切汙垢而直接進入對於生命本體純粹的、直接的拷問,它可以讓一種美質的東西從此佔據憧憬的心靈,它可 以把人生的一種曠達放進廣遠的天地間任其飛翔和馳騁。於是,在長長的一段歲月裡,我時時刻刻地留心綠竹能給予我以人生慰藉,並以此來勉勵自己。步入而立之 年後,這種情感愈加強烈和濃厚,從而在閱讀歷朝歷代的古詩文中,認識和超拔關於生命本質意義的思考———誰能制長笛,當為吐龍吟。———南朝劉孝先《詠 竹》:非君多愛賞,誰貴此貞心。———隋朝明克讓《詠修竹》: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牆,雨洗娟娟淨,風吹細細香。———唐代杜甫《嚴鄭公宅同詠竹》晚節先 生道轉孤,風霜惟有竹相娛。———宋代蘇軾《竹塢》:山風與溪竹,共作一林秋……

  如此的借竹抒懷,令我看見了另一個天地間的另一種人生的趣味和追求所在。我想起舜帝南巡死於蒼梧後,他的愛妃娥皇和女英淚凝斑竹;我想起“竹林七賢” 於竹林中吟詩作畫情景;我想起陶令清晨推開竹門到東籬下采菊之樂,那修磨心性凝思禪理的情境,讓我慨嘆不已!是啊,古人能以竹的虛心謙遜、竹的虛懷若谷、 竹的堅韌不拔、竹的高風亮節為人生追求之大境界,去為其大寫的精神世界開拓一個廣闊的空間,從而完整著整個人生;當年的先輩們也以翠竹為楷模,在悽風苦雨 裡生生不息,在萬劫不滅中頑強地挺起身軀,為人類的大同與自由而奮爭,等等這些優秀品德,不能說不是給我們這些現代青年以很好的借鑑與參照的樣板。

  竹有陽剛之氣,又具陰柔之美。三千年華夏國粹,竹君始終是東方人追求的境界,但同時又與東方文化緊密相聯。一管柔毫可以寫出最美的文章,可以畫出最迷 人的圖卷,那些竹簡史書的鴻篇鉅著之所以流傳下來,大可將竹之功記上一筆。

  竹是人忠實的伴侶,它任砍伐任焚燒,粉身碎骨無怨無悔地為人類服務,讓我深切地感動。讀竹而知人生苦樂,讀竹如讀人生整個過程。那片片征服風霜雨雪的 竹林,是生命強勁的真實寫照。它服務於人類,它又啟示著人類,它和人一樣,為著一種生存狀態而活,也沒有什麼能阻擋得了它的生長,即使是巨大的石塊,也會 被它掀翻,衝出堅硬的地殼而奔向陽光。它站著生也站著死,它一生青翠一生無所牽累,它拒絕塵世之埃噪雜之所,努力把自己交給最邊遠、最艱苦、最貧瘠的地 方;它選擇高山也能存活於平原,只要有根,就有它生命的旺盛,這是竹不同於其它植物的本質地方,難怪古人把孤鬆、傲竹和臘梅稱為“歲寒三友 ”,其中的意蘊和神髓,足可理喻。

  我想,如今的井岡翠竹仍同當年一樣,甚或比那時更為蔥鬱繁茂,那高聳入雲的姿態一定又會讓眾多的作家和畫家們生髮出無限的聯想和感慨,創作出更為動人 心魄的作品。這是竹之所賜,這是生命之所能寄予的真情,我們應該感謝翠竹。

  關於竹子的精品散文:愛 竹

  我對於植物的竹有一種偏愛,因此對於竹器有特別的愛好。首先是竹榻,夏天涼颼颼的頂好睡,尤其赤著膊,唯一的缺點是竹條的細縫會得挾住了背上的“寒毛”, 比蚊子咬還要痛。有一種竹汗衫,說起來有點相像,用長短粗細一定竹枝,穿成短衫,襯在衣服內,有隔汗的功用,也是很好的,也就是有夾肉的毛病。此外竹的用 處,如筆,手杖,筷子,晾竿,種種編成的筐子,盒子,簟席,凳椅,說不盡的各式器具。竹的服裝比較的少,除汗衫外,只有竹笠。我又從竹工專家的章福慶 ***“閏土”的父親***那裡看見過“竹履”,這是他個人的發明,用半截毛竹釘在鞋底上,在下雨天穿了,同釘鞋一樣走路。不見有第二個人穿過,但他的嶄新的創 意,這裡總值得加以紀錄的。

