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白堊病防治方法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白堊病是一種蜜蜂幼蟲的傳染性真菌病,那麼蜜蜂的這種病改如何防治?下面小編整理了蜜蜂白堊病防治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蜜蜂白堊病的病因

  蜜蜂白堊病是由一種叫做蜜蜂球囊菌的真菌所引起的,這種真菌只侵襲蜜蜂幼蟲,並且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在自然界中儲存15年以上仍有活性。白堊病的發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當時的溫溼度,有著較明顯的季節性,一般此病多流行於春季和初夏,特別是在陰雨潮溼,溫度變化頻繁的氣候條件下容易產生。在這段時間,蜂群多處於繁殖期,巢脾上子圈比較大,巢脾邊緣受冷的機會比較大,發病率就高。在蜂群裡,患病幼蟲的屍體以及被汙染的飼料與巢脾是疾病傳播的主要來源。

  蜜蜂白堊病的症狀

  患白堊病的幼蟲在封蓋的前後死亡,雄蜂幼蟲比工蜂幼蟲更易被感染。死亡幼蟲初期為蒼白色且腫脹,後期則失水縮小成質地疏鬆的白色石灰物質。病情較輕時,蜜蜂可以將蟲屍清除出巢門口。當病情嚴重時,蜜蜂已經無法加以清除,在巢房中可以看見許多白色的蟲屍,這種症狀一般就可以判定是蜜蜂白堊病。

  蜜蜂白堊病的防治

  1、換箱換脾:除去病群中所有的病蟲脾和粉蜜脾,換上乾淨的巢脾供蜂王產卵,換下來的巢脾必須進行認真的消毒。然後加強蜂群的保溫,將蜂群搬離相對陰冷的環境,保證蜂箱內外的乾燥。

  2、藥物治療:病蜂群經換箱換脾後,及時地按NY5138-2002的規定,使用制黴菌素飼餵,每升50%糖水加本品200毫克,隔3天1次,連用5次,採蜜期停止使用。

  ①土茯苓60克、苦蔘40克,加水1000毫升煎液,得藥液500毫升。枯礬50克、冰片10克研成極細末,對入藥液中,待其溶解後,加入新潔爾滅液20毫升,隔日噴脾1次,連噴4-5次為一個療程。症狀控制後,為防止復發,可間隔一週後再治療2-3次。

  ②春繁時在巢門口內側或箱底撒一把食鹽,使出入蜂巢的蜜蜂均從鹽粉上通過,這樣就以蜜蜂為媒介,使食鹽遍佈全巢,從而起到消毒滅菌的作用。一年內撒鹽3次,基本上可控制病菌引起的各種蜂病的發生,對白堊病有特效。

  ③用老的生大蒜,一群約0.5千克,去皮,每瓣捶碎,均勻放於蜂箱內底板上,讓蜜蜂自由舔食,4天換1次,連放4次。

  ④用10個左右的蒜瓣搗爛,對入適量水,噴蜂和脾,箱內四壁和巢門都要噴到,此法不傷蜂和幼蟲。

  ⑤金銀花60克、連翹60克、蒲公英40克、川芎20克、甘草12克、野菊花60克、車前草60克、加水2千克,煎至1千克藥水備用,用於噴蜂或加糖喂蜂,3天一次,3次為一療程,治療3個療程。

  ⑥黃連、大黃、黃柏各20克,苦蔘、紅花、銀花、大青葉各15克,甘草10克,加水1000毫升,用微火煎到約300毫升時倒出藥汁,再加水200毫升煎5分鐘後倒出藥汁與第一次藥汁混合備用。對患病蜂群每天噴脾1次,連續3天。

  中華蜜蜂養殖技術

  強群飼養管理

  1、選王:宜選用評分70分以上二級以上種王。選用春季或冬季換王,1年應換王1次或2次,保持蜂群強勢。

  2、雙王群、雙箱飼養:提倡雙王群和雙箱飼養。採用朗氏十框箱或朗氏十二框箱***比十框箱大80mm***,用框式隔王板將箱內空間隔成2個室,每室養1群,巢門可開設在箱前面,可採用2塊框式隔王板將蜂王分別限制在側壁向1~2框內產卵,箱中央供貯蜜;或用囚王籠扣1只蜂王,用1塊框式隔王板將另蜂王限制在側向1~2框內產卵,箱內其他部份供貯蜜。採用中蜂十框標準箱或FWF型中蜂箱,用框式隔王板將箱內空間隔成2個室,每室養1群,巢門均開設在箱前向,平時平箱飼養雙王箱,流蜜期可疊加繼箱取蜜。加繼箱時應從巢箱提取3~4框蓋子脾或大幼蟲脾1張蜜粉脾放在繼箱一側,外加隔板,在巢脾內補加空巢脾,巢箱或繼箱間加隔王板,讓蜂王在巢箱內產卵,或不加隔王板讓蜂王在整個箱體內產卵。產蜜期應在巢箱和繼箱間加隔王板。

  3、保持群內飼料充足:當外界蜜粉缺乏,群內又無貯存時,應採用滅菌的花粉灌脾飼餵,或花粉代替品製成花粉餅置於框樑上飼餵;缺蜜時,用飼餵器盛蜂蜜置於蜂箱內蜂箱內飼餵。飼餵宜在夜間和每次飼餵量應可供蜂群食用2~3d為宜。

