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節日風俗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4日

  傣族也是一個多節日的少數民族,具體有哪些節日風俗呢?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祭丟瓦拉哈滾

  “丟瓦拉哈滾”,傣語意為家族神,傣族祭祀節日。時間不確定,遇大事則祭祀.家族祌供奉在家族長的家裡,由家族長負責祭祀。在同一個村社中,不同的家族,在祭神時,要殺不同顏色的雞做祭品。每個家庭又都有家神,通常供在家長睡覺處的上方或火塘上方的竹架上。家庭成員如離開本家庭或生病,都要用臘條等物祭祀。結婚時,要把兩塊醮過酒的糯米飯糰捏在一起,放在工角架上祭祀,以求家族神保佑。

  :祭丟木拉戛

  “丟木拉戛”,傣語即街神,傣族民間祭祀節日。每三年舉行一次大祭。祭時要殺狗殺雞。祭街神之前,在街天,將三個通往集市的路口用繩子封起,由“曼邁”代表街長在街上徵收銅錢,解決祭祀所需經費。

  :賧薩拉

  賧薩拉是雲南省傣族宗教節日。節日時間各地略有差別,一般在九月至十二月間。賧薩拉實際上是祭死者,屆時各戶都重做一幢帕沙***冥房***及衣物、用具的模型送進佛寺,並請佛爺唸經、滴水祭祀自家死去的親屬。

  :跳擺

  跳擺是雲南省傣族的民間宗教節日,每年農曆二月初八日舉行。過節時,凡是村中的男子,都要事先準備好豐盛的食物。屆時,帶上食物,來到佛寺中,先向佛袓行叩拜禮,然後把食物放在佛寺院中的地上,大家圍坐在一起,互相交換品嚐各自帶來的食品。同時,還有四個中年男子,一個拿一面大鑼,一個捧一小缽,一個拿大鑼,一個敲象腳鼓,邊奏樂邊跳,之後眾人痛飲而散。

  :拜山神

  拜山神,傣語叫“緊刁巴拉”,雲南省勐臘縣傣族民間宗教節日,每年農曆二月初二和三月初七日分兩次舉行,嚴禁女性參加。平年為小祭,每隔三年為大祭。二月初二第一次祭祀,這一天,也是選廟主的口子。屆時,全寨男性不論長幼都可以參加,毎人帶一隻雞,前往寨外的小妬,年長老人拿出一個雞蛋,由成年男子輪流豎雞蛋,每人三次,誰能把蛋豎起來,誰就做廟主並主持祭祀。這個人死後,再用上述方法選廟主,如果選不出,就由前屆廟主的兒子繼任。祭拜開始,先要點香,然後廟主念禱辭祈求人濟平安、五穀豐登。祭品擺好後,人們都齊拜山神。三月初七的第二次祭儀較為隆重。先在寨外神樹旁搭兩個草棚,南面的叫寨神房,北面的叫山神房,搭成後不能拆,只能任其垮掉才能翻修。祭時,人們帶上雞肉或豬肉,還有各種飲食工具,並把神房佈置一新,擺上各種祭品,由兩個主祭主持。寨神房的主祭多為世襲,山神房的主祭可以輪換。主祭先念禱辭,然後手裡各拎一隻雞,割破雞頸後,灑血於地,把雞扔在地上,卜算雞卦,以決定是否出獵。之後,宰雞殺豬,大家再拜祭一次,隨後共同進餐,儀式結束。傣族的節日及傣族的風俗習慣

  :播帕

  播帕,傣語即升和尚,傣族宗教節日。每年傣歷四月或八月舉行。屆時,在佛寺內當預備和尚的“科勇”請好教父“波臥”,並出教父為其備辦出家需用的黃袈裟、小圓帽和一切出家用品,在教父家舉行祝賀儀式後,將其歡送迸佛寺內,唸誦經文,受戒出家為僧。送科勇進寺院是非常講究的,有騎馬的,也有人背的。

  :晃露節

  晃露節又稱晃露盛會,雲南省傣族傳統節日。每年傣歷九月十五日後擇日舉行,節期四至五天。屆時,蘿鼓儀仗隊排成象形,為晃露遊行隊伍的前導,用竹蔑編扎、彩畫裱糊的大象為隊伍中心。舞象者仰臥於象肚下的帷幔裡,操縱作象技表演。象的基座由四至八人載荷,在銅鈸鑼鼓簇擁下,在擺場裡巡迴周旋,徐徐行進。節日期間,按佛寺排定的擺期先後次序投擺,擺場一天一地,寨寨相移。