  這時首先令人記憶起的,是宋人的一篇《黃岡竹樓記》。這是專講用竹子構造的房子,我因小時候的影響,所以很感得一種嚮往,不敢想得到這麼一所房子來住,對 於多竹的地方總是覺得很可愛好的。用竹來建築,竹劈開一半,用作“水溜”,大概是頂好的,此外多少有些缺點,這便是竹的特點,它愛裂開,有很好的竹子本可 做柱,因此就有了問題了。細的竹竿晒晾衣服,又總有裂縫,除非是長久泡在水裡的“水竹管”,這才不會得開裂。假如有了一間好好的竹房,卻到處都是裂縫,也 是十分掃興的事,因此推想起來,這在事實上大抵是不可能的了。

  不得已而思其次,是在有竹的背景裡,找這麼一個住房,便永遠與竹為鄰。竹的好處我曾經說過,因為它好看,而且有用。樹木好看的,特別是我主觀的選定的也並 不少,有如楊柳、梧桐、棕桐等皆是,只是用處較差,柳與桐等木材與棕皮都是有用的東西,可是比起竹來,還相形見絀,它們不能吃,就是沒有竹筍。愛竹的緣故 說了一大篇,似乎是很“雅”,結果終於露出了馬腳,歸根結蒂是很俗的,為的愛吃筍。說起竹誰都喜愛,似乎這代表“南方”,黃河以南的人提到竹,差不多都感 到一種“鄉愁”,但這嚴格的說來,也是很俗的鄉愁罷了。將來即使不能到處種竹,竹器和竹筍能利用交通工具,迅速運到,那末這種鄉愁已就不難消滅了。

  關於竹子的精品散文:月光下的鳳尾竹

  在離開西雙版納最後一天的晚上,我們住在了離景洪市區8 公里處的金湖度假村,據說這是一個浙江人投資來景洪興建的。度假村處於西雙版納森林公,緊挨昆洛公路。

  今夜是一個新月之夜,彎彎的月亮早早就掛在了墨藍色的夜幕之上,點點的繁星更襯托出這夜色的幽靜和深邃。度假村內幽幽暗暗的燈光倒映在金湖的水面上, 在徐徐夜風的吹拂下,泛著漣漣的磷光。一旁修築在半山腰上的昆洛公路上,偶爾有隆隆的車輛駛過,彷彿是從夜幕上掠過的飛機,燈光閃爍著消失在遠遠的夜幕盡 頭。那孔雀單調短促的吼叫聲在夜空中突然地響起,而後又拖著長長的餘音飄飄而逝,更使這靜謐的夜色裡彷彿藏掖著無窮的誘惑和神奇。

  是晚,我們被邀參加了設在這裡那露天舞臺上的傣族歌舞表演。傣族是一個酷愛歌舞的民族,在那絢麗多姿豐富多彩的歌舞的海洋裡,最具代表性的我看那姑娘 們的孔雀舞和小夥子們的象腳舞了。

  西雙版納是孔雀和大象的家鄉,孔雀和大象便是傣族的象徵。他們從美麗的孔雀和威武的大象身上得到了靈感,創造了這溫柔輕曼和剛強威嚴的民族舞蹈。我看 過白族姑娘揚麗萍的孔雀舞,而今夜在這裡親歷傣族姑娘那優美和諧的舞蹈,再加上那綿若楊柳風姿綽約的身姿,使人不得不相信,生在這片鍾靈毓秀的土地上的傣 族姑娘,天生就是一個無可挑剔的舞蹈家。這是一種自自然然又真真實實的舞蹈語言,它沒有都市音樂廳裡那人為擺佈的一切痕跡,就連這眼前燈光下傣族姑娘扭動 著膝蓋、臂部和手臂形成的女性三道彎的優美曲線的造型,也使人感到這不是那種純粹的表演,這是傣族人的一種生活。看那傣族姑娘那手腕、手背、手指和脖子協 調一致的優美舞蹈,再加上她們那微笑可人和顧盼生情的雙眸,是會給人留下難忘的記憶的。在這裡,在看過了傣族姑娘的舞蹈之後,令人難忘的還有那傣族小夥子 的那種清靈剛勇的美,這種美,在這舞蹈裡也被揮灑的淋漓盡致。

