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論語讀後感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0日

  讀《論語》,就好像是穿越千年和孔子對話,論語中的許多哲理近乎常識,卻仍然深沉,世俗中有高遠,平凡中見偉大,這就是以孔子為代表的中國文化精神。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範文1

  《論語》中的許多哲理近乎常識,卻仍然深沉,世俗中有高遠,平凡中見偉大,這就是以孔子為代表的中國文化精神。讀《論語》,就好像是穿越千年和孔子對話,讓我明白了:要重視個人對家庭、國家、社會和歷史的價值!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就是教育我們要在學習生活中吧“學”和“思”結合起來,勤勉治學,才能學有所成。就如後世程子對其的解釋:“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五者,廢其一,非學也。”

  子曰:“魚失水則死,水失魚猶為水也。”以此教育君王要施行仁政,得道才能多助,要懂得民心所向。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以”,“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這是一種多麼難得的對學生和真理孜孜不倦追求的品格!

  一部《論語》讓我感悟良多,裡面的很多道理和精神都值得我們後人的借鑑。尤其是其中的“中庸之道”更是與今天所提倡的和諧社會相契合。儒學的那種品德和功能,是可以成為人們安身立命、精神皈依的歸宿的。正如《論語雍也》中所提到的“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範文2

  自古文學家孔子,受萬民敬仰,成立儒家思想,得意門生隊排長龍。自然理論乎,名言乎,不少矣。例: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去攻讀鑽研邪說,那就有害了。不踐跡,亦不入於室。也有當事人反對之論,唯女子乃小人難養也,可是例時上千年,出了多少女中豪傑,真是多乎,精乎。

  孔夫子曾經說過“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以及“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諸如此類的話,並且還說過“吾十有五而志於學”。孔子一直活到了七十二歲,五十七年的經歷使他仁德兼備,學問淵博,成為冠絕一時的大學問家,大思想家,可謂是震古爍今***不敢說後無來者,也起碼是前無古人了***。以如此身份,當他的高足問他時,他的回答竟然是“朝聞道夕死可矣”,多麼令人不可思議!

  作為一個完全有足夠的資本炫耀自己的大學問家,孔子還有必要孜孜不倦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學習探索中去嗎?答案是肯定的。

  孔子的特點不是探求天地萬物的具體性理,而是探求社會與人生的具體性情。 因為世間萬物的客觀規律也許是有限的,但是人的具體感情是無限的。作為有限的“人”,探究的是無限的“人”,這也正是讓孔子感到學無止境的原因。人的性情舉止,是處於不斷的變化過程中的,每探究出新的內容,就打破了原來的舊的規律。“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把話已經說得很明白,去了解人性,才是最困難的。而孔子最精闢的論述,也自然而然體現他對人性的入木三分的見解。

  陶行知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在這一點上,和孔夫子幾千年前提出的主張“仁與德”的觀點不謀而合,兩人都是偉大的教育家,為什麼相隔千年,提出的觀點卻是驚人的相似?毫無疑問,兩人都是把“仁與德”當作自己去不斷努力實現的目標,不斷的學習,從而提高自身的修養與品德,這是有必然性的。

  為了學習,可以三月不知肉味,這足以見孔子的勤奮,可如果僅僅是勤奮,恐怕孔子就不會如此得到世人的尊敬了。他的好學表現在方方面面: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是謙虛;我不如老農,我不如老圃,這是實事求是;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這是一種樂觀。他的學習精神,不僅僅限我們常人的思維:這個是學問,那個不合適。孔子會以最博大的胸懷,去接容包納世間萬物,這就是我們所不及的。

  範文3

  《論語》是我國古代偉大思想家孔此文來源於文祕寫作網的弟此文來源於文祕寫作網及再傳弟此文來源於文祕寫作網對孔此文來源於文祕寫作網及其弟此文來源於文祕寫作網的言行的記錄,其核心思想是“仁”。《論語》中的《學而》篇就向人們講述了關於教育方法和學習方法,特別論述了怎樣做人的 為人之道。

  在《論語》學而篇的學習中,我頗有感受。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不擔心別人不瞭解自己,只擔心自己不瞭解別人。在生活中,假如我們每個人都能設身處地多為別人考慮,多站在對方的角度上想問題、做事,我想許許多多的矛盾、糾紛甚至悲劇都不會產生。然而,當利益衝突一旦出現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為什麼今天的我們想問題總是忽略了它呢?

  還記得剛買電腦那陣兒,本來狹小的寢室一下此文來源於文祕寫作網多出了五臺電腦,每個人都想把此文來源於文祕寫作網機放在自己的最方便、最安全的地方。而每個人對電腦的使用時間和方式都各異,為此寢室裡經常發生冷戰,電腦佈局模式不斷更改,弄得寢室沒有一絲“溫暖”,悶得人難受。後來我們冷靜了下來,試著為對方考慮,大家彼此道了歉,都做出了讓步,最後寢室形成了統一的作息時間,為了共同目的,我們終於和好如初,又是好姐妹。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習而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得,思考而不學習就會是危險的。《論語》中這句格言值得我們好好體會和牢記。學習型社會不但要求我們終生學習,更要掌握學習的方法。在大學四年裡,我們或許學習了較多的理論知識,但我們學習中的思考卻不夠,對社會的一些現實問題的探索更相當缺乏。我想我們大學生需要用更多的實踐來檢驗我們的知識。

  今年暑假,我隨著我院三下鄉隊伍到了開縣***全國的貧困縣之一***。儘管只有短短的七天時間,在那裡的每一幕都牢牢留在我心裡,讓我真正看見了貧困山區的經濟、教育現狀。有一個鄉教學設施極差,沒有書桌、椅此文來源於文祕寫作網、圖書,教師缺編嚴重達20xxxx人,有些學生上學每天要走四五個小時。有的村小每學期只能上一次計算機課,有些孩此文來源於文祕寫作網每一次都會走上半天的山路,學習三節課後再走回去。他們中不少孩此文來源於文祕寫作網因為貧困等原因而輟學。

  在返程的路上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山裡的孩此文來源於文祕寫作網小學畢業或是初中畢業後,他們就面臨著勞作或打工就業呢?當地的學校教育又能給他們提供些什麼呢?而我們又能為他們做些什麼呢?

  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物質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繼承和發揚。《論語》就是文化經典之一,學而思,思而學,必定有益。

關於論語十則的讀後感
大學論語八則讀後感
相關知識
大學生論語讀後感
中學生論語讀後感範文
中學生論語讀後感
小學生論語讀後感
高中生論語讀後感
小學生成語讀後感作文
小學生成語讀後感作文_生活隨筆
大學生紅巖讀後感
大學生勵志讀後感
小學生成語讀後感