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父母文章

General 更新 2024年04月30日

  父母給予了我們生命,然後又攙扶我們走上了人生的征途......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感恩父母 點燃真情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題記

  相信有不少人會吟誦孟郊的這首詩。但是,又有多少人會真正體會“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含義呢?

  這世間有一種愛,它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天起就一直伴隨著我們。從嗷嗷待哺到蹣跚學步,從玩耍學習到為人處事,我們成長中的每一步都凝聚著父母無窮無盡的愛。這種愛無微不至,永恆不息!人世間最偉大的愛莫過於父母之愛,它是無私的付出,不求回報的辛勞。

  我們之所以能生活在這美好、精彩的世界上,是因為我們的父母賦予了我們生命,養育了我們。是他們教會了我們人生中的每一個第一次——是他們教會了我們走人生的第一步,是他們教會了我們說第一句話,是他們教會了我們認識、讀寫第一個漢字……如果沒有我們親愛父母的辛苦哺育,就沒有現在朝氣蓬勃的我們。

  從呱呱墜地那一刻起,爸爸媽媽就負起了養育我們的責任。無微不至地照顧,細心地呵護我們,使我們健康、快樂地成長!更把我們視為他們的掌上明珠,為我們提供了美好的生活、學習環境!使我們天天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美好生活。

  記得在小的時候,我體弱多病,常常讓爸爸媽媽擔心。有時侯在半夜裡突然發高燒,爸爸媽媽總是毫無怨言地連夜將我送到醫院,靜靜地守侯在我的身旁,直到我的病情有所好轉才放心,這麼多年來風雨不改!直到長大一些後,我體弱多病的情況才漸漸有了好轉。可能是因為我當時年紀尚小,尚不太懂事,對父母為我做的這些事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時間飛逝,我也慢慢地長大了,每當想起小時候發生過的那些事,我都會情不自禁地落下眼淚,想到爸爸媽媽是那麼的疼我、愛我、關心我,我就會潸然淚下……

  父母給予了我們生命,然後又攙扶我們走上了人生的征途。一路風雨,我們在父母的庇護下,一路安然地走了過來。可終有一天我們的父母將青春永逝,步履蹣跚。到了那時那刻,我們到底應該為父母做些什麼事情呢?而在此時此刻,我們又應該為他們做些什麼呢?

  古人常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難道就只有等到自己功成名就,成家立業,父母已垂垂老矣時,才是自己對父母行孝的時侯。而那些人中的多數,必將體會到“子欲養而親不待”的痛楚。所以,孝敬父母應該從現在開始,從身邊的小事開始。

  羊有跪乳中恩,鴉有反哺之義,鳥獸尚且如此,人何以堪?父愛如山,母愛如水,父母給我們的愛,是人世之中最長久的愛。而我們給父母的孝呢?無論如何也比不上父母給予我們的愛,如果我們不及時行孝,留給我們的將會是永久的遺憾。

  孝敬父母,我們不需要什麼理由。孝敬父母,我們必須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父母的生日有多少人知道?父母的體質有多少人過問?父母的憂慮有多少人瞭解?孝,從此時此刻開始。

  :手抱懷中兒,就知父母恩

  爸曾對我說過:“手抱懷中兒,才知父母恩”。人說,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人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人說····而我們應該要懷有一顆知恩,感恩的心。我們應該讓“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信條,和“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吟詠。時刻成為,時刻閃耀著知恩,感恩的印記。

  而在今天的感恩節裡,我看到了東南早報一篇名為《千里苦奔波,為探服刑兒》的文章。在市區一輛超大型的電動三輪摩托車,它沒有電影版的載歌載舞,它是一輛寒酸的電動摩托車,承載著貧困交加的安徽董老漢,殘疾的妻子,未成年的女兒,還有他們的全部家當,他們一路乞討,一路遭不測,一路幸遇好心人。不認路就問,沒有錢買藥,沒有錢加油,一邊騎行,一邊乞討的到了泉州,他們大礦泉水瓶裡拿出來的水,不是礦泉水,也不是開水,而是找人接的自來水。而這一切都只為了看望在泉州服刑的不爭氣的兒子,才會千里探監,品嚐了一路的辛酸及常人難以體會的磨難。