  舞臺上,一群身著豆綠色服飾的小夥子敲著腰間那一頭粗一頭細的象腳鼓從舞臺旁的那株枝繁葉茂的大蓉樹下伴著鏗鏘有力的芒鑼和節奏鮮明的象腳鼓列隊而 出,他們左肩背鼓,左手夾著胸左側的鼓首,右手擊鼓而舞。那清麗歡快的每個動作,都顯得是那麼的穩健豪邁而又熱情瀟灑,無處不呈現著男性的陽剛之美。

  這源遠流長的孔雀舞和象腳舞深深凝聚著一個民族的內涵,在傣族人民的心中,孔雀性情溫和,是美麗善良、吉祥幸福的象徵;大象威武雄壯、神聖而不可侵 犯,是傣族人民自豪和民族尊嚴的體現。西雙版納這片神奇而富饒的土地,不但養育出了美麗的孔雀和威嚴的大象,而且也養育出了善良和勇敢的一個民族。

  歌舞表演完畢,我不想回到住所。這裡,多好的夜色呀,我與同事徜徉在金湖岸邊。一彎新月在湖面上飄來飄去,湖畔那一簇簇美麗的鳳尾竹,與湖中的月光、 燈光相映成趣,溫和著旅人的心。前面竹林裡有歌聲飄出,那是美麗的傣族姑娘在唱:“月光下的鳳尾竹,輕柔美麗象綠色的霧。竹樓裡的好姑娘,光彩奪目象夜明 珠。多少深情的葫蘆笙,對你傾訴著心中的愛慕………………。”這是一支優美動聽的雲南民歌,我喜歡它,如今在這幽暗月光籠罩著的竹林裡,那是傣族姑娘親自 在唱,那輕柔委婉的歌喉,牽動著心。

  “月光下的鳳尾竹,輕柔美麗象綠色的霧”,這是一個美麗民族的心靈歌吟。這歌聲,是這方紅土地上的聲音,它載著這紅土地上那源源不斷的韻律汩汩流淌, 它是傣族人民心靈深處的聲音,它帶著世世代代傣族人民對這方熱土的眷戀、願望和理想的寄託。它區別於當前歌壇孱弱無力、浮泛綺靡的流行風氣直到人的心靈深 處,它會喚起你對美好生活的珍惜和呵護。這歌聲又象是一曲美麗的鄉愁,讓旅人在這遙遠的西南邊陲,擺脫不盡的是對家鄉深深的眷戀。我聽過家鄉黃土高原上的 民歌,那歌聲中透出的是牧羊老漢唱歌時那無奈的眼光和哀傷。

  呀,千萬年前,我的家鄉也曾是象現在腳下這片土地一樣鬱鬱蔥蔥,它也曾伴著過原始森林裡穿飛的孔雀和行走的大象,千萬年瞬間而逝,無情的大自然留給家 鄉的卻是一個又一個袒露著黃土的丘塬。我曾用虔誠的心靈傾聽過家鄉的民歌,那些歌手,生活在自然環境惡劣但又熱土難離的黃土塬上,孕育了他們有別於這紅土 地上的另一種韻律,那是一種撼人心魄的吼唱,會讓你聞聲落淚、血脈賁張。環境的變遷,使他們生活中充斥著太多的不幸,黃沙和旱魔的日益逼近,又使他們心愛 的姑娘遠走他鄉,唯一相伴的只有他們眼前的羊群,在那落日下的溝溝壑壑之間緩緩地徜徉……

  要問我,在版納最深的感受是什麼,那便是這心靈深處湧動著的強烈的震撼。我想告訴版納人,要確實用心去珍惜自己這美麗的家鄉。而我,也要帶著這美麗的 鳳尾竹回去,告訴家鄉的人,在那遙遠的西南邊陲,有一個美麗而富饒的地方。

  但是,西雙版納,我今天足跡到過的地方,我想我還會再來。 再來,為了這月光下的鳳尾竹。
 

描述竹子的散文
描寫竹子的狀物隨感散文
相關知識
描述竹子的散文
描述竹子的散文
精選關於竹子的散文隨筆_描寫竹子的散文
描寫竹子的散文領略竹子的氣節
關於描寫竹子的散文隨筆
託物言志描寫竹子的散文
託物言志描寫竹子的散文
描述煩惱的散文作品推薦
描述風箏的散文
描述荷塘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