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能否自衛搏擊

General 更新 2024年04月30日

  對“太極拳能否用於搏擊和怎樣搏擊”這個問題的討論和研究,有益於太極拳的全面深入的發展。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供您閱讀!

  

  問:太極拳到底能不能自衛搏擊?

  答:這是毫無疑問的。太極拳的本質就是搏擊,其中的一招一式全部是從搏擊的角度組編而成的。當年楊祿禪、武禹襄、楊班侯、郝為真、楊少侯、孫祿堂、楊澄甫、李香遠、吳鑑泉、陳發科等,無一不是太極拳的搏擊名家。試想,在舊社會設場授拳,沒有真功夫行嗎?

  問:為什麼現在都講太極拳的健身作用,基本上看不到用太極拳搏擊了呢?

  答:說太極拳可以健身是對的,說太極拳只能健身是誤解。不少人把《十三勢行功歌訣》中“詳推用意終何在?益壽延年不老春”兩句作為健身依據。其實健身只是在練習太極拳的同時獲得的一種附屬效應。

  既然是“拳”,其始創者都是從搏擊的角度組編動作的。只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短兵相接、近身肉搏的現象日益減少,除了部隊、治安、防身等還要體現搏擊外,其他方面對太極拳的要求主要是健身。至於練太極拳是為防身自衛還是健身,要看各人的目的。想健身就按健身的方法練;想防身可按防身的路子走。


  為什麼見不到用太極拳與人搏擊?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真正具備太極功夫的人太少。因為太極拳學好練好很不容易。俗話說:“太極十年不出門,心意一年打死人”。可見其難。其次,有的人功夫太深,故練而不用,藏而不露。但是大多數人因為功夫不到家,不敢用。更有些人是沒有明師指點,又缺乏悟性,不會用。

  問:太極拳練時那麼慢,怎能用於搏擊?

  答:吳公藻說,“夫太極拳之所以由慢而成者,其練習時間,純任自然。不尚力氣,而尚用意。”可見慢練首先是為了練意,然後才是以意行氣,以意帶形。意不動,氣不行;意不引氣不動,形也不動。光是打得慢,不講意念,並不會有益於內氣內勁的培養,甚至未必能算太極拳;何況太極拳未必都慢***陳、楊、武、吳各家都有快練法***。再說,快與慢也都是相對的。“慢打為功,快打為拳”。打得慢是為了練功,即為了內功內氣的培養。

  太極拳包括內功和技法兩個方面。內功就是練意念,練內氣。所以人們常說太極拳練的是“心意功夫”。技法主要是動作,特別是掤捋擠按採列肘靠八法和進退顧盼定五行;它們的細節勁別***勁力的方向、方式、方法等***尤為重要。關於八法五行各家講法雖有不同,但實質上應該是一致的。八法主要是各種打擊方法,在太極拳技擊中稱為勢法。包括手、肘、肩、跨、膝、足、頭,統稱“七拳”的打法。進退主要是兩種步法,顧盼可視為眼法,實際上深層的意義是戰術方法的統稱。定,是身法。太極拳之所以能搏擊,並且獨具威力,實際上是把內功、氣功的練法運用到拳法***技法***當中。所以,打太極拳從根本上說,是在練氣,是一種能自由運用於技法中的氣功。這種功夫與一般氣功不同。比如硬氣功,可以經得起被擊打,但是在被打時不會產生“反彈力”。而且抗擊打能力不會在搏擊運動的過程中產生。它的基本表現形式是靜止的。而太極拳的內功和內勁既可以靜止,也可以運動,可以靜中有動;不管別人用何種方式打來,都能將來勁反彈回去。來的勁越大,反彈的力也越大。並且也可以在搏擊過程中產生極大的抗擊打能力。這種反彈力和抗擊打能力就是太極拳的柔化功夫和發勁結合的產物。

  可以說,毫無柔化與發勁功夫的太極拳不能算是真正的太極拳。要練出真正有太極功夫的太極拳,就得練意念。假如初學時打得太快,意念一晃而過,就談不上練意,不會有內氣,也談不上以意領氣,就會變成純用力氣的技法動作,搏擊時也不會有內家拳的技擊效果。事實上,練拳時主要真正用意,速度自然就會慢,而不是故意把拳打得慢悠悠的。否則,長拳也能變成太極拳。

  問:太極拳與人搏擊時是否要“剛猛迅快”?