  是的,也許在這物慾橫流社會,他們只是小人物,那麼微不足道,但是他們的父母心,卻是偉大的。如果有誰比“寸草心”還值得感激和驕傲,那就是你,厲風沐雨始終沒走遠的天下父母心。

  是的,當你無所事事時,也許在別人眼裡,你是那麼的卑微,那麼的渺小,那麼的可有可無,可是在父母的眼裡,你就是寶,就是貝,就是寶貝,是身上掉的一塊肉。是的,當你有成就的時候,你是那麼的高大,那麼的自豪,那麼的閃耀,可是在父母的眼裡,你還是孩子,還是那個寶貝,是他們始終牽掛的那個孩子。當所有人圍著你光環轉的時候,看得只是你光環的外表,誰在在乎你有今天的成就累不?誰會問你累壞了吧,有吃飯嗎?記得添衣,記得報平安。當所有人在關心你飛的高不高時,只有少數人在關心你飛的累不累,就是身旁的人,你的父母。

  而在今天看到很多,由於忙,壓力大,而對父母打電話過來問候時,而對父母發脾氣的,說父母囉嗦,沒用,只會給自己找麻煩,以後沒事不要打電話。有沒想過,當你們說出這話時,有多傷人心,但是父母永遠不會跟你計較,你的脾氣,你的口無遮掩,你的厭煩,包容你,關心你,愛護你。是你的父母沒脾氣嗎?不是,他們也有脾氣,只是對自己的兒女,他們沒有了脾氣,只要看到你好好的,被你罵幾句也沒關係。而在你,說出叫他們沒事不要打電話給你時,他們真的沒那麼經常打了,是因為他們不關心你了嗎?不是,是因為他們覺得不能給你增添煩惱壓力。只要你快樂,只要你過得好,他們做什麼都願意。

  當我們帶著父母出去遊玩時,平時捨不得花錢的他們,會去商場賣了2套衣服,是他們愛臭美嗎?不是,是因為他們覺得兒女們帶我們出去玩,我們做父母的不能給兒女們沒面子。當他們高興的逢人就說,我兒女要帶我們出去玩,時,不是因為炫耀,而是因為他們開心。

  當我們看到養家的男女們,他的配偶打電話叫他們回家吃飯的時候,會很忙沒那麼快回去,但是隻要是他們的孩子打電話叫他們回家,無論多晚都累,都會回家。因為在他們的心裡,孩子們是他們奮鬥的源泉。因為,愛孩子。

  當我們看到一個讓人很難親近的人時,因為他外表看上去總是那麼的嚴肅,威嚴。但是隻要他的孩子撲到他的面前,他就會展開常人幾乎很少看到的笑容。而這就是為人父母對孩子的溫存。因為,愛孩子。

  當我們責怪父母給我們背影,而沒有給我們好的背景時,讓我們碰了這麼多壁,讓我們多經歷了一些滄桑的感受時,我們責怪父母,恨他們沒本事,恨他們不能給我們好的環境。當我們責怪他們時,他們眼裡閃現的是哀怨和委屈。不是哀怨你,而是哀怨自己,沒能力給你更好的生活,讓自己的孩子受苦。委屈自己,是因為他們覺得也很委屈,因為他們恨不得把全世界都給你,只要能做到。可是他們也盡力了。畢竟天會下雨,但不會下鈔票。他們也多想給你更好的環境,可是心有餘力不足啊。於是你,是不是該想想,我們的責怪是沒有道理的。因為長大了,就應該自己去承受這些。,就應該自給自足。

