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課插圖的教學研究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7日

  思品課插圖與課文相比,佔的篇幅不大,所含“知”、“情”、“行”的資訊量卻很大。這是思品課插圖的優勢之一。然而插圖顯現的道德資訊,一般是濃縮的、凝結的,這又是插圖教學的一個難點。怎樣做到既充分發揮插圖優勢,又切實突破插圖教學的難點,無疑是構建嶄新的思品課教學論應當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由外而內法

  所謂“外”,是指插圖的外露資訊,包括環境、景物、人的神態和行為表徵。所謂“內”,是指插圖人物的內在本質。採用“由外而內法”,就是審視插圖,先從外露資訊入手,進而領略榜樣人物內心世界。例如《為人民服務到白頭》***“人教版”第8冊***有一幅插圖,畫的是上海海運局“長柳號”海輪停靠碼頭後,作為服務員的楊懷遠為旅客挑執行李的事。他的面部表情顯得異常興奮。尾隨其後的七位白髮蒼蒼的老爺爺、老婆婆,也樂呵呵的。

  教師抓住這些外露資訊,引導學生思考:“畫面上的人物為什麼會高興?七位老人的笑和楊懷遠的笑又有什麼不同?”通過這兩個問題的牽引,學生透視人物的內心世界,就會發現,七位老人的笑,是得到別人幫助後而感發的。他們遇到了楊懷遠這位不是親人而勝似親人的熱心人的關心和幫助,解除了下船後拿不動行李的憂慮。因此,老人們的笑,既是對助人者的感激,也是對社會主義新風尚的稱頌。楊懷遠基於為旅客服務,幫助老人解決困難,盡到了一個共產黨員應盡的責任,他的高興,是其“助人為樂”心理的反映。像這樣藉助插圖的外露資訊,透視人物內心世界的方法,有利於陶冶學生的心靈。

  由內而外法

  所謂“內”,是指插圖內涵的意蘊;所謂“外”,是指課堂外的現實生活。採用“由內而外法”,是運用“由外而內法”的繼續和擴充套件。它要求從畫內移到畫外,與現實生活緊密掛鉤,以充分揭示插圖中道德形象的社會意義。例如《關心他人》有三幅插圖。第一幅圖是炎熱的夏天,身患骨癌的劉玲帶病打來涼水灑在教室裡;打來開水涼著,為的是讓同學上完體育課回到教室後能感受到“清涼”。第二幅圖是在公共汽車上,劉玲寧肯拄著柺杖站著,也要把座位讓給一位素不相識的老爺爺。第三幅圖是在病房裡,劉玲一瘸一拐地走到生病阿姨的床前,輕聲唱歌,為的是讓阿姨減輕痛苦。教學時不僅要讓學生從這三幅圖上感受到劉玲無微不至地洞悉和滿足別人的需求,千方百計地給他人帶來愉悅的美好心靈,而且要用插圖中的人物道德風範去觀察比照現實社會生活,使學生深刻地認識劉玲高尚的美德,這對於弘揚集體主義精神,優化社會風氣,鞭斥極端利己主義,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

  由小顯大法

  所謂“小”,是指插圖的“畫眼”。雖然所佔篇幅很小,卻能牽動整個畫面。所謂“大”,是指插圖所要表現的思想和情感。採用“以小顯大法”,就是抓住“畫眼”,從小處入手,以揭示和把握整幅插圖的意蘊。例如《為人民服務到白頭》第一幅插圖,居畫面中心位置的是楊懷遠,他頭戴海員帽,上身著白色海員服,右肩上一條小扁擔挑著兩個大行李包,扁擔被壓得彎彎的,左手還提著一個行李箱。插圖中的這條扁擔就是“畫眼”。教師讓學生觀察、認識扁擔雖為平凡之物,幾十年來卻為旅客挑了數十萬件行李,由於長年累月負重,新的挑舊了,舊的挑斷了,斷一條又換一條新的。楊懷遠先後換過十幾條。教師藉助畫面上的這條小扁擔,牽引學生的思維拾級而登,就能讓他們感悟到楊懷遠的“扁擔精神”。

  由靜趨動法

  所謂“靜”,是指插圖的靜態構形;所謂“動”,是讓插圖上的東西都“活靈活現”。採用“由靜趨動法”,就是要採用多種教學手段,以“啟用”插圖上的人物、景觀和物態,讓有生命和無生命的東西皆“含情脈脈”,彷彿要躍出畫面,向人們訴說心中的衷曲。例如《珍惜勞動成果》***“人教版”第6冊***第一幅插圖,畫的是大江和虎子。大江睜著眼睛,責怪虎子把他用了半天時間畫的畫弄髒了。而掃視地面,就能發現被大江扔掉的許多半截鉛筆和鉛筆屑。對此要特別加以關注,因為被扔掉、被損壞的鉛筆是勞動成果。上課前可把插圖放大為掛圖。

  執教時先指著掛圖中被扔的東西設問:“這是什麼?是誰扔的?”當學生看清圖意,作出明確的回答後,教師又將事先準備好的“折斷了腿的鉛筆人”貼在圖中的半截鉛筆處。然後進一步追問:“同學們,你知道這些被折斷腿的‘鉛筆人兒’,會向大江說些什麼呢?”此時,一個個鉛筆頭站起來,瞪著眼睛,搖搖晃晃向大江走來。當畫面由靜態趨向動態時,學生的情感也隨之掀起波瀾。他們同情鉛筆的遭遇,會語重心長地勸說大江:“你知道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而不知道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其實,損害別人的勞動成果,別人一定也很傷心;損害任何一種勞動成果,人民都心疼啊!”通過插圖的活用,激起了學生極大的情趣,使教學產生了耐人尋味的魅力。

  由形索神法

  所謂“形”,是指插圖中人物面臨的外部條件和所處的境遇;所謂“神”,是指人物內在的情懷和節操。採用“由形索神法”,就是藉助道德想像力提供的“內心視像”,去感受和體驗道德人物美好的心靈。例如《堅持民族氣節》中有一幅表現蘇武身處逆境的寫意畫。教師提示說,蘇武在荒漠中度過了漫漫19年,你們從這幅圖中感受到了什麼?學生藉助道德想像力的馳騁,彷彿看到了蘇武鋼澆鐵鑄般佇立在大漠荒原中,腳下依然是白雪覆蓋,怒吼的狂風吹起了他襤褸長衫的下襬,吹亂了他被歲月和折磨染白的鬍鬚。蘇武仰首遙望南方,注視大雁南歸的蹤跡,好像在向它們寄予期望:“飛吧,飛吧,快快飛到我的祖國,把我蘇武懷念故土之心,效忠祖國之情,轉告給廣大的人民吧!”藉助聯想和想象,插圖中凝結的蘇武熾熱的愛國主義情感會深深地感染學生,課堂上的教與學也隨之推向高潮。

初中插圖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怎樣學習好看的手繪插圖
相關知識
思想品德課插圖的教學研究
思想品德工作個人教學總結
粵教版九年級思想品德民族文化教學設計
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反思範文
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反思
關於高中思想品德課的評語
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範文
學生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範文
初中思想品德聽課心得3篇_思想品德課聽課心得體會
初中思想品德課改培訓學習心得體會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