  答:太極拳搏擊與練習的原則是一致的。講究順應自然,也叫“應物自然”,講究引進落空,粘連柔化,借力發力。當別人打來時,要本著“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的原則。這裡的急和緩不是單指動作上的快與慢,而是在意念導引下的內勁的提起,然後才是與技法***動作***配合。有的人說“太極拳也有剛猛迅快的功夫”,這話不假。但並非“都是為了彌補鬆柔輕慢之不足”。如果真是以“剛猛迅快”來“彌補鬆柔輕慢之不足”,那王宗嶽《太極拳論》上“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關學力而有為也。察四兩撥千斤之句,顯非力勝;觀耄耋能御眾之形,快何能為”的話,又讓人怎麼理解呢?實際上“手快打手慢”、“力大勝力小”,不是太極拳的打法,太極拳中確有“剛猛迅快”,但那是有前提的。這個前提就是要先有內功內勁。有了內功內勁,就提得起,放得下。任憑別人用多大力氣多快速度打來都不要緊。萬一失敗,是功力不濟所致。

  太極拳的剛猛迅快並不是“為彌補鬆柔輕慢之不足”才增加的練法。要講清這個問題比較複雜,簡單地說有其歷史原因。太極拳一開始創立本是剛多柔少,後來發展為剛柔相濟,再後來才柔多剛少,竟至看上去光柔不剛了。拿吳式太極拳來講,它的真正的始祖當推楊班侯。

  楊班侯打拳是以剛猛凶狠著稱的。難道能說楊班侯的拳架是為了彌補後來的吳式太極拳鬆柔輕慢之不足嗎?再說吳式本身也有南北兩大派,在練法上北派更趨古樸,讓誰來彌補誰呢?

  太極拳之所以有剛猛迅快,是由太極拳的基本特點決定的。王培生老師說得好:太極拳“不但不有意地強化人的本能,而且還要對人的本能加以改造。太極拳並不否認力和速度的效能,而力和速度的運用方法是辨證的統一。在速度上太極拳的實質是快,但不是絕對求快而是求速度快慢的辨證統一。對於力量也是如此,不否認用力,但不是追求絕對的力大。而是求力量大小的統一。”這就是說,太極拳的剛猛迅快是與鬆柔輕慢相輔相成的,是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太極拳在理論上和技法上提出以柔制剛、以靜制動,但不是光柔不剛、光靜不動。剛動與柔靜是相對的,也是可以在一定的條件下互相轉化的。從某種意義上講,柔極則剛,剛至則柔;剛柔相濟。由柔而剛,由剛至柔,既是太極拳的理論,也是各種客觀事物的運動規律,更是實作需要的指導思想。陳鑫的總論說:“純陰無陽是軟手,純陽無陰是硬手。一陰九陽根頭棍,二陰八陽是散手,三陰七陽猶覺硬,四陰五陽是好手,惟有五陰並五陽,陰陽無偏稱妙手。”這段話很值得多思。

  問:那麼是否可以說,動作快慢無所謂,關鍵要把“氣”運到位?

  答:可以這麼理解。太極拳家靠內功把對方的勁接住、柔化再發出去。

  問:太極拳講“用意不用力”,那發人出去到底用不用力?

  答:完全不用力是不能發人的,連柔化都困難。所謂用意不用力,是指不用無謂的力。但絕不象現在一些推手比賽,跟日本大相撲似的,硬把對手推出去。——順便講一句,現在不少人以為推手就是太極拳的搏擊形式是錯誤的;太極拳的搏擊形式是散手;推手是“以練習近身用著之法者也”。你們去看看許禺生***寵厚***的《太極拳勢圖解》第三章《論太極拳推手術》,就知道了。不要輕信那些沒得真傳又不看書的所謂“太極拳傳人”們在那裡瞎扯。

  問:太極拳的搏擊是怎樣的?

  答:搏擊這個概念大體有兩大類:一類是競技比賽式的,另一類是防身自衛。但不管哪一類,都要根據自己內功的水平。但是都要用技法才能取勝。

  問:你是否用太極拳與人搏擊過,效果怎樣?

  答:用過。但不能說用太極拳,只能說用太極拳的技法。比如“單鞭”、“斜飛式”、“摟膝拗步”、“白鶴亮翅”等,都很實用,效果也比較明顯,往往能“一招制敵”。問題是看你怎麼用,會不會用。當然,我與人搏擊是屬於練習性的,多半是切磋拳技,不是自衛,也不是競賽。這和過去打擂臺比高低完全不同。但可以肯定,真到需要自衛時,這些動作一樣可用。

  問:太極拳技法有什麼特點?