  :賧打療

  賧***dǎn***打療是雲南省傣族宗教節日。一般在傣歷九月初舉行。屆時,各家各戶都要編“打療”***一種用竹片編成的稀眼篾笆***用木棍插在田間地角,或以草繩穿於“打療”上掛在穀倉或竹樓四周,並唸誦經文。民間傳說,賧“打療”,可保豐衣足食,人畜平安。

  :出夏

  傣語稱“昂窪”,意為出夏,源於古代佛教雨季安居的習慣。時間在傣歷12月15日***約在農曆九月中***。象徵著三個月以來的雨季已經結束,解除“關門節”以來男女間的婚忌,故人們稱之為“開門節”。忌禁解除後,男女青年可以開始自由戀愛或舉行婚禮。節日這天,男女青年身著盛裝去佛寺拜佛,以食物、鮮花、臘條、錢幣敬:獻。祭拜完畢,舉行盛大的文娛集會,慶祝從關門節以來的安居齋戒結束。主要內容有燃放火花和高升、點孔明燈、唱歌跳舞。青年們還將舞著各種鳥、獸、魚、蟲等形狀的燈籠環遊村寨。這時,正逢稻穀收割完畢,故也是慶祝豐收的節日。

  :開門節

  傣語叫“出窪”,意為佛主出寺。雲南傣族的傳統宗教節日。每年傣歷十二月十五日舉行。其活動內容與關門節一樣。傣歷十二月十五日,將進窪時擺在佛座後面的東西拿出燒掉,表示佛已出窪,十六日和尚出窪,全家男女老幼到奘房拜佛。十七日舉行盛大的“趕朵”活動,因為這天佛到西天講經三個月後返回人間所以各村各寨都要鳴鑼敲鼓,舉行盛會,迎接佛祖,同時還要在奘房內向佛懺悔一年來的罪過;和尚們趁此時向青年男女宣傳教義。開門節時,農忙已過,天氣漸冷,佛教活動也不太多,青年們便可談情說愛或結婚,成年人則出外辦事或串親訪友。這時節是傣族文化娛樂活動最多的時候。人們放火花、點火燈、放高升、環遊各村寨,十分熱鬧。

  :嫩西節

  嫩西節即雲南省傣族春節,時間與漢族春節同。每年臘月最後一天晚上,傣族全家守夜,並殺豬、宰雞。到雞鳴時,家長點著兩柱香後去挑水,他們認為,能挑得頭一挑水在新一年裡最吉利。新年第一天,青年人穿上新衣服,燃放鞭炮,向老年人叩頭拜年,然後到村外做遊戲,跳舞、唱調子或談情說愛。新婚夫婦則帶禮物回孃家拜見父母。

  :幹莫

  幹莫,傣語意為“祭龍”。雲南省傣族民間宗教節日,每年農曆六月擇日舉行。此節是為驅逐害蟲,迎接栽秧和祈求豐收而舉行的。屆時,全村集資殺牛一頭,小豬及雞若干,擺好祭品後,行祭祀之禮。來參加祭祀者須自帶米飯,祭畢聚餐。節日裡人們要停止勞動一至三天,其間須封鎖村中各個路口,不許人們出人,以免觸怒神祗,招來災禍。

  :祭水神

  祭水神是傣族民間的祭祀節日。每年春耕前後擇日舉行。傣族人認為,每個家庭種的田地都有自己的“田頭”,傣語稱“夥納”。每年春耕開始時,要把水溝修好,祭祀水神。在田頭選一塊地方栽一棵一丈多髙的竹杆或樹枝,上邊掛一個小竹籮,籮內供糯米飯、蠟條、芭蕉,還掛有用竹子編的大魚和兩長串雞蛋殼,象徵年年有餘,穀粒豐滿。犁田、栽秧、收割都要從這裡開始,收割時要先把第一簇穀子做為谷魂送回穀倉。
 

清明旅遊踏青賞花好去處有哪些
煤礦工人安全黑板報模板
相關知識
傣族節日風俗
哈尼族節日風俗
廣西壯族節日風俗
白族的民族節日風俗
黎族的飲食特色和節日風俗
朝鮮族的節日風俗
萬聖節節日風俗是什麼
萬聖節各地節日風俗有哪些
萬聖節各地節日風俗有哪些
白族的婚禮習俗和民族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