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楊式太極拳的要領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9日

  楊式太極拳是現代人養生常練的拳法,因此我們要細心研究楊式太極拳的特點。學習太極拳一定要掌握其學習要領,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初學楊式太極拳的四要領

  楊式太極拳動作柔和緩慢是現代人喜愛的養生運動,常練楊式太極拳能防治各種疾病。

  要領一、十個腳趾不著力

  此為第一要義。太極十趾著力打拳,有如飲鴆止渴,著力了則膝蓋必受力,受力時間長則必傷膝。又十趾著力則身體重心必前傾,前傾則必沒有中正安舒。祝老師在發放人時,腳穿一雙拖鞋,我站在旁邊,親眼看見他十個腳趾平鬆在地,沒有一絲力可言。

  十個腳趾不著力,可以有效保護膝蓋。修煉楊式太極拳的人都知道,傷膝是楊式太極拳一大病。對於怎麼保護膝蓋,很多的太極人提出種種修煉方法,以避免傷膝,例如,膝蓋不過腳趾等方法。十個腳趾不著力,可以有效保護膝蓋。

  太極拳是我國傳統武術的精髓,是先輩們遺傳給我們的寶典,每天我們面對各種生活壓力,因此,我們要練太極拳保護身體。

  但又有很多的太極“大師”最後膝蓋傷了,苦不堪言,又不敢在眾多學生、徒弟面前說,還得提保護膝蓋。試問:身體重心不過腳尖,如何不過?打起拳來,又有幾人能不過?這就是一個需要首先解決的問題。

  那麼今天筆者明確地告訴大家,十個腳趾不著力,這是硬性標準。十個腳趾不著力了,身體重心自然不過腳尖,身體重量自然地放在膝蓋上三指處的肌肉上。試想,一百多斤的身體重量放在肌肉上,而不是膝蓋骨上,效果是什麼樣,還能傷到膝蓋嗎?

  要領二、單腿重心

  單腿重心實際上就是練虛實。虛實是楊式太極拳陰陽的外在表現形式,虛實不清的楊式太極拳是不明陰陽的楊式太極拳,在《楊式太極拳譜》虛實訣中說:練拳不諳虛實理,枉練功夫終無成。”三尖相對”是單腳重心的標準。

  練習太極拳能幫助我們緩解精神壓力,也正是因為如此,練太極拳能防治高血壓、高血糖。

  那麼在楊式太極拳盤拳架的過程中,要堅持腳下實要實足,虛要虛淨,兩條腿一定要實腿、虛腿分清楚,而不可含糊不清。以十分制來計算,一條腿是l 0,另一條腿必須是0,而不可一條腿是9或8,而另一條腿是1或2。

  當然這指的是定式時候,在運動轉換過程中則不可能是這樣。練拳中堅定單腿重心,腳下虛實清楚,則會陰陽分明、立柱式身形。太極先賢有云:虛實宜分清楚,一處自有一處虛實,處處總此一虛實。

  不解決單腿重心問題就無法解決太極虛實問題,那還怎麼談追求太極真功l

  要領三、臀要溜

  溜臀可謂是楊式太極拳最重要的要求和標準!為什麼?學習楊式太極拳,到現在還沒有一個太極人不提溜臀這個要求的。“溜臀空腰、立腰豎頂、中正安舒”,哪一個要求能離得開溜臀?

  但是很多人想問:怎麼溜臀?溜臀真是重要而又難矣。說重要確實重要,說難其實卻又不難,難的是很多太極老師自己都不知道什麼是溜臀,那又怎麼能教會學生呢?

  我的太極老師曾形象地比喻溜臀是坐在長條板凳上,半個屁股露在外面。找這種溜屁股的感覺就是溜臀的感覺。初學太極的同仁不妨試試看。

  當然,溜臀了還要掌握立身中正、中正安舒。如何立身中正?就是將臀坐在單腿重心線上,前是“三尖相對”,後是?點線結合”。

  何謂點線結合?就是腳後跟這個點與尾骨、脊骨一條線。這樣身體重心正確了,也就是立身中正了,才能有安舒,才能講太極的發展;沒有立柱式身形、立身中正、中正安舒,哪有楊式太極拳可言?