  記得讀初二的時候,那一年是我們家最窘的一年,爸的生意倒了,爺爺那年死了。一直都有抱負有理想的爸,只得開口向人借了錢買了輛車去載客,維持生活。剛好那時學校也開學了。而我們姐妹的學費還沒著落。看著人家揹著書包每天從我們家門前經過,心裡有氣,都開學幾天了,怎麼還不讓我們去報名呢?於是,心裡有氣的我,每天看著爸起早摸黑的載客,一點感覺都沒有。不會去關心,有沒回來吃飯,下雨了沒帶雨衣怎麼辦?等。過了幾天,報了名,但是還是不高興,在放學回家的路上,經過了爸候客的那條路上,爸在車上正等著客人呢。狠狠的瞪了他一眼,為什麼那麼晚交學費,這樣,全班同學不是都知道,我是沒錢交才這麼晚的。

  可是在我甩脾氣的時候,我不知道,爸那段時間是怎麼堅持過來的。為了及時給我們姐妹交學費,他每天起早貪黑,早上也沒吃,每天就一包5毛錢的泡麵在車上吃,連個麵包也捨不得買。衣服淋溼了也不換,最後溼變幹了,還穿在身上。而那時,天氣寒冷,開著車,風呼呼的更冷,而且又是穿著溼衣服。可想而知,那有多麼的寒冷和難受。可他心裡擔心的還是快點湊夠學費,讓我們去報名。還擔心在他回家換衣服的這段瞬間,會少賺到錢,所以寧願不換衣服等吹乾。幾年後,當爸在提起這件事時,他說當年,他一個人躲在車裡心情很難過,忍不住的流淚。想想這堂堂的男子漢,竟然連兒女的學費都繳不起。每天面對著這些客人們的轟,侮辱。甚至有些客人,載到目的地後,不給錢還罵人就走了。當我聽到這些真的好心酸。把自尊看得比什麼都重要的爸,竟然經歷過這些事,而這些事,完全是為了我們的學費,為了我們這些孩子。

  而當年,那個自尊,自負,自戀又自卑的我,竟然為了爭口氣,想證明告訴大家,你們有的我一樣能有。於是,偷了爸抽屜裡的錢,買了那時還算是比較好的帶鎖筆記本送給了班上幾個要好的女同學。{我們班級太多是有錢人的孩子,其他班就不會了。況且那時候的老師個個都是捧著那些小公主們}}不是為了友誼,而是為了證明,你們有什麼了不起,我要什麼有什麼。而我竟然不知道,在我偷了爸抽屜裡的錢後,我們家快連買米的錢都沒了。而我竟然偷錢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自尊心。想想,真的那時候,太不應該了。事後都覺得慚愧。所以,永遠不要去責備自己的父母,沒給我們帶來好的環境和生活,要知道你花的每一分錢都是父母,在風雨裡奔波的每一次勞碌,而他們的每一次勞碌是現在的你無法體會經歷的。他們那年代比我們累,比我們苦。

  我在長途車站,看到過一位提著大包小包的母親,當售票員用不滿的表情呵斥她帶太多行李佔據了大地方時,這位母親說,這些不是行李,而是從家鄉帶過來的,是她女兒最喜歡吃的東西。她女兒在這個城市打工。而她難得來一趟就多帶點了。為了不影響女兒上班,自己就帶著大包小包一邊問路一邊進車站,上車。因為帶著東西,又因為對這的不熟悉,這位母親從家鄉趕來整整一天都沒吃過飯,很餓,但是手還緊緊看著這些吃的東西,生怕到了女兒那,這些東西會壓破,所以必須的看著。

  而我相信在生活在當代的孩子們,不懂知恩,沒去感恩。的孩子依然還是存在很多,他們耍脾氣,丟書包,罵吼父母等,發信息給父母就3個字:“爸,給錢,”。似乎跟家人之間的關係,只有錢。不會知恩,也不懂感恩。也許對於你們,父母確實也有比較對孩子不是很瞭解的地方,畢竟還是存在於一些代溝的。可是對孩子的愛不會錯,也不會離棄。因為孩子永遠就是父母的牽掛。等你們冷靜下來可以好好的想想,時代鑄就人,父母們也想讓自己高尚點,讓自己的孩子高尚點,可是他們那年代,能夠吃飽就不錯了,還有餘力還去讀書學知識,每天跟你講著大道理,不是父母不肯,而是他們力不足。而因為他們這方面的表達缺陷,導致了父母孩子之間的矛盾。但是孩子們要站在他們的角度想想,只要知恩,感恩,那麼我想這矛盾也就會飄散。