  答:除了注重內功內勁的發揮,應充分注意太極拳屬於近身短打拳這個特點。精神上要以靜制動,以逸待勞;動作上要“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後發先至、手足齊到。儘可能讓對方接近自己,然後積極引化對方的來拳或腿。引化的同時便發放。引化和發放要盡

  量同步進行。這樣才會不丟不頂。換句話說,化就是發***或放***,這樣有利於牽動對方中心。太極拳要的效果就是使對方失重。

  問:怎樣才能牽動對方重心呢?

  答:先要練好幾種方法,比如“粘連”、“掤接”。粘連跟打籃球時運球的道理差不多:運動員不是用巴掌硬往球上“打”,而是順著球的彈起而上升,到了一定高度使手掌輕輕地接觸球體再往下“按”。看上去球象粘在手上一樣。太極拳的粘連跟這差不多。當對方一拳打來,我用手或身體順勢而動,貼上在來拳上。

  來拳的力量發到一定距離時就不可能再有力量了,形成所謂“斷勁”,這時趁勢發勁,對方便防不勝防。

  關於粘連,還可以想象雜技演員用頭頂大罈子:演員抓住壇口往上一拋,眼睛盯著罈子下落,到了一定高度時,演員身體按一定方法順勢下蹲,罈子便既輕又穩地“停”在了頭上。這就是粘。假設壇子下落時演員不動,甚至往上一跳***一頂***,那麼,不是頭破就是壇破。從這兒可以看出,粘連的道理是對生活中因為某種需要而對某些運動現象和規律的總結和概括,不是太極拳前輩憑空想出來的理論和方法,是有科學道理的:當兩個物體作用力的方向、速度一致時,物體間不會產生力的作用。來拳再快再猛都有一個過程,只要反應敏捷,照樣可以粘住。

  “粘連”是太極拳技法上的要求。粘連的前提是掤。為什麼呢?因為粘住對方來拳之前必然有一個“迎接”的意念和動作。這也象打籃球時接對方的傳球:你的手要先伸出去,但伸出的手不是馬上抱住球,而是等球到了手邊,邊引邊合,再將球穩穩地接住。這種邊引邊合的勁就是掤勁。可以說,掤就是接,也可以說截。這要根據各人功力。

  問:掤與粘有什麼關係?

  答:掤不住便粘不牢。粘是順,是走,是動,是化,是掤住以後的動作,兩者不一樣。只是初練時不易分清。練好掤勁很重要,可以說太極拳的技擊功夫首先看的是掤的功夫。

  問:“掤”在搏擊時怎樣運用?

  答:各種流派的掤法不完全一樣,吳式的掤有多種方式,如正掤、反掤、內掤、外掤、進步掤、退步掤等等。比如,攬雀尾的第一個掤式是當對方拳來時,我兩手向前迎接,左手掤其肘關節***即截其中節,這是近身短打拳的典型特徵,應特別注意體會***,右手按其來拳,順著腰部發勁,形成一股合勁。只要掤住,輕則將人重心牽動,打得對方騰空而起,重則當即將對方手臂掤斷。所以要特別謹慎,只能點到為止,不可輕易傷人。

  問:假如沒有掤住怎麼辦?

  答:可以馬上變式:右手變拳,上步進擊,成“搬攔捶”;或左手順勢護臉並轉腰,收右腿上步,用右拳反彈對方面部成“搬攔捶”。。。。。。搏擊是千變萬化的,而且往往一瞬間就要決定輸贏,所以,太極拳的搏擊訓練重在訓練意念支配下的應變能力。搏擊是有規律有法則的,但又不可死守法則不放,就跟不能看著棋譜跟別人下棋一樣。我們強調初學時要循規蹈矩,處處合法,到有了一定基礎要練應變,就“無法”了。
 

太極拳能否自衛搏擊
太極拳的轉腰功
相關知識
太極拳能否自衛搏擊
太極拳能否自衛搏擊
太極拳能治療遺精
太極拳能治療陽痿
太極拳能治病嗎
為什麼太極拳能健身治病
練太極拳能幫助你瘦腿提臀
練習太極拳能提高身體各項機能
太極拳能提高神經敏感度
練太極拳能提高身體各項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