  要領四、身上不著一絲力

  太極泰斗吳圖南老前輩傳授太極祕訣說:”打拳時千萬不要用力。”此話看似簡單,實際卻是楊式太極拳的真理。

  本篇文章我不強調“鬆柔”二字,是因為,在這裡我講的是初學太極,而若對初學太極者強調”鬆柔”,則往往會使之無法正確地理解”鬆”。

  “鬆柔”其實在每個人身上都存在,每個人都能做到,然而楊式太極拳上的”鬆柔”與我們平時所說的”鬆柔”是兩個概念。平時所講的“鬆柔“也就是沒有經過太極苦功的”鬆柔”,是人體與各種力攙雜在一起,沒有經過解析的。

  那種“鬆”是短時、瞬間、不能自如的“鬆”。所以,為了在初練太極時能夠非常好地把握楊式太極拳,我們在練拳初期就以身上不著力為標準,盤拳堅持身上不著一絲力,將能夠很好地掌握和發展太極內功。

  此四要領,自腳至腿至臀至頂,簡單、易行、明瞭,而且是硬性指標。盤拳時四個指標必須同時具備。具備這四個指標,研練楊式太極拳既非常容易又可自檢。通過幾年的努力,可自然而然地全身達到“九鬆十要一虛靈”的標準,再進而達到更高境界。

  楊氏太極拳的拳法作用

  楊氏太極拳通過改善我們的大腦功能,調節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制活動,對於白領亞健康產生的神經衰弱失眠、頭暈、頭痛、過度疲勞等疾病,有著顯著的健腦去病的作用。而且太極拳要求我們全身要放鬆,使得人體的血管阻力減少,能夠加速我們的血液迴圈,減輕心臟負擔。太極拳的呼吸是採用的腹式深呼吸,氣沉丹田,能夠對五臟六腑有著良好的按摩保健作用。

  具體健身作用反映在:

  一、改善神經系統:太極拳要求整體放鬆,外示安逸,“動中求靜”、“用意不用力”練法,使中樞神經系統獲得充分休息,使神經興奮、抑制作用不斷得到調整。

  二、提高呼吸質量:太極拳要求;“以意導氣、以氣運身”。逐步做到勻、深、柔、緩的腹式呼吸,使肺部和橫膈膜做縱向的舒張、伸縮、提高了肺泡通氣換氣功能。諺雲:“呼吸到臍,壽與天齊”。足見腹式呼吸的功效。

  三、改善臟腑功能:由於“腹式呼吸”的舒張、伸縮形成自主的內臟按摩,有效地促進了全身各組織器官的供血,協調了臟腑之間的功能。因為太極拳非常重視腰胯脊柱鍛鍊,腰背虛實運動能夠強壯腎臟。《醫貫》說:“腎陰為上行夾背至腦中為髓海”,中醫學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腎壯而百病不侵”。

  四、增強肢體活動:太極拳要求“勢走弧圓、勁走螺旋”,“上下相隨、內外相合”,“一動無有不動 ”的全身心運動。使全身各大小關節,骨骼、肌肉都參與這種輕柔、舒展、連綿不斷的運動。使肌肉富有彈性,各關節、骨骼間的血液供給、新陳代謝得到改善。

  五、疏通經絡隧道:太極拳要求向上要“虛領頂頸”,向下要“鬆到腳底”,“意落湧泉”。中部要求“氣沉丹田”,“主宰於腰”。這是鍛鍊任督二脈以及帶脈、衝脈的重要方法。四肢在輕柔、連綿、纏繞運動中要意勁貫達到肢體四梢。從而疏通了人體十二正經。
 

吳式太極拳的五字訣和行氣法
初學楊式太極拳的要領
相關知識
初學楊式太極拳的要領
初學楊式太極拳的要領
學楊式太極拳的要領是什麼
初學楊式太極拳的四要領
練習楊式太極拳的要素
武式太極拳的要領
把握陳式太極拳的要領
練習陳式太極拳的要領
楊氏太極拳的要領
楊氏太極拳的要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