  而做父母的,我認為很有必要讓自己的孩子瞭解自己對孩子的付出,賺錢的辛苦,還有對孩子的用心。而不是一味的默默奉獻,默默的付出。要讓孩子懂得知恩,感恩,不要成為一個沒有情感的機器人。

  而做兒女的,應該好好知恩,感恩,牢記:“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有事時,和父母叨叨,沒事時,常回家看看。有事沒事經常做些父母的事,比如幫父母交交話費,晒晒被子等,一定要把自己的手機號碼存在父母手機裡,以免父母去找你時迷路,還可以打電話給你,不至於在路上無助。

  要知恩,感恩,珍惜,身邊的人和事。不要有等我把這些事做完了,或者等我賺夠了錢,再去珍惜,再去感恩。感恩,珍惜是隨時隨地的,不要等也沒有等,因為人活著永遠有做不完的事情,所以沒得等。所以需要時常感恩,時常珍惜。

  在今天的感恩節裡,祝福自己的父母平安健康!也祝福天下的父母健康!

  有首歌詞是這樣的,給大家看看,這首道出了天下父母心。

  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

  你們為撫養兒女糟了多少罪

  頭髮白了不會再變黑,皺紋添了不會再消退

  起過多少早,貪過多少黑

  你們為培養兒女多少心力被操碎

  眼睛花了,走路已駝背

  牙齒掉了,說話常瑣碎

  常言說可憐天下父母心

  直到我們有了兒女才能真正體會

  最感動的就是天下父母心

  兒女長大要去飛,老人怕給添累贅

  換一杯茶水,鋪一下床被

  問一下飯菜,合不合口味

  父母如今到了這個年紀,

  健康長壽多少錢也買不回····

  :父母不會在原地等你

  電視節目主持人楊瀾有一次採訪1998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美籍華人崔琦。

  崔琦出生在河南農村,父母都是大字不識一個的農民,但是他媽媽頗有遠見,咬緊牙關省吃儉用,在崔琦12歲那年將他送出村讀書。這一走,造成了崔琦與父母的永別。後來他到中國香港、美國,成了世界名人。談到這裡,楊瀾問崔琦:“你12歲那年,如果不外出讀書,結果會怎麼樣?”結果當然就是他不會有今天的成就,也許現在還在河南農村種地。

  可是崔琦的回答大大出乎人的意料,他說:“如果我不出來,3年困難時期我的父母就不會死。”崔琦後悔得流下了眼淚。在他拼搏奮鬥的生涯中,他肯定不止一次地想過他的父母,也想過有一天終於和父母相守在一起。但世事不如人意,驀然回首,父母已經離他而去。從此,人生無論怎樣輝煌,終究無法彌補父母已經不在的遺憾。

  我想起了前不久從美國歸來的一位朋友。接到他的電話時,我頗感意外。因為這位朋友遠在美國,想在國外定居,父母也很支援,工作學習都很順利,我們都以為,他在美國定居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現在有好多人不是都想方設法跑到國外去嗎?

  可到了決定的關頭,他猶豫了。這些人在國外,看著朋友們來回奔波於美國中國的,這回有朋友的母親病重了,這回又有朋友的父親去世了,要回去奔喪了。回來後,朋友們都長吁短嘆的,後悔不已。並且出現了很多很多的“早知道……,早知道……”這種情況讓他戰慄不已,跟著也有了電話恐懼症,害怕聽到來自國內的電話,特別是家裡的電話,恐懼一直圍繞著他。雖然父母也很支援他在美國定居,但是父母單獨留在國內,的確也是很令人擔心的。思前想後,他下了個大決定,回國!美國的朋友們都出乎意料地支援他,希望他別重蹈覆轍,好好地陪父母走完最後的人生道路!於是他回國了。

