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武術家董海川簡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董海川***1797年—1882年***,八卦掌創始人。原名董明魁,生於清代嘉慶年間,清朝河北省文安縣朱家務村人。董海川身材魁梧,臂長手大,膂力過人,擅長技擊。年輕時求功名未成,立志博學眾家之長。下面是。

  生平事蹟

  少時家貧,自幼嗜武,年輕時因誤傷人命,奔走於他鄉。清朝咸豐年間,董海川流落京師,有傳為隱姓埋名成為太監到王府當差。至於為何當太監,歷來說法頗多。一說是為了躲避命案,閹割而成太監;一說是捻軍或太平天國所派來當臥底等等不一而足.

  董海川在王府當差時,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才為人所知,一日,太極拳名師楊露蟬奉召在肅王府與府中拳師比武,連戰連勝,最後竟將一拳師擲於園網之上。是時董海川手託菜盤由此經過,立即飛身上網救起拳師。董海川遂與楊露蟬相鬥,雙雄對峙,勝負難分。從此太極拳與八卦掌各立門戶,桃李盈門,流傳後世。董海川壽享高齡,臨歿昏惘,仰臥床上,兩手仍作換掌式,直至氣絕。八卦掌流傳國內外。董氏傳人層出不窮,其墓已遷至北京西郊,重修一新。

  董海川於清光緒八年***1882年***冬季逝世,原葬於北京東直門外小牛房村旁,1980年遷葬京西萬安公墓,有碑銘數幢環墓前後,後世編有多種崇尚董海川武功的傳奇故事,其中以武俠小說《雍正劍俠圖》,影響最廣。該書中以童林***字海川***影射董海川,給董海川生平和八卦掌淵源染上了一層神奇色彩。

  名手出冀中

  董海川少時家貧,少年時在鄉間曾習武術,後離開家鄉,小時候,董明魁跟“威名震河朔”

  的堂兄董憲朝夕相處,形影不離,他向堂兄學習武技,二人常往來雄縣與文安以武會友。董明魁身體健壯,力量驚人,兩隻胳膊長得也比一般人長,很多古書記載他的雙臂“下垂過膝”。到十六七歲的時候,因為家境貧寒,明魁無法繼續深造學業,他於是把全副精力都集中在對武功的鑽研上,功夫不負苦心人,明魁打下了深厚堅實的功底。

  龍形遊天下

  26歲的董海川遊吳越,過江皖,走巴蜀,足跡遍及大江南北。所走之地包括河北、河南、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等地的名山大川,拜訪各地高人隱士及武林高手。他到一處,訪一處,學一處,常與人比手,驗證所學。走過寒暑秋冬,氣候在變,身邊的景緻也在變。北方的山粗獷,南方的山靈秀,北方的河奔放,南方的河蜿蜒……就像武術一樣,北方的武術大開大合,南方的武術注重細節。董海川覺得,人的生命原本就是一段看不到終點也無法有歸途的長路。

  後來在盤山道長的傳授下,董海川學會了八易寒暑掌法、步法、單練及徒手器械。練完功,董海川便在山洞裡打坐,即使閉著雙眼,他依然可以感覺到穿梭在身邊的午後的光線,聽到清涼的風聲,還有樹葉落地的刷刷聲。董海川接觸到了《易經》,以陽爻和陰爻相配合而成八個符號,分別是乾、坤、坎、離、震、艮、巽、兌,代表天、地、水、火、雷、山、風、澤,八卦互相搭配又得到六十四卦,用來象徵各種自然現象和人事現象,八易寒暑法則是把八卦中的八個符號,作為八個方位用於武術技擊。

  八年後,董海川藝成下山。從雄縣開口的翻子門拳到南方道教的轉天尊、八易寒暑掌法,這些都成了董海川之後創編八卦掌的基礎。他在遊歷大山名川,遍訪各派隱士高手過程中,通過學習、切磋,所吸收的一些技藝、招法,都成為之後八卦掌的生動素材。

  大隱隱於宮

  據記載,清朝當太監的大多出自兩個原因,一是自幼家境貧寒,以太監作為謀生之路。二因犯有重罪,淨身當差可免於一死。打抱不平殺害朝廷命官後董玉託在清廷總管內務府當差的朋友保舉,董海川到王府當太監,一是可以把之前的命案勾銷,同時也是因為,董海川始終沒有忘記義軍派他混入京城的重託。正在此時,董海川一個提氣騰空,輕靈躍起數尺之高,如旋風旋轉而下,落地無聲。肅王當下賜他七品首領太監,取代沙回回任護院總管。

  人物評價

  明魁自幼聰穎,記憶力很強,到了6歲的時候,就已經識得很多字了。董明魁是個很有性格的人,不喜歡的東西他碰也不碰,喜歡的就瘋狂喜歡。無論寒暑,他始終堅持白天學文、夜晚習武,他嗜好武術幾乎到了瘋狂的狀態,時時刻刻腦子裡都在琢磨著武術,只要跟武術有關的道理,他一點即通;而且能夠舉一反三。

  明魁愛恨分明,秉性率直,嫉惡如仇。當時社會動盪,山東河北一帶常有強盜出沒,明魁常常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俠義的名聲傳播四野,不僅在本村名號響亮,即使是周圍的村莊也都知道他的大名。遇到無法應付的強盜土匪或者是麻煩,人們常請明魁出面幫助解決。

  董海川用所有的時間和道長學習武術。每天凌晨,當鳥群開始發出此起彼伏清脆聲音的時候,董海川便開始練功了,天空濛著一層灰色的藍,然後逐漸地清晰透亮起來。冬天黑的,樹枝上會有冰冷的露水滴下來,寒風刺骨凜冽,凍得渾身都在發抖,似乎能聽見自己牙齒撞擊的聲音。

宋朝金石學家趙明誠生平簡介
清代帝師孫廷銓生平簡介
相關知識
清代武術家董海川簡介
清朝武術家郭雲深生平簡介
清朝武術家方世玉生平簡介
中國近代武術家孫祿堂生平簡介
近代武術家杜心五生平簡介
歌劇藝術家的生涯簡介
傳統武術基礎訓練簡介
明代文學家王世貞簡介
元代醫學家朱丹溪簡介
現代體育和傳統武術訓練方法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