  繁殖期管理

  1、繁殖期:一般分為春夏、秋季繁殖期,繁殖期應注意保溫,供應足夠飼料,及時擴大蜂群群勢,人工育王、雙王同箱飼養、防治病蟲害。

  2、人工育王:選取5框以上蜂群,用隔王板把蜂群分為育王區和繁殖區,蜂王留在繁殖區內;育王區內放蜜粉脾和幼蟲脾,育王區佔原巢脾的2/3,或將育王群的蜂王暫時提出,待王臺被接受後再放回。採用內徑200~250mm,高200~220mm的窄式育王框,育王框上安裝直徑8mm、深11mm的人工王臺,臺與臺之間距離9mm~10mm,每框內移入24h內的幼蟲15條~20條,移蟲後立即放入育王區;次日,再提出育王框,取出臺基內的幼蟲,再從母群內移入18h~24h的幼蟲,培育成蜂王。

  3、組織交尾群:選用與母群沒有血緣關係或外地引進的良種,在人工育王前20d前培育雄蜂;育王複式移蟲後10 d,從強群提出1~2框粉蜜多的封蓋子脾,帶蜂放入1只優質王臺***注意不要擠壓、倒置***組成交尾群。蜂王交尾丟失後,再放入一個成熟王臺,若兩次丟失,則交尾群應合併。

  4、人工分蜂后的飼養:從原群中抽出一框封蓋子脾、一框蜜粉脾、一框幼蟲脾入在隔壁板一側,開側巢門放成熟王臺,新蜂王交尾成功後形成新群,新群同老群同箱飼養,以母女同箱或姊妹同箱箱飼養為宜,若工蜂偏集一群時,應調整群勢,改變巢門方向。及時加基造脾,擴大蜂巢,並用新脾換老脾,當群勢發展到5個巢脾時,應改為單箱飼養;流蜜期或氣溫25℃以上時,應改為單箱飼養。

  越夏階段管理

  1、度夏準備:7月底至8月底野外蜜粉源缺乏,持續高溫,這個時期為度夏期。度夏前應合併2框以下的弱群,每群應調整到4~5框群勢,清除箱內或巢脾上的巢蟲,群內應有1~2框封蓋蜜脾。

  2、降溫管理:應將蜂箱移至樹蔭或屋簷下,或搭涼棚遮蔭,中午高溫時可在蜂箱四周灑水降溫,開啟通氣窗和擴大巢門,以利於蜂群降溫。氣溫超過35℃時,給蜂群喂水和箱外灑水,為蜂群降溫。

  3、檢查:高溫天氣應以箱外觀察為主,防止蜂群產生飛逃“情緒”。若發現工蜂出勤少,應選擇傍晚開箱檢查,及時改善箱內條件。

  4、天敵防治:夏季高溫時,應墊高蜂箱防蟾蜍、螞蟻為害蜂群,並經常捕打胡蜂等天敵。

  5、越夏後檢查:9月初,野外出現零星蜜源,蜂群開始繁殖,應及時全面檢查,調整群勢,清除巢蟲,合併弱群並進行獎喂。

  蜂群越冬階段管理

  1、最後一個蜜源流蜜期,給蜂群預留封蓋蜜脾。合併蜂群更換衰老、產卵力差的蜂王。

  2、在最後一個蜜源即將結束時,用強群的蜂和封蓋子脾補充中小群,同時撤出蜂群中多餘的巢脾,保持蜂脾相稱或蜂略多於脾。

  3、保持巢內充足的產卵空間和蜜粉飼料,並進行獎勵飼餵。

  4、越冬選擇地勢高、乾燥、避風、安靜、半陰半陽的落葉樹下襬放蜂群,中、後期樹林落葉後,使蜂群採光充足。越冬初期,只需在副蓋上加保溫物。越冬中、後期,進行巢內保溫。冬季氣溫降至0℃以下時,蜂群停止哺育幼蟲,蜂群結團,並停止採集活動,並採取包裹蜂箱、留出巢門口等保溫措施。

  5、越冬蜂群管理。經常進行箱外觀察,及時發現和處理蜂群越冬的異常狀況。在巢門側耳傾聽蜂群發出輕微的“嗡嗡”聲或輕叩箱壁發出“嗡嗡”聲,馬上靜下來,屬正常情況。箱外檢查發現工蜂在巢門口進出抖翅,箱內聲音混亂,表明可能失王,應在晴暖的中午開箱檢查,若失王應誘入儲備王或併入他群。箱外檢查發現蜂群喧鬧不安,從巢內搗出斷頭缺翅的死蜂,並有巢脾碎塊,可能有蟲害,應及時驅殺,查詢堵塞學習漏洞。箱外檢查發現蜂群出現騷動不安,經久不息,可能是缺水或缺蜜。若蜂團散開,表明缺蜜,應加入蜜脾;若從巢門掏出蜂蜜結晶,可在巢門喂0.2%的食鹽水。


蜜蜂螺原體病如何防治
蜜蜂白堊病防治方法有哪些
相關知識
蜜蜂白堊病防治方法有哪些
蜜蜂白堊病防治方法有哪些
毛豆蟲害疾病防治方法有哪些
天麻塊莖腐爛病防治方法有哪些
老年人心腦血管病防治方法有哪些
豬輪狀病毒病防治方法有哪些
豬輪狀病毒病防治方法有哪些
吉祥草的病害防治方法有哪些
如意皇后的病蟲害防治方法有哪些
黃角蘭的病蟲防治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