  回國後,他在城裡上班,父母在離城不遠的郊外居住,過著田園般悠閒的生活。他每天都回家吃飯,週末一般沒什麼活動也呆在家裡,陪父母聊天,下棋。某一週末,朋友們約他出去玩,時間是兩天一夜的週末,說“你天天回家陪父母,和朋友們都聚會少了,一直呆在郊外多悶啊。走,去好好地玩他個天翻地覆,父母少陪兩天沒事的”他拒絕了朋友,淡定地說:“父母老了,他們不會一直在原地等你的!他們一輩子在等你,等你出生,等你長大,等你上學回家……現在等你下班回家吃飯,他們還有多少時間可以等呢?”說完後就回家了。他所不知道的是,那天的聚會沒辦成,朋友們都馬上趕回家了……因為,父母不會在原地一直等你的!

  看完後感慨萬千,以前的輔導員曾對我說,她的很多同學博士畢業後離開香港去了美國,儘管有一些在學術領域發展的相當不錯,但是,他們的心始終充滿了矛盾。隨著年齡的增長,大部分同學的父母年齡已經六十有餘,但美國這邊的事業有放不下,這個時候,很多人都會感到有些不知所措,就像頭頂懸著什麼東西時刻會砸下來。

  很多人背井離鄉,甚至遠至海外,為了追求他們的夢想,追求事業有成,追求前途無量。總是想著等著自己有了錢一定好好的孝敬父母,想著買了大房子就一定接父母來住,想著忙過了這一陣子一定回家看望父母……然而,父母是不會在原地等你的。也許,等你有一天人生輝煌時,父母卻已經離你而去了,讓你留下“子欲養而親不在”的懊悔。

  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年少時不懂這句古語的含義,曾私下恥笑:為什麼總要留在父母身邊?曾經我很讚歎“好男兒志在四方”這句話,夢想去雲遊四方。

  帶著這個夢想,我們迫不及待地離開了家鄉,也真正離開了父母的身旁。曾經為自己能實現這一願望而自豪,曾經為自己能走出家門而慶幸。殊不知世事艱辛,唯有離開家鄉的人能體會到了。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一次離去的結束意味著更遠的離去,歸期卻不可知。回頭再望,家鄉是如此美麗,父母身邊是何等溫馨。

  仔細再讀: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方覺其中的奧祕。

  這句話出自《論語》中的《里仁》這一篇。意思是:孔子說:“父母在世,不出遠門。如果要出遠門,必須要有一定的去處。”方,在這裡是指方向,地方,處所。這句話要辯證地理解:表明孔子既強調子女應奉養並孝順父母***遠遊就做不到了***,但又不反對一個人在有了正當明確的目標時外出奮鬥。

  不知道我們是否算是“遊必有方”呢?

  每一次回家,都是來去匆匆。放一次大假,總是很晚才回去,又很早就返校了;即使在家裡的一段時間,也是整天對著電腦,忙這忙那,搞東搞西,連和父母聊天的時間都沒有。也許是真的忙碌,也許是習慣了漂泊,也許唯有父母能不挑剔我的所作所為……

  每一次長時間的分別後,第一眼父母給我的感觸是:父母又蒼老了許多,額頭上的皺紋又增加了許多,身體已漸漸逝去,而逝去的光陰卻無法再找尋了。

  每次給父母打電話,父親依舊再三叮囑我:在外多注意身體!此刻,我深感——母愛、父愛如山!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論語》中對"孝"的強調,一直是從情感意義上進行說教。孝注重的是情感與精神的慰藉,而非物質的滿足。切不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

  夜已深了,不知遠在家鄉的父母此刻是否依舊還在忙碌著或已睡下。
 

  

關於父母之愛的文章
關於父母親的文章
相關知識
關於父母文章
關於父愛文章和賞析
關於父愛文章
關於父親文章
關於父母的短文章名家作品
關於父母愛情的文章
關於父母的愛的感人短文章
關於父母的愛的短文章
關於父母的短文章及感受
關於父母變老的短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